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在康熙晚年之時,皇宮之中陷入了奪嫡大戰之中,許多有野心的皇子紛紛結為聯盟想要爭奪皇位。老十四是德妃為康熙生下的第十四個兒子,而這位妃子也是雍正的母親,二人是一個母親所生養的,可以說是皇宮之中最親密的兄弟關係。但就是這樣的關係也沒能阻止他站到了八皇子的陣營之中,這相當於與自己的親哥哥直接成為了對立的狀況。

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而在康熙晚年的時候他帶領了大軍前去邊疆平亂,因為軍事才能十分卓越被派一直駐守在那裡,直到康熙去世雍正即位之後才回來。他見到已為皇上的四哥卻不願跪拜,可見他對這個結局是不能接受的。但他還未歸來之時手下有二十多萬能征善戰的兵馬,傳位之事他應該早就知道了,既不認可為何不直接率領邊關的二十萬大軍打回來推翻雍正後擁立自己的八哥呢?

有三個原因,一是親情、二是成功概率不高、三是沒有更多的兵權,這三個原因可謂是個個扎心,為何這樣說,且往下看。

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雖然他站在了親哥哥的對立面之中,但那畢竟是在皇宮之中最親的關係,後來又傳言說他在回朝之後看到雍正吃飯時要把飯菜都吃完不浪費也表現的有些心疼,可見他還是十分在乎他們之前的兄弟之情的。而且他為人也十分的孝順,定是不願意讓母親因為兄弟相殘而傷心的,所以他也不會貿然發動兵變直接反抗。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生在帝王之家捨棄親情的人太多,而且他自己也明白就算他起兵也不會成功,反而會落得更慘的下場,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其實清朝時期,在軍隊管理方面實行的是類似於春秋之時的兵符制度,平時軍隊都歸國家負責訓練,只有皇上才有調動軍隊的權力,而在有需要打仗的時候皇上才會下旨將調動兵馬的兵符交給將領,所以除了打仗的時候,士兵與將領之間並沒有過多的接觸,也就很少會產生誓死追隨的情緒了。

而且這些掌握在皇上手中的士兵主要是八旗子弟,忠心於君王自是不必說的,而且經過了多次的漢人起義和吳三桂的謀反,他們也都練就了一身的好武藝,總結出了許多作戰的經驗。如果老十四帶著邊關的兵馬長途奔回京城自己的人已是疲憊不堪,面對經驗豐富以逸待勞的八旗子弟勝算也是十分的不大。當然這還是所有人都願意追隨他情況下,但是邊關的將士真的都能跟隨他嗎?

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先不說那些邊關的士兵是不是願意摻和進皇族的家事之中,對他們而言誰當皇帝他們都還是要在這裡打仗的,而且他們也都經歷了不少的戰爭,也深知疲勞的長途奔襲而去一定會輸,所以他們會不會跟隨起兵也是未知的。

而在康熙去世之後雍正就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趕到邊關,秘密的給了當時的撫遠大將軍一封信,心中讓他將老十四的所有奏摺和奏章還有將軍的大印收繳來送回朝中,如果辦不到這個大將軍也是要被治罪的。

從這裡不難看出老十四在邊關擁有的也不是最高的指揮權,他還需聽命於他人,而且雍正已經先下手讓這個在邊關說話更管用的人收了他的權力了,所以邊關的士兵還會聽這個手中已沒有兵權的皇子的嗎?答案當然是不會的,所以他即使十分的不滿也不會公然的反抗。回到京城之後的他過上了被囚禁的生活,他輾轉在景陵和景山之間,在雍正的監視之下過了大半輩子,直到乾隆即位才恢復了自由。

老十四擁兵20萬,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這3個原因個個扎心

老十四雖說在坐擁了邊關的二十萬軍隊,但實際的掌控權並不在他的手中,他也是帶不走的。而且就算他能帶往京師,用長途奔襲的疲勞的軍隊去攻打吃飽喝足的精兵強將也是兵家的一個大忌,也是幾乎沒有勝算的。更何況他要打的是自己的親哥哥,孝順的他也是很難做的,所以即使他再不滿也還是隱忍了下了,雖然過上了不自由的生活,但性命卻保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