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综合实力不弱,为何总是被辽国和西夏或者是金国调戏?

骑蜗牛走高速


辽,夏,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它们和北宋之间,有政治,军事上的矛盾和妥协,也有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宋太祖夺取政权之后,先向南方用兵,而在北边,只在瀛洲(今河间),常山(今正定),易州(今易县),棣州(今山东惠民)等重要军事据点配置重兵,从事防御。辽穆宗(951一968)在位时,因为契丹贵族不断发生内讧,国内其他部族反抗,所以,当北宋对辽采取守势期间,辽国除几次出兵援助北汉外,对北宋也没有发动过军事攻势。

979年,宋灭北汉,割据局面结束,宋太宗乘胜移师河北,连下易,涿,顺,蓟诸州。六月,宋太宗亲自指挥围攻幽州城的战役,十五日不能下。后辽援兵至,横击宋兵于高粱河上,宋兵大败。986年,宋太宗分三路出兵攻辽,又遭失败。宋改守势。

经过两次对辽攻势的失败后,北宋统治者抗辽信心不足,契丹贵族因947年南侵失败的教训,知道汉族人民不愿屈服。因此双方开始议和,宗真宗允每年给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即澶渊之盟。

西夏为党项人建立的政权,党项为羌族的一支。曾受唐朝的赐姓和夏国公的封号。宋太宗即位后,企图消灭这一势力,但没有成功。后西夏长期与北宋为敌,并结辽国为外援。西夏国土,共二十二州。因地处西北边陲,北宋行军转饷困难,收服西夏不易。后双方修好,开互市榷场,北宋册封西夏王,岁予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至西夏王元昊时,西夏对北宋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北宋败多胜少,但西夏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再加上辽国有进攻西夏的预兆,所以,双方又重订和议,宋册封西夏王,给西夏岁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三万斤,边境重开榷场互市,恢复民间商贩的往来。

金是以女真族为主的政权。其首领阿骨打发动抗辽斗争,女真军以小击强,大败辽军。1115年,阿骨打摆脱辽的统治,即皇帝位,国号金。

北宋看到辽岌岌可危,于是宋徽宋联金攻辽。辽在宋,金联合进攻下灭亡。金人在灭辽这一年(1125年),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宋钦宗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军民协力打退金军。金军见开封一时难以攻下,而北宋抗金民气高涨,便北撤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宋朝在综合实力上,远远强于辽,夏,金。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辽,夏,金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但北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军事实力不强,尤其是对阵游牧民族的骑兵时,倍感无力。北宋缺少能征战的良马,榷场互市换来的是不能征战的马匹。当然,还有其它些因素,造成北宋虽大不强,屡屡被小国调戏的局面。








皖北隐士


 第一个就是燕云十六州并不在宋朝手里

  这一点非常关键,燕云地区是中原的门户,是隔离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但是辽国掌握这一地区,使得宋朝的京城汴梁以北几乎无险可守。辽国的骑兵在华北平原直接南下,一马平川,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很容易就被击溃和冲散。

  古代作战地理非常重要,辽国进攻容易,北宋防守却艰难,这一点从一开始便注定了。

  第二个就是禁军体制

  如果注意观查宋朝的禁军数量,从赵匡胤时期的10万多,一直到后期的80多万;看似数量的急剧膨胀,作战能力确实严重下滑。这就是典型的质量不够,数量来凑的。

  因为宋朝的高层和最高统治者十分惧怕军权落入某些高级将领手中,于是严重的限制地方守备力量,加强中央直接管辖的军事力量。禁军作为中央管辖的军队,主要的任务却是保卫京城,而不是对外作战。这就决定了宋朝是典型和防守型军队,而不是扩张型。军队主要是用来防止内部民变和外族入侵,并不是开拓国土。

  第三个,最高统治者个人的志向

  宋代的所有皇帝中,唯一在军事上有所建树的就是赵匡胤和赵光义了;其后的皇帝几乎就没有任何建树。后面宋微宗和宋钦宗在对外方面的一贯态度就是花钱消灾,每次与辽国发生冲突之时,都是选择增加岁币,而不是厉兵秣马备战。

  南宋初期,当时全民愤慨,涌现处以岳飞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将领,在针对金国的多次战役中均取得胜利。这一时刻是宋朝自太宗以来,军事力量最好的时候;纵然不能快速北伐夺取失地,也能在场面上给与金朝军队极大的震慑。但是由于皇帝赵构的一些列求和操作,浪费了这一大好时机,从岳飞被杀开始,南宋又再一次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

  宋朝的积弱确实有地理位置不佳等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则是统治阶层的扩张意向步强烈,以及所设计的军事体制对于武将压抑过于严重,使得整个国家武装力量一直无法发挥出有效的战斗力。


历史一般般



125878215蜂獾


宋朝是打不过辽朝和金朝,但是宋朝说打不过西夏并不是那么准确。西夏立国初期,宋朝是经历过好水川几个大败仗,但是王安石变法后,宋朝西军战力有了很大提高,基本占据了战略要地横山山脉,并不断通过堡垒战压迫西夏的生存空间,如果不是金朝突然崛起,可以说西夏完全无法生存下去。

那说到宋朝为什么打不过辽朝和金朝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重文轻武。宋朝吸取唐末五代藩镇之祸的教训,采取强干弱枝,重文抑武之策,军人社会地位极低,良家子都不愿参军,导致军人普遍缺乏荣誉感,战斗力不高。其次文官领军,不知军事,往往纸上谈兵瞎指挥,导致大败。

二是内政腐败。宋朝几任皇帝只贪图个人享受,任用奸臣,军费投入不足,边军粮饷经常拖欠。军队上下贪腐成风,吃空饷严重,操练不勤。军工监督不严,导致武器质量难以保证。

三是缺少骑兵。宋朝立国先天不足,失去幽云十六州等养马地,只能大力发展步兵,骑兵数量奇缺。而骑兵不足,机动性不强,胜则无法追击残敌,败则无法断后。导致北宋战斗胜率虽高,但都是小胜,败则都是大败。

四是对手强大。辽朝和金朝都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是天生的好战士。再加上崛起之初都有英杰辈出,团结一致,内部矛盾较少,并注意吸收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因此战斗力强。完颜阿骨打甚至创造出以两万兵马大败辽国70万兵马的奇迹,战力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宋朝军队战斗力弱是内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紫川秀大人


宋综合实力很弱,你这问题等于白问。

宋的经济实力还可以,但是军事实力从决策层到将领层到战士层到武器层全弱,怎么打?

至于说宋打不过西夏,那不对,宋的实力也就是打打西夏,但是只限于将领层和以下,决策层的傻逼会让战果全失,所以显得打西夏也打不过。

说最高统治者层,耶律家族,完颜家族,孛儿只斤家族全是为战争而生,赵氏白捡天下所以谨小慎微,怎么打?


microkof


那是你看着以为它综合国力不弱而已。文不胜质,本来规律如此,人家只是质朴,并不是没力量。


TonyDeng


国家对外政策出了问题。属于是绥靖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