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在大多數人看來,古代讀書人最幸福的兩件事情,莫過於考取狀元和迎娶公主,如果能將兩者兼得,那麼他無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但現實往往要比想象殘酷,狀元駙馬的人生並一定完美,甚至結局還相當悲催。比如,中晚唐狀元鄭顥在迎娶公主後,便開始過上苦悶的生活,最終鬱鬱而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鄭顥出身數百年名門望族-滎陽鄭氏,祖父鄭絪在憲宗朝官至宰相,父親鄭祗德官至國子祭酒,母親則是杭州刺史李幼公之女。鄭顥天資聰穎、博聞強識,年僅26歲便考取狀元,時在武宗會昌二年(842年)。武宗在位時期,鄭顥從弘文館校書郎做起,短短4年時間裡,便升遷至右拾遺,成為皇帝甚為器重的清要之臣。

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狀元郎鄭顥並不想做駙馬

​會昌六年(846年),唐武宗駕崩,叔父李忱即位,是為唐宣宗,鄭顥繼續得到重用。不久,唐宣宗為愛女萬壽公主擇婿一事發愁,宰相白敏中(大詩人白居易的堂弟)為替皇帝解憂,便將家世顯赫、才貌俱佳的狀元郎鄭顥推薦上去,令唐宣宗龍心大悅。但讓白敏中沒想到的是,當他把消息告知鄭顥時,後者卻連連推辭,堅持不肯做駙馬。

鄭顥之所以拒絕白敏中的好意,除了自己跟一名范陽盧氏的女子定有婚約外(在在唐朝,滎陽鄭氏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並稱“五姓七望”,在世家大族中最尊貴),還跟時人對公主們的印象不好有關係。原來,唐朝的公主們大都驕悍跋扈,因此民間有“娶婦得公主,平地買官府”之說。正因如此,鄭顥並不想娶公主為妻。

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宰相白敏中威脅鄭顥,要他迎娶公主

​為防止皇帝家逼婚,鄭顥決定提前迎娶未婚妻。可就在鄭顥趕往楚州的迎親路上時,白敏中還是用“堂帖”(宰相簽押下達的文書)將他追回,並威脅他若不同意做駙馬,將會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鄭顥看後嚇得要命,最終只能跟未婚妻解除婚約,並迎娶萬壽公主為妻。婚後,唐宣宗拜鄭顥為駙馬都尉,不久又提升為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對他甚是器重。

鄭顥先前的擔憂並沒有錯,萬壽公主自恃父皇的溺愛,不僅任性驕縱,而且極度自私冷漠,其過門後的種種表現,令鄭家人很不滿。某日,鄭顥的弟弟鄭顗病重,家人全都心急如焚,唯有公主毫不放在心上,照舊去慈恩寺看戲。唐宣宗得到消息後大怒,將女兒召進宮中一頓臭罵,並讓她在宮門外罰站(詳情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八》)。

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萬壽公主任性放縱、自私冷漠

​經此一事,萬壽公主雖然有所收斂,但有些壞脾氣還是難以改正,令鄭顥很是頭疼。正因為婚後生活不幸,所以鄭顥每天生活在鬱悶當中,並且對毀掉他一生幸福的白敏中恨之入骨(“初,上令白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壻,敏中薦鄭顥;時顥已婚盧氏,行至鄭州,堂帖追還,顥甚銜之,由是數毀敏中於上。”見《資治通鑑·卷二百四十九》)。

鄭顥為了報復白敏中,便四處蒐羅他的“罪狀”,並在皇帝面前不斷地彈劾他,務必要將他置於死地而後快。對此,唐宣宗每每都是一笑置之,並未採取任何動作。但白敏中不瞭解皇帝的真實意圖,面對鄭顥持續不斷的譖毀,每天過得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會遭遇滅門之災。

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對於鄭顥攻訐白敏中,唐宣宗一直採取無視的姿態

​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被罷相,外放為邠寧行營都統。詔旨下達後,白敏中因為擔憂鄭顥會趁機加大誣陷的力度,便在皇帝面前陳述冤情,期望唐宣宗能約束他。皇帝聽後哈哈大笑,命內監交給白敏中一個檉木小盒子,並稱裡面全是鄭顥彈劾他的奏疏,自己看後全部留中,根本不予採納。白敏中聽後,連連謝恩。

7年後,白敏中改任荊南節度使,在同幕僚們閒談時提及此事,依然感動得淚水漣漣。此後數年,白敏中依舊獲得唐宣宗的信任,沒人能夠扳倒他。唐宣宗駕崩、懿宗登基後,白敏中一度被召回朝廷重任宰相(859-861年),最終因腰傷嚴重、無法上朝,才向皇帝提出辭呈。就在退休的同年,白敏中因病去世,終年70歲。

狀元在迎親路上遭宰相威脅,被迫改娶公主為妻,婚後不幸鬱鬱而終

鄭顥婚後不幸,最後鬱鬱而終

​由於始終無法扳倒白敏中,鄭顥變得更加鬱悶、憤怒,每天生活在煎熬、惆悵之中,幾乎沒有片刻的歡愉可言。在卸任禮部侍郎後,鄭顥又相繼出任戶部侍郎、判度支、秘書監、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務。大中十三年(859年)十月,鄭顥調任河南尹,在任沒多久便鬱鬱而終,終年44歲,時在唐懿宗鹹通元年(860年)。隨著鄭顥的離去,他與白敏中之間的恩怨才算是畫上句號。

史料來源:《唐語林》、《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