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怎么用补气补脾?

一生平安如水LED


黄芪怎么用补气补脾?黄芪的食用方法很多的,至于怎么用看你的习惯,爱好,方便。



黄芪作为补中益气的常用滋补类药材,有很多食用方法的,最简单的就是每天用10-15克黄芪泡水喝。还可以用20-30克黄芪煮水后服用。一定要注意的是黄芪泡水,煮水喝不要一口气一次喝光而是分几次饮用。也可以用煮过黄芪的水煮粥喝或煮饭吃,效果都不错的。最常用的就是煮鸡炖肉的时候放入黄芪,党参等滋补药材,既增加香味又有滋补作用。至于补脾效果比较好的药材有人参,党参,白术,山药,等等,要补气又补脾只需在食用黄芪的时候加入这几个药材即可,只是要考虑党参,人参泡水可以喝,白术,山药则必须煮水或炖汤喝效果更好。


黄芪补气补脾的方法你知道了吗?我是西北药乡农民,有关药材问题可以咨询!


西北药乡大姐


黄芪怎么用补气健脾?

中医里面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而脾胃派的代表人物李杲就认为“黄芪”作为益元气而补三焦,黄芪是补气诸药之最,脾气虚弱的人,平时就可以每天用5g黄芪泡水喝。



那么黄芪还可以怎么用能达到健脾益气的功效?

(1)黄芪水煮米饭

白居易到苏轼,白唐至宋,文人们的餐桌都离不开一道黄芪粥,病后喝,吃素时也喝。

气虚的人想通过黄芪来补益气血,达到补气的效果最好,这里推荐一个小方法:用黄芪煮水后,大火烧开后小火再煮5分钟,然后用这个黄芪的水煮米饭,每天早上来一碗黄芪水米饭,长期下来,就能改善气虚体质。

(2)黄芪党参山药粥

黄芪和党参各15g,生的淮山药30g,黄芪和党参提前泡水2小时,山药记得去皮,切成块,和米一起煮成粥,这一款养生粥,适合气虚不耐凉的人,能够调理气虚乏力,免疫力低下以及平时畏寒怕冷的人长期食用。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


脾胃范儿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所以所有的中医都认为“气虚”、“气血两虚”的患者其实都是可以用黄芪茶来补充自身的气血,改善自身的不良症状,比如:胡适饮用黄芪茶来进行养生。


黄芪配党参

炙黄芪2og左右,党参15g左右。煎水可以当茶饮,或者是炖鸡进行食用。炙黄芪补气升阳,党参益补中,两药都有补脾气的这一功效。两药如果相配,其实都有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以用于脾气虚弱所导致的,中气下陷,胃下垂以及子宫下垂的治疗。


黄芪配炒白术

炙黄芪30g左右,炒白术15g左右。煎水可以当茶饮,或者是煎汁熬粥。炙黄芪补脾益气,炒白术甘温补气,健脾强胃燥湿,两药如果相配,有补气健脾祛湿的这一功效。可以用于脾失健运所导致的脾虚湿盛,泄泻以及水肿的治疗。


黄芪配山药,炒扁豆

炙黄芪20g左右,山药15g左右,炒扁豆15g左右。煎水可以当茶饮,或者是炖鸡以及熬粥。此三药如果相配伍,有补脾气,健脾胃的这一功效。可以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自身消化的不良,形体比较的消瘦,体倦乏力的脾气虚证的治疗。


黄芪的适用人群都有哪些?

黄芪是补脾补益的,可以补气升阳,容易于助火,所以烦热盗汗的阴虚内热体质或者是内有湿热、经常爱上火体质的人,对于表里过剩、气滞湿阻、积食停滞、痈初或者是溃疡之后热毒的过多以及阴虚阳亢等相关的人员,都不宜经常的服用。


有一些人由于因先天的不足、体质比较虚弱或者是衰老从而患下肢水肿,这其实也是“气虚”的症状之一,他们可以经常的喝黄芪。



那么食用黄芪的禁忌人群分别都有哪些?

孕妇不宜食用黄芪:孕妇,尤其是即将需要临产的孕妇,吃黄芪之后,不少的人或许会引起过期的妊娠,胎儿过大从而造成的难产。


民间有一句谚语:“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意思其实指的就是经常用黄芪浸泡在水中可以当作茶来喝,有很好的防病保健类作用。


黄芪茶可以补中益气,不油腻,它可以改善气虚以及贫血,增强自身的体质,延年益寿。如果加入枸杞、党参以及茯苓等相关的药物,功效或许会更上一层楼。


嘉澍谈健康


欢迎阅读!请点击关注,分享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常识。

黄芪有二种中药饮片规格。一种是生黄芪,有益气固表,托疮生肌,利尿的作用。另一种是蜂蜜拌炒的炙黄芪,有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所以,补脾肺之气和补中健脾,应用炙黄芪,而非生黄芪,这点,大家应注意,不能混淆使用,影响疗效。

黄芪的主要功效是补脾肺之气,常用脾肺气虚之证。如肺气虚的卫表不固,脾气虚的中气下陷。单味使用虽有疗效,但力量薄弱,须配以相使相须的中药来增强疗效,才能起到显著的治疗功效。现介绍几种补气补脾的黄芪常用药对,供大家参考。

炙黄芪配党参。炙黄芪2og,党参15g。煎水当茶饮,或炖鸡食用。炙黄芪补气升阳,党参益补中,两药都有补脾气的功效。两药相配,有补脾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所致的,中气下陷,胃下垂,子宫下垂的治疗。

炙黄芪配炒白术。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煎水当茶饮,或煎汁熬粥。炙黄芪补脾益气,炒白术甘温补气,健脾强胃燥湿,两药相配,有补气健脾祛湿的功效。可用于脾失健运所致的脾虚湿盛,泄泻,水肿的治疗。

炙黄芪配山药,炒扁豆。炙黄芪2Og,山药15g,炒扁豆15g。煎水当茶饮,或炖鸡,熬粥。此三药相配伍,有补脾气,健脾胃,的功效。可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消化不良,形体消瘦,体倦乏力的脾气虚证的治疗。

以上三种配方,是黄芪常用健脾益气药对,大家可针对选择,对证调理。

以上简述,如有不足,望评论补充。

谢谢阅读!(以上图片,来至网络)


三七8113


黄芪怎么用补气健脾?

健康苦行僧,开讲啦!

黄芪是大家比较青睐的补品,是一味能够帮助补气固本,益中的中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饮用方法就是黄芪泡水,就跟沏茶一样。

《本草纲目》记载: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生活中适量饮用,能够帮助解决气虚懒言的情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食用黄芪呢?

一:黄芪泡水

黄芪泡水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就跟喝茶一样,取两三片黄芪开水冲泡就可以,方法比较简单也是非常实用的。

但如果身体有湿热上火的情况是不宜饮用的。

二:黄芪炖鸡

这道养生药膳做法也很简单,取适量的当归,黄芪,并将这几味中药用纱布包好,在烹饪过程中放入鸡肚中即可,这个放入盐调味煮至熟烂即可。

三:黄芪猪肚汤

黄芪猪肚汤能够帮助补气益中,健脾养胃,将猪肚洗净切块,大概250克左右,加水适量放入20克黄芪,炖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好好享受美味了。

注意黄芪猪肚汤一定得喝汤哦,不然就会浪费。

对于以上内容的补充

1:夏季可以适量喝一些黄芪水,能够帮助解乏也能起到缓解气虚无力较为疲惫的状况。

2:黄芪虽然是一位补气的良药,但并不是和阴虚人群饮用,如果你经常出现口咽干燥,盗汗失眠多梦,舌红而无苔,那么黄芪是不适合你的。

3:怀孕的孕妇,高血压和体质偏热的人群,同样不能食用黄芪,另黄芪并不适合长期饮用,除非是非常明显的气虚症状。

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健康行僧


三伏天处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夏天最难熬的季节,也是最适宜身体清补的好时机。这个季节人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身体消耗量很大。所以今天来分享一款特别适合伏天喝的滋补汤,乌鸡黄芪汤。

天气那么热人体大量出汗,还经常开空调忽冷忽热的容易着凉,适当喝点用黄芪煲的乌鸡汤有助于补虚、祛湿、健胃开脾、预防感冒。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这道汤的具体的烹饪方法。

| 当归黄芪乌鸡汤 |<strong>

By 麦子老妈

用料

主料:土鸡半个、新鲜党参40克、黄芪20克、枸杞子少许

辅料:料酒2勺、盐适量、姜片3片、葱少许

做法

1.土鸡处理干净后切块

2.放入锅中加点姜片焯水

3.变色后捞出用水冲洗干净

4.买回新鲜的党参洗净

5.把焯过水的鸡块、党参、黄芪放入电炖锅中

6.加入适量的清水

7.炖1个半小时

8.等水煮开加点料酒

9.继续炖煮,剩下5分钟时放入枸杞子

10.放点盐调味即可

11.时间到,出锅


美食杰官方


中医里面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而脾胃派的代表人物李杲就认为“黄芪”作为益元气而补三焦,黄芪是补气诸药之最,脾气虚弱的人,平时就可以每天用5g黄芪泡水喝。


用户1859972570553876


您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众所周知,黄芪补气属第一,而现在气虚的人频频增多,如何判断你有没有气虚?

  1. 乏力没精神
  2. 爱出汗,一动就气喘吁吁,容易疲劳。
  3. 气短乏力、自汗频繁、头胀头昏、注意力难集中、
  4. 少话懒言、眼干口苦、腰酸腿软、便秘或腹泻
  5. 房事兴趣不高、手脚冰凉、体胖怕冷、食欲欠佳、睡眠不安
(出现4种以上症状,即可确定为气虚症)


而黄芪是针对气虚症状,效果最好的,使体内产生推动力,不再便秘,不再气短乏力,要知道气虚久了内脏可是会下坠,因此不可不重视。


黄芪可以用于家庭食疗,多用来煮粥,煲汤。下面推荐一个方子,食材简单,效果好。

【黄芪大枣粥】 材料:黄芪30克,大枣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先将黄芪煎水取汁,大枣去核,然后将黄芪汁、大枣肉与糯米一起熬成稀粥,早晩趁热服食。 功效: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固表止汗。



平时,还可以用黄芪泡水喝,黄芪西洋参5g煮水。这两味药我家里就经常备着,很常用。


气虚的人,可以用黄芪煮出来的水焖米饭吃。气虚体质那么黄芪一定要好好利用,煮在米饭中,淡淡的黄芪味,并不影响口味。长期坚持,你会感受到身体的变化!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补充!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呗~~谢谢您!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带你养生~


兽医新同学


黄芪和党参都是常用的补气的中药,也常被人们用于泡水、煲汤喝。那么,黄芪和党参能一起吃吗?答案是肯定的。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泡黄芪水喝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护肝脏,利水消肿,补气养血等,但也不能常泡,适量即可。黄芪在临床上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肺气虚弱,咳喘气短;表虚自汗;内热消渴,血虚萎黄,气血两虚;痹痛麻木,久溃不敛等。多用于气血两虚证。一般用量为9~30克即可。对于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湿热的患者不适用。

党参,又称为东党、台党、潞党、口党,是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其药性甘,平。与黄芪一样,都是归脾、肺二经。其主要功效为补脾益肺,养血生津。党参泡水喝可补中益气、养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并对胃溃疡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党参在临床上常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气津两伤,气短口渴等症。

那么,党参和黄芪一起吃会有什么样的功效呢?二者同归脾、肺二经,均可补气养血。一起食用可补气提神,益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尤其适用于气血虚、食欲不振、体弱的人群。但对于阳亢、痰热、湿热等热性体质的人群是不宜服用的。

同时,适当配伍添加其他的中药饮片,如可加当归一起,被称为“女人三宝”,当归为补血要药,可补血活血、调经,可用于血虚、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此三药合用可改善气血,调经,并能治疗痛经等症,并可改善面色发黄无光、没有精神、易疲劳等症状,因此深受广大女性的喜爱,常以煲汤的形式起治疗缓解作用,可与乌鸡等一起煲汤。


葱油饼不带葱


黄芪配淮山药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应用于脾虚之气短、乏力。上述二味中药饮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二味药具有降低血糖效用。山药味甘性平而温和,也是药食两用。具有滋补的中药饮片,能健脾益气,补脾胃,益肺肾,而且能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肾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