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怎麼用補氣補脾?

一生平安如水LED


黃芪怎麼用補氣補脾?黃芪的食用方法很多的,至於怎麼用看你的習慣,愛好,方便。



黃芪作為補中益氣的常用滋補類藥材,有很多食用方法的,最簡單的就是每天用10-15克黃芪泡水喝。還可以用20-30克黃芪煮水後服用。一定要注意的是黃芪泡水,煮水喝不要一口氣一次喝光而是分幾次飲用。也可以用煮過黃芪的水煮粥喝或煮飯吃,效果都不錯的。最常用的就是煮雞燉肉的時候放入黃芪,黨參等滋補藥材,既增加香味又有滋補作用。至於補脾效果比較好的藥材有人參,黨參,白朮,山藥,等等,要補氣又補脾只需在食用黃芪的時候加入這幾個藥材即可,只是要考慮黨參,人參泡水可以喝,白朮,山藥則必須煮水或燉湯喝效果更好。


黃芪補氣補脾的方法你知道了嗎?我是西北藥鄉農民,有關藥材問題可以諮詢!


西北藥鄉大姐


黃芪怎麼用補氣健脾?

中醫裡面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而脾胃派的代表人物李杲就認為“黃芪”作為益元氣而補三焦,黃芪是補氣諸藥之最,脾氣虛弱的人,平時就可以每天用5g黃芪泡水喝。



那麼黃芪還可以怎麼用能達到健脾益氣的功效?

(1)黃芪水煮米飯

白居易到蘇軾,白唐至宋,文人們的餐桌都離不開一道黃芪粥,病後喝,吃素時也喝。

氣虛的人想通過黃芪來補益氣血,達到補氣的效果最好,這裡推薦一個小方法:用黃芪煮水後,大火燒開後小火再煮5分鐘,然後用這個黃芪的水煮米飯,每天早上來一碗黃芪水米飯,長期下來,就能改善氣虛體質。

(2)黃芪黨參山藥粥

黃芪和黨參各15g,生的淮山藥30g,黃芪和黨參提前泡水2小時,山藥記得去皮,切成塊,和米一起煮成粥,這一款養生粥,適合氣虛不耐涼的人,能夠調理氣虛乏力,免疫力低下以及平時畏寒怕冷的人長期食用。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黃芪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所以所有的中醫都認為“氣虛”、“氣血兩虛”的患者其實都是可以用黃芪茶來補充自身的氣血,改善自身的不良症狀,比如:胡適飲用黃芪茶來進行養生。


黃芪配黨參

炙黃芪2og左右,黨參15g左右。煎水可以當茶飲,或者是燉雞進行食用。炙黃芪補氣昇陽,黨參益補中,兩藥都有補脾氣的這一功效。兩藥如果相配,其實都有補脾益氣,昇陽舉陷的功效。可以用於脾氣虛弱所導致的,中氣下陷,胃下垂以及子宮下垂的治療。


黃芪配炒白朮

炙黃芪30g左右,炒白朮15g左右。煎水可以當茶飲,或者是煎汁熬粥。炙黃芪補脾益氣,炒白朮甘溫補氣,健脾強胃燥溼,兩藥如果相配,有補氣健脾祛溼的這一功效。可以用於脾失健運所導致的脾虛溼盛,洩瀉以及水腫的治療。


黃芪配山藥,炒扁豆

炙黃芪20g左右,山藥15g左右,炒扁豆15g左右。煎水可以當茶飲,或者是燉雞以及熬粥。此三藥如果相配伍,有補脾氣,健脾胃的這一功效。可以用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自身消化的不良,形體比較的消瘦,體倦乏力的脾氣虛證的治療。


黃芪的適用人群都有哪些?

黃芪是補脾補益的,可以補氣昇陽,容易於助火,所以煩熱盜汗的陰虛內熱體質或者是內有溼熱、經常愛上火體質的人,對於表裡過剩、氣滯溼阻、積食停滯、癰初或者是潰瘍之後熱毒的過多以及陰虛陽亢等相關的人員,都不宜經常的服用。


有一些人由於因先天的不足、體質比較虛弱或者是衰老從而患下肢水腫,這其實也是“氣虛”的症狀之一,他們可以經常的喝黃芪。



那麼食用黃芪的禁忌人群分別都有哪些?

孕婦不宜食用黃芪:孕婦,尤其是即將需要臨產的孕婦,吃黃芪之後,不少的人或許會引起過期的妊娠,胎兒過大從而造成的難產。


民間有一句諺語:“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意思其實指的就是經常用黃芪浸泡在水中可以當作茶來喝,有很好的防病保健類作用。


黃芪茶可以補中益氣,不油膩,它可以改善氣虛以及貧血,增強自身的體質,延年益壽。如果加入枸杞、黨參以及茯苓等相關的藥物,功效或許會更上一層樓。


嘉澍談健康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常識。

黃芪有二種中藥飲片規格。一種是生黃芪,有益氣固表,託瘡生肌,利尿的作用。另一種是蜂蜜拌炒的炙黃芪,有補中益氣,昇陽的作用。所以,補脾肺之氣和補中健脾,應用炙黃芪,而非生黃芪,這點,大家應注意,不能混淆使用,影響療效。

黃芪的主要功效是補脾肺之氣,常用脾肺氣虛之證。如肺氣虛的衛表不固,脾氣虛的中氣下陷。單味使用雖有療效,但力量薄弱,須配以相使相須的中藥來增強療效,才能起到顯著的治療功效。現介紹幾種補氣補脾的黃芪常用藥對,供大家參考。

炙黃芪配黨參。炙黃芪2og,黨參15g。煎水當茶飲,或燉雞食用。炙黃芪補氣昇陽,黨參益補中,兩藥都有補脾氣的功效。兩藥相配,有補脾益氣,昇陽舉陷的功效。可用於脾氣虛弱所致的,中氣下陷,胃下垂,子宮下垂的治療。

炙黃芪配炒白朮。炙黃芪30g,炒白朮15g。煎水當茶飲,或煎汁熬粥。炙黃芪補脾益氣,炒白朮甘溫補氣,健脾強胃燥溼,兩藥相配,有補氣健脾祛溼的功效。可用於脾失健運所致的脾虛溼盛,洩瀉,水腫的治療。

炙黃芪配山藥,炒扁豆。炙黃芪2Og,山藥15g,炒扁豆15g。煎水當茶飲,或燉雞,熬粥。此三藥相配伍,有補脾氣,健脾胃,的功效。可用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消化不良,形體消瘦,體倦乏力的脾氣虛證的治療。

以上三種配方,是黃芪常用健脾益氣藥對,大家可針對選擇,對證調理。

以上簡述,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以上圖片,來至網絡)


三七8113


黃芪怎麼用補氣健脾?

健康苦行僧,開講啦!

黃芪是大家比較青睞的補品,是一味能夠幫助補氣固本,益中的中藥,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飲用方法就是黃芪泡水,就跟沏茶一樣。

《本草綱目》記載:黃芪可補氣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託毒生肌,生活中適量飲用,能夠幫助解決氣虛懶言的情況。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食用黃芪呢?

一:黃芪泡水

黃芪泡水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就跟喝茶一樣,取兩三片黃芪開水沖泡就可以,方法比較簡單也是非常實用的。

但如果身體有溼熱上火的情況是不宜飲用的。

二:黃芪燉雞

這道養生藥膳做法也很簡單,取適量的當歸,黃芪,並將這幾味中藥用紗布包好,在烹飪過程中放入雞肚中即可,這個放入鹽調味煮至熟爛即可。

三:黃芪豬肚湯

黃芪豬肚湯能夠幫助補氣益中,健脾養胃,將豬肚洗淨切塊,大概250克左右,加水適量放入20克黃芪,燉一個半小時左右,就能好好享受美味了。

注意黃芪豬肚湯一定得喝湯哦,不然就會浪費。

對於以上內容的補充

1:夏季可以適量喝一些黃芪水,能夠幫助解乏也能起到緩解氣虛無力較為疲憊的狀況。

2:黃芪雖然是一位補氣的良藥,但並不是和陰虛人群飲用,如果你經常出現口咽乾燥,盜汗失眠多夢,舌紅而無苔,那麼黃芪是不適合你的。

3:懷孕的孕婦,高血壓和體質偏熱的人群,同樣不能食用黃芪,另黃芪並不適合長期飲用,除非是非常明顯的氣虛症狀。

持續健康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歡迎關注!


健康行僧


三伏天處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夏天最難熬的季節,也是最適宜身體清補的好時機。這個季節人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身體消耗量很大。所以今天來分享一款特別適合伏天喝的滋補湯,烏雞黃芪湯。

天氣那麼熱人體大量出汗,還經常開空調忽冷忽熱的容易著涼,適當喝點用黃芪煲的烏雞湯有助於補虛、祛溼、健胃開脾、預防感冒。黃芪是百姓經常食用的純天然品,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泡水代茶飲,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下面就和大家分享這道湯的具體的烹飪方法。

| 當歸黃芪烏雞湯 |<strong>

By 麥子老媽

用料

主料:土雞半個、新鮮黨參40克、黃芪20克、枸杞子少許

輔料:料酒2勺、鹽適量、薑片3片、蔥少許

做法

1.土雞處理乾淨後切塊

2.放入鍋中加點薑片焯水

3.變色後撈出用水沖洗乾淨

4.買回新鮮的黨參洗淨

5.把焯過水的雞塊、黨參、黃芪放入電燉鍋中

6.加入適量的清水

7.燉1個半小時

8.等水煮開加點料酒

9.繼續燉煮,剩下5分鐘時放入枸杞子

10.放點鹽調味即可

11.時間到,出鍋


美食傑官方


中醫裡面認為脾是後天之本,而脾胃派的代表人物李杲就認為“黃芪”作為益元氣而補三焦,黃芪是補氣諸藥之最,脾氣虛弱的人,平時就可以每天用5g黃芪泡水喝。


用戶1859972570553876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眾所周知,黃芪補氣屬第一,而現在氣虛的人頻頻增多,如何判斷你有沒有氣虛?

  1. 乏力沒精神
  2. 愛出汗,一動就氣喘吁吁,容易疲勞。
  3. 氣短乏力、自汗頻繁、頭脹頭昏、注意力難集中、
  4. 少話懶言、眼乾口苦、腰痠腿軟、便秘或腹瀉
  5. 房事興趣不高、手腳冰涼、體胖怕冷、食慾欠佳、睡眠不安
(出現4種以上症狀,即可確定為氣虛症)


而黃芪是針對氣虛症狀,效果最好的,使體內產生推動力,不再便秘,不再氣短乏力,要知道氣虛久了內臟可是會下墜,因此不可不重視。


黃芪可以用於家庭食療,多用來煮粥,煲湯。下面推薦一個方子,食材簡單,效果好。

【黃芪大棗粥】 材料:黃芪30克,大棗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先將黃芪煎水取汁,大棗去核,然後將黃芪汁、大棗肉與糯米一起熬成稀粥,早晩趁熱服食。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神, 固表止汗。



平時,還可以用黃芪泡水喝,黃芪西洋參5g煮水。這兩味藥我家裡就經常備著,很常用。


氣虛的人,可以用黃芪煮出來的水燜米飯吃。氣虛體質那麼黃芪一定要好好利用,煮在米飯中,淡淡的黃芪味,並不影響口味。長期堅持,你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黃芪和黨參都是常用的補氣的中藥,也常被人們用於泡水、煲湯喝。那麼,黃芪和黨參能一起吃嗎?答案是肯定的。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其藥性甘,微溫。歸脾、肺經。黃芪具有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痺,託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泡黃芪水喝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保護肝臟,利水消腫,補氣養血等,但也不能常泡,適量即可。黃芪在臨床上可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水腫尿少,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肺氣虛弱,咳喘氣短;表虛自汗;內熱消渴,血虛萎黃,氣血兩虛;痺痛麻木,久潰不斂等。多用於氣血兩虛證。一般用量為9~30克即可。對於表實邪盛,內有積滯,陰虛陽亢,瘡瘍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溼熱的患者不適用。

黨參,又稱為東黨、臺黨、潞黨、口黨,是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的乾燥根。其藥性甘,平。與黃芪一樣,都是歸脾、肺二經。其主要功效為補脾益肺,養血生津。黨參泡水喝可補中益氣、養血、增強身體抵抗力並對胃潰瘍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黨參在臨床上常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氣津兩傷,氣短口渴等症。

那麼,黨參和黃芪一起吃會有什麼樣的功效呢?二者同歸脾、肺二經,均可補氣養血。一起食用可補氣提神,益氣養血,提高免疫力等尤其適用於氣血虛、食慾不振、體弱的人群。但對於陽亢、痰熱、溼熱等熱性體質的人群是不宜服用的。

同時,適當配伍添加其他的中藥飲片,如可加當歸一起,被稱為“女人三寶”,當歸為補血要藥,可補血活血、調經,可用於血虛、血虛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此三藥合用可改善氣血,調經,並能治療痛經等症,並可改善面色發黃無光、沒有精神、易疲勞等症狀,因此深受廣大女性的喜愛,常以煲湯的形式起治療緩解作用,可與烏雞等一起煲湯。


蔥油餅不帶蔥


黃芪配淮山藥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應用於脾虛之氣短、乏力。上述二味中藥飲片。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二味藥具有降低血糖效用。山藥味甘性平而溫和,也是藥食兩用。具有滋補的中藥飲片,能健脾益氣,補脾胃,益肺腎,而且能輔助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腎衰弱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