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在有一週就該過年了,北京人也開始忙活起來了,大掃除、置辦年貨、準備年菜。


北京家庭每到年關特別準備一些美食,過年時食用,這樣不僅是為了省時省事,還因為老北京有個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臘月天氣寒冷,食物不易腐壞,所以家家提前做菜,名為“年菜”。


燉雞肉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這二十七宰的公雞,也是提前準備的年菜。過去,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


酥魚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酥魚,也稱骨酥魚。北宋初年,被太祖趙匡胤頒旨御封,從此尊稱“聖旨骨酥魚”。酥魚製作簡單、易於保存,舊京人家在臘八之後往往都會做上一大盆,以備過年食用,隨熱隨吃,十分方便。


丸子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北京的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為丸子象徵了闔家團圓,所以北京人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預備著。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素丸子必須放大量的香菜,還有胡蘿蔔、五香粉、粉條,把這些和到面裡。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剛炸得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點由蒜泥、黃醬、甜麵醬、蝦皮、香油調好的“老虎醬”就更地道了。過年時,抓把丸子稍微過下油,用鍋燒點燉肉的湯汁兒,勾上芡,下鍋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盤焦溜丸子就得了。


咯吱盒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京杭大運河通航後,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得人將煎餅捲成卷切成段下油炸,吃著又脆又香,之久不變質。過年時,咯吱盒不僅可做點心用來招待客人,亦可做湯、做餡、焦溜、爆炒,也可葷可素。


肉凍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雞凍、魚凍、肉皮凍。在低溫環境下,肉和肉湯凝固如同果凍,遇熱即化,其味鮮美。


豆醬兒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老北京人把製作“豆兒醬”,叫做“打豆兒醬”,那可是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食,臘月二十九開始“打豆兒醬”,臘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開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幾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兒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北京人大都會做芥末墩兒,將大白菜剝去老幫子,橫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兒,放在漏勺上,用湯勺不斷舀起正在沸滾的沸水澆在菜墩上,一直澆到白菜開始變軟,即一層層碼在瓦盆內,碼一層,撒一層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許醋。


這樣一層層碼好,最後用棉墊子把瓦盆蓋嚴封實,約兩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兒吃起來辣味躥鼻,恨不得眼淚都流出來,嘴裡卻爽脆甜香,叫人慾罷不能。過年時候難免大魚大肉,吃上兩個芥末墩兒,絕對可以起到爽口開胃的。


辣菜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辣菜是用芥菜頭切片,及大蘿蔔切絲,煮熟後,連湯傾入壇中,不可透氣。食時加香油、生醋,雖辣味鑽鼻,人皆嗜食。此菜不僅成本低、製法簡單,且有清內熱、開胃的作用,脆爽清口。新年大肉後,吃上一口辣菜,絕對解油膩。


炒鹹什錦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這可是一道老北京年菜,金受申先生曾寫道:把麵筋、水芥、胡蘿蔔、豆腐乾切成極細絲,用香油、醬油炒熟,撒上香菜,最好是涼吃。


炒醬瓜丁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炒醬瓜丁,醬瓜是醬漬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醬瓜。切絲、切丁,加生蔥炒之,用豬裡脊或精緻豬肉伴炒,如能用山雞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須先用滾水焯過,蔥須炒熟後再加。炒時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別具風味,可以下酒。


炸藕盒、茄盒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炸藕盒是味道香酥嫩爽,適於家庭烹飪,沒有固定風格。將藕去皮切片,每兩片不完全切開而成一藕夾,中夾蔥姜肉餡,兩片藕合在一起而稱藕合。而後掛一些麵粉糊,過油之後即成。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茄盒跟藕盒一樣好吃,吃著雖油,但有油才叫香啊!


炸松肉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炸松肉是由牛肉餡、豆腐、胡蘿蔔、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黃的松肉,看上去誘人,聞起來饞人,吃到嘴裡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炸花生米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大概沒有比炸花生米更家常的小菜了,但很下酒,生活再拮据的人家過年桌上也會有這樣一盤。其實炸花生米是很需要技巧的,很容易火大了炸糊,想要炸得焦香酥脆必須掌握好火候,炸完撒上細鹽,放涼再吃,否則就是皮的。


炸排叉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炸排叉則更為講究,那麵皮擀得薄如紙,炸後透明、酥脆,但形樣完整,絲毫不破,拿起來輕如蟬翼,入口即化,又稱酥排叉。舊時酥排叉在京城“大酒缸”有賣,後來,有餑餑鋪製作酥排叉賣出了名,因地處沙窩門,俗稱“沙窩門焦排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過年前的集市還有不少攤販賣炸好的排叉,所以一般家庭都是買現成的,因家裡鍋小油少,炸出來不夠酥脆。


炸蝦片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蝦片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蝦片在很多年裡都是很多家庭春節聚餐的必有的一道菜,五彩的蝦片,色素好不好那時也沒人太計較,挺給餐桌增色的,孩子大人都愛吃倒是真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蝦片的輝煌歲月悄然而逝。但,留在記憶中的美好,留在齒頰間的香味,永遠不會忘懷。


紅燒鯉魚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炸帶魚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過年要提前炸帶魚,也是滿滿一大盆放在廚房的陰涼處,我嘴饞的時候常常會偷拿一兩塊,把剩下的移動位置重新碼一下,大人很難看出少了。


炸帶魚已經很好吃,但更好吃的是把帶魚用醬油、糖、醋、蔥薑蒜燉了,放涼後成了像肉皮凍似的一大盆,吃的時候挖兩塊。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賽香瓜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這道菜主料和香瓜一點關係沒有。梨絲兒、黃瓜絲兒、金糕條兒,甜酸適中,黃瓜香氣濃郁,吃一口真有一種吃香瓜的感覺,解酒解膩。


拌白菜絲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大魚大肉吃多了,來道涼拌白菜絲,做法非常簡單,更是一道下酒去火的小菜。


蜜供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蜜供是春節敬神、佛、祖先上供的領銜供品,也是北京傳統應節糕點。由長三釐米、寬一釐米的小點心條油炸後蘸蜜糖,可作塔形。老舍先生在小說《正紅旗下》中曾提到“塔似蜜供”。蜜供色澤淺黃,上漿通亮,入口香甜酥脆,不粘牙。


雜拌兒


老北京過年時,孩童們最喜歡吃的不是那餃子和年菜,他們最想吃最愛吃的,是那色彩鮮豔各種味道的“雜拌兒”。


雜拌兒一般分為三種,高檔的細雜拌兒,是將鮮杏兒、蜜桃、大棗、桂圓、荔枝、山楂、藕片等,經過糖蜜漬汁加工成蜜餞雜拌兒。


中檔的雜拌兒也叫粗雜拌兒,其中有梨乾兒、蘋果乾兒、柿餅條、山楂條、脆棗、榛子仁、花生仁什麼的。


最次的,舊京時叫“雜抓”,裡面都是最賤的瓜子、花生、嘣酥豆什麼的,它比粗雜拌兒還粗。


雜拌糖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記得北京雜拌糖是用帶扣塑料袋子裝著,裡面有大蝦酥、奶糖、橘子瓣糖、軟糖等等。花花綠綠的糖紙是孩子們的最愛,好看的糖紙不捨得扔掉,被收藏起來,見到小夥伴還要顯白一下。


京八件


酥魚、芥末墩、炸丸子……老北京過年是從這些年菜開始的


京式風味糕點,為清宮廷御膳房始創,以棗泥、青梅、葡萄乾、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鹽等八種原料為餡,用油、水和麵做皮,以皮包餡,烘烤而成。一般做成扁圓、如意、桃、杏、腰子、棗花、荷葉、卵圓等八種形狀,即福字餅、祿字餅、壽字餅、喜字餅、太師餅、椒鹽餅、棗花糕、薩其瑪等。是咱北京人春節必不可少的!


其實,在北京過年吃的最高境界是團圓、和諧。一盤兒芥末墩兒,一盤兒豆醬兒,雖然兩樣小菜,喝點小酒,日子就很美、很紅火,每當吃到這兩樣小菜,就會讓人回味起京城那濃濃的年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