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文丨图图爸爸

照顾的孩子可能是现在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毕竟在他们的心目当中,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越来越听话懂事,而不会因为生活之中的一些小事情,就让自己感到非常的烦躁。只是仅仅是这样一个小请求,大部分的孩子也不会让父母得逞。

毕竟孩子本身就是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不可能像父母所想的那样成熟。即使在生活之中我们尽力预防,其实也不能表现出来极其开心的情况,很有可能被孩子逼疯。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前段时间闺蜜给我打电话吐槽说:自家孩子每天早上起来玩玩具,弄得一屋子都是他的东西,有些时候还会拿起马克笔在墙上胡乱的画。本来墙壁粉刷好,非常的洁白干净,看起来整齐,但是孩子在上面弄的涂鸦异常凌乱。

批评了孩子几次没有任何的作用,想着要不将马克笔直接给他全部锁在柜子里面,找不到就好。没想到孩子知道自己藏东西的地方,在早上别人都在睡觉时,他起来就开始在柜子里面翻。后来将柜子里面的所有东西又全部扔到地上,更加的凌乱。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每一个家庭都可能发生,父母总是希望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自己内心异常生气愤怒。

但实际上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永远不可能跟上父母的节奏。孩子是自由的,孩子是自我的,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想形式,而不会像父母所想的那样。

特别是孩子进入执拗敏感期之后,自我意识更加强烈,表现出来这样的状态更是比较正常。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有一部分父母还是会选择所谓“防患于未然”的方式,但现实情况会告诉你,这样做没有任何的作用。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01、风靡全球的亲子动画《玛莎和熊》:家有熊孩子,防患于未然不可取

相信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家长都曾了解过《玛莎和熊》这部动画片。相比于中国本土出品的《灰太狼与喜羊羊》或者光头强以及熊大熊二等动画片,它所蕴含出来的亲子教育知识是非常丰富的。

之前儿子比较喜欢,所以跟着他看上了几集。本以为是为了逗孩子开心的动画片,不曾想它里面又给家长了一定的警示,让我们明白了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个片段。

当时的玛莎总是喜欢倒腾家里面的东西,同时将他们弄得非常乱,不愿意归位。除此之外,有些时候还会选择翻窗户。看到这样的情况,熊就不得不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应对。

加上他本身就比较耐心,所以没有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训斥,而是考虑将这些玩具全部锁在柜子里面,甚至用钉子钉得非常紧。

本以为自己第二天早上起来能够看到干净整洁的房间,不曾想玛莎又开始调皮了。她甚至在柜子旁边异常的努力,最后利用一定的方式将其打开。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一笑了之,甚至嘴上说几句“这不是我家孩子吗?”“我家孩子平时也是这样,什么东西你给他藏起来,他一定得不到誓不罢休。”但实际上这反映出来的道理我们也需要了解清楚,同时在生活之中反思。

到底应该如何让孩子更听话?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后,父母首先能够想到的方式一定是帮助孩子进行掩盖,或者说藏起来让孩子尽量没有接触这种东西的概率。这样的方法真的正确吗?

后来马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给了我们一定的警醒,其实防患于未然并没有任何的作用。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要强,想要挑战爸爸妈妈的底线。

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选择最为和谐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02、孩子永远不会是你嘴上所说的乖巧娃,他们心里的小恶魔也会慢慢的出现

很多父母总是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听话乖巧懂事,爸爸妈妈说什么你就要做什么”。实际上或许在父母面前孩子表现出来异常乖巧的情况,但是父母一转身孩子就展现出了恶魔的一面。

强迫式的乖巧没有任何的作用,甚至压迫孩子的神经,致使他们未来成长过程之中有一天会像玛莎一样,成为破坏性比较强的存在。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变得乖巧懂事呢?

1)父母的宠溺

孩子现在生下来之后所接触的环境以及父母对于他们的关心致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任性。毕竟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宠爱也不是没有道理。

所以长时间的宠溺,孩子自然而然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已经把自己当做是父母生活的中心,又为什么会以乖巧的状态去面对父母呢?

毕竟在乖巧状态之下,他所受到的约束是比较明显的。而自己有权利打破这些所谓约束,孩子自然而然会使用权力。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2)父母低估孩子好奇心

在三岁以后,孩子对于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一定的答案,这时候也是孩子好奇心极其强烈的时间段。

父母希望自家孩子乖巧懂事,但是对于他们不知道或者说没有玩够的东西,孩子能够停下来吗?不能就像我们在生活之中对于某一件事情着迷,必然也会全力以赴去进行一定的探索探知。

3)孩子的自主性

或许在孩子三岁以前,爸爸妈妈将他们作乱的工具藏掉他们一定会忘记或者没有办法像从前那样。但是对于三岁以后的孩子来说,自主性是比较明显的。

父母往东他们往西,更是常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也不能说孩子是调皮捣蛋的,只是发展到这一阶段孩子正常生长规律表现出来的状态而已,这样的自主性其实也暗示孩子本身的自我。

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真的想让他们保持乖巧,其实就是扼杀孩子自我的成长。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03、作为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去应对孩子这种搞破坏、捣乱的情形呢?

确实现在很多父母表现的极其劳累,每天也有做不完的工作。所以看到家里面整洁的环境被弄得一团糟,必然会让人会十分的烦躁。

有些时候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也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只是发脾气并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孩子还是不长记性。想要让孩子彻底的乖巧懂事,我们建议大家这样做:

①教会孩子认识世界

虽然说‘认识世界’是较为宽泛的,但是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之中,他们的世界范围也会一点一点的缩小,而孩子本身知识的局限就致使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孩子表现出这种比较脏乱捣乱探索的状态,其实就是他们对于世界的一种探知。

如果父母不愿意他们表现出来极其不听话的状态,为何不愿意和孩子一起探知?参与到孩子玩的过程之中?

我们也会发现在认识世界的过程,孩子既愿意和父母相处,又能增进亲子关系。孩子对于这些所谓的玩玩具、扔玩具行为没有任何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回归于平静。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②给孩子立规矩

“三岁看老”这句话不假,毕竟在三岁以前所形成的状态可能是一个人的本体,太有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乖巧懂事听话,并不是帮助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甚至防患于未然,而是让孩子明白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谨记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让他们表现出来比较好的状态。立规矩也必须符合孩子本身的标准,如果以扼杀孩子天性为前提,这样的规矩只会让孩子伤痛更加明显。

③父母进行一定的引导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我们也会发现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孩子每天用完东西就扔掉,难道爸爸妈妈不是这样吗?

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实际上,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在批评孩子,却忘记了反思自己。

父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想要让孩子改正身上的缺点,变得乖巧懂事,父母也需要将自己身上的问题改正,以身作则引导。

儿童教育专家:所有的“防患于未然”,对孩子不一定都能起到作用

《玛莎和熊》本身就是一个亲子教育类的动画片,它对于我们的启发是比较明显的。在熊和玛莎相处的过程之中,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状态也可以在生活之中展现。

我们也相信只有对自己的孩子足够了解,并且分析他们的发展特征,或者说对自我有一种比较清晰的评价,才能在自我充足、自我控制之下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孩子的乖巧懂事绝对不是训斥之后表现出来的,掌握好方法孩子才能像你所想的这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