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書讀起來讓人有跪感?我們整理了一份書單

作為一枚大齡都市未婚女青年,這幾年是真心把談戀愛的時間都花去讀書了。

雖然讀了很多書也沒有讓我找到男朋友,但是回頭想想這幾年有沒有荒廢,心裡還是有底氣的。

這個底氣來自於,有小部分我讀過的書,接觸過的思想真正意義上在重塑我的人生。

我不能說它們所引導的方向是絕對正確或成功的,但至少是我所期待和追求的。

以下是其中幾本對我觸動較大的,從思維、行動、人生觀等各個維度改變了我的認知。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37度2。愛坂本龍一,愛可口可樂,愛做夢。用文字開啟另一個平行世界。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社會性動物》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這本書被譽為美國社會心理學界的聖經。

而我比較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作為心理學專業書籍,他並不生澀拗口,通篇說人話,閱讀體驗佳,絕大部分人應該都能夠準確get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其次,書中通過大量的實驗案例解析了人類一些看似古怪反常,實則有跡可循的行為,看完讓人恍然大悟。

就拿“認知失調”這件事來說吧。

為什麼很多女孩子整天嚷嚷“夏天到了,我要減肥!”,光速報了健身房私教課,一邊又總是屢屢拒絕不了奶茶火鍋的誘惑?

假設你正在節食,但同事邀請你去聚餐,為了合群你跟著吃了一頓火鍋。

於是,“我要減肥,戒掉火鍋和奶茶”這一想法和“吃了火鍋喝了奶茶”這一動作便形成了認知和行為上的矛盾,這就是認知失調。

這種分裂的狀態會引起不適,為了消除不適感,你開始找各種理由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什麼“不吃飽哪有力氣減肥”、“偶爾吃一頓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我的cheat meal,吃了可以幫助瘦身”,總之,為了減肥管住嘴這件事就化為烏有了。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這是本能,因為人很不理性。也不是你自制力差,而是你的大腦在不惜一切代價尋求一致性。

所以不難理解,有些人因為偶然原因進入一段錯誤關係或從事著不合適的工作,本來該早早走人的,但事實上,很多人卻寧願選擇自我洗腦+硬扛,就是中了“認知失調”的毒:

我寧願逼自己相信我能適應環境,也不願長期陷入在這種矛盾中不可自拔。

像這種類似的刷新認知的概念書中很多,讓我們注意到很多經常被忽略掉的,或者事後回想,怎麼都想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的行為。

讀過這本書,下次遇到坑,你可能會察覺到這是個坑然後義無反顧跳進去;多讀幾次強化一下,你就會學會看到坑繞過去。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態度改變與社會影響》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之所以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在我們現處的信息大爆炸時代,學習“洗腦”與“反洗腦”技能太重要了:

一打開手機,各種軟文、短視頻、網絡課程席捲而來,被套路防不勝防。

你可能在想,我清醒得很,不會被套路,但實際上,很多洗腦是潛移默化的。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人對某個事物產生的認知、行為、情緒、態度,構成了一個人特有的整體反應系統。通俗點說,你對一件事的態度並不完全取決於你本身,很多時候還取決於情境和系統性力量。

口紅一哥“李佳琦”只要吼一句“oh my god”,女孩們趨之若鶩地就跑到專櫃下單了。

但是,驅使你下單的原因,顏色好看可能只佔一部分,讓你覺得非下單不可的,還有他營造出的“塗上它你就是易烊千璽女孩”的氛圍以及粉絲認可、水漲船高的熱賣效應。

再比如,電影導演會用一些你無法覺察到的畫面影響你,你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畫面曾經出現過,這種現象叫閾下影響,神不知鬼不覺的侵入你的神經,讓你相信導演想讓你相信的。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總之,看過這本書,你可能會忿忿不平地意識到自己曾經是如何被忽悠的,從而掌握大量洗腦技術與反洗腦技術。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我第一次瞭解到這本書是李笑來推薦,他說他26歲時把這本書讀了10遍,直接改變了他的人生。

這本書是美國大學的教材,在學生當中相當受歡迎,看過之後我也感覺很受用,因為這是一本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書,而且是直接授人以漁。

簡單說就是教你如何在對某件事下結論做決定的過程中繞開情緒、直覺,直抵事物最本質的內核,用邏輯思維來科學決策。

書中有個關於“‘知道’是什麼概念”的例子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A,B,C三人在一起寫作文A突然問embarrass這個單詞怎麼拼寫?

B說:“我不確定,我想它有兩個r和兩個s,哎,我真的不知道。”

C很得意,她恰好知道怎麼拼,斬釘截鐵說:“正確的拼寫應該是e-m-b-a-r-a-s-s.,只有一個r。”

最終A翻開了字典,查到了embarrass,證明B拼寫的才是對的,而C反而是錯的。

這兩個人的共同問題,是感覺和認知出現矛盾,都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知道”,不過相對而言,B的狀態比C要好一點。

本書中有個金句:我們大多數所謂的推理在於為繼續相信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找到理由。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細思恐極,如果無法確定自己一直篤定相信的東西是真的正確還是幻覺,人豈不是會把無知當聰明,各種跳坑而不自知?

什麼是真正的推理?答案就去這本書裡找。

這本書尤其適合女孩子閱讀(因為我也是),畢竟相對而言,女性更容易感情用事,理性思維相對偏弱。刻意訓練一下理性思維,讓理智與情感齊飛,才能更好地與這個世界抗衡。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遙遠的救世主》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這本書我大概3年前讀的,寫這篇推薦時又把書拿出重溫,那種震撼到背脊發涼,又從心底感到悲哀的感受和初讀時如出一轍。

為什麼會感覺絕望,是因為作者豆豆在書中探討了文化屬性對人的影響:

  • 首先,它質疑了傳統文化中的弱勢元素。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結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她認為這個社會存在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2種。強勢文化就是自立自強,期待救世主、高人、貴人,將自己的命運依託於別人的文化。

每個社會的人群基本都是這兩種文化屬性的產物之一,而中國人就是根深蒂固的弱勢文化。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

  • 其次,它質疑養兒防老的觀念。

書中說,如果養兒是為了防老,那麼父母就是天然的債權人。每個兒女都是為了還債直不起腰來。而老人如果一直想著回報,就會心理不平衡,覺得自己吃虧了,心裡就越苦。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 第三,它提醒我們認知的侷限性。

《遙遠的救世主》裡寫:只要不是我覺到、悟到的,你給不了我,給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覺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所以說這是一本神作一點也不過分,其中涉及的關於佛教、哲學、人生觀的探討不斷衝擊你的底線,必須階段性反覆閱讀,才能不斷提點自己不要再次陷入弱者思維怪圈。

個人認為如果把這本書讀透,說他可以重塑一個人的人生格局也不為過。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人生的枷鎖》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原因在於,毛姆真正在某種意義上做到了承認眼前是一片廢墟,偏偏要在其上開出一朵花。

順著主人公的故事線(避免劇透不扒拉劇情,探索的過程藏在劇情中),毛姆在《人生的枷鎖》中探索了現代年輕人最熱衷的靈魂拷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個終極話題,且最終得出結論:

人最大的悲哀在於不可遏制地追求一種並不存在的自由。

那是不是意味著就不必好好過日子了?

不。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主人公菲利普與他內心枷鎖搏鬥的過程,以及心理鬥爭,經歷悔恨、憎惡、厭棄、放縱,再到悔恨的糾結過程。

最後,菲利普終於意識到落在他頭上的種種枷鎖,以及他不可能打破他們的事實,最後獲得了精神自由。

正是敢於直視“我們註定帶著鐐銬跳舞”這個事實,才會得出後面這個“只要內心自恰,萬物皆恰”的結論:

“人生不過是一種格局而已……生活只不過是滿足一個人的樂趣而已。”

既然人生只是一種格局,每個人都只需在各自的格局裡活得風生水起。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不管你是揮手即操持幾個億生意的金融巨鱷還是在菜市場賣魚,如果將人生拉長到極致,你會發現幸與不幸增強的只是人生格局的藝術性和排他性,根本沒有好壞和高低貴賤之分。

想通這點,你會更理解“盡人事,知天命”的意義。

寫在最後

其實我覺得沒有哪一本書會讓人看過之後就能脫胎換骨。但是,一本好書會在你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當你開始意識到某些觀念的萌芽,就會不知不覺開始去關注它,運用它,最終成為它。

這個過程起碼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乃至大半生的時間,但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最後,貼一段我很喜歡的毛姆的話:

雖然閱讀這些書使我得益匪淺,如果不曾讀過這些書,我就不會成為今天的我。

但我還是要請求你,假如讀了之後覺得它們不合口味,那就把它們擱到一邊吧,因為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們,否則讀來也無用。

沒有人有義務一定閱讀詩歌、小說或其他可以歸入純文學類的作品。人一定是為了尋求樂趣而閱讀,然而誰又能保證使某個人快樂的事物也一定會使其他人快樂呢!

共勉。

哪些书读起来让人有跪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

你讀過的哪些書曾經重塑了你的人生?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37度2。愛坂本龍一,愛可口可樂,愛做夢。

用文字開啟另一個平行世界。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9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