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本與每個人生活直接相關的書。

不知道“書米”們有沒有發現,一個人的一生往往就是奔向更大壓力的一生:從小職員努力到高管,從單身男女努力到成家立業,責任越來越重,壓力也越來越大。可另一方面,市場上從桑拿房到健身房,都宣稱能幫你減壓,有意無意地提醒你:高壓力就像高血壓,是有害的,必須降下來。

所以,我們到底是在努力邁向人生的巔峰,還是在努力奔往生命的深淵?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如果你也相信壓力是有害的,那書單君今天要介紹的這本《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就是為你寫的。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本書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她的前作《自控力》相對來說更出名一些,麥格尼格爾教授曾在這本書裡表示過,壓力與自控力是相反的兩種能量,過大的壓力導致失控,必須規避與降低。然而這本《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封面上雖然有著大大的“自控力”三個字,但其實與《自控力》一書的關係不大,甚至有些相反。

因為,這是一本力圖改變人們看待壓力態度的書。

麥格尼格爾教授說:“但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現在,也想改變你們的。”


壓力是有害的嗎?


先來看一個實驗:1998年,研究人員對3萬名美國人進行了一項測試,評估他們過去一年承受的壓力狀況。並且請他們回答:你認為壓力有礙健康嗎?8年後,他們又統計了這3萬人中有誰去世了。結果發現:高壓確實提高了死亡風險,但只對那些認為壓力有害的人。那些承受著高壓,卻不認為壓力有害健康的人,死亡風險甚至低於那些承受很少壓力的人。

這個實驗昭示了一個可能性:高壓未必有害,甚至可能對健康有利。真正讓高壓力有害的恰恰是“壓力是有害的”這個想法。即,壓力有害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請大家想象這樣一個情景:小王剛進入一家夢寐以求的公司,就遇到了一個大項目,業務不熟練的他感到很大壓力。如果他是個壓力有害論者,覺得巨大的壓力不利於自己更好地工作,他可能開始試圖降低壓力,甚至擺脫壓力,結果,往往就會選擇逃避與放棄,導致項目的失敗。

而這一次失敗,又反過來印證了他的壓力有害論。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這是大部分壓力有害論者都會遇到的困境。


壓力的名聲是怎麼壞掉的?


書中提到了兩個實驗:

實驗一:1936年,匈牙利內分泌專家漢斯·塞利把小白鼠暴露在極熱和極寒的環境裡,強制其運動不允許休息,並用噪聲不斷干擾......在48小時內,小白鼠相繼死亡,從而得出了壓力有害的結論。

實驗二:1915年,哈佛醫學家沃爾特·坎農發現,所有動物在壓力下,會有或戰或逃兩種反應。但它不利於人類的生活,比如面臨繳稅壓力的時候,反抗或逃避的壓力反應就成了人類的負擔。

麥格尼格爾教授指出了這兩個實驗的荒謬之處:

前者將人類等同於塞利的小白鼠,卻忽略了人類日常面臨的壓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創傷性;

後者忽視了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的壓力反應已經進化得更全面,更適應如今生存的世界,早已超越或戰或逃。

比如,在英國一檔真人節目中,研究人員發現,心臟對壓力反應越強,人們變得越利他;

比如,俄勒岡州兩個十來歲的黎巴嫩女孩,抬起了三千磅重的拖拉機,救出了被壓的父親;

再比如,中國的一位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窗口馬上就要掉下來了,老遠跑過去接住了孩子,經計算當時的速度比世界短跑冠軍還快......

大量的實例證明,人們在高壓之下反而能有更好的發揮。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這是因為,除了本能的或戰或逃反應外,還有很多潛在的壓力反應存在於人們心裡:

比如挑戰反應,它會提升你的自信心,激發行動,幫你從經驗中學習;

而照顧與親近反應,則會提升勇氣,驅動關懷行為,增強你的社會關係。

前不久,書單君推薦過《象與騎象人》,這本書裡談到幸福的來源之一,是在工作中達到心流狀態。

實驗證明,那些處於心流狀態的人,正是處在高壓引發的強烈挑戰反應之下:“該反應使他們獲取更多的腦力和身體資源,結果才是我們看到的自信滿滿、無比專注和顛峰表現。”

換句話說,人可以在壓力下垂頭喪氣,也可以在壓力下表現突出。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怎樣和你的壓力做朋友?


想和壓力和諧相處,甚至利用壓力提升自己,有一個最基本也是最簡單的方法:思維干預。

美國心理學家克拉姆曾做過一項實驗:

他招聘了全美七家酒店的服務員,雖然平日的工作相當於大量的鍛鍊,但由於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身體如同缺乏鍛鍊的人一樣糟糕。

克拉姆選了其中四家酒店服務員,告知他們服務員的工作等同於大量鍛鍊;而另外三家酒店的服務員則沒有接收到這個信息。

4周後,克拉姆發現,被告知的服務員,體重和體脂都有所下降,血壓也更低了;而沒有被告知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得到改善。

這是一個典型的觀念改變影響身體狀態的實驗。當然,它的前提是信息都是真實的,那些服務員確實都達到了鍛鍊標準(反之,你告訴他們看電視能減肥,他們看再多電視也瘦不下來)。

換句話說,他們的身體已經準備好了,唯一需要的就是意識到這一點。而正常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身體都會發生心跳加速、呼吸加深等反應,“使你做好準備,應對前面存在的任何挑戰。”

同時,在壓力下,人的目光和聽力更敏銳,大腦的分析能力更迅速,“能夠集中你的注意力,以獲取周遭更多的信息。”也就是說,壓力下的人和酒店工作的服務員一樣:他們身體已經準備好了,唯一需要的就是意識到這一點。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全球金融機構UBS公司的員工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克拉姆對他們進行了思維干預。他將員工們分成三組,並選擇其中一組作為思維模式干預組,給他們發了一段3分鐘的視頻,展示了壓力給人帶來的好處,讓他們從更積極的角度看待壓力。

事後調查發現,思維模式干預組的員工,焦慮和抑鬱等負面情緒有所緩解,健康問題減少,工作上也更為高效。這個實驗再次證明:如果你認為壓力是有益的,它就能帶給你巨大的好處。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回頭再看小王的例子,高壓下的他,身體其實已經準備好應對工作,卻因為認為壓力有害,不利於自己發揮,最終選擇了逃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再想想,小王之所以產生巨大的壓力,不也是因為他在乎這份工作嗎?否則他完全可以想辦法草草地應付,就算換一份工作也無所謂。

沒錯,人生中那些讓我們感到巨大壓力的,往往是我們所在乎的東西:

我們會為一次約會感到壓力,覺得自己穿著不合適、說話不有趣、舉止不得體,那是因為我們在乎約會的對象,希望能夠打動ta,不願意給ta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們會為一次面試感到壓力,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要呈上去的簡歷,不斷調整自己的陳述,是因為我們在乎要面試的工作,希望能打動面試官;

我們會為父母逼婚感到壓力,是因為我們在乎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力,也因為我們在乎父母,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理解(當然,也有可能就是因為找不到男女朋友)......

你的壓力叫壓抑,我的壓力叫牛逼

就像知乎大v、心理諮詢師@動機在杭州 在這本書的序言裡說的:壓力的背面,正是生活的意義。

努力降低和規避壓力,往往也是在努力錯過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和事,一些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去應對的人和事——而人生最大的遺憾,不就是“我本可以”?

所以,和壓力做朋友吧,讓這位朋友帶你去實現那些真正的人生要事。

成為了朋友,很多感覺有壓力的時刻,也會慢慢變成你的閃光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