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最近,書單君刷著微博,腦子裡常常會蹦出著一個詞——羅生門。

它衍生自芥川龍之介同名小說,意思是: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舉證或說謊,最終導致真相含混不清,難以水落石出。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其實仔細想想,網絡上的很多事件,經常是依照著“羅生門”的方向發展。

最近的典型例子,就是鮑毓明性侵養女案件。

從一開始毫無爭議的全民譴責鮑毓明,到後來他聲稱他們是戀愛關係後,居然有些網友反過來支持起鮑毓明。

從一邊倒的罵聲,到混雜進洗白的聲音,讓這件事情,變得有了那麼一些不確定性。

今天,書單君和你重讀這部經典的《羅生門》,看看為什麼熱點事件經常出現所謂“反轉”,而真相為什麼總是很難被清楚利索地呈現。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一次見色起意引發的血案


故事發生在古代的日本。那是一個常年戰亂、洪水、地震災禍不斷的時代,羅生門則是一座連接城市與郊外的城門,由於年久失修,許多無名屍體也被遺棄於此,顯得荒涼而陰森。這一天大雨滂沱,有三個人聚在羅生門下避雨,他們是樵夫,和尚和雜工。百無聊賴之時,樵夫與和尚向雜工講述起剛才在衙門聽到的,一樁聞所未聞的怪事。樵夫說,三天前,他像往常一樣上山砍柴,剛走到一片竹林中,就看到前方倒著一具男人的屍體。他迅速報了官。作案的兇手很快被抓到,是京城裡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強盜。強盜親口承認了自己的罪行,這樁殺人案似乎毫無爭議了。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故事開始變得撲朔迷離。強盜說,三天前那個炎熱的餉午,他靠坐在樹下乘涼,看見一個配著長刀和弓箭的男人,帶著一個蒙著面紗的女人從他面前走過。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這時,一陣清涼的風掠過,將女人的面紗吹拂起來,他看到了一眼那女人的面容。就此一眼,他便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將這個女人弄到手。強盜謊稱自己掘出了一個古墓,他把古墓裡的金銀財寶埋在了前面的竹林裡,想請男人前去看看,以低廉的價格賣給他。男人很快就上了套。結果一到竹林裡,強盜就從後襲擊,把男人五花大綁起來。然後,強盜又把女人誘騙到竹林裡,當著男人的面,強姦了她。

完事以後,強盜本來並不打算殺掉那個男人。女人喊住他說:不是他死就是你死,你們兩個裡一定要有一個死掉。當著兩個男人的面被羞辱,這感覺比死還難受。你們誰活下來,我就跟誰走。

強盜動了心。他給男人解綁,扔給他長刀,與那個男人戰鬥了整整二十三個回合後,終於殺死了他。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強盜在衙門裡大笑起來,說:就算要殺掉那個男人,我也不想用卑鄙齷齪的方法。能和我鬥上二十多個回合的,世界上也就他一個。光這一點,我就打心眼裡佩服他。可是當我殺掉他以後再回頭,女人已經跑得沒影了。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個類似於中國古代江湖上的故事:強盜見色起意,雖然用了卑鄙的手段得到女人,最後卻選擇了公平的手段和男人拼殺。

這顯然是一樁明明白白的悲劇,雖然可惜,卻沒有到毛骨悚然的程度。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故事,才真正將這樁普通的悲劇故事,變得詭異起來。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這是一個真相常常缺席的世界


強盜說完證詞以後,女人被帶了上來。據稱,她是在距離案發地不遠一個尼姑庵裡被找到的。在她的講述裡,案件完全變成了另一種模樣。女人說,強盜將她羞辱以後,大笑著逃走了,留下她獨自面對被綁在樹上的丈夫。她給丈夫解綁以後,抱著他痛哭流涕。這時,她突然看到了男人的眼睛。女人說,她一輩子也無法忘記那個眼神。那眼神裡閃爍著的,不是憤怒,也不是悲傷,而是鄙視輕蔑的冷酷光芒。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當著自己男人的面被人侮辱,還要面對丈夫的鄙夷,對於一個女人來說,還有比這更讓人痛苦的事情嗎?女人遞上刀子說,你可以打我,甚至殺了我,但是不要再用這樣的眼神看著我了。

沒有用。男人的眼神裡依然充滿了鄙夷。良久以後,女人拿起匕首,刺死了自己的丈夫,然後暈了過去。等她醒來以後,想要投河自盡,卻沒有死成,這才去了尼姑庵,打算終身隱居於此。

你會不會感到很奇怪:明明是受害者的女人,為什麼要在衙門上稱自己才是殺死男人的兇手呢?

我想,或許在她心裡,比死亡和罪惡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羞辱。丈夫輕蔑的眼神,比侮辱了自己的強盜更讓她無法忍受,所以她不惜弒夫,也要保住自己最後殘存的一點尊嚴。在女人講述的故事裡,壓根就沒有強盜的事。她的眼裡只有丈夫,與自己被玷汙以後的尊嚴和榮譽。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衙門上,強盜和女人各自講述了案件的“真相”,但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那個死掉的男人,被女巫招魂以後,通過女巫的嘴,講述了另一個決然不同的故事版本。男人說,他的妻子被玷汙以後,強盜百般哀求女人說:只要被侮辱了一次,就再也無法和丈夫好好相處了,不如跟了他吧。

女人動了心。他們兩人正準備離開時,女人突然轉過頭,指著自己的丈夫對強盜說:你去殺了他。只要他還活著,我就沒法和你在一起。

強盜傻了眼。片刻之後,他把女人推倒在地,對綁在樹上的男人說:你來決定如何處置她吧。殺了還是放了,你說一句就行。

男人心想,哪怕因為這句話,他也可以原諒強盜犯下的罪孽了。女人最終還是跑掉了。強盜給男人鬆綁後,獨自逃走了。心中一片絕望的男人,在寂靜無人的竹林中站定許久,最終切腹自刎。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裡,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當時書單君看到這裡,心中只有一個想法:這個世界還有真相可言嗎?

一個真實發生的客觀事件,只要是通過人的嘴巴講述出來,就會變得不再客觀。講述者總會不自覺地為了美化自己,而扭曲事實。與其說那是真相,不如說,那是每個當事人自己認為的,事情應該發生的方向罷了。

這是一種人類共通的心理——自我拯救。當無可辯駁的侮辱或罪惡發生以後,人為了說服自己,會不顧一切地製造一個想象中的救命稻草。強盜講述的故事裡,救命稻草是他的英勇和俠義;女人講述的故事裡,救命稻草是捍衛尊嚴;男人講述的故事裡,救命稻草是強盜突然的“良心發現”。

而在鮑毓明性侵案中,他講述的故事裡,救命稻草是“我和她不是養父女,而是情侶身份”。

真相究竟是什麼呢?芥川龍之介的小說裡,並沒有給出答案。

後來,導演黑澤明將《羅生門》改編為同名電影,並融入自己的理解,給這個故事加上了一個結局。

電影《羅生門》的這個結局,可以說是超越了原作的點睛之筆。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沒有真相,卻有善惡


大雨滂沱的羅生門下,和尚、雜工和樵夫沉默不語。他們也說不清,到底什麼才是真相。

這時,樵夫發話了。他說,那天他上山砍柴時,正好在樹叢裡看到了女人被強盜侮辱以後的事情經過。只是在衙門裡,他怕被捲入其中而選擇了隱瞞。

樵夫說,女人被玷汙後,強盜跪在地上,給女人陪不是。強盜說他是一時起了惡意,才做出這種事情,“只要你願意跟了我,我保證再不幹壞事,去賣苦力養活你”。

女人站起身,給她的丈夫解了綁。強盜見狀說:我明白了,你是想讓我們兩個男人決鬥來決定吧?

他抽出了劍。這時,他丈夫說道:等等!我犯不上為了這種女人拼命。他又轉向女人說:當著兩個男人的面丟了醜,你為什麼不自裁?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絕望的女人突然大笑:你們兩個都不是男人,一個懦弱求生,一個猶猶豫豫,我壓根就看不上你們。

兩個男人被她的話一激,這才拔出劍來決鬥。然而,這並非強盜嘴裡描述的大戰二十多回合,而是無賴打架一樣,兩人在地上滾打,模樣狼狽不堪,握著劍的手也哆嗦個不停。

終於,還是強盜殺掉了那個男人。但面對逃跑的女人時,嚇得腿軟到無法站立的強盜,已經再也追不上她了。

如果說之前的悲劇讓人嘆息,那麼在樵夫口中的這個故事,才是真的令人如鯁在喉。

因為,他最接近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沒有拔刀大戰的英勇俠義,沒有保衛榮譽的自刎或殺人,有的只是貪生怕死、苟且偷生、恐懼與懦弱。

黑澤明給出的這個版本,抹去了這個故事裡的所有浪漫色彩,只留下了他理解裡赤裸裸的,真實的人。

就像聽故事的和尚所說:這個事情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殺人,也不是強姦,而是我覺得,我無法再相信任何人了。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這種失望,正像是當下很多網友們的情緒。在太多的“羅生門”事件裡,我們已經不知道相信誰才好。我們對任何人都感到失望,因此陷入了薩特所說的“他人即地獄”的境地。

充滿失望的網絡環境下,自然環繞著滿滿的戾氣。

這樣說來,我們真的沒有希望了嗎?也不一定。黑澤明在故事的最後,又留下了他那些“不相信”背後,唯一相信的東西。

樵夫講述完他的故事以後,羅生門外閃過一陣雷聲,柱子背後的角落裡,傳來一聲啼哭。

三個人圍過去,發現是一個被遺棄在這裡的嬰兒。

雜工扒走了嬰兒身上的襁褓,他說:我也是為了自己活下去。要說惡,遺棄這嬰兒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惡吧。說完,他大笑著離開了。

和尚和樵夫站在屋簷下,已經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過了一會兒,樵夫抱起嬰兒,和尚以為他要扒掉嬰兒的最後一件衣裳了。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樵夫說:我家裡有六個孩子,日子已經很苦,所以多這麼一張嘴,也沒什麼區別。如今這個世道,凡是人都不得不懷疑別人了。

和尚說:不,我應該謝謝你。多虧了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的。


✎✎✎

書單君覺得,羅生門下的三個人,像極了每一樁網絡事件中旁觀的我們。

和尚代表著大善的人,他們本來相信人性本善,可是看過了太多的悲劇後,開始迷茫:人真的是善良的嗎?

雜工代表著混沌的人,他們不會去主動作惡,但看過了大惡以後,覺得為了自保做點小惡,也不為過吧。

而樵夫,則是更多的普通人。為了活下去,他們做不到英勇地站出來說出真相,但當自己面臨人性抉擇的時候,還是願意做出力所能及的善舉的。

多虧了這樣的普通人,我們才能相信,世上就算沒有大善致善,沒有絕對的真相,沒有勇敢的英雄,但人性中微笑的善良之光,是絕對不會熄滅的。

“羅生門”下,人皆草木,黑白顛倒的世道,人人自危。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懷疑、猜忌和失望,但與此同時,有人在的地方,也一定會有善良的種子在生根發芽。

在我們這個世道,這些人是疫情裡請願去前線的醫護人員,是自願籤生死狀的志願者,是願意免費幫被鮑毓明性侵的女孩辯護的律師。

多虧了他們,我們還是可以相信人的。

深度剖析:為何熱點經常“反轉”,而我們總是得不到真相?


圖源 |《羅生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