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科夫思維乾貨教學:主力吸籌,市場底部過程中的量價表現及常用策略

成交量代表的是資金,趨勢是由資金決定的,為什麼你不去關注成交量?還在根據消息和指標交易。 

美國當今著名機構交易大師大衛.維斯曾經說過:除了價量,我們其他什麼都不需要。

主力吸籌通常開始於恐慌拋售或超賣位置。隨著主力吸籌的進行,市場上的供應籌碼越來越少,表現為價格波動小,成交量少,市場低迷的氣氛,籌碼從弱勢持有者(公眾)手中流向強勢持有者手中,大量公眾被驅離市場,持倉量也表現為又高到底的下降過程。

當主力通過這種低迷的手段(疲勞戰術)不能再吸收到籌碼時,主力會提高收購價格,表現為價格的上漲,因為供應稀缺,任何的需求增大都可以把價格抬高。但是價格上漲又遇到拋壓,這是主力打壓吸籌的表現,也說明主力吸籌還沒有結束。吸籌還沒有結束,價格就不可能真正的上漲。當吸籌接近尾聲的時候,主力往往會使用終極震倉的手法逼迫最後一批不堅定的持有者,表現為在支撐位的大幅下跌,試探底部,然後尾盤拉昇。當啟動上漲的時候,主力會繼續收購來拉昇價格,但是會在抬高價格的時候賣出,仍然保持持有目標的倉位。這就是拉昇的常用手法,一買一賣,拉昇賣出。

在區間中出現震倉或彈簧效應才能證明這個震盪區間時吸籌區間,當出現強勢的快速上漲才能證明吸籌的結束。有時候吸籌並沒有一直維持在震盪區間裡,而是有一波小趨勢的下跌。這個小趨勢的下跌不是真的跌,而是吸籌區間的延伸。突破這個小趨勢的供應線,將意味著吸籌的結束。

一個成功的吸籌過程是主力在完成吸籌計劃的同時,把低位上車的公眾全部清洗出市場,吸籌結束是,市場持倉量越低越好,持倉量越低說明行內弱勢持有者越少,為來價格突破之後,隨個更多公眾的加入,價格漲勢就越強。如果你發現一個某品種出現標準的吸籌過程,但在吸籌結束時持倉量變得特別巨大,這說明主力吸籌的過程中,大量弱勢持有者跟隨主力上車,未來即使價格突破吸籌區間,但弱勢持有者的獲利離場,會給主力拉昇造成巨大壓力,所以這種吸籌往往不是成功的吸籌,未來上漲過程中也不會一帆風順,必然會有震盪上行並伴隨著震倉的過程。

所以主力吸籌過程必須儘量讓公眾不入場,或者入市了也要把他們擠出市場,這樣做的目的讓公眾在將來派發的時候接盤。(喜歡關注,不喜勿噴)

主力是怎麼驅離公眾出場的?第一個策略是震倉,主力利用急跌的辦法,把不堅定分子嚇出去:第二個辦法是疲勞戰術,這個大家也經常碰到。公眾喜歡突破時進場,因為突破的那種快感讓公眾感到幸福。主力當然瞭解公眾的心理和操作習慣,他們在突破後操縱價格並讓走勢變的枯燥和雜亂無章。主力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跟風進場的公眾煩躁和失望。公眾看到市場沒有因為他們買入而上漲,於是他們開始懷疑走勢,甚至認為價格很快會下跌。在失望中,他們平倉出場。主力就是利用這些策略把公眾堵在場外,等到他們需要公眾衝鋒的時候(比如在阻力位置),他們會利用媒體和急漲造勢,讓公眾因為興奮和貪開始搶購。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威科夫量價解密。

作者不持有文章所涉股票,也不計劃買入。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