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苏联科学家朗道对杨振宁的排名,大家觉得合理吗?

明哥带你去看海


比起杨振宁,国内对朗道并不太熟悉。朗道全名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1908-1968),苏联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这不是自夸,这确实是一位天才,他一生著作多达120余部,涉及物理学的各个领域。1948年出版《量子力学》,《场论》,1951年《统计物理学》,1953年出版《弹性理论》,从流体力学到凝聚态物理,所有的物理学分支上你都能见到朗道这个名字,他的强大之处在于只要你进了物理的大门,你就不可能绕过他。

朗道有个众所周知的爱好--喜欢给别人打分!朗道按贡献把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分成了0到5几个等级,上一级比下一级贡献大10倍。按照朗道的排名,牛顿0流,爱因斯坦0.5流,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等人1流,朗道很崇拜费曼,因此费曼在朗道排行榜上也是1流。朗道最初给自己的评分是2.5流。如果你觉得朗道很狂,那你真是太小瞧朗道了,朗道1962年获诺贝尔奖后,朗道将自己升为2流,晚年又升为1.5流。在当时绝大多数的知名物理学家都被朗道归为四流,五流。朗道是否把杨振宁被归入了五流,我查了许多资料,并没有文献支持这个说法。但《Nature》杂志在2000年把杨振宁评为影响世界千年的TOP20物理学家,足以说明杨的贡献。今天来看杨振宁的贡献归入1流应该是名副其实。其实朗道的这个排名是在他28岁的时候排出来的。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能是朗道在排名时杨振宁还没那么出名吧。


补充个小插曲:朗道的狂傲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并且专挑名人怼,哪怕是面对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朗道也丝毫不收敛。有一次他去听爱因斯坦演讲,当主持者请大家对演讲者提问题时,他站起来说:“爱因斯坦教授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是那么愚蠢,但是第二个方程不能从第一个方程严格推出。它需要一个未经证明的假设,而且它也不是按照应有的方式为不变的⋯⋯”。所有的人都回过头去注视着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青年人,而只有爱因斯坦是例外他对着黑板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转过身来说道:“后排那位青年人说得完全正确,诸位可以把我今天讲的完全忘掉。”

考研小秘书


科学界从来不缺少狂人,苏联科学家朗道对杨振宁的排名也是如此。牛顿排在0流位置,这是最高的位置,大家应该没什么争议,爱因斯坦排在0.5流,也是被广泛认可的,他给自己排到1.5流也说得过去,毕竟他创造了很多的全新的理论。

但是把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排到了5流,这真的是科学的吗?

要知道他的这个排名的顶级的科学家,能有几人?而世界的科技发展靠的则是全体科学家。朗道对杨振宁的排名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要么有偏见,要么对杨振宁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缺乏认识和了解,但我估计应该是后者。因为杨振宁的成果发表于1954年,但当时实际的影响力并不大,只是后来才被也所广泛认可,可这已经是朗道去世后的事情了,所以朗道给杨振宁的排名放到了5流。

但科学家就是这样,排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的科学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向上攀登,奠定了某项科学研究的基石,这才是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成就。

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分享!


美蛙英语


假如真有这么一份排名的话,朗道把杨振宁排在末流,大家觉得合不合理的问题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根据2000年,《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在世的物理学家,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显然朗道的排名是不准确不客观更是不合理的。

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另外根据杨振宁的杰出贡献,1994年,富兰克林奖章和鲍威尔奖颁奖典礼上的颁奖词说到

杨振宁的成就:“这一理论模型已经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并必然将对未来产生可相提并论的影响”,通过这个颁奖词来看显然它的排名是不合理的。

最后作为我们中国人来讲:我国能出这样杰出的人物,能够对人类文明做出这样的贡献,可以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想到世界上活着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就在我们中国,这是莫大的荣幸!

因此这时在看朗道的排名不仅不合理更是不值得一提的恶作剧罢了(更何况排名真假未辨)。


zhenyam


提问者就是在搅浑水。

杨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杨米尔斯场理论,这理论提出于1950年代,在刚提出的五十年代被物理学界看作是无意义的数学游戏。一直到了60年代末,杨米尔斯场理论才被物理学界重视而大放异彩。杨振宁的学术地位是那个年代才奠定的。

而朗道的排名是50年代排的,那时候杨只是个普通诺奖获得者,在物理学家中并没什么突出的,排五流很正常阿。


清歌如梦1994


杨振宁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美国。回国就是养老,不用抬着太高。


和风细雨his


原因有二:

1. 朗道深信宇称守恒,他武断毙掉苏联物理学家沙皮罗发现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导致沙皮罗错失诺奖。所以朗道对杨振宁有偏见不难理解。

2. 朗道比杨振宁大14岁,杨算晚辈,朗道给杨打分时,杨才因诺奖成名,晚年朗道身体不好病逝得早,所以对杨的工作很可能没有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虽发表于1954年,但当时并没被看重,只是朗道去世后才被发扬光大。所以朗道对杨振宁的认识并不全面。


家长吐槽大会


朗道是前苏联的杰出物理学家,他聪明绝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成果问世。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他收到苏联原子能研究所精心为他准备的一份礼物:刻有他十项重要科学成果的大理石板,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被总结为“朗道十诫”。朗道在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年他因严重的车祸住进了医院,诺贝尔奖方面破例在病房里为朗道颁奖。

尽管自己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朗道仍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因为朗道生于1908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量子力学建立的黄金时期,朗道没有赶上挖黄金的那个岁月,若是早出生十年,或许会成为能够和爱因斯坦、玻尔、狄拉克等人并排的科学家。

朗道性格不合群,他有一个爱好是对物理学进行打分排名。给不同的物理学家具体打了多少分已很难求证,相传他给牛顿打了0,意思是比一流还要高一层的科学家。给爱因斯坦打了0.5,看来爱因斯坦在他心目中也是一流之上的科学家。朗道给自己的定位比较低,据说后来把自己的分数改为2,意思是栖身二流科学家的行列了。

至于朗道给杨振宁打了多少分,这就比较难考证了。当时大多数的杰出物理学家都被朗道归为四流、五流,杨振宁被归为四、五流也是比较正常的。杨振宁不是非常伟大吗?怎么会被朗道归为四、五流的科学家?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和朗道类似,杨振宁也有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块刻有他十三项重要学术成就及完成年份的大理石,这是清华大学送给杨振宁的90岁生日贺礼。

杨振宁最重要的三项学术成果分别是发表在1954年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发表在1956年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发表在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这三项成就是使杨振宁成为伟大科学家的重中之重。朗道不看好这几项成就吗?

朗道在1962年初受到了严重的车祸,大脑受损后智力严重下降。从发生车祸到1968年去世,那6年的朗道已不是之前的朗道,他欣赏不了发表在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杨-米尔斯规范场虽然是发表在1954年,可是规范场的威力是在标准模型逐步建立后一步步体现出来的,那个时候没有人能够想到规范场理论会有那么大的威力。

至于1956年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957年实验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猜想后,苏联方面声称朗道也提出过那样的设想。朗道十诫中的第十条弱相互作用的CP不变性就是和杨振宁、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有着密切的联系。

基于以上几个主要原因,朗道把杨振宁的位置放得比较靠后也就不难理解了。


刁博


杨先生的研究成果不是简单的“前瞻性猜想”,而是有方程、可证明、可验算,且具备应用前景的结结实实的科学研究成果。

(1) 弱作用宇称不守恒(诺贝尔奖工作)

(2) Yang-Mills非交换规范场理论(弱电统一的基础之一)

(3) 费米子系统的Bethe ansatz严格解和Yang-Baxter方程(引起数学领域对辫子群和纽结理论的广泛研究)

(4) 非对角长程序(凝聚物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5) 磁单极子的量子化和规范理论中的拓扑结构(拓扑场论的开创性工作,微分拓扑被引入物理学)

(6) Lee-Yang单圆定理(相变现象的基础理论)

(7) 2D Ising model的自发磁化和临界指数(临界现象和普适类的开创性工作)

(8) 玻色气体的Lee-Huang-Yang修正(富有远见的理论,50年后方被冷原子实验证实)

上面8个是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4项是跨时代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又是这4项中最弱的。

如果你对他的科研不了解,我再说简单点,有6个人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获得诺贝尔奖,又有20多人利用他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

朗道说句实在话,学术地位比杨还差一点,全人类物理学家排名,杨无论怎么排都掉不出前10。1994年富兰克林学会文告说牛顿、麦克斯维尔、爱因斯坦、杨振宁同列

另外,杨在美国是搞基础科学研究的,这个研究跟牛顿三大定率一样,是全人类都可以使用的,

杨米尔斯方程:




一画开


郎道自诩自已厉害的,但实际上他不是最牛的几个之一,与杨振宁比还差一点点,他坑苦了他的弟子,他自高自大,压制人才,否定了他们对物理的新的观念,使他的弟子失去诺贝尔奖,伟人都不对他人的成就进行评价,在科学的地位和贡献,人们眼晴是雪亮的,历史会给公正的评价,不是某个人说了算!杨振宁是极其谦虚的!


用户729639410450


杨振宁应该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排名前三或者前五名的伟大科学家!毫无疑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