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精銳部隊?

外號無能的扎心君


按照歷史先後順序,不算近現代的,有這麼幾支精銳部隊,他們普遍都是戰績輝煌,無論軍事素質還是組織訓練、紀律等,在古代都是一流的。

1、秦軍。

自商鞅變法後,秦軍尚武,組織性強,紀律嚴明,秦始皇時代橫掃六國,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北擊匈奴,勢如破竹,名將有王翦、蒙恬等,王翦率秦軍掃六國,蒙恬北擊匈奴,以至於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是中國封建時代第一支精銳部隊。

2、漢軍。

漢武帝時代,漢軍有御林軍、羽林軍之分,衛青北伐匈奴時,率領的大多是御林軍,霍去病奇襲匈奴基本帶的羽林軍,但都統稱漢軍。

漢軍最大的戰績就是在漢匈戰爭中的戰績,衛青、霍去病率領的漢軍打得匈奴節節敗退,最後霍去病率騎兵逐匈奴2000多里,橫穿中國東西兩端,長途奔襲這種閃電作戰,在那個時候創造出來併成功應用於戰場。

3、玄甲軍

玄甲軍是唐代精銳部隊,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平定天下,後又打敗突厥,擊潰土谷渾,是唐朝打天下的軍隊,也是保證唐朝統治和維護唐代邊境穩定的精銳,名將有李靖、蘇定方、薛仁貴等。

4、岳家軍。

岳家軍又稱背嵬軍,為岳飛所創,主要用於和金人作戰,這支軍隊紀律嚴明,其最大的口號是收復失地,滅金,迎回被俘皇帝。最大的紀律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戰績上幾乎敗績低到忽略不計,曾打的金兀朮嘆息到,撼山易,憾岳家軍難,的感慨,岳飛曾率領這支軍隊收復宋朝北方大量被金人佔領的土地,打的金兀朮節節敗退,幾乎逼近金國首都,眼看要滅金的時候,被昏庸的皇帝和姦臣暗算,連下12道金牌逼他撤軍,最終岳飛也被害死。

古代的精銳部隊裡面,最可惜的就是岳飛了,如果不是皇帝昏庸和姦臣當道,岳飛大概率是滅金的,一旦實現,宋朝的版圖以及當時的力量格局絕對會重新洗牌。

5、戚家軍。

由戚繼光組建並擔任統帥,最大的戰績是打敗倭寇,戚繼光本人也留下有軍事著作《紀效新書》等,戚家軍紀律嚴明,在對付倭寇山,開創了不少新的戰法,可謂是明朝軍隊中的佼佼者。


煙郭說歷史


“第38歲”被稱為“萬歲軍”,在古代是標準的御林軍,是王牌中的王牌,屬於重裝集團軍,是全軍戰備值班部隊中配備在主要方向速快速反應部隊。

為何說第38軍是我軍最精銳的部隊那,那麼下面大家跟著小姐姐回到第38軍的輝煌的歷史時刻。

第38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8的平江起義,可謂是根正苗紅,在解放戰爭中,第38軍隸屬四野,前身是四野一縱對,是四野頭等主力軍之一,其擅長打大戰、硬仗而聞名。其112師、113師、114師,都是王牌中的王牌師,其每個師都很有特點,112師擅長正面攻堅作戰,113師擅長長途奔襲,114師擅長穿插分割包圍。
第38軍在東北參加遼瀋戰役,解放全東北,隨後馬不停蹄的入關參加平津戰役,而第38軍是進攻天津的主攻,在隨後入關宣沙、衡寶、廣西、滇南等等戰役。38軍從中國最北部松花江一直打到海南島,轉戰中國從北到南,解放了半個中國。


隨後是38軍最輝煌的歷史之一,半島內戰爆發,由於以美帝國為首的軍隊介入,很快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邊線,38軍隨第13兵團參加入半島作戰。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與美國第一騎兵師步兵團遭遇戰時,由於我軍剛入朝作戰,地理位置、情報、對手情況都不瞭解,貽誤戰機,在第一次作戰總結會議上,時任38軍軍長梁興初被彭老總指名罵了個狗血噴頭。



所謂知恥而後勇,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獨立負責攻打德川。德川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半島北部鐵路、公路交匯點,拿下德川就可以分割包圍東西聯軍,圍殲“聯合國軍”這一戰略設想。



當時本來是有其他軍可以配合38軍攻打德川,結果軍長梁興初在戰前立下軍令狀,獨自包攬德川,當時38軍的正對面除了防守德川的韓軍,還有大量美軍王牌軍,38軍再次發揮了各師的特長。

112師負責正面進攻,擔任長途奔襲的第113師更是創造的戰爭史上的奇蹟,急續連行軍一夜,創造70多公里的神話,硬是趕在美軍全機械化的前面,成功的佔領了三所裡與龍源裡,徹底斷絕了美軍第8集團南撤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的戰略目的。

113師的官兵拼死抵抗南撤的美軍與北上增員部隊,多次打退美軍的進攻,始終使南北敵人沒有會和,第二次戰役一舉扭轉了半島的戰局,38軍獨立殲敵1.1w多人,繳獲物資無數,第二次戰役是38軍的第三次成名之戰,也是揚名天下的一戰,戰後,第38軍被彭老總通令嘉獎的電報上最後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萬歲軍” 由此而來。

在第四次戰役中,38軍依靠南漢江,頑強抵抗佔據全面優勢聯合國軍的瘋狂進攻,雖然付出巨大傷亡,成功完成戰役掩護任務。


“萬歲軍”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書寫輝煌的歷史,是共和國一面永遠的旗幟。


小姐姐講史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精銳之師,他的首任軍長是秦基偉,在抗美援朝作戰中,15軍被彭德懷元帥稱為“千歲軍”。

15軍原隸屬於第二野戰軍,前身是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組建於1947年8月,在解放戰爭中,一直在劉、鄧麾下,衝鋒陷陣,為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15軍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打出了威風,打出了軍威。上甘嶺,是五聖山南面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加起來不過3.7平方公里,但在48天的激戰中,美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 戰鬥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敵人用熾熱的炮火,不分晝夜地向這兩個山頭傾瀉,一天中曾落過三十萬發炮彈,山上寸草不留,石頭都炸得粉碎。 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在整個上甘嶺戰役中,15軍傷亡1.14萬人,其中犧牲5260餘人,但15軍始終堅守陣地,沒有後退一步,湧現出了著名的戰鬥英雄黃繼光。

15軍後來改編為空降兵15軍。2008年5月12日汶川8級地震,震中汶川地區與外界失去聯繫長達三十六小時,為儘快恢復與汶川地區的聯繫,15軍的15名空降兵,從5000米高空,強行空降至茂縣,及時把災區的情況向上級彙報,4500名官兵奔赴災區一線,抗震救災,救治受災群眾,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15軍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威武之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當祖國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一聲令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堪稱精銳之師。





zj史海拾貝


軍改之前的濟南軍區54軍,就是一支軍中勁旅,是全軍的總預備隊。論實力,54軍僅次於38軍,也是解放軍陸軍的三個軍級快速反應部隊之一。

54軍自組建以後,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入藏平叛、中印邊境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等重大戰爭戰役。

特別是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中,54軍表現非常出彩,全殲印度主力第4軍,打得印軍潰不成軍。印軍對54軍的印象非常深刻,直到今天,印軍的軍事演習中,假想敵部隊代號仍然是54。

54軍下轄的127師,歷史悠久,戰功卓著,也是54軍的主力師。127師先後誕生了多位開國將帥,朱德元帥、林彪元帥、粟裕大將、肖克上將、楊成武上將、耿飆、楊得志上將、黃永勝上將、彭明治中將、吳法憲中將、梁興初中將、李作鵬中將、王東保少將、張池明中將都在該師工作過。陳毅元帥、羅榮桓元帥、聶榮臻元帥、譚政大將、羅瑞卿大將等將帥也曾在54軍從事思想政治工作。

後來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萬年,曾以127師師長的身份,率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

54軍有多個下級單位獲得榮譽稱號:

紅軍師、鐵軍——第127師
紅軍團——第127師第379團、第380團、步兵第162師第485團
葉挺獨立團——第127師第379團
瑞金團——第162師第485團
猛虎撲羊團——第162師第486團
劉老莊連——第127師第379團第4連
鋼刀連——第162師第484團第1連
金湯橋連——第162師第485團第7連
能攻善守英雄連——第127師第379團第9連
阻擊英雄連——第127師第379團第1連
英雄偵察連——第127師偵察連

渡海英雄營——第127師裝甲團裝甲步兵營
渡海英雄連——第127師裝甲團裝步一連(原127師381團1連)

2017年,隨著軍改號角的吹響,54軍被撤編。曾經的18個集團軍被整編為13個集團軍。


袁衛宇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精銳部隊,我個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國民黨的74軍,其他部隊也沒有深入瞭解,不敢妄下評價,我只說說我對74軍的一些看法。

提到74軍可能有許多人不知道,但提到張靈甫的整編74師,許多人就知道了,整編74師的前身是74軍,是由74軍整編而來。

74軍成軍比較晚,是在1937年成立的一個新軍,當時淞滬會戰已經拉開了序幕,74軍但是主要由馮聖法的58師和王耀武的51師組成,俞濟時擔任首任軍長。為什麼由這兩個師組成呢?這可得要說一下俞濟時和王耀武的歷史淵源,兩人相識於圍剿紅軍時期。

俞濟時是蔣介石的心腹,王耀武向來聰明,所以他也是極力巴結,之前補充旅升51師也是俞濟時從中幫忙,這次組建74軍也是俞濟時問上邊要過來的51師。


組建後的74軍還沒來得及進行匯合,就各自奔赴了淞滬戰場,在淞滬會戰上74打的還是不錯的,以後撤退到了南京,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之後再次撤退時俞濟時給王耀武留了一條小火輪,正是憑藉著這一條船,51師順利的逃出了當時的南京城。

74軍在成軍後的兩年左右內並沒有太出色的戰績,憑藉著戰鬥力打出了名氣應該是在王耀武當軍長時期。1939年,俞濟時高升,升任集團軍副司令,但是74軍內有許多黃埔一期、二期的老大哥,按理說軍長的位置輪不到王耀武,但最終軍長的位子還是給了王耀武,我個人認為主要是蔣介石的賞識,就算俞濟時也沒有辦法,只好將幾個老大哥安排74軍以外的其他位置。


王耀武應該說很有才能,在他的訓練下,74軍也逐漸打出了名氣,成為了五大主力軍之一。在上高會戰中,74軍死死拖住了圍攻上高的日軍,為其他部隊趕來爭取了時間,正是這一貢獻才讓上高會戰取得了全面的勝利,上高會戰徹底打出了74軍的實力和名氣。

在之後的幾年裡,王耀武帶領74軍打了不少硬仗,為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抗戰後,74軍整編成了74師,師長由張靈甫擔任,從此走向了衰落。


速看歷史


國民黨軍有五大主力,分別為整編第74師、第18軍、第5軍、新1軍和新6軍,這五大主力都是中央軍,除了這五大主力,國民黨的地方雜牌部隊也有不少戰鬥力比較強悍的部隊,今天介紹的就是國民革命軍第35軍。

國民黨軍出現過兩個35軍,第一個是湘軍第35軍,軍長為何健;本文所講的是第二個35軍,軍長為傅作義。


北伐戰爭時,傅作義以7000人之師堅守涿州城,抵擋了奉軍三萬人的進攻,孤軍奮戰長達三個月。涿州守城之戰成為有名的戰例,傅作義被稱為“民初守城四傑”之一。


中原大戰之後,晉綏軍被改編,傅作義的第7軍改稱為第35軍。1936年日軍和偽軍發動了對綏遠的進攻,傅作義的第35軍經過27天的戰鬥消滅了“大漢義軍”,又重創了偽蒙軍第7師,沉重打擊了日軍和偽蒙軍,取得了“百靈廟大捷”。

1940年日軍制定了消滅傅作義集團的“八號作戰”,並於1月28日向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部駐地五原發動了進攻。第35軍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大小作戰57次,打敗了日偽軍,收復了以原為中心的綏西地區。五原的收復被稱為“開反攻勝利之先河”,國民政府特電嘉獎,傅作義被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


歷史軍魂


近代中國最精銳的部隊,毫無疑問是第四野戰軍,別的不說,四野的炮兵,遠超過其他兄弟部隊。

今天就讓我給你講講四野的炮兵有多厲害。

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國共雙方就開始了對東北的爭奪。東野一開始就利用繳獲日軍的15門山炮和17門野炮組建了炮兵旅。可是在秀水河子戰鬥中,林老總等人才發現,僅看火炮和輕重輕機槍,國軍主力13軍(湯恩伯嫡系)一個營,就超過了東野的一個團。東野和國軍在裝備上的差距,遠遠超過了當年國軍和日軍的差距。

不過,東北是一塊福地,東北野戰軍最一開始只有11萬人,相當一部分沒有槍沒有糧甚至保暖衣服都沒有。到了遼瀋戰役前夕,東野的炮兵火力,終於達到了國軍水平,再加上嫻熟的步炮協同戰術,與國軍一較高下,已經不是難事。1948年4月,東野全軍有大型火炮 600 餘門,迫擊炮等各類小炮 4000 餘門。

遼瀋戰役最先在錦州打響。1948 年 10 月 14,錦州城南,東野炮兵縱隊600門大炮對準錦州,中國戰爭史上首次大規模炮戰就此爆發。令常凱申想不到的是,東野只用了31個小時就突破了錦州城牆。原本的“東西對進、剿滅共軍”成了笑話一般。

最先衝入錦州的,是一輛複製的日製“100 式”坦克,它的駕駛員叫董來扶。他的這輛坦克,被命名為功臣號,成為解放軍列裝的第一輛坦克。

遼瀋戰役,讓東野的炮兵取得了跨越式發展。這一戰,東野共繳獲各種榴彈炮175門、野炮69門、山炮181門、戰防炮162門、高射炮66門、高射機關炮20門、速射炮2門、平射炮51門、步兵炮57門、機關炮34門、迫擊炮1111門,其中包括美製155毫米榴彈炮36門,日製150毫米榴彈炮36門,美製105毫米榴彈炮34門。利用繳獲的裝備和解放戰士,東野炮兵司令部短短一個月之內,就擴大了一倍多。

東野的炮兵,後來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司令部,蕭華任司令員,鍾赤兵任政治委員,下轄由臨時指揮所及其所轄部隊組編的三個炮兵師和一個騎兵師:炮一師,炮二師(重炮師),炮三師(戰車師),騎兵師。

如果遼瀋戰役的錦州戰場,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火炮對轟,那麼平津戰役的天津戰場,這是一場單方面的碾壓。國軍在天津城東西兩面,佈置了500多門重炮,其中包含了44 門 105 毫米重型榴彈。而四野的火炮數量,是天津國軍的十倍以上!

東野攻打天津的 538 門大炮齊射一分鐘就有 2320 發炮彈落下,這些炮彈彈頭一共有 20491 公斤,而整整 1 個小時的炮轟,總重量達到 60 萬公斤炮彈彈頭砸向敵人陣地。

天津城從內到外,依次有四重炮兵陣地,第一層是伴隨步兵突破的山炮和迫擊炮,第二層是擔負開闢突破口的野炮和榴彈炮,第三層、第四層是負責壓制敵人炮兵和摧毀堅固目標的 150 毫米榴彈炮和 100 毫米加農炮。

這樣強大的火力優勢下,陳長捷自稱堅守一個月不成問題的天津城,僅僅29個小時就陷落了。

這樣強大的一支炮兵隊伍,到底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東野炮兵是由朱瑞創立的。只可惜,錦州外圍的義縣攻堅戰中,朱瑞為了第一時間蒐集數據,踩中地雷壯烈犧牲。

很多人以為,東野的炮兵主要來源於蘇聯繳獲的日軍裝備,其實這不全對。因為蘇聯給的火炮,最多也就1000多門,四野入關時,已經擁有了9000多門大炮。蘇聯給的火炮,在東野總的火炮數量中佔比並不高。東野的火炮,主要還是來自於從國軍那裡獲得的繳獲。


歷史知事


實際上,中國歷史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割據勢力,都擁有著自己的精銳部隊。這些精銳部隊,有的參與常規戰爭,有的則執行特殊任務。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三國時期的精銳部隊。

一、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這是一支來去如疾風驟雨的輕騎兵,因為這支騎兵所用馬匹都是上等的純色白馬,作戰時常作為常規軍的兩翼,在戰爭中出其不意的衝擊對方陣營,因此被稱為“白馬義從”。而大名鼎鼎的趙雲據傳就是出自“白馬義從”。

說“白馬義從”是三國時期輕騎兵第一,絕對是實至名歸。

公孫瓚憑藉這支精銳部隊,把本來以騎兵見長的烏桓打得聞風喪膽、望風而逃。《後漢書》記載: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二、劉備的“白耳兵”

這是劉備的壓箱底寶貝,類似今天的特種部隊,專門保衛劉備及皇室成員的安全,劉備能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屢次脫險,靠的就是白耳兵。

這支部隊極其神秘,只有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知道有這支部隊的存在,在歷史上也鮮有記載。諸葛亮曾經在給李嚴的書信中提到這支部隊:

“兄嫌白帝兵非精練。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當復部分江州兵以廣益之。”

夷陵之戰中,劉備大敗於陸遜,一路被吳軍追殺,能僥倖存活並逃至白帝城,靠的就是白耳兵的拼死護駕,不然早就束手就擒。

三、曹操的“虎豹騎”

這支部隊也是極其精銳,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曾經有人評論這支部隊:

“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

部隊如果發生減員,補充進來的人至少都是其他部隊中帶隊百人以上的將領,但到了虎豹騎就只能當一名普通士兵,由此可見這支部隊的戰鬥力之強悍。

順便說一下,就是這支部隊,曾經在荊州長途追擊劉備至長坂坡,並一舉擒獲了劉備的兒女、急行三百多里還差點要了劉備的命;後來在潼關戰役中大敗猛將馬超率領的西涼軍的也是虎豹騎。

四、呂布的“陷陣營”

自身勢力並不強大的呂布能在軍閥割據中佔據一方,除了自身戰鬥力驚人,還跟陷陣營這一支部隊有關。

在徐州,呂布能在包夾中,連破曹操大將夏侯惇及劉備,靠的就是陷陣營。《三國志》記載:

“呂布復為袁術使高順攻劉備,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備為順所敗。”

說的就是陷陣營。

五、袁紹的“先登死士”

先登死士的一戰成名伴隨著的是白馬義從的覆滅。

與白馬義從的輕騎兵屬性不同,先登死士是重騎兵,所有士兵都配備強弩,這支部隊只有八百人,但“曉習羌鬥,兵皆驍銳”,士兵人人以一當百、視死如歸,在界橋之戰中,更是利用武器優勢及戰略得當,一舉擊敗白馬義從。

先登死士一戰成名,而白馬義從從此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曉東筆談


39軍可以說是人民軍隊中的一支精銳部隊,它的前身是紅軍“老骨頭”部隊紅25軍,也是紅軍革命隊伍中最傳奇的隊伍之一,以善打硬仗、惡仗而著稱,當年在徐海東“徐老虎”的領導下,馳騁中原腹地數千裡打破了敵人的重重圍堵,曾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而一支優良的軍隊是非常講究傳統和靈魂,39軍也不例外,是人民軍隊最早以紅軍“軍”的建制完整保留下來而且一直延續至今的部隊。

紅25軍成立於鄂豫皖蘇區,也是徐向前領導的紅四方面軍下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之師,曾在鄂豫皖邊區參加了不少戰役,由於部隊減員嚴重先後進行了三次重組。第五次反圍剿後,紅25軍在徐海東、程子華、吳煥先的領導下開始孤軍北上長征,也是率先完成長征的隊伍,並開創了陝北根據地,為革命立下了赫赫戰功。正是有了紅25軍的存在,才有了後來的紅十五軍團,也才有了各路紅軍的陝北會師。

抗戰爆發後,紅軍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改編,紅十五軍團整編為八路軍115師344旅,首任旅長是徐海東,曾在平型關戰役中重創板垣師團運輸隊。由於徐海東在紅軍時期留下了不少傷口,病倒後由楊得志代任旅長。轉戰蘇北後,原344旅整編為了第十旅,劉震任旅長,也是後來39軍的首任軍長。劉震出身於紅25軍,在獨樹鎮戰鬥後被軍長徐海東提拔,從一名普通士兵越過排級直接擔任連指導員,當時才19歲,也是日後最年輕的上將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劉震擔任以344旅底子改編而成的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率部輕裝挺進東北,在東北關鍵一役之秀水河子戰鬥中與友軍沉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以新三師等部擴編成東北民主聯軍二縱隊後,劉震擔任縱隊司令員,從此開始了一生輝煌的軍事生涯,猶如猛虎出山、不吞掉敵人決不罷休,率部馳騁東北黑土地數千裡而鮮有敗績。劉震指揮的二縱隊延續了紅25軍善打硬仗、惡仗的優良傳統,其身上依然能看到老軍長徐海東“徐老虎”的身影,成為了東野最精銳的部隊之一。

39軍第二任軍長吳信泉中將

1948年11月,二縱隊被改編成四野第39軍,劉震擔任首任軍長。從二縱隊到三十九軍,一直都都是東野(四野)的頭等主力部隊,從松花江一直大到鎮南關屢建奇功,如打義縣、攻錦州、圍廖耀湘兵團,包括後來的進關打天津、衡寶之戰、兩廣之戰等,整個解放戰爭中,39軍殲敵近十九萬人。半島戰爭爆發後,39軍在軍長吳信泉的率領下做了首批入朝部隊,打響了出國作戰的第一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在雲山重創美軍王牌精銳部隊騎兵一師,取得了開門紅,而且39軍從頭到尾打完了五次戰役。


賽門之略



要說精銳部隊,民國時期的桂系第七軍無疑要佔有一席之地。


桂系在民國期間一枝獨秀,能夠抗衡蔣介石集團長達20年,除了靠“李白黃”三人精誠團結,能力出眾外,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一支能征善戰,紀律嚴明、戰鬥力爆表的軍隊。桂系憑藉這支部隊在風詭雲譎的政壇上翻雲覆雨,與蔣介石時戰時和,更是在蔣介石三次下野時都有桂系參與的影子。


而桂軍中的第七軍則是桂系的王牌部隊,也是桂系的起家部隊,它見證了桂系從誕生到走向強大的全部過程,也為桂系走向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七軍與蔣介石的五大主力部隊相比,除了武器裝備稍有區別之外,其他皆可抗衡。



要說起第七軍這支部隊的輝煌,首先要數北伐期間的戰績。


北伐時期,第七軍一馬當先,率先北上打響了北伐的第一槍,在北上過程中勢如破竹、所向霹靂、無堅不摧、令敵軍膽寒。尤其是在“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中,面對治軍嚴格、訓練有素的吳佩孚大軍,第七軍與葉挺獨立團並肩作戰,以少勝多,發揮不怕犧牲的精神,打敗了吳軍,使得吳佩孚含恨退出歷史舞臺。


第七軍也因為傲人的戰績,使得這支部隊贏來了另一個稱號:“鋼7軍”,與“鋼7軍”齊名的則是葉挺領導的獨立團“鐵軍”。正是由於第七軍的存在,使得在北伐之初僅有一個省的地盤,通過兩次北伐,使得桂系的實力擴大到兩湖和京津唐地區,成為了北伐時期最大的贏家。



在抗戰期間,第七軍當仁不讓,也先後參與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等。可以說,這支部隊先後參與了抗戰期間的幾乎所有重大戰役,沉重打擊了日寇,也磨練了自己,使得這支部隊成為了桂系引以為傲的一把鋼刀。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這支部隊也給解放軍帶來了很大麻煩,就連粟裕、林彪這兩位戰神在和第七軍交手後都先後敗北,吃過大虧。粟裕曾經說過:要判斷對方是不是精銳部隊,一是看是否有美械裝備,二是看是否是廣西口音,如果即有美械裝備又是廣西口音,那必定是第七軍。彭老總也評價過桂軍:“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



可獨木難支,即便第七軍再厲害,桂軍實力再強,也無法抵擋歷史潮流,第七軍註定難以避免被消滅的下場。假如桂系願意和平起義,而不是跟著老蔣一條道走到黑,這支具有20多年的革命生涯的王牌部隊勢必會被保全,“李白”的地位也會得到應有對待。


可歷史不容假設。


對此,你覺得第七軍是一支精銳部隊嗎?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