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黄浦江,为什么感觉没怎么听过黄浦江发洪水呢?

将来游走中国


这问题我想是很简单的。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在宝山区吴淞口注入长江,然后汇入大东海,或者说在长江入海口“三江”(黄浦江 长江和东海)是交汇在一起的,由此可见,黄浦江想来脾气发威都没机会,自然不会有黄浦江洪水泛滥成灾现象发生。

我经常到吴淞码头附近的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玩,也在这个码头乘船去过崇明长兴岛,在炮台湿地公园里就能看见长江与东海的分界桩。可能有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

最后一张片是位于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长江河口科技馆,门票20元








沪弄人


记得小时候黄浦江每年要发几次大水,大的时候家里把家具都淹了,里弄里,马路上全是水,上学要淌水,还有人坐在大脚盆里划水出行。为此,家里把泡烂了的木地板改为水泥地,地上铺上60公分高的碎砖石,后来只是潮水和暴雨共同作用下才会积水,但是还是有几次水进了加高地坪后的房间。一直到70年代后期,经市管部门的不断努力,加高浦江防汛墙,彻底改造城市低洼地区的排水系统,才根本性地解决了淹水的问题。


艺海粟


上海有发洪水的,我小时候到我刚上班的几年每年台风季节都会“作大水”,行道树也会被吹到。我们单位常备长筒靴和沙包的,那时每年夏天都会用几次的,后来市政建设重新搞过之后,这种现象没有了。或者偶尔有大水,但很快就会排干。要感谢政府实事工程。


rosine6056


六几年的时候,我早上起来,走到低楼,家里的马桶漂起来了,原来的木地板,后来房管所来换水泥地。马路上象河一样,水涨了老高。和隔壁的人家的墙是整块大木板,一块一块组成的,后来全部用砖头铺墙,木板墙全部撤掉。记忆中就这一次。


生于冬季的梅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教授跟我们说一句话,我到现在一直铭记在心:没听过不等于没有,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

上海历史上黄浦江多次泛滥,最厉害一般都在夏秋季,往往是上游洪水和天文大潮双碰头。我上次正好和一朋友在聊三林塘历史时查了上海县志和川沙县志。三林塘,就是黄浦江浦东段的一条河塘得名。县志记载明朝时期有次水灾特别厉害,死了不少人。近代里面60年代一次也很厉害,炸毁浦东河塘泄洪,县志上寥寥数句说损失房屋,有人员损伤。单据我老爸之前跟我说,水淹非常厉害,死了不少人。前面有兄弟说80年代泄洪,我虽已出生,但没有具体印象。实际上上海现在很少发生洪水灾害一定要感谢到60-70年代修建的两条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川杨河和大治河,川杨河位于原川沙,大治河位于原南汇,南北两条将黄浦江和东海直接相连,黄浦江口和出海口都有水闸控制。我妈和我爸都分别参加了这两条河的建设。

以前,防洪设施和基础差,管理也差,所以会发生决堤等引发洪水。现在整个设施也好,调控管理也好。就像80-90年代上海市区一下大雨就会淹,现在上海的排水管网系统非常发达,因朋友做排水系统,所以稍微有些了解。现在通过水闸和管网系统的调节系统相当完善,而且有建立预警机制,预先会降低浦东河道水位,利用潮汐排水。

以前三甲港和滨海镇都有边防武警公安负责保护水闸,去年边防武警撤销,已移交给地方公安,可见对于排洪抗灾的重视。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点乱,勿怪。


上海农民1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感谢于毛主席那个年代,毛主席在治理水利工程是很到位的。那个时候在冬季农闲时,上海的农民基本上全部出动去挖河,川沙的川杨河,南汇的大治河 ,都是当时的那些农民挖出来的。这二条河流是从黄浦江通往东海的。农民的人定胜天,才有现在上海的安稳。


虚拟网落


上海依然是有洪水的,比如说8月的台风,湖水就几乎没了我的院子,而2013年10月7日,水位比这还要高15公分。

更早的1991年,洪水曾经淹没校园 ,导致分不出道路和河流



吴林宝1


不是黄浦江不发大水,黄浦江两岸防汛墙比较完善,除非极端高潮位(百年一遇),某些市区路面沿江处会倒灌水,其他小潮水基本没问题的。即便有特大洪水从长江下来,国家也会统筹安排,分洪泄流,确保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其实洪水从长江一路而下,至出海口上海位置时,已经没啥大的威力,且江面变得十分辽阔,泄水能力加强。进而再影响到支流黄浦江,威力已是大打折扣,再加上上海越来越完备的防汛系统。以后若想看到上海发大水,可能真要百年等一回了。


凉风世杰


自己七十多岁的上海土族,大约六十年代吧上海每年发洪水,八月十五三潮水会聚上沪必发洪水,而别的地方很少听到有洪水,可能有各种原因吧。

后上海开始污水处理与防洪工程,要求百年大计,钱开始向居民用水的收,再说上海实干的多,虚得少,管理当位,他每年在五月份要把下水道都道一通,清洁工每天把各通口清理干净,不过有一年,电视人大叫落叶不扫说什么风景线,一下雨就给颜色了,


用户4357012676664


上海历史上是有洪水泛滥的,就拿浪水浜严茂塘旁边的周太爷庙,据说大清当年由于洪水泛滥周姓地方官员,为保护严茂塘疏通浪水浜而献身,当时百姓为感谢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有地方大姓大户百姓凑钱建造了周太爷庙。(现在改名三元宫)记得六十年代白莲泾发大水,(黄浦江支流)停在严家挢旁边的船翻了还死了二个人,当年我也参加了抗洪巡视,事后在白莲泾河上造了水闸,后浦东地区又开了川扬河浦东运河和大治河,最近二三十年由于政府对水利和下水道疏通治理,所以很少发生水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