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裡童年的味道是什麼?

緣味美食匯


說起童年的味道,真的讓人充滿兒時的回憶,曾經的孩童也已經變成年青,但是兒時的食物依舊讓人回味,每當看見兒時的零食總會勾起一些童年的記憶,記得兒時比較常吃的一些食物。

1、大大泡泡糖

記得兒時常去商店購買大大泡泡糖,用大塑料罐裝著,泡泡糖廣告紙上面印著一個穿著紅色外衣的超人,嘴裡吹著泡泡,一角錢一個,每當吹著大大泡泡糖從童年孩童身邊路過,都會被投來羨慕的目光,但是經常會把泡泡吹破,弄的臉上、嘴巴、鼻子上沾滿了泡泡糖。有時候吹泡泡太急,也會一不小心把整個泡泡糖從嘴裡吐出來,發出“噗”的一聲響,掉在了地上,當時恨不得從地上撿起來,放在嘴裡繼續嚼,可看著地上已經包裹著泥沙的泡泡糖,只好放棄。

2、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作為曾經孩童時候最喜歡吃的糖,打開糖紙,外面包裹著一層糯米紙,奶白色的糖,第一次吃就被它那充滿濃郁的奶香味所征服,好吃不膩。

3、五毛錢辣條

記憶中吃辣條的是在小學時候,那時學校商店的主要銷售的產品就是散裝辣條和冰袋飲品,店主都是把辣條一根一根或者一片一片來進行銷售,零售價一毛錢或者二毛錢。每當下課鈴鐺響起,我和不少小朋友一樣,都會有不少小朋友不約而同的跑到學校商店購買辣條和冰袋飲品,一手拿著辣條,一手拿著冰袋,一口辣條一口冰袋邊走邊吃,心裡早就樂開了花。





吃貨三奇33


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愛吃滷煮的,記得小時候,爸爸週末經常會帶我去東單夜市,兩人在街邊兒分一碗滷煮解饞。

小腸、肺頭、火燒、豆腐,舀上一勺老湯,再撒點醬豆腐,香菜,蒜汁兒, 有段時間不吃就甚是想念。

努比今天說的這家滷煮店和小腸陳等老店的名氣那是沒法比,不過在南城百姓中還是比較有知名度的。

尤其是一直堅守在前門地區的這份情懷,要知道前門附近的小店可是基本被外地人承包了的,什麼老北京炸醬麵、滷煮炒肝,幾乎沒有地道的。

這家店在前門開了幾十年,2006年,由於廊房二條的拆遷,不得不搬離老地址,到了馬路對面的取燈衚衕。如今這家滷煮老店又重新搬回廊房二條啦,依舊是小小的店面,依舊是飄香的老湯,依舊是那份不變的老北京情懷。

店門口就是那鍋呼呼冒著香氣,咕嘟著的老湯鍋。店員在熟練地切著肺頭。

店裡只有這一種吃食:滷煮火燒。20元一碗真不便宜,不過據說店租漲了N倍,老闆食客都很無奈。

排著大隊,心急吃不了熱滷煮。

新店面乾淨整潔,牆上貼滿了對這家老店的報道。

曾經被評為十佳老北京小吃店,可是排在天福號,月盛齋,小腸陳等老店前面的呦。

十年前搬離廊房二條時的報道。

滷煮上桌啦!現在很多滷煮湯都比較鹹,而這裡的湯底滋味很足,卻不齁嗓子,吃完碗裡的乾貨,把湯一口氣都喝掉,一滴不剩。


努比點評:

廊房二條裡唯一正宗的老北京滷煮。

分量不算大,總覺得一碗不過癮。


努比佳的吃情歲月


哈嘍,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記憶中的“童年味道”是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我彷彿回到了童年,想了很多很多的童年味道。

土豬肉

小時候在農村家裡不富裕,平常吃肉不多,但是逢年過節是必須有肉的,包蘿蔔肉餡餃子,紅燒肉,炸肉丸。那時候都是自己家養豬,記得小時候用麥麩和米糠加一些菜葉做豬食,還經常和小夥伴三五成群的上山採摘野菜,現在這些野菜都成了城裡的貴菜。一年後肥肥胖胖的才可以成為豬肉。這裡就不說這樣的豬肉有多好吃了,以免最近沒吃豬肉的小夥伴流口水。

土雞蛋

想起小時候我媽在房頂上養了幾隻母雞。我每天下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收雞蛋,雞蛋小小的不是很大,我媽每天早晨都會給我們衝雞蛋喝。那時候給雞喂得都是穀物和菜葉,幾隻母雞相跟著出去散步找蟲吃,說來挺有意思的,下蛋和天黑的時候就回來了,根本不需要去找。那時候的雞蛋有多好吃,這裡我也不說了。

自家種的蔬菜

小時候農村的地裡都是種糧食的,一般都是在院子裡或院子附近開闢一片小菜園,種菜之前都會在地裡施農家發酵的豬糞,種出來的菜和現在市場上的菜不是一個口感,現在在城裡如果誰有一片菜地,那他的幸福指數是相當高的。

小時候在農村條件有限,所以我的童年味道沒有什麼棒棒糖,小白兔,小浣熊等等零食,甚至有的都沒有見過。不過我還是很懷念我的童年味道,因為現在很難吃上那種大自然的味道。


翔媽小廚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那時候家裡很窮,我們兄弟姐妹四個,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後來家裡買房後,父親的工資大部分用於還債,剩下的買些生活必需品,因此日子過得很緊巴。母親沒有工作,但是卻有一雙勤勞的手,為了貼補家用,母親每年都養幾頭豬,賣幾頭出點錢還債,留一頭過年殺吃,另外能留出一年的油。平時家裡吃的主食,多是玉米麵大餅子、高粱米飯,好在母親有著很好的廚藝,簡單的原料,很少的油水,做出的菜我們也都愛吃。自己家房前屋後都有園子,各種新鮮蔬菜倒是常吃,直到現在,我還特別喜歡吃蘸醬菜,大概就是從小形成的習慣。

孩子們最盼的是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家裡會殺豬,會烀一大盆的骨頭,燉一大鍋的豬肉酸菜,還會做肉皮凍什麼的,那是我們最解饞的一段時間。但是我的最愛,卻是蕎麵血腸。用新鮮的豬血,摻入蕎麥麵,加入用腸油㸆出的油及油梭,葵花籽油,鹽,花椒麵,蔥姜香菜末等等調味料,攪拌到略稠的程度,灌入豬腸,小火慢煮,直至煮熟。那時候農村殺豬,都有請客的習慣,親戚朋友好幾桌,切上幾大盤,上桌都搶著吃,吃光了再續。切血腸的時候,母親會先切下幾截,給我們這些孩子,我們如獲至寶,攥著跑到屋外,邊玩邊吃。冬天的北方冰天雪地,天氣很冷,但是,在那戧風冷氣之中,吃著念想了一年的美味,那滿口的腸香,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滿足。那種美妙的味道,至今仍留存在我記憶深處。

童年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我曾在回覆粉絲評論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小時候的味道,總是難忘,無論你走到哪裡,身在何方。那是母親盼你回家時,淚光裡殷殷的牽掛;那是遙遠記憶裡,隱隱飄來的菜香;那是身在異鄉時,常常勾起的關於家的回憶;那是曾經無數次回首,卻再也回不去的一段時光;那是一種生活,那是一份永遠無法割捨的嚮往。


大拙至美


是童年記憶。

有時是一陣風,亦或一片雲,還可以是一個場景。

當我們成年後,久經歲月洗禮,少了童真,多了防範、爭鬥還有競爭與攀比,所有人都覺得很累,想逃避、想有一片淨土,一個與世無爭的理想之所,去休憩。

最容易達到和滿足的就是童年回憶。

一個滿滿的情懷,一份親切而讓你感動的時光,那是你成長的足跡。

有你思念的人,懷念的家,還有印刻在記憶深處的食品,這就是童年味道。

記得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踏上故鄉的田間小路,滿眼的綠,還有路邊蠶豆花清麗素雅的開著,我的心就湧入一縷柔情,彷彿是悠遠而古老的時空,又或是仙境飄渺的塵雲。

瞬間萌了心,迷濛了思維。我努力尋找著,漸漸的清晰起來。

它勾起我對童年回憶。也是這條路,也是這片綠,也有淡淡的蠶豆花香,還有年輕的父母牽著我的手,我踉踉蹌蹌的跟走。

媽媽依舊是風風火火,爸爸依舊是淡然的穩重。時而嚴肅的呵斥我:不要踩倒豆苗!

我望著眼前的父親,依然高大偉岸,依然邁著穩健的腳步,卻沒了曾經的英武,時而要蹣跚幾步,然後等我,接下來依舊是呵斥我不懂事的兒子,不要把豆苗踩倒……

童年的味道,是拈得起的記憶,回不去的時光。


走出大山的風


童年的味道是快樂的、難忘的,一直存在腦海裡!

相信大部分來的80、90後都烤過番薯,用柴火煮飯的時候,偷偷往灶裡扔幾個番薯,飯煮好了,番薯也熟了,吃得津津有味,特香!寒假的時候,約好幾個小夥伴一起放牛,帶上番薯,在田裡挖個坑,拾些柴火,燒得差不多了往火炭裡埋番薯,那種樂趣、味道至今難忘!

小時候,農村裡沒有冰箱,夏天裡想吃冰棍,只有等大叔推著自行車拉來。一角錢的冰棍,有紅的、綠的、黃的、可樂色的。兩角錢的,頂端有點綠豆或紅豆。有時候天氣太熱,賣剩的幾乎都快溶化了,大叔就買一送一。


大家熟悉的米火筒/江米棍,那時候是可以拿家裡的米去換的。你有沒有因這個而被家長打罵過?

小時候很少能吃得到水果,山腳下野生的刺泡兒成了我們美味的水果。摘的時候不小心手腳都被刺扎到,這點小傷也算不了什麼。刺泡兒熟了,在城市漂泊的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年沒有吃過了。小時候家裡養蠶,種了好多桑樹,桑葚成熟的時候,我們姐妹們一邊摘一邊吃,好吃得停不下來,手、嘴巴都變成了紫黑色。快樂童年,難忘的童年味道!


玩吖小館


童年記憶裡總是忘不掉媽媽做的醬油拌麵條🍜和紅薯稀飯,現在每每想起還是覺得幸福又夾雜著一些感慨和辛酸!

我是八八年出生的小時候家裡很窮,每天早上就是這碗自家收的紅薯偶爾加些用小麥換來的大米(那時有些人會到農村用小麥換大米)做成的稀飯就是很好的早飯了。

中午或者晚上總是會吃到媽媽親手擀的麵條,自家的糧食磨成的麵粉做成的手擀麵,再配上當年的醬油一拌,也能吃的飽飽的。

長大以後極少再吃到這些童年的味道了!人生就是這樣吧!也許回憶裡的東西是最美好吧!




橙子家常菜


我是一個東北女孩,我記憶裡童年的味道就是冬天吃完晚飯寫完作業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大街上大雪仗,挖雪洞,還有坐雪爬犁,每天都會玩到很晚才回家,而且雖然東北的冬天特別冷,但是我們每天都會出一身汗,衣服都會溼透,現在想想還是那麼的快樂,十四歲的時候我們家就搬來青島了,已經有好多年沒有冬天回去過了,現在自己也有了寶寶好想帶他回去,讓他體驗一下媽媽的童年。



麗妹兒


記憶中童年的味道包括太多的東西,伴隨著我們走南闖北,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和追求,身在異鄉打拼的我們,多年以來,曾為一幅農村畫、一首思鄉曲而感激涕零。

小時候的農村安靜、祥和,沒有紛爭、沒有喧囂,家鄉的老農們一年四季守候著,保障了他們的衣食住行。日子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度過,沒有過高的奢求也就沒有淡淡的憂傷,不近不慢地守著家園守著親人守著這塊土地。

至於童年的味道真不知該從那裡講起,它貫徹了我的整個童年,忘不了從河裡撈些火石頭,砸成大小均勻的石子,用手抓石子玩,現在想想,為何那時不用剪指甲,都是磨沒了;忘不了娘用碎布縫製的沙包,不但會踢還會變換花樣;也忘不了秋天崗上遍地的山韭菜花,揪上一梱一捆的,熗鍋用,香噴噴的,也忘不了躺在綠油油的麥田裡,看藍天白雲,嗅泥土芳香;更忘不了在冬日暖陽下,同學們靠著牆,聽老師講革命的故事,更忘不了夕陽西下老農背犁驅牛歸來,家家戶戶炊煙裊裊……

童年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是老孃做的飯菜的味道,無論你漂的多遠,飛的多高,心中仍懷念這種味道,也就有了濃濃的鄉愁,時過境遷,這種味道也在漸行漸遠,便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求,對於遊子來說已是回不去的故鄉,敲不開的門。這便是我,小臭出的憂傷。


英小臭蟲的憂傷



兒時的味道,在我的記憶裡永遠都是媽媽的味道!過年時,一鍋紅彤彤、香噴噴的紅燒肉滷蛋;令人饞涎欲滴的醬骨頭;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好像只有媽媽才是心中最偉大的廚師!

不是什麼名貴菜餚,也不是什麼鮑參翅肚,但是媽媽做的菜卻成為我心中最難忘的味道

現在工作忙,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每每都會懷念那種心中的味道。

記得小時候,一進入冬天,就開始掰著小手指頭算什麼時候過年?因為只有到了過年,媽媽才會做很多很多好吃的。

現在,媽媽年齡大了,我不想她再操勞,所以,我把我愛吃的和媽媽愛吃的都偷偷的學會了,然後每天再重新做給媽媽吃……
只想著,把這個味道永遠的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