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里童年的味道是什么?

缘味美食汇


说起童年的味道,真的让人充满儿时的回忆,曾经的孩童也已经变成年青,但是儿时的食物依旧让人回味,每当看见儿时的零食总会勾起一些童年的记忆,记得儿时比较常吃的一些食物。

1、大大泡泡糖

记得儿时常去商店购买大大泡泡糖,用大塑料罐装着,泡泡糖广告纸上面印着一个穿着红色外衣的超人,嘴里吹着泡泡,一角钱一个,每当吹着大大泡泡糖从童年孩童身边路过,都会被投来羡慕的目光,但是经常会把泡泡吹破,弄的脸上、嘴巴、鼻子上沾满了泡泡糖。有时候吹泡泡太急,也会一不小心把整个泡泡糖从嘴里吐出来,发出“噗”的一声响,掉在了地上,当时恨不得从地上捡起来,放在嘴里继续嚼,可看着地上已经包裹着泥沙的泡泡糖,只好放弃。

2、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作为曾经孩童时候最喜欢吃的糖,打开糖纸,外面包裹着一层糯米纸,奶白色的糖,第一次吃就被它那充满浓郁的奶香味所征服,好吃不腻。

3、五毛钱辣条

记忆中吃辣条的是在小学时候,那时学校商店的主要销售的产品就是散装辣条和冰袋饮品,店主都是把辣条一根一根或者一片一片来进行销售,零售价一毛钱或者二毛钱。每当下课铃铛响起,我和不少小朋友一样,都会有不少小朋友不约而同的跑到学校商店购买辣条和冰袋饮品,一手拿着辣条,一手拿着冰袋,一口辣条一口冰袋边走边吃,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吃货三奇33


地道的北京人估计没几个不爱吃卤煮的,记得小时候,爸爸周末经常会带我去东单夜市,两人在街边儿分一碗卤煮解馋。

小肠、肺头、火烧、豆腐,舀上一勺老汤,再撒点酱豆腐,香菜,蒜汁儿, 有段时间不吃就甚是想念。

努比今天说的这家卤煮店和小肠陈等老店的名气那是没法比,不过在南城百姓中还是比较有知名度的。

尤其是一直坚守在前门地区的这份情怀,要知道前门附近的小店可是基本被外地人承包了的,什么老北京炸酱面、卤煮炒肝,几乎没有地道的。

这家店在前门开了几十年,2006年,由于廊房二条的拆迁,不得不搬离老地址,到了马路对面的取灯胡同。如今这家卤煮老店又重新搬回廊房二条啦,依旧是小小的店面,依旧是飘香的老汤,依旧是那份不变的老北京情怀。

店门口就是那锅呼呼冒着香气,咕嘟着的老汤锅。店员在熟练地切着肺头。

店里只有这一种吃食:卤煮火烧。20元一碗真不便宜,不过据说店租涨了N倍,老板食客都很无奈。

排着大队,心急吃不了热卤煮。

新店面干净整洁,墙上贴满了对这家老店的报道。

曾经被评为十佳老北京小吃店,可是排在天福号,月盛斋,小肠陈等老店前面的呦。

十年前搬离廊房二条时的报道。

卤煮上桌啦!现在很多卤煮汤都比较咸,而这里的汤底滋味很足,却不齁嗓子,吃完碗里的干货,把汤一口气都喝掉,一滴不剩。


努比点评:

廊房二条里唯一正宗的老北京卤煮。

分量不算大,总觉得一碗不过瘾。


努比佳的吃情岁月


哈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记忆中的“童年味道”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想了很多很多的童年味道。

土猪肉

小时候在农村家里不富裕,平常吃肉不多,但是逢年过节是必须有肉的,包萝卜肉馅饺子,红烧肉,炸肉丸。那时候都是自己家养猪,记得小时候用麦麸和米糠加一些菜叶做猪食,还经常和小伙伴三五成群的上山采摘野菜,现在这些野菜都成了城里的贵菜。一年后肥肥胖胖的才可以成为猪肉。这里就不说这样的猪肉有多好吃了,以免最近没吃猪肉的小伙伴流口水。

土鸡蛋

想起小时候我妈在房顶上养了几只母鸡。我每天下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收鸡蛋,鸡蛋小小的不是很大,我妈每天早晨都会给我们冲鸡蛋喝。那时候给鸡喂得都是谷物和菜叶,几只母鸡相跟着出去散步找虫吃,说来挺有意思的,下蛋和天黑的时候就回来了,根本不需要去找。那时候的鸡蛋有多好吃,这里我也不说了。

自家种的蔬菜

小时候农村的地里都是种粮食的,一般都是在院子里或院子附近开辟一片小菜园,种菜之前都会在地里施农家发酵的猪粪,种出来的菜和现在市场上的菜不是一个口感,现在在城里如果谁有一片菜地,那他的幸福指数是相当高的。

小时候在农村条件有限,所以我的童年味道没有什么棒棒糖,小白兔,小浣熊等等零食,甚至有的都没有见过。不过我还是很怀念我的童年味道,因为现在很难吃上那种大自然的味道。


翔妈小厨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候家里很穷,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后来家里买房后,父亲的工资大部分用于还债,剩下的买些生活必需品,因此日子过得很紧巴。母亲没有工作,但是却有一双勤劳的手,为了贴补家用,母亲每年都养几头猪,卖几头出点钱还债,留一头过年杀吃,另外能留出一年的油。平时家里吃的主食,多是玉米面大饼子、高粱米饭,好在母亲有着很好的厨艺,简单的原料,很少的油水,做出的菜我们也都爱吃。自己家房前屋后都有园子,各种新鲜蔬菜倒是常吃,直到现在,我还特别喜欢吃蘸酱菜,大概就是从小形成的习惯。

孩子们最盼的是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家里会杀猪,会烀一大盆的骨头,炖一大锅的猪肉酸菜,还会做肉皮冻什么的,那是我们最解馋的一段时间。但是我的最爱,却是荞面血肠。用新鲜的猪血,掺入荞麦面,加入用肠油㸆出的油及油梭,葵花籽油,盐,花椒面,葱姜香菜末等等调味料,搅拌到略稠的程度,灌入猪肠,小火慢煮,直至煮熟。那时候农村杀猪,都有请客的习惯,亲戚朋友好几桌,切上几大盘,上桌都抢着吃,吃光了再续。切血肠的时候,母亲会先切下几截,给我们这些孩子,我们如获至宝,攥着跑到屋外,边玩边吃。冬天的北方冰天雪地,天气很冷,但是,在那戗风冷气之中,吃着念想了一年的美味,那满口的肠香,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满足。那种美妙的味道,至今仍留存在我记忆深处。

童年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我曾在回复粉丝评论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的味道,总是难忘,无论你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那是母亲盼你回家时,泪光里殷殷的牵挂;那是遥远记忆里,隐隐飘来的菜香;那是身在异乡时,常常勾起的关于家的回忆;那是曾经无数次回首,却再也回不去的一段时光;那是一种生活,那是一份永远无法割舍的向往。


大拙至美


是童年记忆。

有时是一阵风,亦或一片云,还可以是一个场景。

当我们成年后,久经岁月洗礼,少了童真,多了防范、争斗还有竞争与攀比,所有人都觉得很累,想逃避、想有一片净土,一个与世无争的理想之所,去休憩。

最容易达到和满足的就是童年回忆。

一个满满的情怀,一份亲切而让你感动的时光,那是你成长的足迹。

有你思念的人,怀念的家,还有印刻在记忆深处的食品,这就是童年味道。

记得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踏上故乡的田间小路,满眼的绿,还有路边蚕豆花清丽素雅的开着,我的心就涌入一缕柔情,仿佛是悠远而古老的时空,又或是仙境飘渺的尘云。

瞬间萌了心,迷蒙了思维。我努力寻找着,渐渐的清晰起来。

它勾起我对童年回忆。也是这条路,也是这片绿,也有淡淡的蚕豆花香,还有年轻的父母牵着我的手,我踉踉跄跄的跟走。

妈妈依旧是风风火火,爸爸依旧是淡然的稳重。时而严肃的呵斥我:不要踩倒豆苗!

我望着眼前的父亲,依然高大伟岸,依然迈着稳健的脚步,却没了曾经的英武,时而要蹒跚几步,然后等我,接下来依旧是呵斥我不懂事的儿子,不要把豆苗踩倒……

童年的味道,是拈得起的记忆,回不去的时光。


走出大山的风


童年的味道是快乐的、难忘的,一直存在脑海里!

相信大部分来的80、90后都烤过番薯,用柴火煮饭的时候,偷偷往灶里扔几个番薯,饭煮好了,番薯也熟了,吃得津津有味,特香!寒假的时候,约好几个小伙伴一起放牛,带上番薯,在田里挖个坑,拾些柴火,烧得差不多了往火炭里埋番薯,那种乐趣、味道至今难忘!

小时候,农村里没有冰箱,夏天里想吃冰棍,只有等大叔推着自行车拉来。一角钱的冰棍,有红的、绿的、黄的、可乐色的。两角钱的,顶端有点绿豆或红豆。有时候天气太热,卖剩的几乎都快溶化了,大叔就买一送一。


大家熟悉的米火筒/江米棍,那时候是可以拿家里的米去换的。你有没有因这个而被家长打骂过?

小时候很少能吃得到水果,山脚下野生的刺泡儿成了我们美味的水果。摘的时候不小心手脚都被刺扎到,这点小伤也算不了什么。刺泡儿熟了,在城市漂泊的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吃过了。小时候家里养蚕,种了好多桑树,桑葚成熟的时候,我们姐妹们一边摘一边吃,好吃得停不下来,手、嘴巴都变成了紫黑色。快乐童年,难忘的童年味道!


玩吖小馆


童年记忆里总是忘不掉妈妈做的酱油拌面条🍜和红薯稀饭,现在每每想起还是觉得幸福又夹杂着一些感慨和辛酸!

我是八八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早上就是这碗自家收的红薯偶尔加些用小麦换来的大米(那时有些人会到农村用小麦换大米)做成的稀饭就是很好的早饭了。

中午或者晚上总是会吃到妈妈亲手擀的面条,自家的粮食磨成的面粉做成的手擀面,再配上当年的酱油一拌,也能吃的饱饱的。

长大以后极少再吃到这些童年的味道了!人生就是这样吧!也许回忆里的东西是最美好吧!




橙子家常菜


我是一个东北女孩,我记忆里童年的味道就是冬天吃完晚饭写完作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大街上大雪仗,挖雪洞,还有坐雪爬犁,每天都会玩到很晚才回家,而且虽然东北的冬天特别冷,但是我们每天都会出一身汗,衣服都会湿透,现在想想还是那么的快乐,十四岁的时候我们家就搬来青岛了,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冬天回去过了,现在自己也有了宝宝好想带他回去,让他体验一下妈妈的童年。



丽妹儿


记忆中童年的味道包括太多的东西,伴随着我们走南闯北,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身在异乡打拼的我们,多年以来,曾为一幅农村画、一首思乡曲而感激涕零。

小时候的农村安静、祥和,没有纷争、没有喧嚣,家乡的老农们一年四季守候着,保障了他们的衣食住行。日子就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度过,没有过高的奢求也就没有淡淡的忧伤,不近不慢地守着家园守着亲人守着这块土地。

至于童年的味道真不知该从那里讲起,它贯彻了我的整个童年,忘不了从河里捞些火石头,砸成大小均匀的石子,用手抓石子玩,现在想想,为何那时不用剪指甲,都是磨没了;忘不了娘用碎布缝制的沙包,不但会踢还会变换花样;也忘不了秋天岗上遍地的山韭菜花,揪上一梱一捆的,炝锅用,香喷喷的,也忘不了躺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看蓝天白云,嗅泥土芳香;更忘不了在冬日暖阳下,同学们靠着墙,听老师讲革命的故事,更忘不了夕阳西下老农背犁驱牛归来,家家户户炊烟袅袅……

童年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是老娘做的饭菜的味道,无论你漂的多远,飞的多高,心中仍怀念这种味道,也就有了浓浓的乡愁,时过境迁,这种味道也在渐行渐远,便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求,对于游子来说已是回不去的故乡,敲不开的门。这便是我,小臭出的忧伤。


英小臭虫的忧伤



儿时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是妈妈的味道!过年时,一锅红彤彤、香喷喷的红烧肉卤蛋;令人馋涎欲滴的酱骨头;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家常菜……好像只有妈妈才是心中最伟大的厨师!

不是什么名贵菜肴,也不是什么鲍参翅肚,但是妈妈做的菜却成为我心中最难忘的味道

现在工作忙,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每每都会怀念那种心中的味道。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冬天,就开始掰着小手指头算什么时候过年?因为只有到了过年,妈妈才会做很多很多好吃的。

现在,妈妈年龄大了,我不想她再操劳,所以,我把我爱吃的和妈妈爱吃的都偷偷的学会了,然后每天再重新做给妈妈吃……
只想着,把这个味道永远的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