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和于謙,一個掌政權一個掌兵權,為何朱祁鎮能輕易復位?

王潮濤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之後,就被瓦剌給俘虜失去了皇位,當時他的弟弟朱祁鈺在大臣于謙等人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而且在一年多與瓦剌的對壘中,朱祁鈺也掌握了實權,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皇帝。

後來幾經輾轉,原來的皇帝朱祁鎮也就是朱祁鈺的哥哥,雖然被放了回來,但是隻能被稱為太上皇帝軟禁起來,不掌握任何的權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明英宗朱祁鎮只能在軟禁中度過一生,而皇位將會在朱祁鈺這一系中傳承下去。可是歷史卻給兩個人開了一個大的玩笑,最後朱祁鎮居然奇蹟般地奪回了自己的皇位。

朱祁鎮能夠奪回皇位,並不是他有多麼神奇的能力,而只是因為他的弟弟朱祁鈺身體不好,並且沒有子嗣。原先的皇太子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但是朱祁鈺當皇帝之後將朱見深給廢掉了,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可惜不知道是不是朱祁鈺父子的命都不大好,朱見濟很快就夭折了。而不久之後,朱祁鈺本人也病入膏肓,幾乎就快死了,而當時他只有30歲。要知道,即使在古代30歲去世也是相當年輕了,更何況是生活和醫療條件都非常好的皇帝。

當時由於朱祁鈺父子都去世,所以他們這一系已經沒有傳承皇位的可能性了。而按照血統最近的原則,皇位幾乎沒有任何懸念,將會回到朱祁鎮父子這一系。而當時朱祁鈺都快病死了,自然就掌握不了什麼大權,而於謙雖然掌握了兵權,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朱祁鎮復辟。這也是于謙的悲哀,面對這樣的形勢他卻無法做出任何動作,因為不管他怎麼做,皇位終將是朱祁鎮父子來繼承。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朱祁鎮劇照)

朱祁鎮的人生充滿了濃濃的戲劇性。

他的曾祖父就是朱棣,他的父親是朱瞻基。

出生四個月,朱祁鎮就被立為太子。八歲當了皇帝。

22歲,朱祁鎮被瓦刺俘虜,同年弟弟在北京城當了皇帝。23歲回到了家,朱祁鎮成為了年輕的太上皇,從此被鎖在南宮整整七年。

30歲,朱祁鎮因為“奪門之變”,再次當了皇帝。37歲,朱祁鎮離世。

問題來了,當時弟弟朱祁鈺掌政權,于謙為兵部尚書掌兵權,朱祁鎮如何輕易復位的?

朱祁鈺重病在床,而朱祁鈺的兒子也已經死了,朱祁鎮的機會來了

其實,明朝這一幕和南宋那一幕特別像,當年岳飛要直搗黃龍迎回被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二帝時,南宋趙構就非常反對,這話又不好直接說出來,於是岳飛後來就在莫須有的罪名下死了。

趙構的擔心是,二帝回來該怎麼安排?自己的帝位該怎麼辦?既然如此,那就讓父親和哥哥老死北方吧!趙構是個狠人。

但是,明朝的朱祁鈺也碰到了這樣的問題,哥哥朱祁鎮被俘虜,大臣們把他推上了皇位。皇帝作為九五之尊,位高權重,朱祁鈺一上去就不想下來了。

因為瓦刺感覺朱祁鎮沒有什麼意義了,所以準備歸還朱祁鎮。此時,皇帝犯愁了,一句話,不想接。

《明史列傳58》載“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啥意思?瓦刺求和,想把朱祁鎮送回來,明代宗很不高興,說道:“當年我不想當皇帝,是你們硬要讓我當。”于謙看出意思了,這是擔心皇位啊!於是說道:“皇位歸屬沒問題,還是你。”如此一來,朱祁鈺臉色才緩和,然後安排人去接了。

(朱祁鈺劇照)

很明顯,朱祁鈺沒有趙構狠,無論如何,還是把哥哥朱祁鎮給接回來了。

但是,朱祁鈺有自己的擔心,為此,把太子朱見深廢了,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朱祁鎮回來後,被尊為太上皇,然後鎖到了南宮,無法和外界接觸,這一鎖就是七年。

可是,朱祁鈺的如意算盤還是打錯了,因為他唯一的兒子竟然死了。

公元1457年,朱祁鈺又病了,而且是那種越來越重的病。眼看,朱祁鈺離閻王爺越來越近了,此時,有幾個人開始了小心思。

所以說,病重的朱祁鈺掌控政權的能力越來越弱,又沒有兒子,這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能操作朱祁鎮上位的可能。

于謙是兵部大佬,但宮中諸多事宜沒辦法直接干預,而且是大意了

這幾個機會主義者是誰呢?是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

這幾人,首先是做通了孫太后的工作,孫太后當然沒問題的,一個兒子不行了,換另外一個兒子上,沒問題。

既然太后支持,這個小團隊開始“復辟大業”了。

此時的于謙在幹什麼呢?于謙是個正直的人,此時還在思考如何安排人接朱祁鈺的班。

正月十六白天,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會同群臣商議,決定一起上奏請復立沂王為太子,時間定為第二天。

但是,就在這一晚發生了驚天變化。

當晚,石亨等人砸南宮大門的鎖沒有成功,最後把牆撞出了一個大洞,眾人從洞中進入,把朱祁鎮“救”了出來。

十七日早朝,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
忽然宮中鐘鼓齊鳴,宮門大開。于謙等大臣傻眼了,徐有貞高聲宣佈:皇帝病重,沒有太子,因此太上皇復辟上位。目瞪口呆的文武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

就這樣,朱祁鎮歷經無數劫難,八年之後,再次上位。這次事件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看得出來,于謙等人還是大意了,沒有先到某些人速度那麼快。既然速度慢了,腦袋可能就危險了。

朱祁鎮上位後不久,于謙被殺。殺于謙不是朱祁鎮本意,朱祁鎮還為于謙辯解,于謙是立過功的。但是,徐有貞一句話,讓朱祁鎮無法不同意,什麼話呢?

不殺于謙,復位無名。

皇帝最終同意,殺了于謙等人。

朱祁鈺在十二天後病死,時年30歲。

綜合來看,掌政權的朱祁鈺病逝很重,對政權掌控能力大大減弱,使得有意復辟的臣子們看到了希望和機會。而掌兵權的于謙,一是大意了,二是動作晚了一些,就此造成了“奪門之變”的發生,讓朱祁鎮第二次當了皇帝。


藍風破曉


朱祁鎮復位成功,得虧四個人的幫忙,除了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之外,還有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孫太后,即《大明風華》裡的孫若微。

孫若微才是“南宮復辟”幕後大佬,假如沒有孫若微全力支持,借徐有貞等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冒著殺頭危險“搞政變”的。


其實,以當時于謙的實力,鎮壓這次叛亂輕而易舉,他乃堂堂兵部尚書,在朱祁鈺的授權之下,可以調動任何軍隊,而徐有貞等只有區區四百禁衛軍。

而且,于謙女婿是錦衣衛的首領,眼線遍佈京城得每個角落,可以說,徐有貞的一切動作盡在監控之中。

況且“復辟”當晚,于謙的兒子急匆匆地來找父親:“不好啦,父親,太上皇復位了!”

于謙點了點頭,這事他早就料到了,只見他不發一言,眼睛深邃地望著京城方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第二天,朱祁鎮復位成功,隨即于謙被逮捕入獄,幾天之後,徐有貞將奏疏呈給朱祁鎮,建議立即將於謙斬首,但朱祁鎮猶豫不決,畢竟於謙是立了大功之人,沒有于謙,明朝早已不復存在。

這時候,徐有貞說道:“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出師無名!”朱祁鎮點了點頭,于謙最終被殺了。

說了這麼多,“事變”當晚,于謙為何按兵不動呢?他當時在想什麼呢?

于謙的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他說道:“社稷為重,君為輕”,于謙之所以按兵不動,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考慮。

當時的時局,朱祁鈺病重,沒幾天活頭了,他只有一個兒子朱見濟,幾年前就死了。朱祁鈺死後,誰當這個皇帝最合適呢?毫無疑問,是朱祁鎮。


而“南宮復辟”只是讓朱祁鎮提前復位了,拿回了本該屬於他的一切,這於情於理於法都是毫無問題的。

作為一個忠於大明,心懷天下之人,于謙只能做此選擇。


一半秋色


英宗與代宗的嫌隙產生的原因

明代皇帝基本除了朱元璋之外都比較有爭議,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這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之間有很多不解之謎和爭議。

就比如說正統年間,瓦次壯大,多次進攻明朝邊境地區,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國情,執意攻打蒙古的瓦次部,結果輸的慘不忍睹,還被俘虜了。

瓦次部非常高興啊,就想用明英宗做人質,威脅並向大明王朝索要城池,糧草,兵馬。明朝朝野聞之,一片慌亂。

這時孫太后與當時郕王朱祁鈺、兵部尚書于謙商量後,決定不管瓦次部的威脅,扶持郕王為新皇帝,改元景泰。

瓦次部聞之大失所望,又回到蒙古去了。

英宗回來後朱祁鈺的態度

之後一年,景泰帝勤於治國,多次打擊瓦次部,瓦次部無奈,主動向明朝求和,他們願意將明英宗朱祁鎮放回去。

景泰帝自是不願,但于謙勸慰他說還是派李實、楊善去看看吧,楊善這兩個擁護英宗的大臣把明英宗帶了回來。

英宗就住進了南宮。這時就出現了兩帝並存的局面。

那麼朱祁鈺和于謙,一個掌兵權一個掌軍權,為何朱祁鎮還能輕易復位呢?這主要還是二人自己作的。

兄弟見面後,仇恨還是有很多的,誰知道他們到底是相親相待還是互不理睬呢。

再加上之前景泰帝一上位就不顧眾人反對廢去當時的太子朱見深,轉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大臣們心中多少也是不喜的。

再一個就是上天安排的,朱見濟早夭,而一年後朱祁鈺也是病重,大明朝面臨著無人管理的局面,大臣們憂心忡忡。

此時之前擁護英宗的大臣力推英宗復位,于謙無力抵抗,且他本身也不是擅權的人,於是英宗就輕易復位了。


楚國八百年


“奪門之變”朱祁鎮能夠成功復位,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孫太后默許;權臣于謙默認。

朱祁鎮是明朝運氣最好的皇帝,也是明朝最窩囊的皇帝。兩次登基當皇帝,雖然兩次都危機重重,但都輕易化解,輕鬆上位。一次是他出生的時候,他生母孫氏(《大明風華》孫若微)是嬪妃,朱祁鎮是庶子身份,根本沒有繼位的資格。

沒想到明宣宗朱瞻基廢了胡皇后,立了孫氏當皇后,自然朱祁鎮就是嫡長子,皇位算是撿來的。他登基當皇帝的時候才9歲,又有老爹明宣宗給他的留的“三楊內閣”確保朝政無憂,他盡情的和太監王振玩耍。

朱祁鎮第二次登基就是“土木堡之變”後,他雖然當了瓦剌的俘虜,皇位也被弟弟朱祁鈺搶了,明英宗朱祁鎮不但沒有被瓦剌人殺了,還順利的回到了北京,而且也沒有被弟弟景泰帝殺,居然還讓他住在皇宮內。徐有貞、石亨等人對他進行政治投機,趁景泰帝病重期間,發動了“奪門之變”,順利的擁立朱祁鎮復位。

那麼朱祁鎮在“奪門之變”中怎麼如此的順利,不費一兵一卒,往龍椅上一坐就宣佈復位了呢?這裡有兩個原因:

孫太后默許

當時景泰帝病重,駕崩是早晚的事情了,關鍵是他沒有兒子繼承皇位,皇帝可以死,但是皇位不能空。明朝要有人繼承大統,這關乎國本。朝中大臣一直對此各有看法,無論誰來當皇帝,不外乎三個人:廢太子朱見深,也就是朱祁鎮的兒子,後來被景泰帝廢了太子位;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外地藩王朱瞻墡,明宣宗朱瞻基的親弟弟。

當時最有可能繼位的其實是廢太子朱見深,雖然他不是景泰帝的親兒子,但是與他的血緣最近,而且輩分在那裡,侄兒繼承叔叔的皇位,符合祖制,至於藩王朱瞻墡,這基本不可能,哪有叔叔繼承侄兒皇位的道理,這與祖制不符。

朱見深繼位算是大勢所趨,但是有一幫政治投機份子打起了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的主意,領頭的就是北京保衛戰立下大功的石亨,他想太后孫氏進言,景泰帝將駕崩,我們想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位。

孫太后默許了,她不能明著表達,因為大明朝有祖制,後宮絕對不能幹政,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石亨立刻開始了組織行動。孫太后為什麼默許讓朱祁鎮復位,因為朱祁鎮是她的親兒子。天下母親都一個心思。

權臣于謙默認

石亨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立刻聯絡了宦官曹吉祥和文臣徐有貞,徐有貞很有謀略,而且很受景泰帝的重用,但是與于謙政見不合。徐有貞對“奪門之變”進行了詳細的策劃。

大明第一忠臣于謙當時的權勢非常的大,可以說是景泰朝第一權臣,大家不要以為權臣都是奸臣,權臣也有忠臣。于謙是權臣,是能臣,更是忠臣。

于謙時任兵部尚書,掌控天下兵馬,甚至連拱衛北京城的近衛三大營都只聽皇帝和于謙的調動,而且他在錦衣衛裡也有人,錦衣衛指揮使就是他的女婿。當徐有貞、石亨等人要發動“奪門之變”前,于謙已經得到了準確的消息。

于謙選擇了默認徐有貞等人的行為,雖然沒有阻止奪門之變,但是也沒有支持,從這一點來說,于謙選擇沉默,他的態度其實很明顯——鄙視。

于謙作為當朝第一臣,他完全有能力,也有責任瓦解政變,當時的景泰帝可沒有斷氣啊,為什麼他選擇了默認?

因為于謙知道了孫太后的態度,從根本來說,封建帝王家的皇位傳承算是皇帝的家事,外臣不便站隊,而於謙從來就是一心為國,從來就是把忠於國家放在第一位,景泰帝駕崩是遲早的事情,既然朱家掌門人孫太后選擇了讓朱祁鎮復位,作為國家棟梁的于謙為了國家考慮選擇了默許。

于謙選擇默許,純粹是為了國家考慮,他不希望看到爭奪皇位而引起朝局不穩,甚至雙方刀兵相見,這對大明朝來說絕對是災難,更何況就算是于謙阻止了奪門之變,那麼最後皇位的選擇依然會是在朱祁鎮、朱見深倆父子之間出現。

于謙為了大局穩定,選擇了默許,無論是朱祁鎮復位,還是朱見深繼位,皇位大統都會回到朱瞻基嫡長子那一系,這也符合祖制和法統。

其實,明英宗朱祁鎮還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第一次登基當皇帝,差點把大明朝鬧騰關門,自己還當了俘虜;第二次當皇帝,居然殺了忠臣于謙,讓“奪門之變”的投機份子耍得團團轉。


沉墨I方之城


導語:

朱祁鎮在被瓦剌俘虜前是明朝的皇帝,被俘虜後,于謙為了顧全大局扶朱祁鈺上位,但是當朱祁鎮被釋放歸來的時候,朱祁鈺不願意歸還皇位,只是將朱祁鎮軟禁在南宮,本來身為太子的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也被朱祁鈺給廢了,朱祁鈺立了自己的獨子朱見濟為太子,但這孩子不幸在景泰三年死了。



朱祁鎮被軟禁的日子並不好過,與外界斷絕了聯繫,他這樣暗無天日的生活了七年。這樣的生活慢慢的使朱祁鎮也有些麻木了,直到有心之人的出現,朱祁鎮的生活發生了轉機。這有心之人就是石亨和徐有貞等人,他們想要在景泰帝病重之時幫助英宗復位,好有利可圖,於是朱祁鎮就在石、徐等人的扶持下發動了政變。這次政變的結果就是朱祁鎮成功復位,那麼就有很多人好奇,朱祁鈺和于謙倆人掌控著政權和兵權,朱祁鎮被關了這麼久,是怎麼輕易就復位的呢?



石亨、徐有石以及英宗舊部的幫助

朱祁鈺病重之時,石亨和徐有石等人不想坐以待斃,他們為了自己以後的利益,想到了被軟禁的朱祁鎮,如果幫助朱祁鎮復位,那麼他們將是最大的功臣,財力和地位都會有所提升。而且這江山本就是朱祁鎮的,復位之後也是名正言順,朱祁鎮舊部也定會幫忙,權衡利弊之後二人便做出了這個決定,秘密去見了朱祁鎮。


之後,徐有貞等人召集了多名朱祁鎮的舊部,調動一支兵馬,在石亨的幫助下闖進了皇城。

于謙的“不作為”是政變成功的墊腳石

其實就算這支軍隊成功的闖進了皇城,只要有于謙在,想要成功是非常難的,于謙掌握著兵權,又有執軍的能力,只要他出手,朱祁鎮想這麼輕易的復位是不可能的。而最後朱祁鎮政變成功,就是因為于謙什麼都沒有做。為什麼于謙什麼都不做?因為于謙是在為大局著想,就如同當年讓朱祁鈺即位一樣,如今為了大明的江山朱祁鈺也不得不退位了。


所以即使于謙早早的就接到了消息,卻只是安安靜靜的等待,並沒有做什麼措施,直到最後被抓捕入獄獲罪而死也沒有辯解一句。于謙有自己的考慮,因為朱祁鈺病重,如果他出手阻止,朱祁鎮死在政變中,朱祁鈺也撐不了多久了,而朱見深還不堪大任,那麼明朝將會走南宋的老路。為了明朝的江山,于謙選擇了“不作為”,讓朱祁鎮順利即位,也能穩固大明江山。

所以朱祁鎮能夠輕易復辟,首先是朱祁鈺病重無力迴天,獨子也死了,其次是得到了石亨和徐有貞等人的幫助,而最重要的就是于謙並沒有阻撓,這些因素對朱祁鎮來說都是有利的,這才使他輕易復辟。


小姐姐講史


于謙掌握著京城三大營的兵權,是能夠阻止英宗復辟的,但是阻止的後果是更加尷尬,因為當時的情況非常微妙,英宗和景泰帝是宣宗僅有的兩個兒子,也就是說,帝位的傳承只能在他們二人之間或者二人的子嗣中選擇,因為景泰帝的兒子早夭,英宗已經是“太上”,二人僅有一個後代,就是英宗的兒子朱見深,以前曾經被立為太子,後來廢為沂王,在景泰帝病危的情況下,最理想的辦法就是于謙提出的“復立沂王”為太子,確立“國本”,這樣英宗也就沒有了“復辟”的藉口,即使是朱見深年幼不能理政而必須由英宗實際執政,至少在朝廷法統上是沒有障礙的,于謙也沒有性命之憂。但是英宗搶先發動政變,讓于謙也無可奈何,他如果以景泰帝的名義動用軍隊粉碎這次政變肯定是易如反掌,但是麻煩的是如何善後,因為畢竟當時景泰帝還沒有死,如果於謙把英宗抓起來,就必定要以謀反罪誅殺英宗,如果殺了英宗而又只能立英宗的兒子為帝位繼承人,那于謙就真的裡外不是人了,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英宗復辟而無能為力,


狼的影子716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被圈禁了7年的太上皇朱祁鎮重新奪取了皇位。這其中,起作用最大的一批人是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等人,這批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朱祁鈺在位期間被冷落壓制。1457年正月16日,朱祁鈺病入膏肓,徐有貞等人認為翻身的機會來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壓上去,賭了這一把大的。

南宮復辟的主要謀劃者是徐有貞,但憑他一個落魄的文官是做不成這件大事情的,所以他聯絡了太監曹吉祥,武將石亨,王驥,張鞁等人,這群人構成了一個聯盟。因為自古來,文官和太監,武將都是天敵般的存在,三個陣營的爭鬥從未停止過。眼光毒辣的徐有貞這次將太監和武將聯合起來,是因為他們一個共同的敵人——于謙為首文官集團。

不得不承認,徐有貞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策劃的這次宮變十分完美,雖然時間很倉促,但是很成功。

第一,時機把握的非常準確。選在朱祁鈺即將大行的時候,其他書呆子們還在討論到底讓誰當太子。終於確定復立朱見深為成為了主流意見,還非得要拖一天,到次日朝會再上表。結果就是信息洩露,徐有貞果斷提前行動,將這個天大功勞搶了過來。要是晚一天,就沒他什麼事了。

第二,拉下水的都是很關鍵的人物。曹吉祥,內宮太監,負責打探宮內信息保證消息暢通。石亨,重要將領負責京城防禦,並且府內養有精銳家丁,關鍵時刻非常頂用。張鞁,是京營都督,掌管京城外圍大營兵馬。老臣王驥,負責南宮守備,原本是監視朱祁鎮的,被徐有貞說動誓死效忠太上皇,宮變時親自披甲帶子孫上陣。內宮,內城,外城,南宮這四個關鍵地點都在掌控之中,想不成事都難。

第三,各方面的因素考慮的很全面。先是讓曹吉祥進宮接觸孫太后,得到法理上的認可,這個是最重要的,那些書呆子就想不到老太后這個關鍵。然後說動右都督張鞁,讓他秘密調兵進城,防止出現意外,這個也是必不可少的。最後讓石亨搞到城門鑰匙,保證軍隊按時進城。

最終,徐有貞謀劃的十分得當,各方勢力配合默契,各個行動環節無縫銜接。除了南宮那扇堅固的大門,沒再有遇到更大的阻礙。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紫禁城,皇城內的守軍見這夥人不明所以,也不敢過問。

此時躺在病床上的朱祁鈺,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下這個結果,天下就此易主。


百勝刀王胡逸之


人物歷史背景

歷史上的“奪門之變事件”,就是這時候發生的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朱祁鈺和朱祁鎮兩兄弟,一個是弟弟,一個是哥哥。

這兩兄弟的父親是明宣帝朱瞻基,哥哥朱祁鎮的母親是孝恭章皇后孫氏,弟弟朱祁鈺的母親是孝翼太后,孫皇后屬於朱瞻基的正妻。

于謙,明朝三代元老,從朱瞻基到朱祁玉再到朱祁鎮,見證了三代君主。于謙為官清廉,輔助朝綱,抵禦外敵,忠於朱家皇朝。

後來的乾隆皇帝,曾經對其的評價是“丹心抗節”。

朱祁鈺能做皇帝,除了天意,重要的是離不開于謙的扶持。正統十四年,按照皇帝繼承製度,哥哥朱祁鎮本該上位的。

可天有不測風雲,刺瓦入侵,朱祁鎮帶兵抵禦,不幸被刺瓦俘虜。

朱祁鎮被俘後,明朝無主,為了穩定朝政,于謙便把弟弟朱祁鈺推上了皇位。

于謙一邊安內,一邊抵禦外敵,居然打的刺瓦不敢再冒犯,可見那時的于謙能力是很強的。

再次被軟禁

而被俘虜的朱祁鎮,被刺瓦作為人質,明朝為了營救多次派人談判。

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朱祁鎮最後被一個叫楊善的談判高手,硬硬是說服把朱祁鎮放了回來!

據《明史列傳》、《明史記事本末》等記載,得以解放的朱祁鎮,本想著終於可以回家,脫離囚禁了,誰知道回來後卻被弟弟朱祁鈺又軟禁了起來。

朱祁鈺不但軟禁大哥,還把大哥的兒子朱見深廢了太子,立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祁鈺的心思誰都知道,自己坐上皇帝的位置,捨不得下來了,怕哥哥上位,所以做出了一系列的壓制行為。

殊不知就是朱祁玉這樣的動作,讓滿朝文武為之心寒。據記載,朱祁鈺為了拉攏人心,還有賄賂大臣的行為。

然而也許是天意吧,人算不如天算,算盤打的滿滿的朱祁鈺失算了。

被朱祁鈺立了太子的兒子朱見濟,幾歲就夭折了。景泰八年,年僅三十歲左右的朱祁鈺病危。

此時,大臣石亨、徐有貞等人就開始密謀著重新扶持朱祁鎮,以保朱家王朝的穩定(也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

朱祁鎮復位

就這樣,發生了營救朱祁鎮,立了他為皇帝的“奪門之變事件”。這個事件裡,為什麼朱祁鎮能輕易復位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石亨這些人心裡明白,朱祁鈺一掛,誰先站出來,誰就是扶主功臣。因此,他們搶在朱祁鈺還沒死前,就提早做出了行動。

(2)于謙手握兵權,說實話,他如果堅決不同意的話,誰也動不了皇位。

他自己內心非常的明白,從制度上來說,朱祁鎮做皇帝是理所當然的,只不過當初因為變故,自己扶持了朱祁鈺。

那麼,朱祁玉病故在即,按理也應該是朱祁鎮繼位的。

于謙他是忠於朱家王朝,如果反對就顯得有異心了,加上石亨這群人早已經向他拜過碼頭。

明著支持朱祁鎮,等於是對朱祁鈺不忠;反對則是對朱家王朝不義。于謙不能不忠不義,因此他選擇了默許。

(3)朱祁鎮的母親孝恭皇后,在自己親生兒子做皇帝的事情上,自然也是支持的。雖然皇后不參政,但資格老,連於謙也得給面子。

因此,如題所說的,朱祁鎮能夠輕易復位,歸根到底就佔了一個理:名正言順。


歷史小地主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親兄弟,他們都是朱瞻基的兒子。

朱祁鎮是長子,所以,在朱瞻基駕崩後,他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子,也就是朱祁鎮。

可是,這個朱祁鎮比較能作,他帶領著大軍和瓦剌打仗的時候,被人家瓦剌打敗,變成了俘虜。

在這種情況下,瓦剌又開始攻打北京,他們想要重新佔領北京城。在這個生死存亡時刻,是于謙等人力挽狂瀾打退了瓦剌,保住了大明的。

但是,朱祁鎮這個皇帝算是被瓦剌給俘虜走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呀,於是在於謙等人的建議下,朱祁鈺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

可是,很有意思的是,朱祁鎮僅僅在瓦剌當了一年的俘虜,他就被瓦剌給放了回來。朱祁鎮的迴歸,讓朱祁鈺感到害怕,他怕自己的皇位會被奪走。

為了讓自己安心,他就把哥哥朱祁鎮給軟禁在了南宮當中。朱祁鎮被弟弟軟禁了七年的時間,可是最後他又復辟當了皇帝。

那麼,朱祁鎮都做了俘虜了,他又是如何成功復辟的呢?

我想原因如下:

第一,朱祁鈺的唯一的一個兒子死去了,作為皇帝的他後繼無人了。在這種情況下,朝中的一些投機分子,就開始重新選擇靠山了。

很顯然朱祁鈺駕崩之後,肯定是會把皇位給到朱祁鎮的子孫的後代手中的。因為他們之間的血脈最近。

第二,朱祁鈺病重,他不能掌管朝政了 ,這樣朝中的一些臣子,想要聯合朱祁鎮重新登上皇位,也就比較容易了。

第三,得到了孫太后的支持。孫太后是朱祁鎮和朱祁鈺的母親,對於她來說無論那個兒子當了皇帝受益的都是自己。

在朱祁鈺病重地情況下,孫皇后當然答應哪些臣子擁立朱祁鎮復辟了。

最終在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的操縱嚇,朱祁鎮被扶上了皇帝的寶座。而此刻的朱祁鈺還在病床上。

所說朱祁鎮復辟是朱祁鈺無能為力的一件事。

朱祁鈺無能為力,于謙也就更加無能為力了。只能說他是一個忠臣,為了大明社稷的安危,他寧願選擇犧牲自己。

事實上他是手握兵權的,若是他想要謀反的話,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最終他選擇任憑皇帝處罰,最後于謙被朱祁鎮給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