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認識許廣平之前,已經有兩位女子先後走進了魯迅的婚戀世界。

第一個是魯迅的表妹,家裡人都叫她“琴姑”。魯迅從小就和這位表妹在外祖母家玩耍,不但彼此心有靈犀,兩家的父母也都樂意結這門親。可在合八字的時候卻出了問題。據說,琴姑的屬相與魯迅不合,而且很嚴重,結婚後會剋死自己的丈夫。

這可嚇壞了魯迅的母親,從此再也不提這門親事了。琴姑的父母見周家遲遲不來提親,便將女兒另外許配了人家。

沒過多久,剛出嫁的琴姑便因病含恨去世了。臨死前,她對服侍自己的老媽媽吐露了心聲:“周家明明是來議過親事的,怎麼後來又不提了呢?我到死也忘不了這件事。”

原本一段美好的姻緣就這樣化為了夢幻泡影,兩個心心相印的年輕人被生生拆散了。鬱鬱寡歡的魯迅將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學習上。他在南京路礦學堂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又獲得了公費留學日本的資格,不久便踏上了異國求學之路。

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魯迅出國之前,他的母親魯老太太並未徵得兒子的同意便擅自做主,為他訂下了一門親事。這讓魯迅十分不滿,多次要求母親退婚。魯老太太卻絲毫不理會兒子的抗議,反而常常催促他回國完婚。

有一次,魯迅好心幫一位日本女子抱了一會兒孩子,結果這事不知怎麼傳回了老家,被好事者添油加醋地形容說,魯迅已經娶了一個日本女人,還有了孩子。

魯老太太著了急。於是,一九〇六年七月的一天,遠在日本的魯迅便收到了家裡的電報:“母病危,速歸。”

可是當他匆匆忙忙趕回家中時,卻發現家裡張燈結綵,母親不但沒有病危,反而滿面紅光地張羅著婚禮。

孝順的魯迅只得嚥下一肚子氣,跟從未謀面的女子朱安拜堂成了親。婚後第三天,他便離家回到了日本。此後幾十年,即便是與朱安同住一院,他們也始終只是名義上的夫妻而已。

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魯母選擇朱安,是看中了她的柔順和賢惠,知道她將來絕對會成為一個賢妻良母。魯母對朱安的判斷沒有錯,可卻對自己的兒子太不瞭解。魯迅心中的理想伴侶,是要能夠和他心意相通,志同道合的,絕不是隻要會洗衣做飯相夫教子就可以了的。

儘管朱安在周家確實盡到了主婦的責任,將魯母服侍的很好,一大家子的生活也操持得井井有條,但愛情並不能由此而產生。對魯迅來說,朱安不是他的妻子,只是母親強加給他的一件不甚美好的禮物,他只能好好地供養她。“對於她,我只有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迅確實將朱安供養得很好。常去魯迅家的朋友都知道,他對朱安沒有夫妻之愛,但還有關心和尊敬。每次魯迅從街上買回了點心,總是先請母親挑些喜歡吃的,然後再送到朱安那裡請她挑選,最後剩下的魯迅才自己吃。

他也明白朱安心裡的苦,明白她是無辜的。他曾說:“在女性一方面,本來也沒有罪,現在是做了舊習慣的犧牲。我們既然自覺著人類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們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責備異性,也只好陪著做一世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賬。”

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他一方面好好地供養著朱安,另一方面,又儘可能地避免同她的任何接觸。他很少同她直接說話,因為沒有什麼可說,而且在他看來,朱安常常自作聰明。有一次,魯迅說有一種食品很好吃。朱安為了討他歡心,便說她也吃過,確實很好吃。魯迅聽後覺得十分厭惡,因為這是他在日本吃過的,中國根本沒有這種食品。

朱安曾經給魯迅做過一條棉褲,魯迅早上出門時沒注意就穿上了。後來知道了這是朱安的針線,便二話不說脫下來丟到了門外,堅決不穿。

魯迅對朱安冷漠到近乎冷酷了。

舊的制度先是奪去了魯迅與琴姑青澀純淨的愛情,又將一個不識字的小腳女人硬推到他身旁。琴姑與朱安,就像魯迅生命中的流星和月亮。流星的美麗在於她的短暫,匆匆一瞬劃過生命的夜空;月亮永遠也發不出帶著強烈暖意的光芒,她的愛情溫柔、平靜卻很清冷。

魯迅原來有兩段失敗的包辦婚姻,朱安之前是琴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