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有火,中焦溼熱,下焦寒涼用什麼藥調理?

經典人生e


上焦有火,中焦溼熱,下焦寒涼用什麼藥調理?

我們正常並且健康的人應該是頭涼,腳熱,中央溫;但是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是頭熱,下涼,中間堵了呢?

上熱下寒體質的人,臉上總是冒痘痘皮膚粗糙得很,腿腳發涼,這些都會因為上熱下寒引起的,使得頭面部有虛火,而且我們的腿部又得不到陽氣的溫煦。


正如古代醫家所說“下焦寒而上焦自熱,欲使上焦只熱變為清涼,必當使下焦之寒重變溫暖”,因為下巴是任脈終止的部位,任脈起與我們的子宮,上熱下寒,宮寒,任脈不通的人不僅平時臉上容易冒痘,經常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往往還伴有脾胃虛弱,容易出現脾胃問題。


那麼對於上焦有火,中焦溼熱,下焦寒涼的人,除了要讓我們上焦涼,下焦暖,其次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們中間不再瘀堵。那麼我們可以用什麼調理方法呢?

第一:抓帶脈

抓帶脈不僅可以瘦腰腹,還可以緊緻肌膚,收緊線條,保養卵巢,能夠健運脾胃。

上熱下寒,小肚子大,腰粗,腹部容易長肥胖紋,大便不通,肚子硬,有婦科問題,平時通過敲帶脈,抓帶脈每天100下,堅持一週就能感到褲腰大了。


第二:

【肉桂可治上火下寒問題】

肉桂功效: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洩瀉,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經閉症瘕,陰疽,流注,及虛陽浮越,上熱下寒。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據蘇全新醫生介紹,《類經·藏象類》中曾說:“上焦不治,則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則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則水亂二便。”《黃帝內經》中就告訴了我們治療的方法,上焦要升清,下焦要降濁,中焦要活通。

“上熱下寒”上面火太旺,下面太寒,若我們能把上面的火給下面來點,這樣上焦就沒那麼熱了,下焦也沒那麼寒了,那如何把上焦的火引到下面呢?首先要疏通中焦,“上熱下寒”這類人中焦一般都於堵的厲害,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慣通起來了,氣血也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迴路。要疏通中焦,可以選用木香、沒藥、桔梗、枳殼之類的中藥,具體療法還需諮詢專業中醫。


上醫仁家平臺


做為中醫醫生,貴在審因論治,辨證施治,上中下三焦可以出現所說的火,溼熱,寒涼現象,關鍵要明白: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中醫之治療,不外乎是平衡人體陰陽,所謂上熱中溼下寒之說,治療大體方針是平衡陰陽的盛衰消長,人體不是調雞尾酒,而是綜合調理。所以治療上不允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分析判斷病因病機吧。如果不問診,不看年齡性別,體質如何,有無宿疾,舌象脈相如何,不看五臟六腑之聯屬,上中下焦各治各症,純粹是庸醫殺人行徑。望同道深思。多多靜心研讀精典,別浮躁,別急功近利。還有那些對中醫一知半解的人,請閉上嘴。



泛舟66011252


三焦是中醫的劃分.分上、中、下三焦的,既是體腔的劃分概念。

意見建議:也是作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上焦火,中焦溼熱,下焦寒一般可見春未與夏季.以及過吃生冷與黴雨季節.可以服中藥三仁湯加條芩.


兜兜裡有花花


肯定是沒有固定的方的,但是治療原則是固定的。天人合一,人同地球一樣,應該是頭是涼的,腳是熱的。地球地心是熱的,天空是涼的。

但是引起異常的原因至少分兩種,就是陰陽。比如上焦熱,是因為引擎過熱還是因為冷卻系統水不足?這個每人的問題的原因都不一樣,治療必須依據每個人不同病因開方。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因不同的方。同時這也是對中醫個人技術水平的考驗,中醫勢弱就是個人的水平不行。如果像西醫那樣看單子,對照藥固定套路去看病。只要有證就行。

不為良相,就為良醫。就是說有良相的水平的人才能成為良醫。確實很難得!遇到就是福分!


借假修真28184756


烏梅丸


何乃峰


我看過中醫,說我是上實下虛,估計和你一樣的。確實我覺得特別對我症。開了湯劑,因為中醫大夫當時說這個比較難調,我覺得也是,喝了頭兩劑,結果口腔潰瘍了,喝完也沒有啥感覺。

今年接觸到肽,說是細胞營養物,調理身體陰陽平衡。喝完三天開始鬧肚子,但是精神狀態非常好,這樣鬧肚子持續有半個月。現在四個月了,找大夫號了脈,沒有上實下虛了。問我接觸過啥,我說了,大夫說鬧肚子把寒氣都逼出體外了,挺好的😄而且沒有大熱的藥也就不會上火了。


營養按蹺實踐者


熟附子10,黨參20,炒白朮40,炙甘草50,乾薑20,黃連10,吳茱萸5,肉蔻9,半夏15,厚朴15,藿香9,炒枳實9,熟地20,杜仲15,五味子5。3付。 柴胡9,白芍20,枳殼6,炙甘草6,黨參20,炒白朮30,茯苓20,補骨子12,車前子12,芡實12,山茱萸20,烏梅12,肉桂3,巴戟天12,五味子6,冷加 桂枝 12, 3付。上方治療脾胃寒大便虛 上熱下寒,嚴重的用第一個方。一般的輕微上熱 臉熱 大便時稀或幹,

柴胡9,炒白朮20,炒梔子12,甘草9,黃連9,肉桂3,玉竹15,太子參20,鬱金9,玄參9,3付 ,或方子 熟地30,山藥30,山茱萸20,白芍20,茯苓15,龍骨20,牡蠣20,熟附子3,玄參9,麥冬9,---3付,四肢熱 去掉龍骨牡蠣 附子,加黨參15,澤瀉15,巴戟天15,肉桂6,蓮子9。----5付


昆陽胖哥


三焦病症,是由溼熱之邪瀰漫而成的溼溫病,其特點是以中焦脾胃為中心,向上、下二焦漫延的溼溫病症。其主要病因是溼熱之邪侵襲人體三焦所至。因此,三焦病症所引發的,是以溼熱病症狀為主體的外感疾病,不存在上焦有火,下焦寒涼這兩種病證與溼熱病共存的病理生理。所以,按照病理生理分析,這個提問,是在問兩種病症,而不是問同一個病人,同時在患題中的三種疾病。因此,根據題意,可以作出其中兩種病症之病機:

這上焦有火,下焦寒涼,是同一種病,其至病機理是:陰(水)虧於下,陽(火)浮於上。因為水為陰火為陽,火性向上。這水虧則不能制火炎,所以才會出現上熱下寒之病症。治宜滋陰降火,宜用:麥味地黃丸加牛膝 、龜板酌情調理。這中焦溼熱,乃由脾胃不健,復感溼熱外邪而成,其臨床表現為:脘腹脹滿,納呆嘔惡,身熱不揚,汗出則熱減,無汗出則又復發熱,胸悶不飢,渴不多飲,或竟不渴,頭身重痛,肢體酸沉,大便溏滯,小便色黃,甚至牙關緊閉,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舌苔黃白相間且膩,脈象濡數。治宜:連翹、杏仁、蔞殼、陳皮、茯苓、制半夏、佩蘭葉、荷葉、天泡草等味酌情隨症加減調理。


子祥677


黃連,黃芩,柴胡,白朮,乾薑,茯苓,肉蓯蓉,香附,烏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