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加征25%的汽车关税,要求英法德改变对伊核问题立场,你怎么看?

笑着看你一次


谁也没想到,杀死苏联曼尼不但没有引发美伊大战,反而让特朗普的人气支持率节节攀升,毕竟在美国民众眼里,总统又一次成功的消灭了“恐怖分子”,维护了美国的安全。
面对得意洋洋的特朗普,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内心是极其愤怒的,日前他大骂特朗普就是小丑和撒谎者,特朗普则回应称,哈梅内伊令人讨厌,警告其说话最好小心点。美伊两国间的“口水仗”越来越激烈,这时候欧洲却突然对伊朗下狠手了。
1月14日,英法德三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称,由于伊朗多次违反伊核协议中的关键性条款, 三国决定启动协议第36条所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尽管三国说,这么做“是在努力维护伊核协议”,没有当美国制裁伊朗的帮凶。但还是引起了伊朗的强烈不满,伊朗外长扎里夫认为,英法德三国启动的解决机制,不仅毫无法律依据,而且犯下了战略性错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英法德三国才是伊核协议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不仅获得了石油进口渠道,发展了经济,还避免了地缘冲突带来的难民危机。得了这么大的便宜,但英法德三国迟迟没有尽到什么责任和义务,在维护伊核协议时出工不出力,导致什么绕开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一直都无法兑现,这间接的助长了美国的制裁气焰,也逼得伊朗不得不终止伊核协议。
现在的伊朗既要面对经济崩溃,击落乌克兰客机带来的政治危机,还要反击美国的军事围堵和经济制裁,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耗下去了。因此在英法德三国捅刀子之后,伊朗最高领袖仍旧表示,会跟欧洲协商《伊核协议》条款,但绝不会跟美国谈判。
这等于已经亮明了伊朗的态度,伊朗在主观上不愿意退出伊核协议,而分阶段的终止相关的条款的做法,只是为了对抗美国的制裁,增加欧洲的危机感,促使他们采取行动,逼美国做出让步。
可以说,伊朗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耐心,愿意跟英法德三国进行外交磋商,以便最大程度的缓解伊朗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因此,伊欧关系不会像美伊关系那样变得火药味十足,但会变得逐渐冷淡。
但美国却不想给伊朗任何喘息的机会,下了一道死命令,特朗普直接要求英法德跟伊朗划清界限。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匿名的欧洲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日前威胁称,如果英法德不正式指责伊朗破坏2015年伊核协议,美政府将对欧洲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
显然,在伊朗陷入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挥舞着关税大棒逼迫欧洲改变立场,承认伊朗违反了伊核协议,这不仅是在赤裸裸的敲诈,还给欧洲出了一道难题。如果不听美国命令,那么欧洲汽车产业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听从美国命令,那么伊核协议就彻底作废了,欧洲将彻底丧失主动权,以后得看美国脸色行事。
虽然当前,欧洲不会立马改变对伊核协议的立场,但会跟伊朗僵持一段时间,等发现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可能会改变立场。换句话说,只要美国跟伊核协议签约国作对,那么英法德和伊朗要维持伊核协议还是比较困难的。

科罗廖夫


西方集团因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而逐渐走向分裂。西方国家把伊核问题当作与美国利益交换的砝码就足以证明西方集团内部因利益纠纷而矛盾重重。但是要注意,这是西方集团内部的“家庭矛盾”,从整体上说,他们还是要维持拉帮结派对外掠夺的战略政策。也就是说,西方集团一致对外的“狼群战略”不会因为他们内部利益的争争吵吵而真的瓦解。


美国政府加征25%的汽车进口税,这对德法日来说可是件大事。德法日是全球“汽车三杰”,全世界八层以上的畅销小汽车(包括豪车)都是这三个国家生产的。相比这三个国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则被沦为“二流汽车”(实际上不是,只是相同质量的美国汽车比较贵一些,所以市场竞争力不大)。特别近十年来,这三个国家的汽车几乎霸占了世界汽车世市场和美国的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汽车消费最大市场美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反而被三国挤压得几乎破产。2013年7月18日,美国“汽车之城”底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而该城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城市。要知道,这座城市曾经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骄傲与像征。

美国对汽车进口提高20%的关税,可谓一箭双雕。美国政府的本意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汽车产业,伊核问题只是美国利益的“遮羞布”。美国政府对待伊核问题,已经流于形式,美国及西方关心的不是伊朗拥核不拥核,而是利用伊核问题讨价还价。西方国家关注伊核问题的核心是他们的中东利益。毕竟伊朗拥核对西方集团的中东利益都不利。伊朗一旦拥核,西方集团将不敢染指中东或被迫与伊朗共享中东。从最深层次上说,西方与伊朗的对立实际上是两种价值观的对立,西方的目的是让基督教文化统治世界,而伊朗作为穆斯林最大的国家则想让伊斯兰教文化统一世界。如果从直白上解释,那就是两种利益的争斗。



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首领,非常想一呼百应,让西方国家听从其号令,从而让美国分利最多,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法德作为另一个具体利益组织——欧盟的领导国,自然也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法德两国在伊核问题上故意与美国唱对台戏的原因是迫使美国作利益上的让步(少占一些)。比如,特朗普政府上台不久后就着手提高汽车进口税,去年甚至威胁要提高百分之几百。惊恐万状的法德于是就想到了一招,不配合美国伊核问题战略。但是,在美国政府看来,美国自身的汽车制造业利益显然是大于伊核问题的。德法还是低估了美国政府处理伊核及具体利益问题上的“美国优先”的原则决心。


美国总统车队


美国政府的汽车产业曾经引领世界,全世界第一辆小汽车就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美国有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制造公司,比较有名的品牌则有林肯(福特)、福特系、别克(通用)、凯迪拉克(豪车,美国总统专用车)、雪佛兰(通用)、道奇、悍马、CGM、Jppe(吉普)等。美国每年销售新车约1700万辆以上,为全球最庞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所以美国又是全世界汽车业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日系车在美国长期受到欢迎。日系车虽然没有超级豪华汽车,但是凭借过硬的质量和比较接地气的价格日系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一直很高。

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主要依赖外销,美国本土市场并不是美国汽车的主要市场。这种局面成为多届美国政府的心病,特朗普上台前后都发誓过要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的雄风。美国国产小汽车量保持在800万辆左右,而美国的年消费新车量却是2000万辆左右,所以美国政府才如此耿耿于怀。


提高25%的汽车关税可不是小数目,这对德法日汽车三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德法纵使不在伊核问题上给美国打气,美国也有办法让德法就范。本来西方其他国家追随美国就是为了一个利字(其同对外掠夺的利益与美国市场的利益)。但西方国家无一例外都依赖美国市场,比如他们的支柱性产业汽车制造业就依赖美国(现在真实的情况是西方国家支柱汽车产业依赖中美两大汽车消费市场)。美中两国在汽车产业上殊途同归,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汽车消费国和全球汽车生产大国,自己的汽车销售市场都反而都在海外。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的力量,也是世界经济协调发展的魅力所在。

在提高北约军费分配比例问题上,德法也曾经一个声音地拿伊核问题来跟美国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德法屈服。

所以,对于伊核问题与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利益的份量问题,相信法德最终还是选举后者,即会向美国让步,改变伊核问题上的“自主立场”。


神碼人生大国观察


围猎伊朗为选举造势已经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键一招,用的好对于总统大选获胜几乎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的民主选举获胜的秘诀就是跳动选民的关注激情,只要能够引领好民众的激情,那么当选也就是大概率的事情,当前围绕着伊朗局势做文章就可以很好的调动民众的激情。

美国通过袭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已经激起了一定的人气,可是随着伊朗出乎意料的反击,使得这次行动的效果大了些折扣,因此作为补救还得对伊朗继续采取一些行动,那么让其欧洲盟友退出伊核协议加强对伊朗的扼杀就成了比较好的选择。对于美国的欧洲盟友来说,由于地缘的关系,欧洲核心国家法德并不希望伊朗以及中东地区陷入大规模的混乱,因为叙利亚的难民已经把欧洲给搞的焦头烂额了。

在欧洲盟友难以跟随美国决策的情况下,对欧洲重要的汽车产业加征关税就成了美国总统手中的一张牌,不管这张牌最终怎么打,都会极大的吸引起美国选民的激情,只要选举没有尘埃落定,各种基于选举的行为就很难停止。选举就是这么回事,想法设法的引诱起选民的激情,并且把这种激情在关键时刻发泄出来,选举基本上也就成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全球大国来说,国内与国际问题都可以用来推动选情,只要可以达到目的使用什么手段都可以。

欧洲完全可以陪着美国进行激情澎湃的演绎,只要配合的默契,能够满足特朗普总统的选战需求,短时间内关税与伊核协议都不是什么问题。其实美国政客也非常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在选举时刻一切都得围绕着选举为核心进行布局,只要有利于选举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用。当然选举之后的决策才会是执政者的最终决定,这时的政策就应该进行认真的对待了,毕竟还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异域边缘


特朗普的胃口就是脱口秀的表演,没有尺度控制。。

面对阿富汗,美国人那是要求一大堆,阿富汗不听就狠揍,打下来了也占领了,这回轮到自己挨揍,挨揍的次数多了就不提要求了,准备乖乖滚蛋,也不要基地建设费用,也不提要求,就安全滚蛋就可以。。

可以看出欧洲对抗美国,只能是对抗,妥协没有前途。。土耳其迎合美国结果还是要被政变,最后只能是退出F35。。欧洲要得到和平,只能逐渐清退美国的影响力,与之力战美国才会乖乖滚回家去。。

让美国娇纵起来,美国就会把打压日韩的手法对付德法英,反正早晚是闹翻,德法英还是早一点硬起来比较好 。。



砍大山车大圈




我们认为,美国以加征汽车关税相威胁,成功逼迫英法德改变对伊核协议的立场,让它们站在与伊朗对立的一边,再次证明就是欧洲国家在打伊核协议的牌,在自己核心利益受到伤害时,可以随时放弃坚守伊核协议的正义性,且根本不去顾及伊朗的利益。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洲国家已经不再认为伊核协议对自己的安全很重要,是一种保障,因为伊朗确实暂不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也认为伊朗不敢轻易抛弃伊核协议这一护身符,这样它的损失会更大,有些得不偿失。

美国人洞若观火,早已看出英法德在维护伊核协议问题上的虚伪性,未来还会不断拿来挑衅


新文化街男孩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实施极限制裁,迫使伊朗一步步停止履行伊核协议。当地时间1月3日,伊朗高级军官苏莱曼尼在美军空袭中身亡,两天后,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第五阶段,即最后一个阶段,不再限制离心机数量,由此急坏了伊核协议国德国、法国、英国这三个欧洲国家。1月14日,德、法、英三个欧洲国家宣布,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以此向伊朗施压,要求伊朗履行伊核协议。


德、法、英三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后,有关各方将有65天内与伊朗谈判,争取让伊朗重新履行伊核协议;否则,先前按协议解除的联合国对伊朗经济制裁可能恢复。德、法、英三国此举,遭到伊朗强烈反对。确实,维护伊核协议,不是伊朗一方的责任,德、法、英等伊核协议国也有责任,但德、法、英三国不敢对美国施加压力,反而向伊朗施压,这是典型的欺软怕恶。


德、法、英三国启动争端解决机制的同时,美国也对德、法、英三国发出威胁:如果德、法、英三国不向伊朗施压,将对德、法、英三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这让德、法、英三国捏着鼻子打不出喷嚏——一方面,德、法、英三国已经在对伊朗施压,没想到美国竟然还来赤裸裸的威胁,让德、法、英等美国的老牌盟友、铁杆盟友感到很没面子;另一方面,德、法、英三国遭到了伊朗的嘲笑,伊朗外长扎里夫喊话三国:“还记得高中时的恶霸吗?”


客观地说,德、法、英三国作为伊核协议国,作为维护伊核协议的一边,不应该对伊朗施压,而应该站在伊朗一边,共同对付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保证伊朗的正当合法权益,共同维护伊核协议。然而,德、法、英三国看似讨好美国的行为——启动争端解决机制对伊朗施压,却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反而受到美国的威胁,这让德、法、英三国情何以堪?


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美国欺负伊朗太甚,伊核协议国和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应该对美国同仇敌忾,但德、法、英三国竟然对伊朗施压,令人匪夷所思。难怪有欧洲官员说,美国对德、法、英三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等同于“勒索”;而且德、法、英三国官员都表示,他们原本就打算启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但美国的行为几乎让他们打退堂鼓,因为一旦有关威胁的消息泄露,德、法、英三国可能被外界视为华盛顿的“傀儡”。德、法、英三国真是两头不讨好,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伊核协议的签订,让世界避免了一场灾难性的战争,创造了通过和平谈判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先例。然而,美国以伊朗没有履行伊核协议为借口,执意退出伊核协议,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必须坚定站在伊朗一边,共同维护伊朗协议。德、法、英三国两头不讨好的举动足以让人警醒:不能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只有齐心协力维护伊核协议,伊核协议才能得到全面真正贯彻落实。


毛开云


在本月14号英法德三国宣布正式启动伊核协议中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指控伊朗违反伊核协议规定,不过这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由于美国政府已加征关税,威胁英法德三国对伊朗施压。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政府威胁称,如果英法德三国不正是指责伊朗破坏2015年的伊核协议,美国政府将会对欧洲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欧洲官员表示美国的举动根本就是啰嗦,通过费用对欧洲外交政策加以干涉。但是英法德三国还是在本周启动了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英国表示现在是时候用一份特朗普协议来取代伊核协议,而法国表示需要进行广泛的谈判。

法国方面的外交发言人没有对美国的威胁报道发表评论,同时指出欧洲几个月来一直威胁要启动终端解决程序,欧洲国家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希望推出伊核协议,但是要找到一种方法解决目前的分歧。伊朗方面表示英法德三国屈从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威胁,此举最终导致联合国重新实施制裁,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网上表示,英法德三国出售了协议的其余部分内容,以避免他老婆增加新的关税,同时伊朗外交部长还表示这是行不通的,这只会增加特朗普的胃口,同时扎里夫还对这三个国家说,记得高中的时候欺负你的人吗?

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英法德三国就是美国的走狗,伊朗现在分成自由派和强硬派,现在英法德改变立场,可以说是自由派的一次失败,包括扎里夫和鲁哈尼在内的自由派面临重大的挫折,而伊朗的最高领袖则将更加依赖于军方,现在英国脱离了欧盟,导致欧盟的实力锐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都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防止欧盟会进一步分崩离析,而伊朗违反伊核协议提高浓缩铀限制也无助于解决问题。

可以说现在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已经让特朗普协议变成了伊核协议,至少欧洲已经接受了这个协议,之前的时候欧洲并不接受这个协议,不过前段时间特朗普表示说美国可以撤出中东,但是需要英法德三国更多的军力投入,这让英法德三国不得不重新考量美国的重要性。关税只是美国向英法德三国施压的一个方面,当然更重要的是美国希望英法德三国出兵中东,这是这三个国家所接受不了的,当然现在法国已经派遣戴高乐航母和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在波斯湾巡航。


四十五度历史




应该说特朗普总统目光如炬,一眼就找到了对方的软肋,出招精准狠辣,专朝对方最薄弱处下手。退出《伊核协议》要拿下伊朗,只能向对方阵营的最软弱的方面发难,英法德无疑是这个坚持履行协议阵营中,最软弱最容易得手的软肋,特总统的的绝招利器就是关税砍刀的剁肉,伊朗是个硬钉子,刚蹦了美国锤子砸了自己脑门,现在唯一可下手的地方就剩欧洲了。




特总统在这一轮对伊朗极限施压大半年,但没能制服伊朗同意与美国重谈《伊核协议》,反倒让这位平头哥越战越勇,打掉了美国【人鱼海神】后就开始在海湾恣意妄为,拿美国霸主当空气!公开支持也门胡塞拖鞋军,打的土豪屁滚尿流,得不到盟主的保护,无奈只好向伊朗认怂,通过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向伊朗协调,要跟伊朗化敌为友,缓和改善关系,TMD这中东三巨头想搞海湾合作俱乐部,美国怎么办?





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两伊沙特合作的主要操盘手,伊朗输出影响力的核心人物,中情局重点狙杀的目标,成了美国阻止这种趋势发展的当务之急。1月3日,特总统亲发总统令,在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荒僻郊外,成功猎杀了苏莱曼尼这位伊朗人的英雄。被极端愤怒的伊朗人认定为,严重践踏国际法的战争行为,同时这种严重侵犯驻在国主权,践踏伊拉尊严的行为也彻底激怒了伊拉克,5日,伊拉克议会一致通过决议立法驱逐美国驻军。




8日,美军在244年中的非战争状态下,其在伊拉克的驻军基地,第一次遭到了战争模式的单方面导弹攻击,并且还没敢还手,随后实施攻击的伊朗人宣布:攻击造成了美军80死200伤,取得了这次复仇战的胜利,接着又表示:如果伊朗本土遭遇袭击,伊朗将打击波斯湾对面的迪拜和海法,意指在卡塔尔的美军中央战区司令部,和在巴林的美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部,暗示如果美国想继续扩大事态,全部驻中东美军都在伊朗导弹雨的火力覆盖之下。




支撑美国中东地缘战略利益,海湾石油美元霸权利益的中东美军,变成了维护美国霸权战争的累赘,这种对威胁美国国运的战略态势,让特总统无可奈何的宣布,在这一轮伊朗导弹攻击中美军零伤亡,双方的这场战略较量以美国的惨败结束了,美国手里这把锤子这是碰上了伊朗这颗硬钉子,被弹回来砸在自己脑门儿上,直接较量惹不起了只能作罢。但是对拿下伊朗这个巨大战略目标,无法割舍的特总统当局,在无法直接制服伊朗的条件下,就想避实击虚等欧洲方面下手了。




目前英国方面已经出现了立场转变,在伊核问题谈判中,要求伊朗接受特朗普的新伊核协议条件。但是伊朗方面立即向欧洲发出了,立场坚决态度强硬的警告:“欧洲的士兵要小心点了”,追随霸权挑战伊朗,导弹雨和伊朗全面战争覆盖的也可以包括他们。对伊朗的这种警告,估计有去年7月互相扣押油轮教训的英方能听懂软弱对伊朗也需要,而法德两国大概也能知道要两害相权取其轻。


铁岭锋


加征25%汽车关税可能对德国有杀伤力,但是对英国和法国没有什么震慑,因为美国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法国车,也几乎没有英国车。


法国车在欧洲和中东十分流行,在亚洲也还可以,唯独在美国不卖,不是不想卖,而是根本卖不出去啊!反正我在美国从来没见过一辆法国车。至于英国车也很少,因为英国卖的是豪车,比如劳斯莱斯,想买这车的人不在乎这点关税。

至于德国的汽车,比如那些豪车,其实大部分在美国有生产基地,或者在墨西哥建厂,这些都能够规避关税。


在伊核问题上,德国和法国的立场是不要发生战争,维护伊核协议的执行,因此不配合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这让美国很恼火。但如果说美国要用汽车关税来让英法德改变立场那就太可笑了,因此这个话题其实不成立。

美国和欧洲的关税战其实只是单纯的贸易和经济问题,和伊朗问题没有太多关联。


穿美国望世界


美国对英、法、德三国施加25%的关税,要求三国改变对《伊核协议》的立场。这是美国惯用的手段,迫使他国在国际问题上与自己保持一致。如果放在中东问题上,那就是要剥夺三国在介入中东事务上的自主权,完全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

美、英、法、德四国都是或曾经是《伊核协议》的成员国。美国自2018年5月退出《伊核协议》、2019年5月与伊朗开启新一轮全面对抗。英国、法国、德国一直站在反对面,但是随着英国首相易主,马上改变立场,站到了美国的旗帜下。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盟的“领头羊”,从自己国家利益考虑,非常希望能够独立自主的介入中东事务,当然以实力而言他们只能选择与中东国家合作而不是对抗征服。伊朗作为中东数一数二的强国,当然是法国和德国的首选对象。

如果是跟着美国,就得出兵,兵一出,合作就变成对抗了。而根据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欧洲国家出兵中东,换取的更多是汹涌澎湃的难民潮和血淋淋的暴恐袭击,出兵中东的利益全让美国拿走了,自己成了中东极端组织的出气筒。

所以,回顾过去的历史不难发现,欧洲国家在处理美国、中东之间关系上总是表现出神一样的逻辑思维。

因此,伊朗人也不敢把和美国对抗的保险放在欧洲国家身上。自从去年5月美伊对抗升级以来,伊朗就不断退出《伊核协议》相关条款。中东局势也随之升级,欧洲的恐慌也随之而来。



这次同样也是,随着1月3日伊朗名将苏莱曼尼被美国暗杀、1月8日伊朗发动对美国在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的导弹袭击,美伊冲突急剧升级。伊朗再次祭出了退出《伊核协议》部分条款的法宝,欧洲国家的态度也随之改变。

1月14日,英法德三国以“伊朗违反伊核协议规定”为由宣布正式启动伊核协议中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按照规定,这个争端机制有效期为65天。65天后如果伊朗服软便罢,如果不服,那么三国在理论上可以退出《伊核协议》。



现在时间仅仅过去一周不到,焦躁的美国便按捺不住了。特朗普直接对三国发出威胁,称“如果英法德三国不正是指责伊朗破坏2015年的伊核协议,美国政府将会对欧洲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

英国人第一个积极响应,提出“用一份特朗普协议来取代伊核协议”。而这个所谓的“特朗普协议”毫无疑问肯定是当初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时重新提出的足以让伊朗丧权辱国的12条。

德国和法国的态度目前比较模糊,表示需要广泛讨论,但是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战斗群已经开到了波斯湾,和正在那里巡航的美国“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共同巡航。



不得不说,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之前极力维护《伊核协议》的德国和法国在“退”和“进”选项中又开始犹豫不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