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五國剛做出重要決定,對美元霸權說


金磚五國剛做出重要決定,對美元霸權說

​據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道,日前在巴西舉行的金磚五國峰會上,參會的五國代表決定:為便於將來各國開展本幣支付,將尋求打造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金融業務信息傳輸系統,逐步取代“SWIFT”這一國際支付體系。

“SWIFT”是幹什麼的?金磚國家又為何要造它的反呢?

“SWIFT”是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的英文縮寫,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該組織的職能,則是為國際金融業務提供快捷、準確、優良的服務,運營著世界級的金融電文網絡。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之間也能通過它與同業交換電文,從而完成國際間金融交易。

從表面上看,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只是一個提供金融服務的全球行業協會,而且受的是歐洲司法管轄,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內的一些產業協會,比如房地產協會。可這樣一個本應保持中立立場、服務世界金融的行業機構,卻漸漸異化成美國收拾異已,制裁對手的幫兇。

由於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佔據絕對主導地位,該組織的董事基本都是美國和西方的人士擔任,華盛頓方面可以從多方面對這一組織施加影響,也可以說是控制。事實上也是這樣的,伊朗曾從2012年起就因美國的要求被SWIFT拒之門外,直到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因此,與華盛頓存在紛爭的各國在接受該組織服務時,都存在巨大風險。

隨著美國赤裸裸的將美元政治化、武器化,SWIFT也就越來越難保持中立。而一個唯美國利益馬首是瞻的組織,特別是這樣一家掌握著國際金融信息傳輸命脈的機構,始終令俄中等世界主要國家如芒刺在背,必欲圖破解之策。

沒有制約的權力,一定會任性妄為。在此次巴西峰會上,金磚五國之所以能達成這一重要共識,正是基於國際金融安全考慮,要打破美元霸權對金融業務信息傳輸的控制。當然,五國做出這一決定自然是有足夠底氣的。

確切數據顯示,金磚國家過去15年間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迅猛,五國的公司跨境支付業務急劇增多,跨境支付額已由當年的約265億美元,激增至如今的3380多億美元,佔據全球國際貿易跨境支付額的17%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五國跨境支付金融業務飛速發展的同時,使用美元結算的比重卻在日益下降——

如五國中經濟體量最大的中國,迄今已經和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多個國家進行非美元結算,讓人民幣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甚至成為全球多個國家的外匯儲備。不僅如此,我國自有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也早已啟動。

再以俄羅斯為例,由於深受美國製裁之苦,因此去美元化、去美元結算做得最為徹底,其對外貿交易中的美元結算比重已由最初92%下降至50%左右。隨著俄羅斯-德國“北溪2號”和“土耳其溪”等天然氣輸氣項目的完工與運行,在天然氣、石油等這種大宗商品外貿交易方面將全面使用非美元結算,此舉還可能拉動歐洲這個龐大的經濟體進入加速拋棄美元結算的陣營。

再加上印度、巴西、南非三國的推動,美元結算機制勢必會進一步土崩瓦解,華盛頓主導的國際支付體系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棄用——這是華盛頓不願看到的,這將動搖美元霸權的根基,將對華盛頓運用美元武器產生極大掣肘。

在“石油美元”時代,華盛頓倚仗強大武力,確立並維護了美元在以石油這種大宗商品交易中的結算地位,讓美元很大程度上執行了“世界貨幣”的職能,華盛頓因此能夠通過浮動匯率和自由兌換,讓自己的本幣變成強加在別國頭上的貨幣霸權,坐享巨大的經濟利益——這便形成了美元霸權。

簡單地說,美元流向哪國,哪國就會出現經濟繁榮,可這種繁榮只是短期的;當美元抽離時,便會發生經濟崩潰,乃至長期蕭條,哀鴻遍野。在這經濟漲落之間,華盛頓既能輕易賴掉自己身上的債務,還能趁機廉價獲得別國優秀企業的控制權,從而掌控他國經濟命脈。

對於華盛頓的美元霸權,世界各國切齒痛恨,可又很難擺脫。可隨著金磚國家等新興力量崛起,國際社會一次次美元霸權說不。此次金磚五國決定棄用美方主導的國際支付體系,相信其他相關廢黜美元霸權的舉措也會接踵而至……

我們也應看到,國際社會去美元、去美元結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這過程中肯定還會有挫折、反覆,甚至失敗。但我們要看到這是一個大趨勢,一旦這個趨勢形成潮流,任何人、任何國家將無法阻擋。當然,這也是美國濫用美元霸權遭到的報應,只能說是自做自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