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老代表”何宗方,乡村振兴“领头雁”

云安区镇安镇幌伞村曾是典型山区村落。从交通闭塞到拥有十里八乡中最早的水泥硬化道路,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到现在的超过10万元。20余年的时间,这个山间小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何宗方,既是变化的见证者,更是变化的推动者。从1996年开始担任云安人大代表的何宗方,后连续担任云浮市第三、四、五、六届人大代表。他放弃优厚待遇,扎根乡村,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带头解决乡村出行难、技术缺、人才乏等问题,积极为乡村振兴发展建言献策,争当乡村振兴“领头雁”。


人大“老代表”何宗方,乡村振兴“领头雁”


引人才,办教育,聚力打造振兴引擎


乡村兴,首先要人才兴。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是关键和重要支撑。在国家大的战略背景下,何宗方积极思考,结合自身在村委工作的经验,于2018年提出了《关于要求吸收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人才进村两委的建议》,建议每个村委会至少配备一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干部,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提高村委会的办事效率,在信息时代做到与时俱进。何宗方的建议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现在,他的建议已经在云安区得到了落实,为地方村两委干部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人才振兴,一靠引进,二要靠教育。镇安镇金源教学点即原幌伞小学,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95年,何宗方通过市、县团委的牵线,争取到香港烛光教育基金会20万元的投资,并发动乡贤和群众集资40万元,重建学校,在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并命名为金源希望小学。2013年,何宗方积极投身教育创强工作。何宗方带头发动群众与外出乡贤捐资办学,为金源希望小学筹集资金7.5万元,争取上级教育创强资金8万余元,极大地改善了金源小学的办学条件。


通道路,兴产业,全力激活乡村经济


要想富,先修路。幌伞村地处山区,世代农耕为业,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展乡村产业,要发展产业,必须翻越重重山岭。“2002年,我当时是云安区人大代表,我就向区人大建议,修建兴建镇旺(镇安到旺洞)的公路,得到当地政府的积极回应,通过政府出资加自筹资金的方式成功在2003年完成了公路的修建。”何宗方说。他利用政府的投资以及早年在外经商积累的人脉关系发动乡贤积极捐资,最终促成了道路的修建。在他的推动下,幌伞村成为了十里八乡中最早拥有硬化水泥路面的乡村。


人大“老代表”何宗方,乡村振兴“领头雁”

▲美丽的镇安镇幌伞建卫村


“目前,我们村集体的收入主要由两大块构成,一是扶贫中心厂房出租;二是村中在2018年、2019年与温氏集团合作,建立两个养鸡场。”何宗方说。据估计,仅是两个养鸡场建城投产就将给村集体带来超过10万元的收入。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何宗方积极动员村民参加由温室集团组织的养殖培训讲座,学习专业的养殖技术。“就在前两天,温氏集团的技术人员还来村委对村民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培训,我们村大概有60余人参加了培训。”何宗方说。与温氏集团的合作,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入,更为村民积累了相关技术。何宗方认为,要“授民以鱼”,但更要“授民以渔”。对于村民而言,拥有了养殖技巧,就有了在养殖道路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今日的幌伞村,篮球场、停车场、文化广场等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在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幌伞村在何宗方这位人大战线“老代表”的带领下,正朝夕不懈,稳步前行。


人大“老代表”何宗方,乡村振兴“领头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