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別隻看孩子的期末成績,這幾件事比分數更重要

小花老師 知子花家庭教育 今天

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知子花家庭教育

致家長:別隻看孩子的期末成績,這幾件事比分數更重要

俗話說,寒假過得好不好,全看孩子期末考。 考前為了鼓勵孩子,有的家長腦洞大開,甚至曬出和孩子簽署的“期末考試成績選擇權”憑據。 憑據中,家長寫到:

“考出班級前三名,你指哪去哪;考出班級第四、五名,我指哪去哪;考出班級五名以外,自動團成球,愛去哪去哪。”
孩子考好了重重有賞,可孩子考不好呢?就一定要上演一場親子關係“廝殺”大戰麼?
還記得網上流傳過一張名為《考試分數決定了敲門姿勢》的漫畫。

畫中,考了60分的孩子回到家垂頭喪氣地敲門;得到95分的孩子則平淡地抬頭敲門;而手拿滿分試卷的孩子卻放肆地用腳踹門。

漫畫讓人會心一笑之餘,卻反映了父母因過分看重成績而給孩子們帶來的巨大壓力。

要知道,孩子有個好的成績固然好,但相對於學習成績來說,有些事其實更加重要。

看到孩子的努力比“評判成績”更重要


有一部名為《孩子的努力比成績更重要》的暖心教育短片,曾刷爆朋友圈。

片中,一家四口圍在桌前吃飯。飯桌上,媽媽分別詢問兩個孩子的考試成績。

哥哥驕傲地向媽媽彙報道:太容易了!我數學90分,英語85分,語文92分,科學87分。
但媽媽聽後並沒有表示滿意,反而平淡地回答說:“你應該更認真對待學習。”

看到媽媽的反應,坐在一旁的弟弟羞愧地收起了只有60分的卷子。 接著,媽媽開始詢問弟弟的成績。弟弟遲遲不說,直到哥哥從他手裡一把奪過試卷誇張地說了一句:“你完了!媽媽可能會殺了你!” 媽媽此刻眉頭緊鎖,正準備責備孩子。但看到弟弟失落的表情,媽媽腦中卻突然浮現出孩子刻苦學習的一幕。 畫面切到了某個夜晚,弟弟已經疲憊地睜不開眼睛,但他依然堅持學習,甚至還會拍臉讓自己清醒。
想起孩子付出的努力,媽媽額間的眉頭瞬間鬆開了,溫柔地對弟弟說:“你做得很棒”。同時也轉過頭對哥哥說:“你也是”。 媽媽出乎意外的誇讚,讓孩子一下子釋放了壓力,全家人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過於苛責孩子的成績,或許孩子不優秀但是孩子盡力了。給孩子一個好的靈魂比功成名就更重要。

挖掘孩子的興趣比“逼迫學習”更重要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當孩子對某件事有足夠的興趣時,他就會在這件事上表現出非常敏銳的洞察力,自身的各種素質都能在這件事上有相當大的體現和提升。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很要緊,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才有後勁,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就學不下去。
馬雲曾在校長圓桌論壇上感嘆:“現在最大的悲劇是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不再願意學習,而是討厭學習,對未來沒有希望和興趣。”
的確,在很多孩子看來,學習在他們心中就是為了高考,為了工作,而沒有這種認知的孩子,還會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放棄學業。

馬雲作為雲谷學校的校長,他提到雲谷的老師必須懂得激發孩子的興趣,點燃孩子內心的那一把火,培養孩子的興趣,樹立孩子的自信。


他用自己的經歷舉例說,上學那會兒,他最盼望是下雨天,因為一下雨體育老師就不用給他們上體育課了,就會給他們講《水滸傳》,聽的特別來勁,所以每次回去都會翻箱倒櫃地去找書看……

當孩子的興趣被激發,孩子回到家後,不用老師要求、不用爸媽要求,而是他自己說,我對這個有興趣、我對那個有興趣,我要看這個東西、我要學那個東西。

有學習興趣的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願意自覺地學習和鑽研。
這樣的孩子肯定不會學習掉隊,而且時間越長越有優勢。

儘管孩子哪怕不聰明,初高中的時候也能取得好成績。

任何考試都不是終點,培養學習興趣才是目的,建議家長還可以幫孩子培養起一兩種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堅持下去,這對孩子一輩子都有幫助。

分析考試的得失原因比“盲目誇讚和批評”更重要

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那麼怎樣解讀期末考試分數,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提升空間,幫助他們進步呢?
除了學校老師會帶孩子分析錯題原因,建議家長也要幫助孩子覆盤一下考試的好壞得失,並做下一步計劃和打算。
1、孩子考好了,要及時總結經驗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們誠然喜上眉梢,但不應該作重獎等過分的表示,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因為這樣做,無形中會滋養孩子驕傲的情緒。

其實,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甚至給幾個吻,就可以當作獎勵了。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乘勝前進,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紮實的基礎。

如果孩子班內競爭氣氛很濃,我們應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試應挑戰自己,超越自我,永不放棄,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或告訴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2、孩子考差了,要分析找出差距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們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教育孩子只要盡力發揮了,就應“勝固言喜敗亦欣”。

然後,應摸清情況,找到分數低的原因,是基礎掌握不牢、還是方法不對、就是卷面不工整、還是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同時,針對考卷情況,整理錯題本,分析考試成敗的原因,總結每一道題的得失。

探查原因的過程中,一方面,家長要堅持深入地分析,要態度和藹,謹記不要發怒,不要責備孩子,使孩子能說出真正的原因,不作搪塞性回答。另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找到改進的方法和今後應該採取的措施。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中寫道:“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就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花花草草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確實盡力了,在自己年齡段裡應該知曉的知識也都具備了,家長再過分苛求孩子的分數,就不可避免會對孩子造成過剩的壓力。

還是那句話:不要因為追求成績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長了,成績的提高才不再是難事。

無論期末成績好壞,請想想:每個孩子都是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