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為何馬良隨軍未指出劉備連營八百里的錯誤?

覺遠18430097


連營七百里也就是連營三萬五千米,劉備的夷陵之戰上下不到七萬人,一個營寨兩個人就差不多能連營七百里。而據演義小說裡講於茂林處連營七百餘里,那麼這片茂林該有多大?實際上夷陵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並非連營,而是事先水路兩線作戰方針的持續性間斷造成。

白眉馬良

“季常良實,文經勤類,士元言規,處仁聞計,孔休、文祥,或才或臧,播播述志,楚之蘭芳。”——《季漢輔臣贊》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五常是指馬伯孟常、馬仲常、馬叔常(史料並未留名)、馬良、馬謖。馬良自荊州跟隨劉備,算的上蜀漢政權謀士集團的佼佼者,裴松之註解《三國志》裡提到諸葛亮與馬良應該結拜為了兄弟,因此可見馬良的學識還是很受諸葛亮的認可。在關羽鎮守荊州之時,馬良官拜左將軍掾,是關羽的高級參謀,也是維持蜀吳關係的重要人物。劉備東征之時,馬良任侍中,也就是主帥帳中的軍事參謀,奉命遊說五奚蠻夷協同作戰,併成功說服沙摩柯等蠻夷一萬餘眾參戰。可以說馬良是一名能夠勝任主公所交代之任務的人才,但並非左右逢源,開天闢地之才,從平生為人來看,也相當低調,所以並不顯眼。

夷陵之敗

夷陵之戰前期,蜀軍的推進比較順利,一路破巫縣、秭歸等重鎮,這主要由蜀軍東征的稅氣和陸遜的戰略撤退有關,到公元222年正月的時候,蜀軍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紮下大營。此時,蜀軍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這個二三百公里也就是戰爭前期的秭歸大本營到夷陵前線的距離。劉備在巫峽、建平至夷陵一線數百里土地上建立了幾十個營寨,但這些營寨實際上是補給鏈接點,並未納入戰略意圖當中,兵力也都未分散其中,而是投入夷陵前線。在這一點上劉備沒有指揮失當的地方,馬良當然也不會指出問題。

在猇亭對峙之時,劉備為了引陸遜出戰,令張南率兵圍攻夷道的孫桓,一方面孫桓是孫權的侄兒,陸遜理當出兵相救,這樣可以實現圍城打援的戰略計劃;另一方面,如果陸遜不救,夷道一旦攻下,對峙之態勢基本瓦解,蜀國水軍可以一路東進直插陸遜後方。但天不遂人願,陸遜看出劉備用意,堅決不救夷道,孫桓也不愧為東吳名將,堅守城池使蜀軍久攻不下,將戰鬥從正月一直拖到六月。劉備還派遣吳班率數千人於平地紮營,于山谷中伏兵八千,誘吳軍出戰,企圖伺機聚殲,但是此計亦未能得逞。陸遜避戰堅守的策略破壞了劉備依仗優勢兵力迅速決戰的戰略意圖。

六月的江南暑氣逼人,蜀軍將士不勝其苦,劉備迫於無奈,只好將水軍舍舟轉移到陸地上,把軍營設於深山密林裡,依傍溪澗,屯兵休整,準備等待到秋後再發動進攻。從這裡看劉備的決策也並非不合理,畢竟蜀軍深入敵境,加上酷暑難耐,如果不作修整,恐不戰自潰,作為戰時主帥的劉備,不僅要考慮戰爭走向,還要考慮士兵管理,舍舟入岸的調整也是當時最好的方式。

但水陸並進的作戰方針放棄之後,就給了陸遜在反攻的機會,水路無法形成對吳軍的制約,這使得陸遜反攻時,朱然能夠突破蜀軍前鋒,插入蜀軍的後方,與韓當所部在涿鄉形成合圍,切斷了蜀軍的退路。當諸葛瑾、駱統、周胤諸部配合陸遜的主力在猇亭向蜀軍發起總攻時,潘璋所部猛攻蜀軍馮習部,等於吳軍三線作戰,水陸均被控制,水軍截斷了蜀軍長江兩岸的聯繫,這才造成劉備的潰敗,張南、馮習及沙摩柯等相繼陣亡,杜路、劉寧等卸甲投降,劉備的後衛將軍傅肜掩護劉備撤退時被殺。黃權所部也因水路被阻,在江北向曹魏投降。同月,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時被步騭截擊而死。


縱觀整場戰爭,劉備身為主帥,真正失誤的地方在於深入敵境後放棄了既定戰略,自行削弱水路控制力導致戰場被分割以致全線潰敗,馬良如果聰慧,理當指出以退為進,收縮戰線,酷暑之際退至秭歸,入秋後再東進。但歷史不容後世來平叛,面對當時的困難局面,你又會怎樣指揮呢?


棍哥觀史


馬良是襄陽宜城人,今湖北宜城人,劉備在荊州時,徵辟馬良為州從事,後來馬良成為關羽的屬官,曾經代表劉備出使過東吳。

馬良的官職是侍中,侍中等於是皇帝的近臣,掌管皇帝的車轎、衣服、器物等雜事,官位僅次於諸大將軍和尚書令,說明劉備還是很看重馬良的。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馬良不知怎麼逃回益州的,其實劉備是很看重馬良的,夷陵之戰中,劉備分配給馬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聯絡五溪蠻夷,共同對東吳用兵,馬良圓滿的完成了任務。

夷陵之戰前期,劉備進展順利,從巫山一直打到夷陵,東吳軍一直退到夷陵就不再後退,憑險據守,也不出戰,陸遜在尋找機會。

馬良在說動五溪蠻夷加入劉備後,五溪蠻首領沙摩軻率軍在後期加入戰鬥,馬良也回到了劉備軍中,以馬良的才能,為什麼沒有發現劉備的錯誤呢?



因為劉備沒有錯。

所謂的八百里連營,到度是怎麼回事呢?

八百里連營是指劉備從蜀漢的邊境永安一直到夷陵前線共800裡的路上,劉備設置了幾十座營寨,每座營寨分派不同的兵力把守,用以保護運輸補給線及後方基地的安全。後方的營寨兵力較少,每座營寨數百人,大部分兵力在前方的夷陵前線。

劉備此舉完全正常,合乎軍事常識,並不是曹丕所說的八百里拒敵,整個劉備軍總兵力也就是5萬人左右,長江北岸防備曹魏的黃權部留有1萬人,再加上五溪蠻首領沙摩軻率領的蠻軍約1萬人,劉備本部也就4萬人左右,4萬人怎麼可能做到八百里連營,顯然曹丕得到的消息不準確。



曹丕的能力完全不如曹操,整個夷陵之戰期間,曹丕就在坐山觀虎鬥,沒有佔到一點便宜,就這種能力還評說劉備八百里連營不對,最終的結果只是曹丕蒙對了。如果曹丕聽從了劉曄的建議,曹魏統一三國都有希望。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並不是因為八百里連營,而是因為劉備放棄水軍,導致陸遜用水軍運輸陸軍到劉備的後背,朝廷前後夾擊,再輔以火攻,導致劉備大敗,這和劉備八百里連營一點關係都沒有。

劉備的八百里連營並沒有什麼不對,馬良也就不可能會說什麼,可惜的是,馬良死在了夷陵的戰場上。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劉備連營七百里是《三國演義》裡瞎編出來的,由於《三國演義》作者不懂兵,把劉備打敗仗的緣由歸類於安營錯誤。實際上劉備在宜昌城下的排兵佈陣並沒有問題,劉備不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劉備所謂的700裡是指從宜昌城到永安白帝城的距離,也就是所謂的補給線,劉備的補給線太長了導致國力不支被拖垮了。

劉備夷陵之戰實際上是戰略上的錯誤,而不是戰術上的錯誤,當時選擇宜昌作為進軍荊州的線路就是錯的。宜昌距離荊州江陵城非常近只有不到百里,而且全是平原地帶,這使得他們的後勤補給十分便利,按著當時的數據顯示,孫權派戰鬥部隊五萬入荊州前線,其中兩萬人守江陵,三萬人守宜昌(另有兩萬作為預備隊守柴桑),而當時孫權只徵調了大約五萬名徭役農夫負責轉運糧草,後勤作戰比例是1比1;劉備一側的補給線高達700裡,而且全是山地,當時劉備派兵宜昌的戰鬥兵力是7萬2,而劉備徵調了23萬的徭役農夫負責轉運糧草,後勤作戰比例是1比3。得出統計得,孫權總共消耗糧草的基數是10萬人,劉備總共消耗糧草的基數是30萬人。也就是說,國力消耗上劉備是孫權的三倍。

所以呢,夷陵之戰戰敗的緣由是劉備在國力本身就不如孫權的情況下在錯誤的地點發動了錯誤的戰爭。


優己


撇開《三國演義》從《三國志》的角度來看,馬良之所以指不出劉備八百里連營的錯誤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劉備的連營部署並非猇亭之戰主要的失敗原因;二是馬良雖然名聲在外,但你確定他有機會顯露才能,或是真正有才能嗎?

我們先說說猇亭之戰的細節,在關羽丟荊州後劉備為了替大將報仇而對東吳出兵,當然從其他層面來講劉備也是想證明我季漢並不會一味的偏安一隅。此戰蜀國舉兵數萬東行進軍,馬良作為特使被派遣至武陵去當地蠻族達成合作一起出徵東吳,贏得了不錯的響應。蜀軍連戰連捷,在大軍進入猇亭時與陸遜的吳軍開始對峙,當時從地形方面來講,蜀軍綿延紮寨並沒有什麼錯,這樣不僅能保持陣形響應的連貫性,在供給方面也能得到充足的支援。但不幸的是,劉備過於看重地面上的攻勢,想速戰速決,但吳軍堅守不出搞的劉備十分煩躁,再加上天氣炎熱時期下降,劉備不得以讓大軍放棄水路,全部轉向林中。

從人情角度來看,劉備的此舉也沒什麼問題,溫文爾雅的馬良自然也不希望一群中了暑的士兵去遠征。但就是這樣看似人性化的調整,讓陸遜有機會派水軍夾攻蜀軍,這樣前後夾攻,半夜放火,讓蜀軍瞬間亂了陣角,馬良也不幸戰死。

所以說不要怪劉備連營數里,也不要怪馬良沒眼力勁。撇開猇亭之戰,馬良真是像傳聞中那麼優秀嗎?恐怕事實並非如此。我想一提到馬良大家第一反應怕都是“神筆馬良”吧,但可惜此馬良非彼馬良。雖然馬家五子中馬良的聲望最高,但入蜀之後馬良的表現更多是在口才和情商上,你讓馬良去當隨軍謀士,恐怕不妥。倒不如一直當個老好人,在朝廷發揮發揮藝術細胞更合適,所以馬良之死純粹是因為沒把特定人才用在對的位置上,在馬良聯絡完沙摩柯後或許讓他回成都更合適,那不錯待在夷陵陪劉備下五子棋?


賜我一支畫筆,我送你一個世界——旅行詩人馬良。


邏輯文史游


劉備這時是皇帝,不是漢中王。這是第一。王和皇帝是兩回事。第二,劉備連諸葛亮都不聽,自然不會聽別人的建議了。第三,劉備因關羽張飛之事,恨透了孫權,下死勁要教訓東吳。第四,沒把陸遜看在眼裡。這些加重了劉備剛愎自用,聽不進任何意見。白眉馬良如果不良,早就觸了黴頭,還能呆在劉備身邊嗎?

這八百里連營,是劉備一手製定的。除劉備外,沒有一個謀士覺得是對的。但劉備不聽,一意孤行。他們只好畫圖上成都找孔明。孔明一看地圖,真是"拍案驚奇",仰天長嘆,安排前線戰敗之後的後事了。

這些都不是馬良等隨軍謀士之錯呀。


劉一千五


劉備東征不在天時。出征時諸葛亮亦曾告戒。連營被燒,也是不得意而為之,因為天氣炎熱。營中熱而中暑,每天為中暑而死的士兵很多,如不移營軍心造成混亂,這個問題也不是馬良能為之,馬良即便建言,劉備也不會聽,諸葛亮說的天時己成事實,那還有回手之力呢?


老龔166916589


馬良並不是以軍事著稱,他政治外交或許還行,但是軍事還得靠諸葛亮。

就算馬良等人確實能看出來,但是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被報仇衝昏頭腦,剛愎自用,就算諸葛亮在這裡親自指點出來,劉備也未必會聽諸葛亮的。

所以無論馬良是指出來還是沒指出來,都沒有用。因為劉備是不會聽的。


泠朔


還是吃了喪失所有荊州水軍的虧啊,若是達成順江而下速破孫權的目標二分天下肯定又是一波吹了


我如朝z露降人間


馬良是文官誒。

馬良的技能點都在外交和內政上,夷陵之戰的時候馬良的工作就是和五溪蠻搞好統一戰線。你讓一個政工人員去指出首長的軍事錯誤?會被槍斃的好不好。


郝子曰


馬良不是有神筆嗎?我也想晉一支神筆,描繪春暖花開,蝶戀花來!待到山花爛漫,映山紅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