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伊朗人,为何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

双人一横


(巴列维王室)

为什么要怀念巴列维王朝?又是谁在怀念巴列维王朝?

所有的一切,真的是在怀念巴列维王朝吗?实际情况,只是因为如今的伊朗和美国交恶,伊朗的经济被封锁,伊朗的民众日子不富裕,造成了怀念巴列维王朝的假象。

实际上,无论是过去的巴列维时代,还是如今的伊朗共和国时代,底层民众的日子一直不咋样,也就是吃饱穿暖而已,谈不上富裕,更谈不上有品质的生活。

1、

巴列维王朝从1925年开始,到1979年结束,在54年的时间内,两任国王做了些改革,从人权上来看,人们仿佛得到了更多的自由,女人可以不搭头巾,可以穿着比基尼在海滩,男人可以去清真寺,也可以不去,没人管你,没人监督你。

巴列维王朝为了更好的进行石油出口,和美国关系相当好,甚至美国人犯了法,伊朗都允许交给美国自己审判。巴列维王朝把美国人放在了脑袋上,除了尊敬还是尊敬,哪怕别人把“屎”拉到他们头上。而民众,明显两级分化,贫富差距非常大,那些贵族,那些和王室有关联的人员,那些官员,都想尽办法挣钱,贪污,而民众的日子困难的一塌糊涂。

无论在哪里,越是富有的人,宗教信仰意识就会越淡薄,越是贫穷,就会越虔诚,希望上苍能给自己好运,结束不堪的日子。

巴列维王朝,将一个伊斯兰教氛围浓郁的国家,努力地向世俗化带领。于是,热衷信仰的贫苦百姓越来越受不了,再加上巴列维把美国当爹一样看待,于是,从1977年开始,全国大游行,全国性的各种示威活动此起彼伏。

很明显,巴列维王朝撑不住了,于是国王远走他乡,而军队保持着中立,在这个当口,远在国外的霍梅尼认为机会来了,回国发动了伊斯兰革命,很快巴列维王朝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重新站立起来的的伊朗共和国。

2、

进入新的时期,伊朗开始走政教合一的道路,掌门人霍梅尼成为了最高领袖。因为伊朗共和国建立后,直接和美国撕破了脸,美国有些恼羞成怒,想要狠狠收拾伊朗,但因为伊朗是个彪悍的国家,于是美国决定智取,暗中挑拨,让萨达姆带领的伊拉克和伊朗干了起来,这一干就是八年,伊拉克实在打不下来,而且花钱无数,于是在1988年结束了“两伊战争”。

伊朗在后来的三十年内,过得非常不容易,如果没有美国,伊朗实力早就很了得了,正是因为美国的大量干涉,让伊朗的石油经济大受影响。

好在,伊朗的脊梁正,而且不是纯粹的石油经济,他们有自己的工业体系,也有自己研发和制造产品和武器的能力,于是美国迟迟不敢和伊朗动手,不是美国打不过,美国不愿意损失太大,否则不好向国内民众交代。

目前,有一部分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伊朗国民,对伊朗现行体制不太满意,因为女士要包头,清规戒律太多,日子过得贫穷,在他们看来,如今的伊朗还不如曾经的巴列维王朝。

还有大部分民众,非常理解政府,毕竟美国这个“坏人”,对伊朗的经济封锁太过了,如果向这样的国家投降,他们做不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与美国继续对抗。

综合而言,怀念巴列维王朝的只是少数派,毕竟回到巴列维王朝,认美国当爹,底层民众依然贫穷,这谁干啊?怀念巴列维王朝的是小部分曾经日子富裕,口袋有钱,思想较为解放的那一拨人。


蓝风破晓


霍梅尼再怎么天赐神力,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带着一群教士集团推翻实力雄厚的王权统治,实在是巴列维国王志大才疏、执政不力,德黑兰的光鲜亮丽掩盖不了普通大众的饥寒交迫,经济发展的成就几乎被王室、贵族等利益集团侵吞,当几万、几十万、上百万伊朗人走上街头要求国王下台的时候,你能相信这些人都是被教士们教唆的吗?

当然,巴列维国王是个很有志向的君主,但执政能力实在平庸,不过这个也不能怪他,要统治这个拥有几千万的民众、被美苏势力深深影响的3千年文明古国,实在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他的父亲,礼萨国王,因为游走于德国与盟国之间,立场不坚定,最后被苏军和美军南北夹击,丢了王位,年纪轻轻的巴列维就这么登上了国王的宝座。

二战后,巴列维迅速抱紧了美国大腿,取得了美国的支持,政权得以稳固,在此基础上,巴列维展开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行动。

巴列维最著名的改革行动就是“白色革命”,这里包含了许多美好的未来:佃农制被废除,农民个个有地种,给妇女选举权,在农村开展免费医疗,进行全国性的城乡规划,改善国民教育,提高百姓收入,森林和水利资源归国家,加强劳动者的权益,所有的农村都建立公正的法庭等等。

改革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过了14年,到1977年,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肥使用量增长了20多倍,达到68万吨,粮食产量从400万吨增长到600多万吨,工业产值年增长15%,钢铁产量从3万吨增长到28万吨,汽车产量从7000辆增长到11万辆,GDP增长了5倍。

当然,这一切的发展有赖于石油工业的支撑,有丰富的石油,确实什么事情都好办。

而到1977年,伊朗的人口也增长到了3400多万,其中近一半生活在城市里,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失地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城市的打工者。

而在网上也流传着当年的伊朗照片,年轻的德黑兰大学生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女孩子们不用戴着面纱,行为举止与西方女性无异,除了那张脸是伊朗式的。

但是,德黑兰集中了全国15%的人口,同样,这里也是国王构建理想社会的主要“试验场”,这座“超级”城市也像黑洞般,把全国的优势资源吸纳其中。

在这里,少部分中上层人士,过着和西方中产精英一样的体面生活,他们住着大房子,开着进口汽车,他们穿着时尚光鲜,自有出入于各种名流聚集之地,他们是德黑兰中的少数人,也是伊朗中的少数人。

当然,一半不到德黑兰的普通市民,在德黑兰都能过的还不错,在这里,1970年代的汽车普及率就超过了10%,他们享受着全国一半以上医生的服务,全国各行各业的主要精英也纷纷在这里聚集,当然,能自由享受生活的,比例还是很低,而至于另一半的德黑兰市民,他们则拥挤在条件简陋的贫民窟里,他们大多数都是历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他们在家乡虽然很多有幸分到了小块土地,但是在地主统治根深蒂固的农村,一小块土地还是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大多数农民最终只能被迫卖掉土地,来城里讨生活。

对于大多数德黑兰市民来说,他们根本就不会在意自己有没有机会或权利去穿短裙或者华丽的服饰,他们关心的是生活。

而在德黑兰以外的地区,情况则要糟糕的多,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100个人里才有一辆车,8个婴儿中就要夭折一个,随着伊朗的城市化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赤贫,生活无着。

进入1970年代,随着产油国纷纷大幅度提价,伊朗的石油收入从1973年的28亿美元暴涨到1975年的178亿美元。

手头突然有了这么多美元,巴列维一下子野心暴涨,他把经济增长的目标飙升为25%,建立了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还从美国购买了许多当时最先进的F14战机等,花钱几乎如流水,没过几年,当石油收入开始下降,立刻物价暴涨,失业率飙升,而王室和贵族在其中大肆捞取利益,腐败横行,而巴列维对此根本就控制不了。

巴列维执政最后2年,国内的矛盾空前激烈,而王室却继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当老百姓的生活看不到好转的希望后,巴列维就彻底丧失了民心,被人民所抛弃。

而当教士集团掌权后,虽然也形成了垄断集团,但在伊朗全国,政府实行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政策,全国民众都能在石油财富中获得生活保障,相对要比巴列维时期好不少。

当然,政教合一国家确实有不少弊端,但是若让伊朗人再回到王权统治下,必然也没多少人愿意,进入21世纪,民智普遍都开化了,什么样的制度好,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但至少不会再愿意回到国王时代。

纵观中东世界,政权掌握在一个家族或者一个统治集团里的比比皆是,即使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和政府,中东的路,还要走很久,很久。


云中史记


当然是因为日子过的不如意喽。

伊朗现在被美国制裁,伊朗已经有过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毕竟在美国的制裁之下,伊朗许多外资企业纷纷撤出伊朗,伊朗失业人口陡然上升,物价也越来越高,最后不满的情绪爆发,游行示威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和伊朗的巴列维王时相比,确实有差距。

彼时的伊朗还是一个很世俗化的国家,巴列维王朝和西方国家亲密,国王一心想要学习西方,而且生活奢靡,引起了伊朗保守势力的不满,所以组织力量推翻了巴列维王朝。

但那时候的伊朗日子过的不错,因为和西方关系不错,因此经济上并没有被封锁,礼萨汗是发动军事政变上台,推翻了卡扎尔王朝,把自己塑造成了国家最有诠释的人物,后来被任命为伊朗的沙阿。

礼萨汗雄心壮志,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他认为只有有文化的人才有可能建设好国家,所以积极的派人到欧洲留学,学习专业知识,连自己的儿子也派出去了。

与此同时,他在伊朗一大力发展教育,改善医疗环境,发展工业,很快,伊朗就出现了一批有专业技能的中产家庭。但是伊朗的部分石油却被英国公司控制,礼萨汗并不愿意和英国,苏联合作,更加愿意和德国,意大利合作,伊朗有不少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但是因为二战的原因,伊朗英国强行表示伊朗境内的技术人员都是间谍,要求伊朗驱逐,被礼萨汗拒绝,他惹毛了英国,英国派人控制了礼萨汗,并且把他流放,英国,苏联和美国控制了伊朗,在他们三国的同意之下,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才得以继位。

巴列维同样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把伊朗打造成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摆脱伊朗半个世纪以来伊朗落后的局面,他的白色革命就是为了发展伊朗而特别进行的,包括土地改革,免费医疗等众多领域,但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受到了来自保守势力的阻挠,但伊朗仍然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



人们穿着时髦,女性可以穿比基尼晒太阳,街上到处都是西方国家玲琅满目的商品,没有现在这样女性被各种宗教教义所拘束,但是奢靡的生活容易滋生腐败,特别是皇室成员,而这些都令保守派极为不满,最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礼萨汗创立,巴列维发展的现代化世俗化伊朗终结。


风云一点通


一个因为本国女权抗议不可以日常摘掉头巾而绝食就被判刑38 年的独裁国家!你还如此支持他拥有核武器? 美国制裁独裁国家! 你不独裁你怕啥呀?伊朗人权女律师 遭判38年 鞭148下! 2019年3月13日 (德黑兰13日综合电)遭到伊朗当局拘押的伊朗知名人权律师索托德(NasrinSotoudeh),她的丈夫周二在FB贴文说,索托德已经被判处38年徒刑,外加148下鞭刑。不过,汉德安没有说明索托德被定的罪名。 索托德的律师德拉富山曾在去年12月向国营的伊朗通讯社表示,索托德在去年6月被捕,并被以散播反国家的讯息、以及侮辱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罪名起诉。 索托德。 索托德。 在索托德这次被判刑的几天之前,伊朗强硬派教士莱西在7日被任命为司法部长。 索托德也曾在2009年,因为代表参加群众示威的异议人士,在2010年被判处6年徒刑,罪名是散播宣传和阴谋破坏国家安全等罪名。这些异议人士主要在对当年总统阿玛丁雅当选连任的争议大选表达抗议。索托德始终否认这些罪名。而在服刑3年后,索托德于2013年获释。 根据总部在美国纽约的伊朗人权中心,索托德去年代表多名妇女被捕的案件,这些妇女因为抗议伊朗强制实施的穿着规定,在公共场所没有围头巾,因而遭到逮捕。 索托德曾在2012年因为抗议她女儿被下达旅游禁令,展开长达50天的绝食抗议。她也因为代表多位反对派活动人士的表现,在2012年荣获欧洲议会颁发声望崇高的沙卡洛夫人权奖,这些案件中包括,因为未成年时期犯下的罪刑而被判处死刑者。 索托德的案件已经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和国际特赦组织等人权团体,纷纷指责伊朗


唐人街法拉盛


任何一个政权的兴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一个政权被推翻至少是因为它犯错太多,人民对它的表现感到失望或绝望了,巴列维王朝被伊朗人民推翻也是这样。

在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人民对巴列维王朝也是比较痛恨的。

巴列维执政时期实行亲美政策。在美国人的帮助下疯狂扩充军备,建立秘密警察组织,大搞独裁统治,对反对他统治的宗教人士疯狂迫害,反对他的异议人士都会被关押,监狱人满为患。

(巴列维王室)

由于巴列维执政时期政策失误,导致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城市贫民,国家经济过度依赖石油。随着七十年代末的油价下跌,很多工人失业,物价飞涨,贫富矛盾加重,社会矛盾爆发,最终导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德黑兰占据了全国15%的人口。但作为首都,德黑兰一个城市几乎集中了全国所有的精英和大部分的资源。全国一半以上的医生在德黑兰,几乎所有的富人都住在德黑兰,德黑兰与伦敦、纽约等城市是同一个画风,而德黑兰以外的伊朗小城市和农村则与中东其他各国的农村处于同一水平。

(巴列维王朝时期的德黑兰街头)

巨大的成乡差距,与巴列维王朝统治者的闭目塞听,让伊朗逐渐滑向了革命的深渊。

但巴列维王朝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有值得让伊朗人怀念的地方。

伊朗在巴列维执政时期,真正融入了国际社会,伊朗和中东的伊斯兰兄弟们虽然不能说亲如一家,却也相安无事。

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伊朗的国家经济是相当繁荣的。那时候巴列维国王把几千年来由教会控制的国家土地、税收资源收归国有,让伊朗人民受益匪浅,伊朗人均国民收入一度达到至2000 多美元,进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

在政治领域,巴列维王朝剥夺了由宗教势力控制的司法大权,对司法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革,尽可能保证了司法公正。作为一个三千年历史的宗教国家,伊朗在政治建设上逐渐向西方靠拢。

(巴列维王室)


最可贵的是,在精神文化领域,巴列维王朝大力推进世俗化,让伊朗妇女摘下面纱,走出家门。伊朗妇女还获得了上学、就业的权利。那时候的伊朗大街随处可见伊朗美女开车出行;在伊朗海滩,身穿比基尼的伊朗妇女更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伊朗女人甚至有了选举权,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伊朗在文明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在了伊斯兰国家的前列,在国际上被成为“文明之光”。

(巴列维王朝时期的女人们)


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的伊朗,在政权建立之初就把输出伊斯兰革命定为基本国策。不遗余力支持中东地区的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分裂分子武装;并处心积虑进行核武器开发。

伊朗在中东地区穷兵黩武,处处插手的外交政策被国际社会诟病,引起西方世界不满,导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长期制裁。伊朗的军工和民营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裁,外国公司纷纷推出了在伊朗的投资。

长期的制裁严重打击了伊朗经济,伊朗的石油出口在今年6月减少了一半以上,伊朗货币贬值达到了300%,伊朗国内食品短缺,老百姓街头排队买生活必需品已经成为常态。伊朗物价飞涨,老百姓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妇女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伊朗妇女不仅被迫重新戴上了头巾,而且妇女的社交自由也被限制,在公交车上也把男女前后隔开。女人如果犯了通奸罪,会被原始野蛮的“石刑”处死,而当事的男人则平安无事。伊朗革命后,原先被取消的一夫多妻制成为合法,女人结婚年龄下降到13岁。女人的离婚权也被剥夺,女人在刑事案件里甚至连当证人的资格都没有。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伊朗人又不是傻子,经历过两个时期的伊朗人怀念巴列维王朝再自然不过了。


小约翰


我的好几个朋友长期和伊朗做生意,其中一位(他在网络时代早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不点名了)在伊朗开设分公司已经十多年了,和他们聊过许多关于伊朗的事,很奇怪提问主“越来越多伊朗人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的结论从哪里来,以及依据何在。

巴列维时代、尤其末代国王礼萨.巴列维二世时期,伊朗的确推行了一些世俗化改革,妇女不用戴面纱,街上也没有宗教警察监督人们是否遵循清规戒律,和西方关系也比较好。但那个时代同样也是伊朗贫富差距最悬殊、王权独大和贪腐最严重的时代,上述改革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红利被极少数特权者所攫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民,青年学者甚至工商业者和中产阶级都怨声载道,最终导致各阶层民众起来赶走国王夫妇,而当时在国外的霍梅尼其实是“摘桃子的”。

对于霍梅尼时代,伊朗许多人,尤其城市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不满的,但他们同样或更加不满巴列维时代,如伊朗第一任总统巴尼萨德尔,就是既参加了推翻巴列维又很快和霍梅尼翻脸的典型,而后来在伊朗政坛扮演改革者或反对者角色的蒙泽塔利、拉夫桑贾尼等,也都是当年推翻巴列维的参与者、骨干,甚至领导者,曾有一位伊朗朋友在前几年伊朗社会动荡时跟我说“如果处在一个平行的时空,上街反内贾德和扣留美国使馆人质的,会是同一批年轻人”,这话正说在了点子上。

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伊朗人对现状不满,希望伊朗社会更开放,更自由,更少清规戒律的干扰,对内贾德时代的莽撞导致许多严重后果更是怨声载道,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同样反感美国的霸道,更不会对只知自费、贪腐成遗传的巴列维时代有什么怀恋之情。不久前美国宣布把伊朗革命卫队列入黑名单,伊朗议会里包括所有自由派在内的全体议员都穿上该卫队制服合影表示抗议,就说最突出的例子——打个比方吧,很多人讨厌民国,但您打算因此就说这些人都在怀念“我大清”么?


陶短房


伊朗巴列维国王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是第七届亚运会,宣布亚运会开始,刚刚恢复亚运会资格的中国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三。全国各地都能通过简易的宣传栏看到《人民日报》刊载的那届亚运盛会,和尚在文革时期的中国运动员。衣着简朴的中国人看到了伊朗亚运会入场式衣着光鲜的举牌帅哥靓女,看到了西装革履的伊朗巴列维国王。从那以后,看见蒙面的伊朗女运动员,只能发动记忆的引擎,在奔跑中回味!


凭水庐衡


巴列维王朝,世俗化社会制度,具有西方的价值观。

巴列维王朝,民主,自由,进步,开放。

巴列维王朝,人民生活幸福,社会文明,有很好的福利待遇。

巴列维王朝,国内团结和睦,公正平等。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人民向往的时代,巴列维时代,正悄悄地走向伊朗人民。



LJY117


巴列维王朝(دودمان پهلوی),又称伊朗帝国(دولت شاهنشاهی ایران‎)!巴列维王朝的建立,是因为恺加王朝的覆灭,恺加王朝的覆灭,是因为欧洲列强的入侵,瓜分了恺加王朝的领土,恺加王朝最终成为英国和俄国的殖民地,恺加王朝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萧条,封建统治者专横、残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1921年,恺加王朝的军官礼萨.汗·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恺加王朝的政权。1925年,恺加王朝的国王艾哈迈德·沙被罢黜,恺加王朝正式终结!恺加王朝的覆灭,巴列维王朝的诞生,礼萨.汗·巴列维(Reza Shah Pahlavi)成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个王,礼萨.汗在位16年,从1925年-1941年。礼萨.汗退位,是因为礼萨.汗主张亲德,勾结德国,加入了轴心国,遭到了英国和苏联的攻击,礼萨.汗被迫退位让贤,离开伊朗,前往南非,由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承大统,担任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任国王。

有了父亲礼萨.汗的教训,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没有继续亲德,而是推行亲美政策,在美国的支持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续实行独裁专制统治,逮捕自己的反对派,逮捕宗教人士,限制伊朗宗教人士掌权,不使用宗教法,使用世俗的法律代替伊斯兰教的教法。教育方面,关闭伊朗境内的宗教学校,积极效仿美国,实行“世俗化”教育,推行“自由化”和“世俗化”的政策,西方文化的涌入,伊朗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伊朗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的决策是英明、伟大的,提出“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白色革命)”,“六点社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不够彻底,执行者不行,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导致内部矛盾爆发,伊朗人民纷纷反对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独裁统治,反对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亲美政策,当伊朗人民团结起来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时候,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了伊朗人民的精神寄托,成了反对巴列维独裁统治的一面旗帜。在霍梅尼的带领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完全不是对手,1979年1月16日,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以“长期度假”为由离开伊朗,其实是逃难,担心遭到清算。

1979年2月1日,霍梅尼从巴黎返回德黑兰,宣布废除独裁的君主立宪制,成立临时“革命政府”,巴列维王朝正式覆灭,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成了亡国之君。1979年4月1日,是伊朗最重要的转折点,什叶派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宣布,伊朗新的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确立了新的政教合一制度,实行全民选举。霍梅尼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不是亲美政权,是一个反美政权,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苏联为盟友。

伊朗和美国的关系很僵,和美国盟友的关系很僵,严重影响的伊朗的经济发展,伊朗的温和派总统哈塔米有意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解,没有成功,哈塔米下台之后,继任者内贾德更加反美。事实上,伊朗不可能和美国和解,伊朗已经不是当年的巴列维王朝,和美国和解的代价很大,伊朗必须放弃发展核武,必须销毁导弹,必须做美国的盟友,必须听命于美国,言外之意,就是要充当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代表,做美国的“附庸”,伊朗人不能答应做美国的“附庸”!

现在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伊朗的经济发展确实非常不好,却没有人怀念巴列维王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伊朗正在一天天强大起来,伊朗的导弹已经可以覆盖整个中东,伊朗活成了以色列害怕的国家,活成了美国害怕的国家,伊朗“去美元化”,美国围而不打,就是因为没有打败伊朗的把握,现在的伊朗,是伊朗人的伊朗,不是寄人篱下的伊朗,这是波斯人的骄傲!

伊朗的经济发展确实不好,相对而言,伊朗很穷,但伊朗有骨气,伊朗很勇敢,敢击落美国的无人机,这就是人穷志不穷,穷点没有什么,努力就行,双手能够创造财富!任何一个国家都一样,都有穷的时候,都有落后的时候,都是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有!


老鳄鱼观天下


巴列维王朝虽然实行的是君主制,但却是伊朗历史上最为开放、自由的一个时期。

这个王朝由礼萨汗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先后统治,从1925年一直持续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

在这段父子君王统治的时期,伊朗效仿欧美西方国家,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的变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比如,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巴列维王朝重视教育,设立公立学校,改革司法制度,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等。

这些变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伊朗经济的发展,让伊朗很快成为中东首屈一指的富裕国家。随着财富的增加,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伊朗人外出旅游,到影院观看西方电影等都成为当时很时尚的消费方式。

(巴列维时期德黑兰女大学生)

不过,伊朗的这些变化只是惠及了少部分人。大多数伊朗普通民众并未享受到变革的成果。以教育为例,农村儿童入学率不足30%,超过2/3的农村孩子仍然是文盲,而农村女性的文盲率更是超过九成。所以,当时虽然允许女性就业,但农村女性基本上还是呆在家里,无法出去工作。

除了普通民众生活没有得到改变外,巴列维王朝还大力排斥教士阶层,没收他们的私有财产,教士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引起了他们的极度不满。再加上当时的伊朗对民众的言行束缚相对较弱,教士阶层趁机鼓动民众发起了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

巴列维王朝推进国家世俗化的初衷是好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变革却让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并且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而大部分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未发生什么变化,这就导致不少人出现了仇富和不满的心理,所以伊斯兰革命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并很快取得了成功。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制,整个国家的境况一直非常艰难。但伊朗普通民众过苦日子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虽然也贫穷,不过和巴列维王朝时期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并且,伊朗人基本上都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他们生活下去的强大思想支撑。所以,伊朗普通民众不会怀念巴列维王朝。而在政治、经济上既得利益的教师阶层,当然更不会怀念那个时期。

所谓怀念巴列维王朝的伊朗人,主要还是那些有知识、思想开放的上层人士,他们希望实现世俗化,通过和西方改善关系摆脱目前的窘境。不过,通过伊朗现政权这40年的宗教压制,这类势力一直没有发展壮大起来,所以现在看不出有越来越多的人怀念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王朝毕竟早已成为了过去,并且这个王朝也存在很多不足及缺限,估计很多普通伊朗人对它早就没有多深的印象了。即使伊朗人对现政权不满,重新建立世俗化政权,恐怕也不会允许巴列维的后代复辟了。

伊朗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伊朗人自己的选择造成的。伊朗现在境况更加困难,但伊朗政府仍牢牢掌控着这个国家。这说明伊朗民众基本上还是认可现政权,并未打算做什么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