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反坦克导弹性能如何?

斜杠女青年


红箭73导弹在其刚开发出来的时候我国还没有那么多种类、那么多数量的载具,因此其使用和机动更多的是考虑到让步兵携带。



但步兵的携行能力是很有限的,想要在携带一定数量的给养的前提下额外携带这种单兵反坦克火力并能够进行长途行军,那这导弹的重量就不能太大,否则一种无法被步兵携行机动的反坦克火力对于当时的解放军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在这种需求主导下研发的红箭73导弹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轻便。

和后来开发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相比,红箭73的重量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后来我军开始发展武装直升机的时候是拿法国的小羚羊起步的,这种轻型直升机的载重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使用那些重型反坦克导弹无疑会对火力的持续性构成致命威胁,后续发展的武直9和武直十也一样,因为发动机问题,其载重能力和续航能力都不咋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在战场上的存在并为地面部队提供及时的火力支援,能以有限的载重携带更多的火力就成了必然的要求。在这方面红箭73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同样的载重挂载红箭73比挂载红箭8等重型反坦克导弹要多一倍的弹药量,那么就可以用更少数量的直升机维持同等强度的火力支援能力。至于说威力的问题,面对从天而降的打击,坦克的顶部装甲无论是面对红箭73还是红箭8或者别的什么导弹都没区别,都是一击毙命。除此之外,红箭73采用的有线制导方式抗干扰能力极强,后续发展的型号又添加了半主动红外制导并且仍然保留了手动操控能力,超高的命中率和可操控性让红箭73可以瞄准敌方装甲单位的弱点攻击。

比如发动机舱、顶部装甲、侧面装甲等,这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红箭73的威力问题。更何况随着红箭73不同生产批次所使用的破甲战斗部的不断改进升级,红箭73的威力也不容小觑,最起码给坦克们开开罐头是足够了。


铸剑师


目前中国最新颖的反坦克导弹是红箭11激光驾束导弹,红箭12热成像图像识别制导导弹。

红箭11的正式名字“AFT11导弹”已经曝光,证明它已经成功定型,可铺开进入我军服役!

红箭11是一种单兵反坦克导弹,它将替代中国陆军120毫米火箭筒等武器。为了攻击具备运动中射击能力的新型坦克,传统非制导火箭筒已经难以奏效。但是,配备先进反坦克导弹,一直存在成本问题。

我们这里依然将AFT11导弹称为易于记住的红箭11导弹。这一导弹,明显具备融汇东西方技术精华的特点。从总体布局上看,它具有美国“陶”式、中国红箭9的折叠主弹翼、折叠尾舵布局。但其制导技术,却是酷似俄罗斯最新一代单兵反坦克导弹的激光驾束制导。

红箭11导弹被安装在储存/运输/发射筒之内,向上偏转,保证导弹获得最大射角。中国自主研制的红箭11发射制导系统,配有孔径很大的热成像瞄准具和激光驾束制导仪。热成像技术令红箭11昼夜作战能力比俄罗斯同类更为出色。

红箭12这一能够“发射后不管”的轻型攻顶反坦克导弹,挑战与机遇并存。

具备“发射后不管”、攻顶两大特点的反坦克武器,将给军方用户带来极大的作战优势和便利,是各国军队都在积极追逐的目标。特别是轻型反坦克导弹,例如红箭73,甚至略重的红箭8,随着潜在对手主战坦克的正面防护日益增长,已经很难在有限的重量、空间指标束缚下,使用传统直瞄攻击模式贯穿新型坦克的正面装甲。这意味着轻型反坦克导弹必须走上攻顶的道路,从坦克脆弱的顶部下手,才有可能战胜越来越强悍的主战坦克。使用“发射后不管”模式,能迅速解放射手,不需要长时间实施瞄准制导,大大增加了射手的生存率和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攻击次数。

目前最出色的这类反坦克导弹,当然是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这一导弹仅有12公斤,通过热成像制导技术,可以走攻顶弹道摧毁4公里处几乎任何主战坦克,也可以使用直瞄的方式摧毁工事、房屋。它已经在伊拉克、阿富汗取得了重大成功,虽然它比AT4火箭筒等贵很多倍,但使用效果也好很多倍,成为了美军在上述地区攻击远距离目标的有力手段。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几乎与“标枪”导弹的总体思路完全吻合。它的优点,几乎可以用“标枪”的优点来描述。它甚至比“标枪”还要再轻一点,破甲能力甚至再高一点。

但是,红箭12也面对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红箭12据称具备红外热成像和白光电视两种制导方式。但据称为了把成本降低到军方用户和外贸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平,不得不主要使用了白光电视制导方式,这一方式顾名思义,只能在具备白光照射条件的昼间使用。夜晚或者烟尘中,这一方式很可能完全失效。红箭12反坦克导弹的白光制导方式,预计是通过只有巴掌大的微型摄影机,以大约30祯/秒的频率拍摄目标与周边背景图像。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导弹飞行方向与目标的相互关系,并得出修正导弹的矢量指令。这一工作流程不断反复,直至导弹命中目标。虽然白光制导方式不具备夜晚等环境使用的能力,但它仍然能够满足白昼“发射后不管”、攻顶这两个主要需求。

但不管怎么说,只有白昼制导手段,是一个非常不得已的方法。在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案之前,只能勉强满足军方用户的需求。实际上,以色列的“长钉”多用途导弹,也有白光电视制导型号,但它有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因此能够覆盖更广阔的使用场合。红箭12的研制工作仍需进一步努力,令用户获得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


转管炮


我国的武装直升机同时出现了两种,一种是鼎鼎大名的"武直-10",另一种是哈尔滨航空工业推出的武直-19E,这两款武装直升机就好像战斗机中轻重搭配,武直-10属于起飞重量接近10吨的重型直升机(研发之初的要求就让近似阿帕奇的10,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降低重量),而直-19E4.5吨的起飞重量只能是直10的护卫小弟,这就类似F-16和F-15的关系。就是这种低端的武装直升机却意外的和日本的OH-1"忍着"武装直升机"撞脸"。两者的机体轮廓和基本设备都非常相似。

日本的武装直升机长期依赖进口,美国早期推出的AH-1眼镜蛇和今天有名的AH-2阿帕奇是日本自卫队的主要武装直升机组成。眼镜蛇属于第一种武装直升机,是运输机改装而来的轻型武直,很遗憾日本有限的航空工业只能设计生产类似的产品,OH-1忍着就是这种轻型武直。它的起飞重量不及直-19E仅有3.5吨。这么轻的武直注定携带不了重型导弹,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侦查和预警。所以说即使忍着撞脸武直-19E我们也懒得去考证两者的血统关系,

我国研发武直-19系列也是迫不得已,研发武直-10过程中来自加拿大的PT6C-57大功率发动机在美国制裁下断货,整个项目大幅度延后。而升级改装自直-9的国产直升机建立在直-9完善成熟的国产技术之上,这就成了我国军方的应急项目。直-9、直-19都是我国消化法国小羚羊直升机的成果,就像歼-11一样可以大批量自行生产,这种应急货撞脸任何一款直升机都不是我们担心的。相反日本的忍着武直却是其航空工业唯一拿的出手的产品了!还是给阿帕奇、眼镜蛇打酱油的,相比撞脸这才是日本人最心碎的。

而且,我国的武直系列装备有国产的先进武器,反坦克导弹有最新的"红箭-10",它的性能相比海湾战争中威震天下的"地狱火"肯定有所不及,但是他对大规模装甲目标的破坏力足够终结机械化时代,除此之外我国自行研发世界上最轻的直升机专用空空导弹"天燕-60",60的编号说明它仅有60公斤重,这就让它非常适合直升机使用。在直升机空战中它可以凭借数量和射程优势克敌制胜。而西方国家改装自战斗机格斗弹的响尾蛇重量在一百多公斤之上,严重限制了直升机的使用,而较轻的"毒刺"导弹改装自便携式防空导弹,射程和精度都只能对付民兵武装。全盘引进的日本自卫队战力有多少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考虑撞脸问题。


利刃号


反坦克导弹是用于击毁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的导弹,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法国率先投入使用,继而在众多国家掀起研制高潮。其发展经历了三代,到现在已经成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也陆续研制和装备了一些反坦克导弹。


红箭-73反坦克导弹(代号:HJ-73,英文:HJ-73 anti-tank missile),是中国仿制前苏联AT-3型(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产品,1978年设计定型。红箭-73系列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 100米-4000米距离内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随着国外坦克防护技术的更新,红箭73战斗部不失时机地进行改型设计,不断提高破甲威力,使红箭73导弹得以长盛不衰。迄今为止,红箭73战斗部己定型生产和正在研制的型号有:原型、A型、E(C)型、B型和大口径型[2]。红箭-73A

全弹重:11.3千克

战斗部重:2.5千克

弹长:0.84米

弹径: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500米

飞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

红箭-73B中国第一代改进型反坦克导弹,适于单兵携带、地面发射或车载发射。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也可用于摧毁火力点和简易野战工事。弹径120毫米,弹重11.7千克,射程3000米,能破钢甲180毫米。采用光学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改进后的系统保留了手动操作功能。全武器系统由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控制设备等组成。

全弹重:11.7千克

弹长:0.869米

弹径: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飞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5度

红箭-73C红箭-73C反坦克导弹与红箭-73B反坦克导弹的原理基本相同,但采用了随动发射架,在对目标的跟踪过程中,发射导轨与瞄准具同步,使发射方向与瞄准方向始终保持一致,从而扩大了导弹的可攻击区,使作战效能更为提高。


红箭-8反坦克导弹(代号:HJ-8,英文:HJ-8 anti-tank missile[1]),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1984年定型。 导弹采用光学瞄准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有线传输指令。控制方式为燃气扰流片,管式发射。导弹采用多种发射平台,可由步兵携带、履带和轮式发射车、直升机等多种方式发射[2全弹简介

全弹重:11.2千克

战斗部重:3.1千克

弹长:0.875米

弹径:0.12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100米

飞行速度:200米/秒

射速:2-3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8度


“红箭”-9反坦克导弹系统(代号:HJ-9,英文:HJ-9 anti-tank missile[1])(AFT-9 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是中国研制,武器系统由筒装导弹、武器站、底盘车、检测维修设备和模拟训练器等组成。车载反坦克导弹系统可伴随机械化部队一起行动,随时打击出现的坦克等装甲目标,红箭-9可以贯穿大多数坦克的装甲。衍生型号:由于“红箭-9”起点高,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在多种平台上使用,如轻型车、履带车、舰船、飞机等。制导方式也可以改进到毫米波、激光驾束等。“红箭”-9A,是在“红箭”-9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改进型车载反坦克导弹系统。“红箭”-9A采用了毫米波制导方式,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发射装置将毫米波作为传输指令的载波或基波,把导弹偏离目标的信息以及如何进行修正的指令发送给正在向目标飞行的导弹,导弹即可不断地修正飞行轨道,直到命中目标。毫米波在穿透雾、霾、尘埃和战场烟幕方面优于光学和红外模式,且具有结构小、带宽大、波束窄和大气损耗低的优点,在使用、制造和价格方面优于光纤制导。如今美军推出的“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型也采用了毫米波雷达制导方式。“红箭”-9A的高精度、大威力、高效能、高效费比等特点,将在现代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箭-10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制导信息的一种新型战术导弹,主要用于打坦克,也可以打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这种导弹的头部装有微光电视摄像机或红外成象导引头,尾部有一卷光纤与发射控制装置相联。导弹飞行时光纤从尾部放出,同时导引头的摄像机将拍摄的目标图象传到发射控制装置,控制指令通过光纤传给导弹的制导系统,控制导弹命中目标。由于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大、频带宽、功耗低、自身辐射极小,所以光纤制导导弹的目标识别能力强、制导精度高、抗干扰性好。

红箭-12反坦克导弹(代号:HJ-12),是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2014年研制的第三代反坦克导弹,与中国此前研制装备的反坦克武器外观区别较大。运输发射箱连同导弹在内重约17千克,整个武器系统的总重量为22千克。发射箱长1.25米,直径约为170-180毫米。[1][2]该导弹采用了“发射后不管”技术[3]。弹头使用串联锥形装药估计可穿透高达1100毫米的均质装甲或爆炸反应装甲,也可以打击小型舰艇、直升机、掩体工事等。




“蓝箭-7”机载反坦克导弹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有四种编码方式,最大射程可达7000米。“蓝箭-7”空地导弹可配装于无人机、直升机[2]等武器平台。与光电稳瞄系统配合后,可昼夜对地面目标进行搜索、发现、识别、跟踪、激光指示和实施攻击,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及其他车辆、人员,也可毁伤雷达站、导弹发射架、炮兵阵地、防御工事等有价值的点目标。主要战技指标激光半主动制导有4种激光编码,弹重 46公斤命中率在有效射程范围内平均不小于88%威力静破甲大于等于1400MM 穿透率不小于85%,工作环境温度负40摄氏度-正50摄氏度, 贮存温度负40摄氏度-正65摄氏度,寿命包装态导弹,标准军用仓库储存年限为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