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之后,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么朱元璋会先抽谁?

宋安之


大明灭亡的结果也出乎朱元璋所料,就他本人而言自己也是白手起家,底层农民一个,最后一步步坐大,学起了刘邦定天下,建立和大汉一样有影响的中华大统一时期,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排上号的。他推翻了游牧民族王朝,而且对方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曾席卷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子孙都被他搞定了,他还惧怕谁!就这样大明在他带领下渐渐统一了元朝几乎所有地方,直到他晚年,漠北的北元势力因铺鱼儿之战渐渐萎缩,老巢和林破坏,靠着琢磨不透的地形不得不往明军暗区的北边西伯利亚逃遁,保存实力明年再战。



所以朱元璋时期的大明可以说基本统一了天下,北征北元的胜利,也让朱元璋有了底气,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丢弃大都自应昌病逝也暗示朱元璋取代了元帝的位置。北元实力北移成吉思汗老家外蒙古,虽说是保存实力,仍以对方南北朝相称,但却早已不是那个大元,以至于退居蒙古的元朝残余对大明可是耿耿于怀,仍想恢复忽必烈元朝的江山,这也导致后来因朱元璋轻易放过,他的子孙承受了多少次蒙古南下,长城也因他这一项成就出现了,似乎又把明朝带到汉匈纠葛时期。他即便直到晚年也一直对漠北用兵,派得力战将蓝玉不停北征漠北,循残元踪迹,为此还把自己四子朱棣,也派去监军,一同北征,可见朱元璋也是相当重视这个将来给大明带来危机的漠北游牧政权。




朱元璋到死也坚信,大明只是守住农耕文明的典型中原王朝,并非怀柔四海的大唐或大元,他也知道大明以后势必会演绎汉匈时期,空守中原一时得意只是暂时的,于是在他有生之年极力想解决漠北,他会同情那些为解决漠北而努力的子孙们。


尤其是四子朱棣,他窜取了孙子允文地帝位,可能是他早已预料到的,于是老早将僧服送给这位孙子如果干不过叔叔,以做逃命,朱棣实力朱元璋是知道的,虽然朱棣做了些不仁的事,可却开辟了暂新的时期,让大明永远被历史记住,永乐盛世开启也是完成了他的心愿。但漠北却没有被朱棣彻底解决,朱元璋也想四子尽力了,朱棣也由此不忘忠告,至死都在漠北仍想这父亲那心病。


朱元璋召见除朱棣以外还有令他不快的两位因漠北转悠的皇帝英宗朱祁镇和代宗朱祁钰,两兄弟让大明由攻转守,还被蒙古侮辱的将其俘虏。土木堡事件如果不是于谦出手,说不定大明早就完了,所以也在痛骂这两位重孙无能,败坏了大明。

然而结果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大明居然败在东北女真人手中,元朝的兴家也正是因为女真而崛起的,这个虽然看起来不起眼的白山黑水却令元明是那么的头疼,以至于蒙古和大明后来都先后被其取代,所以这是令朱元璋想不到的,他肯定召见纵容东北后金崛起的万历皇帝。可万历皇帝哪认账,他也喊苦,大明这个时候,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西洋人到家门口,漠北蠢蠢欲动,大明危机周边四伏,他这都忙不过来,哪顾及努尔哈赤怎么兴起的。然后把首先掘墓人对准他一样的老行家李自成干的,和他无干,都是农民总想当贵族而已。



然后把矛盾转移到崇祯身上,是他因过度节俭,造就了李自成,李自成却没有朱元璋幸运,他只是和陈胜吴广,黄巢,方腊,洪秀全暂时农民风潮,但却把大明给颠覆了。


所以朱元璋肯定会把这个丢掉朱明江山亡国君揪出来,用最严厉的方式处罚他,但这个亡国君朱由检也很冤,他才三十都已两鬓斑白,瘦弱不堪,两眼无光,还患上了抑郁症。他哪会想看到这个结果,不停磕头,埋怨大明已积攒多年的病疮根本就在他努力下不可抹去,他的节俭,勤政是朱家皇帝们无法比的,以至于年少白了头,可是却还拯救不了大明,认为是上几代嘉靖,万历,天启积攒下诟病让他一个人收拾烂摊。东北后金皇太极的不停挑衅,李自成又兴风作浪,一个压了另一个又反胜,对于一向攘外必安内的崇祯帝而言,却没想到会是李自成最后结果了大明,所以朱元璋看到的他只是不停磕头哭泣,最后做到砍断公主手臂,将宫里人一个不留,自己去和大明一同亡,上万岁山上吊自杀,也许这样的结果也会得到朱元璋在地下原谅。


朱元璋没办法,气愤的一个个骂都是你们过得太好了,过度自信,久居内宫,骄奢淫逸惹得后果,出了不少昏君,才将大明带到这副田地。


龙文说史


朱元璋站在主席台上,右手轻轻敲了敲话筒,看着台下跪着的儿孙们,轻声说道:今儿问阎罗王借了个场地,咱们好好开个会,总结总结我们过去的工作的不足之处。

他揉了揉嗓子,继续说:你们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当的皇帝,我当过乞丐,也当过和尚,爹娘死了我连块安葬他们的地也没有,可我为什么能够打趴陈友谅,废了张士诚,然后驱逐蒙元,拿下了这万里河山?

台下一片寂静,似乎没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打算继续说的时候,却见朱允炆抬起了头,说了句:因为爷爷你厉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着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孙儿,让你受苦了。

对朱允炆说完了话,他又看着所有人说到:我能从乞丐,从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没什么别的原因,允炆也没说错,我确实厉害,也没什么捷径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闯劲和狠劲。

想,看的是思考和谋略。

朱元璋说到这,声音已经哽咽:但是,你们太让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为你们废了丞相制,将武将绑了起来,将宦官锁了起来……我为你们铺好了路,可你们最后干了什么?竟将山河送给了女真人!你们真是气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爷爷太天真了,明知你没什么本事,明知你妇人之仁,却还让你当皇帝。

朱允炆听到这正要辩解一番,可只喊了一声“爷爷”,却见朱元璋已经从主席台冲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后二话不说,抡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脸上。

“啪”,朱棣的脸瞬间红了,他捂着脸看着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废物,能怪我?

朱元璋听了这话,更气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后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样,帝位是我给他的,我给你的你才能要,我没给你你竟然敢动手抢?!还有,我说过什么?太监不得干政,谁让你打开他们的锁链的?

朱棣却不管不顾地反对道:抢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东北,定西南,一手开创了“永乐盛世”,万国来朝!这些,朱允炆这个废物办得到吗?

朱元璋被朱棣呛得说不出话来,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对着朱由检狠狠地扇了过去:你这个志大才疏的废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丢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被谁抢了不好,被一个不过几十万人的女真给抢了!该用的人你不用,不该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乱世用武”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读书读傻了!读书人说的忠君的屁话能信吗?你给不了也保不住他们的钱和权,他们能真的忠于你?丢人!

朱元璋说完,“啪”的一声,又给了朱由检一巴掌,打得朱由检晕头转向。

朱由检捂着脸小声抱怨:这还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贤这么个祸害?

朱由校一听弟弟告自己的状,立刻反驳:我用魏忠贤怎么了?江山没丢在我手里吧?再说了,用太监的又不是只有我一人,你怎么不说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着脑袋的朱祁钰一听“英宗”二字,瞬间来了劲儿,也红着脖子嚷道:对对对,我哥真不是东西,他自己被太监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来,好吃好喝地养着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夺门之变!

朱祁镇听了弟弟朱祁钰的抱怨,心中虽然有愧,可是终究忍不住怼了过去:如果不是于谦多事,哪有你什么事?

朱元璋又听了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争吵了几句,终于还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镇一个耳光。

朱祁镇挨了耳光,也小声哝哝了几句:我再怎么样也是为了给老朱家开疆拓土呀,虽然打不过也先,被也先打脸了,可也总好过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时已经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听到朱祁镇点了自己的名,清醒了过来,哂笑道:我荒唐?应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鞑靼小王子?宁王之乱是不是我平定的?还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监刘瑾的头,可不像有些人被一个太监王振耍的团团转!我虽然弄了个豹房,可是当皇帝嘛,不正是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当个屁的皇帝,我还不如当个驰骋沙场的将军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经抬了起来,听完朱厚照的话,又缓缓放了下去,朱厚照确实已经做的很不错了。

不过,朱祁镇说的“荒唐”这两个字却也提醒了朱元璋,要说荒唐,朱由校这个傻木匠算得上荒唐,朱厚熜和朱翊钧这对几十年不上朝的爷孙当然也算得上荒唐。

朱元璋冷幽幽的目光看向了朱厚熜,还没等他说话,朱厚熜便已经一甩手中的拂尘,率先说道:我虽然很忙,忙着修仙问道,可是也没落下治国呀!严嵩、徐阶他们哪个不被治的服服帖帖,安安心心给我办事的?史书上还夸我说我开创了“嘉靖中兴”呢!

朱厚熜还没炫耀完,朱元璋的巴掌已经落到了他的脸上:让你修仙,让你修仙,让你修仙......

朱翊钧一看朱元璋盯向了自己,忙说:我也有个“万历中兴”,我打趴了日本鬼子,平定了杨应龙和哱拜的叛乱,我不是在邀功,我只是想说,我不上朝还不是那帮读书人给闹的?不然的话,我肯定还能建立一番不世之功!

朱元璋听完,又是“啪”的一声,给了朱翊钧一个巴掌:几个不要脸的破读书人你搞不定你还当什么皇帝?闲着没事争什么国本,你当治国是过家家呢?没有规矩!当年朱棣也比允炆厉害,我让他当皇帝了吗?

朱翊钧听了,立刻反驳:所以,惠帝不是被我朱棣老祖宗给废了嘛!

朱元璋瞪着朱翊钧,气道:还敢顶嘴了是不是?萨尔浒之战是不是你输掉的?

朱翊钧听到“萨尔浒之战”这五个字之后,顿时泄了气,萨尔浒确实是他人生中的耻辱,如果没有这一战该多好。

朱元璋摇头一叹,最后又看向了朱由检,又狠狠甩了朱由检一耳光:说到底,这锅还得你来背,谁让你丢了江山,还丢给了女真人呢!呸,废物!


吾与吾国


明太祖最气的子孙后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简单,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自己亲自教育出来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个保守派,为了能够保证子孙后代稳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坚持嫡长子继承制,长子死了长孙上,其他人没有机会。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为皇长孙铺路了。可惜他费尽心思,杀了那么多功臣名将,结果朱允炆还是被篡位了。再往后的荒唐重孙、弱鸡重孙,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独这个亲儿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后悔没有削弱他的势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镇

被敌人俘虏那么多年,回来之后还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晓之后大约要吐血了,这简直就是给老朱家丢人啊。朱祁镇废了殉葬制度,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拥护者,只会当他是违背祖制的窝囊废吧。

第三名: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检

这三个跪在一起被抽吧,帝王之术没学到家,瞎折腾,将大明朝的命数都给折腾没了。嘉靖真当自己是个仙儿了,以上帝视角看朝中群魔乱舞,首辅一代接一代,斗得不亦乐乎。自己在后台嗑药,朝堂之上党争任意滋长,给明朝末期的巨大利益集团的崛起提供了温床。都说明朝开始灭亡于嘉靖,便是因为这一点。

万历皇帝不说了,消极怠工,沉迷享乐。朱元璋要是抽他,还不仅仅因为他不勤政,而是他连一个大臣张居正都不能搞定。想当年我老朱手下多少精兵强将,各个服服帖帖……唉,不说了。

崇祯皇帝,到底是亡国的皇帝,虽然大家觉得他人品不错也很勤政,但是国家败在他手上,他多少都有责任。抽就不抽了,跪着吧。

第四名:朱厚照,朱见深,朱由校

这三位荒唐皇帝就跪作一排吧。

每每看清宫剧,那些清朝皇帝们朝九晚五,动不动就是“生怕对不起列祖列宗”的可怜样子,还是觉得做明朝的皇帝更欢乐一点。这三位帝王离谱、好色、荒唐、不务正业、宠爱太监,但有意思是历史上很少有人将明亡的原因直接归咎在他们身上。

朱厚照即位的时候,他的父亲孝宗已经为他打好了底子,但凡他能像乾隆那般努力一把,说不定也能有个康乾盛世什么的。而这位皇帝就是贪玩儿,在奉天殿耍猴逗狗。身边出了两个遗臭万年的太监,将皇帝哄得团团转。不过他临死前倒是挺正经的,将皇位传给了堂弟朱厚熜,而没有交给血缘更远的朱家亲戚。

朱见深吃奶吃到老,和万贞儿那段不说了,还有西厂汪直霍乱朝纲,又是一个被太监玩得团团转的皇帝。

朱由校,木匠皇帝,同样是奶妈和太监,看来大家都走不出这个套儿啊。

这三名皇帝实际上并非民间传说中那么无能,却为大明带了了无数茶余饭后的谈资。后来满清入关,清人谈论明朝,便常拿这三位皇帝做反面教材,将明朝帝王生活传说地多么荒淫无度。这三位朱元璋怕是连抽都懒得抽了,就这么跪到他老人家气消了为止吧。


木剑温不胜


崇祯皇帝归天之后,大明十六为皇位全部都寿终正寝。此时面对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内心充满心酸,不过朱元璋内心也有些许安慰。明朝之前也只有唐朝的国祚比明朝更长(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算是两个朝代),朱元璋建立的朝代能维持这么长时间,他应该感到些许安慰。不过朱元璋的志向并不在于仅仅276年,朱元璋希望自己的朱明江山永远传承下去。朱元璋正在沉思之间,其他十五位皇帝先后飘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到这些皇帝飘到自己身边,他心中有的那些安慰都变成了愤怒,看着某些不肖子孙,朱元璋就想抽他们几个大嘴巴子。

朱元璋沉思的表情,马上变得严肃起来,这时候朱元璋板着鞋拔子脸一脸,愤怒地看着不肖子孙们。这些不肖子孙都把脸低着,他们知道自己的老祖宗心情不好,也知道他的臭脾气,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也不知道那些人会挨大嘴巴子。朱元璋一声命令其他十五位皇帝全都在在地上一副做错事的样子。朱元璋已经撸起了袖子准备抽人。

朱元璋来到第二任皇帝建文帝面前,建文帝羞愧地看了看朱元璋。朱允炆知道自己没有保住江山,被自己的叔叔夺去了皇位。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抽他。朱元璋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说:“孩子,你被朱棣夺去了皇位不完全是你的错,爷爷我也有一定责任。如果不是我把诸侯王的势力培养得过大,你也不会失去天下。你确实是一个仁君,也是一位好皇帝。但是皇帝只有仁慈之心肯定不够,你还需要有手腕。这点你不是朱棣的对手,所以你败给了他。”

朱元璋说到了这里,朱棣心中已经发虚。他知道自己发动靖难之役,皇位来的并不正,他也知道朱允炆才是老爹心中皇帝的合适人选。果然朱元璋沉着脸来到朱棣面前,上来就给了朱棣一个大嘴巴子。“知道为什么抽你吗?”“知道,还不因为靖难之役。”“知道就好,你推翻朱允炆就是打我的脸,就是不给我面子。打你这一巴掌就是让你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你当上皇帝之后,成就还是非常巨大的。你知人善任,文武双全,爱护老百姓,处理政事有方。在你统治期间,明朝额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蒙古彻底被打残。你让明朝的影响远播海外,让明朝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帝国。你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虽然父皇打了你一巴掌,但是你的功劳父皇不会忘记。”

这时候朱元璋又来到第四任皇帝明仁宗身,满脸慈祥的对他说:“孩子,你是一位英君明主。可惜的是时不我待。你在位时间还没有一年,你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才能就撒手人寰。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明朝一定会更加强盛。你在位期间采用相对开明的政策,努力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给予老百姓足够的生产、生活时间。你还废除了不少苛政,而且还为建文时期的旧臣平反冤狱。你在位时间虽然不到一年,却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是一个好孩子,爷爷不会揍你,你放心吧。”听到朱元璋的话之后,明仁宗非常满意,拖着肥胖的身躯找个地方坐了下来。

朱元璋继续面对微笑地走到了明宣宗朱瞻基身边,对他说:“你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皇帝,我也不抽你。你是一个天生的皇帝,要不然朱棣也不会想着把皇位传给你。你在位期间能够礼遇大臣,体恤老百姓,你善于纳谏、谨慎用人,严肃整顿吏治。宣德年间,君臣关系非常融洽、政治清廉、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边疆稳固,出现了大明历史上有名的仁宣之治。你在位期间明朝的国力达到了巅峰。虽然你有蟋蟀皇帝的称号,但是瑕不掩瑜,你不愧是一代明君,曾祖父为你骄傲。”听到朱元璋的一番话之后,朱瞻基放下了悬着的心,他开心地找了个位子坐下。

朱元璋这时候走到了明英宗身边,有邪恶的眼神看了他一眼之后走到了明代宗身边。朱元璋邪恶的眼神消失了,微笑着对明代宗说:“我代表老朱家和大明朝感谢你,要不是你及时起用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估计大明就提前灭完了,即使大名不灭亡也有可能变成南明。你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尤其是用对了于谦,击退了瓦剌军队的入侵。你本人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明朝开始有衰转盛,并且逐渐恢复了国力。但是你也贪图权威,而且废除太子朱见深。总的说来你的功远大于过,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这时候省下来的皇帝,心中已经有点着急,也有点害怕。朱元璋走过明宪宗身边的时候,他不由得心中一颤。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停下,而是走到了明孝宗身边,拍了拍明孝宗对他说:“你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大开言路、任用贤能、摒弃奸佞、重视司法、励精图治,努力发展明朝的政治经济,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弘治中兴。由于你的努力,大明逐渐恢复了国力,而且老百姓生活地非常幸福。如果没有你的话,明朝不可能再一次出现中兴局面,也不能延续那么长时间。”听完老祖宗的评价之后,明孝宗非常满意自己的努力得到朱元璋的认可。明孝宗愉快地找了个位子坐下。

朱元璋此时的脸色逐渐变差,心情也变得很沉重,朱元璋走到了明穆宗面对,给了他一巴掌。明穆宗挨了一巴掌之后,还觉得有点委屈,脸上露出了不悦的表情。朱元璋大骂道:“你还不服气是不是。你前期确实有明君的样子,你也曾经做出一些努力,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隆庆新政。但是你逐渐变得不靠谱,你过度于沉溺于女色,最终你也因为大量媚药而死。我本来还希望你能重新振兴大明,结果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你说你该不该打。我只打你一巴掌,因为你算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没有太出色,也没有让明朝快速灭亡。”挨了一巴掌之后,明穆宗急忙找一个角落蹲了下来,他生怕朱元璋再扇自己耳光。

朱元璋这是又踱步到明宪宗身边,冷不丁给了明宪宗一记响亮的耳光。明宪宗非常委屈,他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没有想到自己也要挨大嘴巴子。朱元璋打完之后对他说:“你觉得打你亏了吗,你一点都不亏。你在位期间宠幸比你大十几岁的万贵妃,放任她为祸后宫。你设立皇庄开启了土地兼并的先河,你等于是抢夺老百姓的血汗钱。你设立传奉官制度,使得公器私用,破坏了正常的管制。但是好在你前期还算英明宽仁,你懂得任用贤能之人,也知道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更难能可贵的是你能够拨乱反正,提朱祁钰和于谦恢复名誉。打你一巴掌是鼓励你继续努力,改掉身上的不足之处。”

这时朱元璋又来到明世宗身边,一张长脸对着明世宗,上来就是两个耳光。朱元璋大怒道:“你执政前期还是有一点功劳,你也曾经明察秋毫、整顿朝纲、减轻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努力发展经济,明朝甚至出现了嘉靖中兴。你做了二十年的好皇帝。但是你却残忍对待身边人,你差一点成为大明唯一一个被宫女勒死的皇帝。此后的二十年你便不再上朝,你重用权臣严嵩,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你长期不理朝政,只顾迷信方士,为了满足私欲随意浪费民力最终导致农民起义。你在位后期,内不能安定朝堂,外不能抵御外族入侵,蒙古军队曾经兵临城下,南方倭寇不断骚扰沿海地区。南倭北虏问题始终困扰着大明。抽你两巴掌已经算给你面子了,要不然我都想抽死你。


朱元璋打完明世宗之后心情更加沉重,下面站着的都是不肖子孙,朱元璋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有那么多不上道的。朱元璋来到了明英宗身边,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两个大嘴巴子。明英宗脸上顿时好几个手印子。朱元璋破口大骂道:“你真的对得起我,你偏听偏信太监的话,率领几十万精锐大明军队亲征瓦剌。你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全军覆灭,朱棣留给你的文武大臣和军队班底损失殆尽。由于你的失败,瓦剌军队直捣北京,如果不是朱祁钰和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明朝就灭亡了。本来你接手的明朝是一个处于鼎盛时期的明朝,但是明朝在你手中却由盛而衰。如果你能保持住你父亲留给你的基业,明朝可能会更加强盛,你一个人把我大明四五代的积蓄毁于一旦。我不抽你抽谁。”说到激动之处,朱元璋又给了明英宗一个大嘴巴子。“你重新当皇帝之后,不仅没有知错悔过,反而变本加厉,把景泰一朝的能干之臣全部废黜,而且还枉杀了于谦。朱祁钰去世之后,你不让他进入皇家园陵,你忘恩负义。”

剩下的皇帝看到明英宗都被抽了三个耳刮子,心里知道自己的耳刮子一定少不了。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少被抽几个。朱元璋看到晃晃悠悠的明光宗就来气,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子孙会如此羸弱。朱元璋三巴掌打得朱常洛原地转了几个圈。朱常洛一脸委屈的说:“我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什么都没有干。”朱元璋才恍然大悟,发现确实打多了,但是又不能认错,只得理直气壮地说:“你就看看自己是怎么死的吧。老祖宗不能揍你吗?你还敢顶嘴!”

明思宗崇祯皇帝头耷拉着一言不发,他知道自己做为亡国之君一定会被修理,而且可能是被揍的最多的一个人。当朱元璋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主动伸着脸让朱元璋抽。朱元璋对着崇祯的脸抽了三下,非常无奈地说:“你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大明到了你手上确实已经积重难返,大明王朝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你为了挽救大明做出许多努力。你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宵衣旰食、事必亲躬。在位十几年,你多次下罪己诏,你每一天都兢兢业业。但是你却无治国之谋,也无用人之术。你对待大臣严苛、猜忌、多疑,袁崇焕虽有取死之处,却也是国之栋梁,结果被你凌迟处死。你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频繁更换朝廷重臣,结果导致国家人才匮乏。由于你的无能和性格缺陷导致明朝灭亡。不过你总算保持了自己的骨气,做到了以身殉国。

剩下的三位皇帝已经在瑟瑟发抖。这时候朱元璋连踢加踹对着明熹宗一顿揍。朱元璋如此恼怒有一定道理。明熹宗在位期间纵容客氏和魏忠贤胡作非为。魏忠贤阉党把持朝政,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朝堂之上尽是奸佞之徒,政治黑暗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大明江山已经处在危卵之上。明熹宗在位期间任意增加赋税,任由官府盘剥老百姓,老百姓生活极其困难,农民起义一触即发。东北女真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女真已经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明熹宗不知道改变局面,一心只扑在木工上面。皇家还缺少家具是不是,明熹宗要是把用在木工上的心思用在治国上,国家也不至于糜烂至此。明熹宗勉强爬起来,找了个角落坐在了地上。

这时候朱元璋的怒气丝毫没有减弱,他还是觉得打得不解恨。这时候正好发现明武宗漫不经心地玩其他东西,朱元璋二话不说拳打脚踢,一顿佛山无影脚再加一通还我漂漂拳打在明宗脸上。朱元璋歇了一会大骂道:“你才刚刚登基就偷偷跑出皇宫,前往民间淫乐。你为了满足自己欲望夜间驾车强抢民女充实后宫,甚至连寡妇也不放过。你不讲体统让猴子骑着狗在奉天殿行走,然后再用鞭炮把猴子和狗吓得在皇宫中乱窜。你竟然在皇宫中开起了菜市场。让太监们扮演店铺的老板和顾客,自己则扮演富商消费。更令我气愤的是你竟然又在宫中开起了妓院,让宫女们扮演妓女,自己的扮演成嫖客到妓院中淫乐。你不惜民力和财力耗巨资在北京城建立豹房,豹房里有大量小哥哥、小姐姐、老虎、狮子、豹子等供自己淫乐。因为你自己属猪,下令禁止全国吃猪。为了体验打仗你夜闯居庸关,恐吓居庸关守将,还敕封自己为镇国公,并改名为朱兽。你还释放因为谋反被抓的宁王,然后自己再亲手擒拿宁王。这个世界上能玩的你玩了,不能玩的你也玩了。弘治之后的大好局面在手中几乎被耗尽,明朝的国力也在你这里消耗不好。我是造了什么孽有你这样一个后代。”

骂完朱厚照之后,朱元璋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根鞭子对着明神宗一顿乱抽,很快明神宗已经被抽得跟个猪头似的。朱元璋抽完之后骂道:“虽然明朝灭亡于崇祯,但实际上明朝灭亡于万历年间。本来张居正给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极有可能迎来一次中兴的机会。但是你却在张居正死后清算他,张居正改革也没有得到延续。你为了自己的所谓喜好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而且引发了君臣之间的严重对立。你甚至为了长达三十年不上朝,你在此期间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你不仅不理朝政而且还派出宦官担任矿监税使,四处搜括民财,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明朝逐渐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你任由官员们结党营私,朝堂之上各个团体相互攻讦导致朝廷犹如散沙一片,造成朝廷腐败不堪,白白消耗明朝的国力。你在位期间,东北的女真崛起,并且在萨尔浒之战中被努尔哈赤击溃,从此失去了辽东控制权。如果不是你,大明有可能会延续更长时间,可以说是你埋下了大明灭亡的祸根。”

朱元璋此时再看看这十五位皇帝,似乎还有更多想要表达的话,但是时间已经不允许。这些皇帝们各自回到了自己陵墓之中,朱元璋也突然意识到一切到头也都是枉然,这就是历史的滚滚车轮,怪谁也没有用。


依稀说史


276年的大明江山没有了,16位皇帝相聚于地府,朱元璋见到这些龙子龙孙,气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数落。


(朱元璋剧照)

朱元璋高举龙爪,啪的一声,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满天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朱棣气急败坏地说:“爹,又不是我败了咱朱家的江山,你为什么先打我?”

朱元璋听罢,更勃然大怒说,“咱朱家的江山确实不是你败的,你还五次北伐蒙古,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功劳大得很呢……”

听完此话,朱棣更不服气了,说:“既然这么大功劳,为何还抽我?”朱元璋啪的一声,又抽了朱棣一巴掌,并且说:“你竟敢夺了允炆的皇位,将我的威严置于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无言以对,看到旁边的朱允炆,悄悄地问:“侄子,靖役之难我夺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烧了皇宫,我遍寻不见你的尸体,你后来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寝食难安,派郑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没有找到......"。

(朱棣剧照)

朱允炆听罢,怒火中烧,,他对朱棣说:”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过爷爷在皇宫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进一步迫害,隐在泉州做了和尚。我这一生都毁在了你手里。不仅没了皇位,连正常人的生活都没了。”

话刚落,朱允炆的脸上一座五指山压过来,原来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着说:“爷爷,你为什么打我?我做错什么了?”

朱元璋没有好气地说:“亏我对你这么看重,你老爸朱标一死,我排除万难,顶住压力,背负骂名,杀死多少功臣,才护得你登上皇位!你却这么窝囊地丢了皇位,也丢了我的脸,丢了你老爸的脸,还跑去当和尚,咱们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吗?”

(朱允炆剧照)

突然传来咳嗽声,原来是朱高炽,朱元璋见了他,突然变得很和蔼,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头额说:“你这个肥胖孙子,仁心醇厚,帮爷爷与你老爸平反了许多冤案,算是对得起开国功臣,不然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会放过我,可奈何你在位却只一年,若不然,咱们朱家的江山可能会更长久一些。......对了,你赶紧减减肥吧,你48岁就猝死,可能是因为肥胖导致的心脏病。”


(朱高炽剧照)

旁边的朱瞻基听了,赶紧附和,对他老爸朱高炽说:“祖爷爷说得对,老爸你得多减肥,过几天就去阎罗王开的健身房办张卡,这几天有优惠活动。”

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你这孙子确实有经济头脑,在位10年,不负我当年托梦给你一个大圭,尽力做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你对咱朱家的江山贡献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炽的儒雅与谋略,你父子俩的‘仁宣之治’颇得世人褒扬,只可惜你也不长寿,38岁就来了这地府。”


(朱瞻基剧照)

这时,朱祁镇说:“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岁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这风水......”。

朱元璋一听,火气又上来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镇脸上,怒不可遏地说:“你老爸朱瞻基活38岁,你也活了38岁,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让宦官涉政,难道你不知道吗?你让王政辅政,从此让这些阉人染指咱们老朱家的江山,你还傻不拉叽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个皇帝作了俘虏,你丢了咱老朱家的脸了。还有,于谦这种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杀死,你知道这对朱家的江山影响有多大,损失有多大吗?”

(朱祁镇剧照)

朱祁钰听老爷爷谈到于谦,插话说:“老祖宗说得对,于谦确实是忠臣、能臣,我当时正因为重用了于谦,才保得北京没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钰一眼,翻了个白眼,说:“好孙儿,可惜你也是命不长久,30岁就下来了地府,在位期间虽保得咱们朱家江山没有丢失,也算无过。但也没有什么大功劳,没有特别的治国安民的举措。”

朱元璋看着朱祁钰和朱祁镇兄弟两个说:“你们兄弟两个,为什么不能同心协力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对朱祁钰说:“祁钰,你在哥哥被俘后,错在一没有尽力营救他,二祁镇回来后,你个代理皇帝没有把皇位归还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镇:“你被俘后,祁钰代理皇帝没有错,国不可一日无君。但既然祁钰已经当了皇帝,你回来后,就不该复辟,更不该耳根子太软,听信石亨、徐有贞等言,杀了于谦。你宠幸阉人,咱大明帝国由盛转衰你难辞其咎。”


(朱祁钰剧照)

想到宦官乱政,朱元璋又气不打一处来,啪的一声,又抽在了朱见深脸上,怒火中烧地说:“你这个孽孙,搞东厂,搞西厂,搞锦衣卫,把江山弄得乌烟瘴气,还有,你缺少母爱啊?成天弄什么姐弟恋,到底是女人重要还是江山重要?死了一个妃子,竟然三个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为重,还伤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窝囊废!”

(朱见深和万贵妃剧照)

朱元璋转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这气才消了下来说:“你俩个倒是勤政爱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们在位时间能再长一些,说不定咱的万世基业也能中兴。”


(朱右樘剧照)


(朱厚照剧照)


一边的朱厚熜听了说:“对呀,咱朱家的人不知为何不长寿,所以我才花费大精力炼丹药的。”

朱元璋听罢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过去。朱厚熜哭丧着脸说:“这也有错?”朱元璋呵斥说:“你就知道炼丹,所谓丹药、长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顾着炼丹,不理朝政。还有,你在位时,早就该重用海瑞这样的忠臣,还有那个张居正,你也应该多信任他,多下放权力给他。你眼中只有炼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剧照)

朱载垕听了,赶紧抚摸着朱元璋的心口说:“祖爷爷别生气,这不,皇位到我这,江山还很好的嘛。”朱元璋没有好气地道:“你继位初期倒还称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后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岁就下来了(地府),唉……”说罢,朱元璋长叹一声,经历二百多年后,朱家的子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坟风水有问题?

(朱载垕剧照)

想到风水,朱元璋骂起朱翊钧,你的坟墓最威风咯,耗资800万两银子,浪费了多少钱财?!江山想不败都难。朱翊钧躺着也中枪,委屈地说:“又不是我下旨要盖这样的坟墓的,是朱常洛盖的哦。”朱元璋听罢,又教训说:“那你在位时,将官职进行拍卖是怎么回事?皇帝是这么当的吗?好孙儿,你也丢了老朱家的的脸啦!”

(朱翊钧剧照)



说罢朱翊钧,朱元璋又转头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头,小声说,“我怎么了嘛?”朱元璋说,“你有好有坏。你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天天沉迷女色,继皇位只一个月就下来地府,政策咋能继续执行?”

(朱常洛剧照)

忽然,传来叮叮咣咣锯木板的声音,原来是“木匠”朱由校在捣鼓东西。朱元璋看罢,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过去,:“好孙儿,你好好的皇帝不当,成日沉迷于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声比我还大呀!”

(朱由校剧照)

朱元璋说完了十四人,最后怜惜地看着朱由检,无可奈何地叹息说,“咱朱家的江山,虽在你手里没的,但祖爷爷不怪你。是前面他们几个人不务正业,给你留下的摊子太烂了。你很是勤政,也够努力,但实已积重难返。你最后自尽,也算是有气节,没有给老朱家丢脸。如果你早出生几十年,咱们朱家江山一定还有救,但是世事哪有如果的呢?”


(朱由检剧照)


我就是竹韵


一日,朱元璋在地狱将15个大明皇帝召集起来,轻咳两声:大明已经没了,不过也有300年了,朕还是很欣慰,能有你们“优秀”的子孙,你们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接下来朕给你们评价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虽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当初让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错,以仁治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也有些成效,颇有仁君风范。最后为不死更多的人,让位给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儿,朕其实知道你的雄心壮志,所以给你留下一条路,你是最像朕的,当初朕不让你当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过你的为政却是朕要最认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辉煌了。


明仁宗朱高炽

你做的不错,虽然入主东宫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惊无险,朕与你父亲都是过于严法之人,确实需要一个像你这样宽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点,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你父亲常年在外征战,多亏你稳定国内政治,你的功劳不可否认。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错,确实是“好圣孙”,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镇

你这皇帝当的既然被一个太监绕进去了,丢人,不过福祸相依,没有这件事把你打醒,或许就没有你之后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钰

你倒也可怜,仓促继位,接了个烂摊子,最后儿子当不了太子,还死了,自己生了病结果被政变搞死,最后所有都被你哥哥剥夺,说实话你就一点知人善用,有于谦这样不世出的臣子,多亏你让大明缓了一口气。

明宪宗朱见深

前期,你倒还称得上贤明之君,以德报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于谦冤案,任用贤相,不过你这皇庄设立实乃不妥,而且重视西厂汪直,导致他欺上瞒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历经坎坷,屡次死里逃生,不过最后终于登基为帝,可谓天注定。你也没有辜负曾经经历过的磨难,将这个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宽厚与勤奋,力挽狂澜,中兴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后辈而骄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虽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处事果断,朕就不多什么。倒是你废除内官,不上早朝,给你的儿孙开了个“好”头。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让朕大吃一惊,打破传统,不因循守旧,让大明再次辉煌,但是身为皇帝的你为何还愿意相信长生不死呢,历朝历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术,始终没有人有所收获,在位四十多年,可谓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过你确实聪明,能于朕比肩,虽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这做皇帝的规律可是没多少人能够参透的。

明穆宗朱载垕

朕真的感到耻辱,好女色没事,可有像你这样的吗?荒唐,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过你施行新政,颇有成效,功过相抵。倘若你多活几年,大明天下会如何?

明神宗朱翊钧

明之亡,始于神宗。朕知道你的行为属于正常,勤勤恳恳20载,后期享乐,醉生梦死朕能理解,辛苦了这么久是该如此,但是你知道为什么天下只有一个皇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或许你并没有雄才大略,这一切着实为难你了。大明朝命数已到!你的身体让你力不从心。

明光宗朱常洛

可怜人,昙花一现,可惜后宫乱政,党派之争严重,而你成为了牺牲者,倘若你不急于近色,先有所作为,或许结局又是不同。

明熹宗朱由校

党争祸国,你也无能。


明思宗朱由检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想必你也已经尽力,内忧外患让你疲惫,争权夺利的环境让你无从下手,虽有兴国之意,但无治国之才。


历史微旅者


明朝16个皇帝分别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炽、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镇、7.代宗朱祁钰、

8.宪宗朱见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载垕、13.神宗朱翊钧、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检。

太祖朱元璋创造了大明朝基业,276年后明朝灭亡。这时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当然是把大明江山丢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检(即崇祯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祯叫到了跟前,崇祯自知惭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着他鼻子骂道:“从前我让军师刘伯温推测我大明江山国运如何?刘伯温回答道:「陛下何必多虑,乃万子万孙也」。

到现在我才明白刘伯温的话了,敢情大明江山到万历的子孙就算到头了,现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丢了,你说我该不该先抽你一耳光?

崇祯吓得哆哆嗦嗦地说:“老祖宗,你这个耳光不该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里已经千疮百孔了,我已经努力了。可以这样说,除了老祖宗之外,没有再比我勤奋和励志的皇帝了。

“大厦将倾,我只手难扶啊!”呜呜呜呜,崇祯说着说着哭了。

老朱有点心软,于是问他,“你说我该抽谁?”


▲崇祯皇帝

崇祯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说,“如果不是哥哥放着国家大事不管,一心钻研木工活,把国家大事都靠给了太监魏忠贤,大明朝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该临死前还把魏忠贤推荐给我,说老魏“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可结果……想想满眼都是泪啊!”

老朱明白了崇祯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辩解的时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词。朱由校哭着说:“大明江山的丢失,责任不在于我,我做木匠活儿不假,但并没耽误多少国家大事,至少我还干了点事儿,我可没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万历一听,这孙子是在说我。又听朱由校说:“人们都说,大明朝实亡于我爷爷万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说完放声痛哭。

万历心想,这tmd是坑爷,幸亏儿子朱常洛没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挂了,确实也没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着万历一眼,万历拐着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万历也有满腹的委屈,低着头辩解道:“祖上明鉴,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个腿长一个腿短。万历也不隐瞒自己的残疾了。

万历说,“当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们嘲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满朝文武欺负我”。


▲万历

老朱觉得奇怪,做皇帝还被人欺负?万历接着说:立太子的事儿,我说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请到祖庙里,我也说了不算。皇帝说了不算,我当皇帝干嘛?

万历越说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么立太子必须是嫡长子,什么国本问题了,等等条条框框,还有这些大臣们犯贱,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仿佛谁挨打谁就是忠臣一样,最后打到我手都软了。大臣们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贺,还犯贱的说“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见过这样的大臣吗?我算服了,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万历说罢放声痛哭。

老朱此时彻底蒙圈了,万历确实够窝囊的,小的时候被张居正管着,长大了被大臣们制约着,真够可以的。


▲张居正和李太后

这一耳光先抽谁呢?抽孙子朱允文?

不行,孙子够委屈了,被我四儿子朱棣夺了江山。

那抽朱棣?也不合适,虽然老四得国不正,但这都是家事,毕竟他创造永乐盛世,还派郑和七下西洋,老四巩固了大明江山。这一耳光不能抽他。

那抽朱祁镇和朱祁钰?也不合适。虽然大明朝差点在他俩手里丧失,朱祁镇虽然被瓦刺俘虏,但表现还不错,赢得了瓦刺军师也先的尊敬。

此时朱元璋气得哇哇大叫,这一耳光愣是找不到下家!


▲嘉靖皇帝

朱元璋猛抬头看到了朱厚璁,就是那个设立豹房的正德。这货在即位之初,曾在庄严的皇宫正殿奉天殿,让猴子坐在狗的背上然后燃起爆竹,一时之间狗跑猴跳,高兴得他拍手大笑。这哪像一个天子呢!

还有一年他在乾清宫放烟花,最后宫中失火,此时他正在豹房寻欢作乐。看到起火后他不是马上去救,而是高兴地说,“好漂亮的烟火”。是个老百姓都知道先救火。

朱元璋越想越气,走上前要抽正德一耳光,此时嘉靖良心发现。走上前,跪在朱元璋面前。满是悔恨地说:“老祖宗,要抽就抽我吧,我不该整天装神弄鬼炼仙丹,大明朝败就败在我俩的手上。要抽就抽我俩吧!


▲正德在豹房

朱元璋此时怒发冲天,“我怎么有你两个这样如猪如狗的后代?真乃我朱门不幸啊!说罢,朱元璋抡圆抽了每人一耳光,亲们说说看,朱元璋该不该抽这两个败家的皇帝?


秉烛读春秋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要从大明开国到真正灭亡来算的话,严格意思上来说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恒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谥的)、洪武帝朱元璋、兴宗皇帝朱标(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

2、再者南明政权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义兴皇帝朱慈烺(明监国鲁王追谥)、恭宗皇帝朱常洵(永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绍武帝朱聿鐭、礼宗皇帝朱常瀛(永历帝追尊)及永历帝朱由榔。

当然这其中我们大家普通公认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这16位。

那么如果这16位皇帝同时在一起,朱元璋会教训谁呢?个人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是朱元璋会教训谁,而是不会教训谁,我们应该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最不正常的皇帝,这16位皇帝里有夺侄子皇帝位置的永乐皇帝,有被宫女差点杀死的嘉靖皇帝,有不爱做皇上爱做木工的天启皇帝,甚至还有在自己封自己为大将军的正德皇帝,可以说朱元璋的皇子皇孙们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回答朱元璋会教训哪位皇帝,而是不会教训哪个的问题。

永乐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举兵反,杀布政使张昺、都司谢贵。长史葛诚、指挥卢振、教授余逢辰死之。参政郭资、副使墨麟、佥事吕震等降于燕。指挥马宣走蓟州,佥瑱走居庸。宋忠趋北平,闻变退保怀来。通州、遵化、密云相继降燕。丙子,燕兵陷蓟州,马宣战死。己卯,燕兵陷居庸关。甲申,陷怀来,宋忠、俞瑱被执死,都指挥彭聚、孙泰力战死,永平指挥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师。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甯忠为左、右副将军,帅师讨燕。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削燕属籍。诏曰:“邦家不造,骨肉周亲屡谋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故,止正橚罪。今年齐王榑谋逆,又与棣、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其事。今乃称兵构乱,图危宗社,获罪天地祖宗,义不容赦。是用简发大兵,往致厥罚。咨尔中外臣民军士,各怀忠守义,与国同心,扫兹逆氛,永安至治。”寻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耿瓛,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顾成、徐凯、李友、陈晖、平安,分道并进。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尚书暴昭掌司事。”嘉靖皇帝被宫女刺杀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闰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抚都御史龙大有诱杀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门关。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罢。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长子,参将张世忠战死。八月辛巳,募兵于直隶、山东、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县,免田租。癸巳,礼部尚书严嵩兼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九月癸亥,员外郎刘魁谏营雷殿,予杖下狱。冬十月丁酉,宫人谋逆伏诛,磔端妃曹氏、宁嫔王氏于市。是年,免畿内、陕西、河南、福建被灾税粮。安南入贡。”天启帝爱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学者赵吉士所著的《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将军一事出自《明史.本纪.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夜中还,御奉天殿受朝贺。三月癸巳,赐舒芬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两淮、浙江、四川、河东盐课充陕西织造。夏四月壬子,靳贵致仕。丙辰,副总兵郑廉败土鲁番于瓜州。五月丙子,礼部尚书毛纪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梁储、蒋冕、毛纪追及于沙河,请回跸,不听。己酉,至居庸关,巡关御史张钦闭关拒命,乃还。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视朝。癸亥,副都御史吴廷举振湖广饥。丙寅,夜微服出德胜门,如居庸关。辛未,出关,幸宣府,命谷大用守关,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决城武。壬辰,如阳和,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庚子,输帑银一百万两于宣府。冬十月癸卯,驻跸顺圣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杨廷和复入阁。戊子,还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请还宫,不得出关而还。闰月丁亥,迎春于宣府。是年,琉球、乌斯藏入贡。”

那么朱元璋绝对不会教训哪位皇帝呢?个人觉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祯帝朱由检这五位皇帝。那么他们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让朱元璋绝对不教训呢?

1、洪熙帝朱高炽,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虽然他在位时间短,但是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朱高炽平反了很多他父亲永乐皇帝在位期间的很多冤家错案,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由他之后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开始迈入了极盛。所以说朱元璋绝对是不会教训他的,生前那么喜爱他,况且他当皇帝之后还把明朝带入到了鼎盛的时期,谁会教训他呢?

《明史.本纪》评价洪熙皇帝:“「当靖难师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济师。其后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然中遘媒孽,濒于危疑者屡矣,而终以诚敬获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有谗人也」,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载。用人行政,善不胜书。使天假之年,涵濡休养,德化之盛,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创造者,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他在位期间是明朝最为强盛,繁荣的时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等名臣,可以说当时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时的朝廷,在内皇帝勤政,官员清廉善政,在外百姓们安居乐业,经济空前繁荣,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样,善于纳谏在军国大事上,都能听取臣下们的意见,而且不会轻易动怒,即时臣子们说错了,他也不会作出出格的举动,可以这么说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最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会最和谐、经济发展最快、边防最稳固的一段时期。这样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宣德皇帝:“仁宗为太子,失爱于成谊。其危而复安,太孙盖有力焉。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籓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3、景泰帝朱祁钰,他可以说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没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灭,也就不会再有之后的“万历新政”。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启用于谦等正直之人,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转危为安,同时在位期间还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各方面的整顿和改革,如政治上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经济上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可以说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并逐渐中兴,可谓英明之主。当然这个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么舍得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景泰皇帝:“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国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为庙号的君主,他被称为“明孝宗”,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见弘治帝是多么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兴”的开创者,弘治帝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说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极佳,他也是明代中叶励精图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绩诚然卓越,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宽厚仁慈,不管对谁,他都是宽厚对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说这么仁孝的君主,任由谁都不会去辱骂他,甚至连一句不好听的话都不会去说,我想朱元璋也一样吧。

《明史.本纪》评价弘治皇帝:“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肯定会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国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骂的吗?实则不然,崇祯帝有别于其他的亡国之君, 崇祯帝在位期间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但此时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祯帝根本就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可以说他这一生都在坚持着“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这一理念,他到死都没破坏老祖宗所顶下的规矩“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最后北京城要被击破的时候,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死来总结自己,甚至在临死之前都还在替他的百姓们着想,他说“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就这么一个可以说是好皇帝的朱由检,朱元璋又怎么忍心去教训呢?

《明史.本纪》评价崇祯皇帝:“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那么接下来剩下的皇帝,个人觉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会去骂几句,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正统帝朱祁镇、成化帝朱见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庆帝朱载垕、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启帝朱由校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会有人奇怪为什么我觉得建文帝会被朱元璋教训,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孙子吗?喜欢到都能把皇位给他,为什么又会骂他呢?其实我这里说的骂应该仅仅就是老人疼爱孙子般的那种骂法,就是很恨铁不成钢的那种意思,朱元璋肯定会说“你还没登基的时候我就帮你铺好了你当皇上的路,辅政大臣帮你选好了,对你有威胁的功臣们我也都杀了,那些你的叔叔们我已经让他们连我的葬礼都不要来,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动,可到头来你还是让你的叔叔给抢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其实本身建文帝做皇帝还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开创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这份善良才最终导致他丢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说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么他绝对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后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纪》评价建文皇帝:“惠帝天资仁厚。践阼之初,亲贤好学,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尝因病晏朝,尹昌隆进谏,即深自引咎,宣其疏于中外。又除军卫单丁,减苏、松重赋,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后,纪年复称洪武,嗣是子孙臣庶以纪载为嫌,草野传疑,不无讹谬。更越圣朝,得经论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乐帝朱棣,其实我觉得永历帝除了“夺取侄子皇位”这么一个污点可能会让朱元璋教训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没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实个人觉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儿子当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说他一生都在马背上过的生活,没当皇帝之前帮朱元璋打天下,当了皇帝之后帮自己的子孙后代带天下,朱棣在位对外曾五次亲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亲征蒙古回来的路上。永乐帝朱棣在位就开创了明朝的又一个盛世“永乐盛世”,他的存在极大的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说朱元璋除了骂他“你为什么要抢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还将他必死,你对得起你大哥吗,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你母后吗”,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扬他就没什么可说的咯

《明史.本纪》评价永乐皇帝:“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3、正统帝朱祁镇,第一个朱元璋真正会教训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从他开始竟然从主动进攻异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动防守异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门口,就单单凭这个他就得被对外强势的太祖皇帝朱元璋骂的狗血淋头,最终重要的是朱祁镇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规矩,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让他们掌控朝廷的政权,可以说明朝宦官干政就是从明英宗朱祁镇那时候开始的。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登皇帝宝座的时候,也任用李贤等一批贤臣,同时也听信纳谏,仁俭爱民了很多,还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废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变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涂事情,他终究是会被骂的。

《明史.本纪》评价正统皇帝:“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4、成化帝朱见深,成化帝前期绝对有明君的风范,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宽免赋税、减省刑罚,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后期却不行了,明朝历史上最遗祸万年的“西厂”、“皇庄”和“传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创立的,可以说这三个制度经后世证明绝对是让明朝灭亡的三个根本原因,西厂导致后期官员被随意抓获,甚至可以不经请示就直接杀害,导致宦官的权利进一步加大;皇庄让民间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热之当中,钱财被掠夺,土地被兼并;传奉官让明朝出现大量卖官鬻爵的情况,明朝的朝堂变得更加的乌烟瘴气。甚至后期更是因为宠信万贵妃,而导致一时之间,外戚横行,奸臣当道,朝纲败坏,就这样你说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成化皇帝:“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这位皇帝是明朝争议最大的问题,有人认为“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但更多人认为“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欢玩乐,想干嘛就干嘛基本上没有做皇帝的样子,在位期间宠信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太监,更是终日沉迷在豢养虎豹等猛兽的豹房之内,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可以说明朝在他的手里至少还没有败到哪里去,不过再怎样我想朱元璋也会教训他吧,他会说“不管怎么样皇帝就应该有皇帝的样子,该怎么总要有个度。”

《明史.本纪》评价正德皇帝:“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他为人聪明,也十分的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虽然二十几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却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样朱元璋还是会骂他,虽然嘉靖皇帝统治前期明朝国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于国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丧失进取精神,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事兴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最后竟然导致皇宫中的一群柔弱的宫女都想把他杀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么的天怒人怨。就仅凭这点朱元璋绝对会教训嘉靖帝

《明史.本纪》评价嘉靖皇帝:“世宗御极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称治。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夫天性至情,君亲大义,追尊立庙,礼亦宜之;然升祔太庙,而跻于武宗之上,不已过乎!若其时纷纭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虽剪剔权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庆帝朱载垕,前期可谓是精明能干之君,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位后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可到了后期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没了雄心或者说他们父子两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后期由于觉得自己已经能很干了,所以就开始沉迷于女色,并经常服食一些媚药,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壮阳药,导致最后“精尽人亡”,可以说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庆帝其实做皇帝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会教训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丢尽我们朱家的脸”

《明史.本纪》评价隆庆皇帝:“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8、万历帝朱翊钧,他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着张居正的辅佐,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这段时期神宗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国力得到恢复,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也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历史上著名的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称为万历三大征的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但是同样他也犯了跟他爷爷和爸爸一样的毛病,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其中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也正是从万历后期开始明朝逐渐走向了衰亡,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才有人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你说这么一个让明朝都快走向灭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训吗?

《明史.本纪》评价万历皇帝:“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他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羸弱,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还有历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就是发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时候。可以说朱元璋对于在位一个月就驾崩的子孙没什么可骂的,最多只能教训他“你怎么一点都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好色要有个度,你不能把身体都搞垮了啊”。这里我想说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么早的去世,也许明朝就还会有救,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他还是在位一个月就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泰昌皇帝:“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10、天启帝朱由校,一个不爱做皇帝爱做木工的皇帝,一个误国误民的皇帝,可以说他是朱元璋最该教训的人,天启帝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同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可以说道天启帝这个时候,明朝就已经注定要亡了,如果不是天启帝早死,亡国之君绝对会是他,只是他就这么死了,却害的他弟弟崇祯皇帝替他承受这一切,最后落了个吊死煤山的下场,还替他背上亡国之君的称号。你说这么一个皇帝,朱元璋不教训他就怪了,甚至我想都可能直接暴打他一顿,生出这么一个子孙,朱元璋肯定都后悔死了。

《明史.本纪》评价天启皇帝:“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以上的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觉得不对的地方请在评论指出,我一定改正,同时觉得我说的好的,请点点关注,点点赞哦,谢谢。


澳古说历史


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五千年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种情况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国最后一个排名第一的朝代,统治历时276年,共出现了16位皇帝。

社会上,人们对明朝的风评是差评多于好评,这16位皇帝也出现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欢斗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喜欢炼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乐大帝。总共16位皇帝,几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惊讶的奇葩事,可谓是古来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为了建立明朝,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次出生入死,与元朝、陈友谅、张士诚等交战无数次,甚至好几次跟死神擦肩而过。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孙败光了家产,最后居然被流寇灭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么痛心了。

那么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齐聚一堂,朱元璋会先揍谁呢?

我认为,朱元璋会先揍朱允炆,为什么呢?

首先,朱元璋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继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开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孙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马皇后的长子朱标。朱标天资聪颖,为人宽厚,内心刚强,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欢,也受到了兄弟们的爱戴。

朱标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内定为自己的继承人,带在身边,请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教他处理军务,培养他的执政能力。朱元璋对朱标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标不幸去世。后来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为太子。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来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朱标死了,应当是在朱标的兄弟中选取一个继承人,比如朱棣什么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许是在朱标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选取了朱允炆为太子。

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儿子们就不服了。大哥朱标在时,他是太子,弟弟们自然没有意见,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为太子,这些叔叔们的心理肯定不乐意。谁会愿意被自己的侄子骑在头上,而且这些叔叔都是有机会当皇帝的,被朱允炆这个毛头小子抢了,心理当然会不服。

当然,朱允炆的叔叔们心理再不乐意,也得服从朱元璋的命令,毕竟天下还是朱元璋的。不过心理肯定对朱元璋有了怨言,对朱允炆也不满。朱元璋这个做法不仅为之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祸根,也让儿子们对自己产生了意见,可以说立朱允炆为太子是朱元璋牺牲了父子关系换来的。

除了影响到朱元璋和儿子们的关系外,朱元璋晚年对功臣的清洗也是为了朱允炆能顺利继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皇权所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案,又称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朱允炆能顺利继位。

朱元璋1368年当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说朱允炆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早就一统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将近10年了。朱允炆压根没有参与到朱元璋一统天下的战争中来,甚至消灭北元的战争都在朱允炆才12岁的时候就结束了。

远离战争年代,对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对帝王的继承人,尤其是开国君主的继承人来说,如果没有军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战功赫赫,地位和官职都是一刀一刀杀出来的,自然不会服气没能力的君主来统领他们,怎么样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简单,在战场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简单地说就是有军功在身的君主才会让这群骄兵悍将服气。

朱允炆不仅没有军功,甚至从来没有过军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于没有支持自己的班底。虽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时,那些文武大臣都赞成立朱允炆为太子,但是他们只是觉得朱允炆宽厚仁慈好说话,而另一位候选人朱棣强势,不好相处,并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势力。

朱标就不一样,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处理政务,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气他。朱元璋为了给自己的孙儿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让朱允炆的统治受到威胁,于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动,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们来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杀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万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长等开国功臣;蓝玉案牵连达1.5万人,明朝最后的名将蓝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个冤案,也诛杀了上百名官员;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员全部处死,上万名官吏死在狱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万人的死亡,不仅开国功臣几乎死伤殆尽,明朝的后起之秀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贤能之人被无辜牵连,优秀将领几乎绝灭。简直可以称之为国难,虽然四大案的爆发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给朱允炆继位铺路。

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杀孽,很多还是冤死的。历史第一杀神白起坑杀了几十万赵国降卒后,都心神不宁,夜不安寝的。朱元璋因为这四大案所背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旧臣,不得不说,朱元璋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朱元璋牺牲了父子之情,牺牲了君臣之义,宁背上后世骂名造成了数十万人的大杀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么回报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们提到了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时,朱元璋的儿子们都是很不服气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这个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虽然对大哥朱标的太子之位没有意见,但是对朱允炆的继位意见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铁血手段震慑了所有人,朱棣纵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蛰伏起来,接受朱允炆称帝的事实,或者说暂时接受朱允炆继位。或许朱棣占据燕地,成为了事实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强能过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后,居然要削藩。这等于向所有的藩王宣战,包括燕王朱棣。其实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势力太强会威胁到朱允炆的统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间就对藩王的力量进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说此时任何一个藩王的力量都是对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听从三个草包的意见强行削藩。而且朱允炆还是专挑软柿子捏,一年之内连废周王、代王、齐王、岷王,还将亲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着中央压倒性的实力,这一系列动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让这五个实力弱小又来不及准备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惊蛇,惊动了最强的燕王朱棣和宁王等实力强大的藩王。这一系列动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际上却让朱棣等人获得了准备战争的时间。

朱允炆削藩初期虽然取得了还算满意的效果,但是面对朱棣,朱允炆却被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束缚住了,他始终不忍心对自己的亲叔叔朱棣动手。

朱允炆有好几次可以除掉朱棣,比如朱棣进京参见新帝时,表现得十分校长,御道骑马,见帝不拜,这等于给了朱允炆收拾朱棣的机会,但是朱允炆将朱棣放回了北京。靖难之役开始前,又将朱棣的五个质子放回北京,失去了跟朱棣谈判的筹码,朱棣再也没有顾忌。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完整的江山,为了朱允炆,不惜牺牲与其他朱家子孙的亲情,也不惜削弱其他藩王的势力,甚至背负了数十万人的性命,可是朱允炆不善用人,过度仁慈就是懦弱,最后将大好江山白白交到朱棣手中。

朱元璋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为的就是让朱允炆顺利的登基,然后让大明王朝千秋百世的传承下去,谁知道朱允炆别的能力没有,败家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愣是将朱元璋留给他的四个二带大小王的绝世好牌打了个稀巴烂。我想朱元璋最想揍的应该是朱允炆吧,至于其他子孙,毕竟不熟。好在天下落在了自己的四儿子手中并发扬光大了,还是老朱家的天下,朱元璋也算没什么遗憾了。


风逍逍兮易水寒


朱元璋应该自己抽自己几个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为开国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万世的事都替子孙着想好,设立各种条条框框让子孙遵守,富养皇族子孙。将皇族子孙分封到各地,这些人由各地财政好吃好喝供养着还不算,还欺行霸市,垄断地方经济。

朱元璋给王朝的官员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点工资,据说明朝是历史上公务员工资最低的王朝,可穷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尽办法保障自己的子孙享有优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还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种赏赐。

皇室后裔不用从事任何职业,从10岁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朝廷安排住房,给各种赏赐。死了还会发一笔丧葬费。



对皇族的厚待,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皇族子孙不需要考虑生计,只负责生育,到了明朝中后期,供养皇族的支出,已经成为很多地方财政的难以承受的负担。

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中央财政拮据,部队里发不出粮饷,朝廷里发不出俸禄。而皇族子孙却个个养成国家肥硕的蛀虫。以致明末农民起义,起义军所到之处,干地第一件事就是诛戮皇族子孙,既能劫财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为皇帝,从法理上说,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却时时处处只想着朱家的血脉,胸怀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顾炎武说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么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凭什么拿天下的财富供养"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军入关时,好多人骂投降派,骂他们为什么没气节,可是明朝廷怎么对待他们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把百官当作草芥,想杀就杀,百官把百姓当草芥,横征暴敛。到国家危亡,来要求朝臣尽忠,百姓奋勇抵抗,可能吗?

哦,国家兴盛的时候,皇族子孙享受荣华富贵,天下有危难时,他们去哪呢儿了,都成了匹夫的责任了,这是什么天理?

就这一点,他的眼界和格局,就还是一个爆发富的地主老财。


第二巴掌,养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孙

大明朝历代皇帝个个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谋反,杀方孝孺十族;朱祁镇没本事还要御驾亲征,结果堂堂一国之君成为俘虏;万历皇帝与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于政事,还有养蛐蛐、斗蝈蝈、做木工的,恋奶妈的,什么奇奇怪怪的事儿都有。

末代皇帝崇祯,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觉得他很想有作为,又努力,自缢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祯作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气了,自己那么多私房钱不拿出来拯救国家危机,四处向百官要钱要不来。



百官又不傻,你当皇帝的哭穷,我说我这有钱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实意为国家,回头你再秋后算账,这不是没事找死吗?

崇祯基本的识人之明都没有,在国家危难时,不思上下同心,没有驾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听信谗言杀袁崇焕,把一个忠臣良将在菜市口千刀万剐,天下人都寒心,你还让谁替你卖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实行分封,导致生灵涂炭

朱元璋为了屏卫大明江山,在开国之初分封了几个诸侯王,结果他死后尸骨未寒就祸起萧墙。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历时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夺取大明江山。为了离开那个被他杀戮弄得血雨腥风的应天府。朱棣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迁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大肆营建紫禁城,宏伟的太极殿刚刚建成不久,就被雷击引起大火,烧成一片灰烬。

出于负疚或弥补,朱棣五次御驾亲征鞑靼。有人说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寻找从始皇帝开始流传下来,被蒙古贵族带走的传国玉玺,以此来证明他的皇位的正当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驾崩在第五次亲征的回京途中。

战争生灵涂炭,最终流血牺牲的都是百姓。



第四巴掌:废除丞相,百官无首,朝堂乱像丛生

朱元璋为了集权专制,以谋反罪屠戮了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从此群臣无首。丞相一直是皇帝与百官之间的一个缓冲剂和润滑油,可是这层作用被去掉了。

明朝的朝堂最是光怪陆离,满朝的士大夫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大臣的“廷谏”“庭争”成立一种传统,蔚然成风。

那些饱读诗书的迂腐士大夫,个个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皇帝跟大臣起了争执,相持不下,命锦衣卫脱下裤子打大臣的屁股,简直了!

纠结小事,必然大事上无法顾及,因此明朝中后期边境狼烟四起,海上海盗横行,社会危机日重。



第五巴掌:暴力反腐败,锦衣卫特务横行霸道

朱元璋在历代君主中惩治贪官的力度是最重的,据记载,朱元璋当皇帝的这31年中,一共杀掉贪官污吏将近15万人。

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是朱元璋反腐的巅峰时期。由于诛戮过甚,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没有一个做到任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便遭到贬黜或杀头。各省的驿道上,都几乎被押送犯人的囚车堵路。

有些衙门,因为官吏被杀太多,没有人办公,朱元璋不得不让犯罪官吏,戴着刑具上班。

杀到没人替朝廷办事,杀到衙门都空了,也是亘古未有的。



朱元璋为了实现反腐败制度化,煞费苦心完善监察制度,要求官员到任熟读《授职到任须知》,一条一条,一项一项,事无巨细,不可谓,考虑不周。

洪武十五年,为了纠察百官朱元璋建立锦衣卫。从此特务横行,滥施刑罚。他治下的百官几乎都成了他案板上的肉,随意砍剁、凌辱。

明太祖原想通过颁行“大诰”峻令,使臣民知畏而不敢轻犯,但实际上并未收到应有的效果。连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犯若寻常”。

朱元璋重典惩治贪官,结果明朝两百多年是贪污腐败依旧泛滥,而锦衣卫和掌了权的太监以着监察名义,横行霸道,滥杀无辜,互相倾轧!

官场成了名副其实的角斗场!

朱元璋就是形成这样官场气氛的"缔造者"。



史学泰斗吕思勉在《中国简史》里这样评价朱元璋:

明朝虽然驱逐胡元,把中国恢复过来,然而论其一代的政治,清明的时候,却是很少的,这个推原起其始,亦可说是太祖诒谋不臧。太祖初定天下,即下诏禁止胡服胡语,把腥膻之俗扫除。所定制度,亦颇祥备。边防的规模,亦是很远的。然而专制的气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太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