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開車都要熱車3分鐘,真的對嗎?

那年花曾落


我是一個從1975年就開始從事汽車修理工作的修理工,現在已經65歲。正在申請汽車領域作者資格,暱稱是“老司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關於發動機啟動後要不要熱上幾分鐘,這幾乎已經是個老掉牙的問題。我想根據我的工作實踐來和大家交流一下。

發動機啟動後究竟要不要熱上幾分鐘,我覺得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搞清楚為什麼要熱車?熱車的目的是什麼?有什麼理由?

熱車目的之一:讓潤滑油進入正常的粘稠度,以便在各個零件的摩擦副之間能形成油膜,從而降低零件的磨損、延緩零部件的使用壽命。

工作原理:正常的情況下,當發動機熄火後,依附在各個摩擦副之間的潤滑油,由於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落到油底殼裡,甚至是“困”的乾乾淨淨。當第二天重新啟動時,發動機的各個摩擦副幾乎是處於幹摩擦狀態。雖然發動機有機油泵,但機油泵是靠凸輪軸傳動的。潤滑油跑到“工作崗位”的時機稍顯慢半拍。

一點建議:啟動發動機後,千萬不要“轟”油門。如果是冬天,建議怠速旋轉1-2分鐘即可。

例外:有少量比較高級的車輛採用的是電動機油泵,因此,我所說的不包括這類車。


熱車目的之二:我們燃油箱的油是液體的,而發動機用的是汽油和新鮮空氣霧化的“混合氣”。

工作原理:把液體汽油轉換成霧狀混合器,過去的老車靠的是“化油器”,現在車用的是微電腦控制的“噴嘴”。儘管“噴嘴”是微電腦控制,但是要調製成發動機能正常消化的“混合器”,靠的是比例,就是說,油耗高了些。另外,混合氣的質量也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動力,而影響混合氣霧化質量的就是溫度。

一點建議:如果是冬天,發動機空轉1-2分鐘後,可帶上負荷(掛擋上路低速行駛),走個10-20分鐘,目的是快速提高車溫,(以暖風口吹出的風沒有涼意為好)確保油耗不至於超標。

熱車目的之三:由於發動機剛剛啟動,發動機沒有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可帶著負荷升溫,目的是為了儘快讓各個摩擦副計入最佳狀態。

工作原理:最關鍵的就是缸筒活塞,由於活塞的膨脹係數沒有達到要求,密封效果差,所產生的壓縮比也比較低,這樣就會有一部分沒有完全燃燒的混合器隨廢氣而排了出去。這就是生油味產生的根源。為啥檢車尾氣不合格時人家說你該大修了,就是這個意思。

一點建議:同上。當發動機空轉1-2分鐘後,要帶上負荷讓發動機轉上5-10分鐘,目的是快速提高車溫,確保有好不至於超標。

綜合建議:

一、啟動發動機後,不要冷“轟”油門。如果是冬天,讓發動機怠速旋轉1-2分鐘。

二、發動機空轉1-2分鐘後,要帶上負荷(掛擋慢走)讓發動機轉上10-20分鐘,目的是快速提高車溫,以便快點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我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有任何疑問可以在下方留言,我們再進一步探討。謝謝!


憶記裡曾經流行的汽車


現在開車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熱車的習慣,尤其是在氣溫比較低的冬天,正確熱車確實能給發動機帶來一定的好處,不過關於熱車有著多種說法,如果做法不對的話不僅耽誤時間還起不到什麼好處,那下面就具體來說一下正確的熱車方式。

首先是問題中所提到的原地熱車三分鐘,其實這種做法對發動機而言並沒有什麼錯誤,能夠在發動機驅動車輛之前讓機油達到正常工作的粘稠度,從而帶來充分潤滑的作用。

但是這樣做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預熱的過程只是針對發動機,汽車上其他部件比如變速箱、轉向機構等都沒有得到預熱,原地熱車完以後直接快速開的話,這些部件就相當於冷磨損,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問題,那應該如何正確的熱車呢?

啟動車輛以後剛開始發動機轉速會比較高一些,比如冬天往往要在1000轉以上,大概過30秒到一分鐘就能降下來,其實這時候就可以開動車輛了,注意剛開始控制好發動機轉速,儘量不要超過2000轉,時速最好控制在40公里以內,然後這樣低速行駛就行了。

至於時間可以用水溫來當做參考,等水溫達到正常工作溫度以後,整車就可以正常開了,具體的時間根據車型和發動機不同會有所區別,比如一些渦輪增壓發動機水溫就上得很快,如果水溫升得很慢預熱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雖然從現在的發動機質量來看,即使不熱車也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故障,但冷磨損過多的話,時間長了容易出現油耗增加、動力下降、滲油等問題,不僅增加了用車費用,在賣二手車的時候也會影響到保值率,所以平時養成正確的熱車習慣是很重要的。

Anywhere anytime,覆蓋全國的移動互聯網汽車救援網絡平臺,救援就在你身邊,關鍵時刻顯身手!回答車主各類養車用車急救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關注並點贊。當需要救援時,無論你在哪裡,幫你找到最近的專業的救援人。


孫行者汽車救援


冬天熱車

冬天來了,老司機們最愛的話題“冬季開車要不要熱車”又如期上線了。

有人說不用熱、有人說熱幾分鐘

有人說怠速熱、有人說怠速熱

有人說原地熱、有人說跑著熱

其實,熱車這件事和汽車的構造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油箱裡的汽油是液體的,但發動機氣缸裡燃燒的卻不是液體,因為直接燃燒液體汽油發動機會受不了的,所以需要將液體汽油經過霧化後再進行燃燒,老司機可能知道,以前汽車發動機上都有一個零件。

那就是化油器!它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汽油霧化。

但是,這個化油器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天氣一冷就凍得手腳不利索,汽油霧化效果變得很差,進而導致發動機無法正常工作。

所以到了冬天,很多老司機都是上車打著火後,默默點起一根菸。

這個時候發動機各個部位開始慢慢摩擦,各個零件的溫度逐步升高,最終讓化油器達到最佳工作環境。

打個比方

公司開會,領導們都已經到了,但有個人沒到,大家都在等著他一個人,一次兩次還好,你老是這樣,肯定是要被幹的。

化油器因為老是掉鏈子,很快就被盯上了,汽車工程師很快發明了一個叫噴油嘴

相比起來,噴油嘴可以迅速霧化汽油,再精確按量噴出,突出一個“快、準、狠”。

早在2001年,我國就全面停止銷售化油器汽車了,所以老一輩們“冬季要熱車才能開”的經驗,已經成了時代的記憶,不再適用了。

那是不是說,我們冬天就不需要熱車,打著火,直接一騎絕塵呢,其實也不是這樣的。

當車輛長時間沒有啟動,發動機的一些部分,尤其是上半部分會缺少機油,為了保護各個零部件,應該先等機油重新回到零件表面,全面覆蓋形成一層穩定的油膜。

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呢?

只需要20秒,機油就會全部回到工作崗位

根本沒必要長時間原地熱車

上車打火後,繫好安全帶、調下坐姿、整理下發型、再開個導航

其實就可以出發了。

就算考慮冬天機油流動性差、到崗慢

30秒也是綽綽有餘了

也就天冷搓幾下手的時間


瘋狂的火花塞


冷啟動熱車是錯誤的用車行為

  • 增加積碳

  • 升高油耗

  • 增加排放

這是原地熱車對車輛的主要危害,至於熱車能起到的保護作用百分之一百為【零】。原地熱車的真實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早已被禁止生產的化油器汽車,化油器實現有效的霧化燃油是需要高溫的;冷啟動時化油器溫度低會導致霧化效果變差,發動機正常運行沒有充足的燃油與空氣混合以提供動力,所以啟動後會出現怠速不穩以及熄火等情況,想要正常駕駛車輛就要原地怠速加熱化油器才可以。

第二點原因為搭載CVT變速箱的汽車不得不原地熱車,今天的發動機已經全面普及了電噴技術,由電磁閥控制噴油嘴的開關,這種噴油方式完全不再受溫度的影響,不論理論還是事實都不再需要原地熱車了。但是CVT變速箱是個例外,因為這種變速箱的換擋結構是由兩組液壓錐形輪與一條鋼帶組合,利用帶與輪之間的金屬摩擦力實現變矩;而摩擦必然會有磨損,為了延緩磨損CVT變速箱需要對鋼帶進行充足有效的潤滑。

但是在低溫時變速箱油的流動性很差,對鋼帶的潤滑效果也會比較糟糕;所以為了有效潤滑鋼帶,CVT變速箱需要啟動後利用暖溫器加熱變速箱油,之後才允許變速箱正常升檔和大扭矩輸出,然而即使如此保護CVT耐用性最差的自動變速箱。


化油器汽車已經不復存在,CVT變速箱選擇了只能忍受;而如果是普通的AT、DCT或MT手動變速箱的汽車,這些車則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原地熱車了。主要原因上文已經說明,電噴即使在零下50攝氏度時只要燃油不解凍則能夠正常霧化噴油;其他原因則是冷啟動對積碳的影響,因為冷啟動後的升溫階段發動機會加濃噴油,油耗會是正常平均值得2倍左右;而且會因噴油量過大造成空燃比失調,燃油沒有足夠的空氣助燃會造成燃燒不充分,這種燃燒狀態會產生積碳,發動機的所有積碳都是在這一階段形成。

所以原地熱車沒有任何意義,包括所謂的“有效潤滑”。發動機的潤滑依靠的是機油泵從曲軸箱吸入機油並實現壓力和噴射潤滑,機油泵是由發動機曲軸帶動,發動機的曲軸輸出端為飛輪;車輛啟動時是用力大功率電機帶動飛輪圈齒實現飛輪曲軸的運轉,在2~3秒的啟動過程中可以將曲軸帶動至500~600轉,如此高的轉速很顯然在啟動瞬間即可帶動機油泵實現充足潤滑,啟動後的3秒左右即可實現充分潤滑。所謂的發動機磨損主要是在冷啟動過程中,這裡所謂的過程只是擰鑰匙啟動的那兩秒鐘而已;如果啟動後發動機需要幾分鐘才能有效潤滑,那麼發動機用不到幾千公里就會報廢了。

簡單總結:原地熱車沒有任何意義,啟動發動機後可以隨時正常駕駛,個人車輛換了多臺都是這麼用,沒有一臺發動機有問題。




天和Auto


每次開車都要熱車三分鐘,沒法說對或者是錯,首先這是一種老觀念、鄙人一個糾偏、拽不回來;其次大部分車子的車輛手冊已經提示啟動、即走,無需熱車,但咱們國內汽車用戶大部分從來不會看車輛手冊,很多朋友在逐漸失去閱讀的能力、興趣;現如今除了部分老款車型,還需要原地熱車,其它大部分已經不需要了、啟動即可正常行駛


如下圖所示,多個品牌的車輛手冊、都已經說明無需原地熱車、不建議原地熱車,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車友們寧要相信老經驗?也不要相信廠家的說法麼,認為廠家的說法不對,不如那些民科說的準?所以不要決定冷啟、高怠速轉速,是在表現熱車、實際上高怠速轉速只是為了維持怠速的穩定,在低溫下、如果怠速不設置那麼高,比如怠速依然常態、很容易熄火;所以冷啟動時高怠速轉速,並不是為了加速水箱升溫,而是單純防止怠速不穩!

熱車三分鐘指的是那些CVT

目前但凡車輛手冊、要求熱三分鐘的,通常指的是那些CVT車子、確切說是日產的CVT,這倒不是針對發動機、而是針對變速箱,因為日產CVT有個獨特的低溫保護邏輯,溫度上不來時、CVT不升擋,轉速超高、速度上不來,而這個低溫保護也不是為了保護變速箱;日產蹩腳的理由是,利用低溫保護、防止CVT進行升擋、促使發動機拉高轉速、提高升溫速度、讓車內儘快得到暖風,實際上這個低溫保護的保護對象是車內乘員,看似很人性化、但卻根本是個脫離實際的設定!況且這個設定也並不準確,南方冬季、三分鐘熱車,可以終止低溫保護進程,而在北方山區的冬季、零下三十幾度的低溫下,甭說三分鐘、即便原地熱上十五分鐘,低溫保護還在;換句話說、只要人不怕冷直接開即可!


關於低溫下的磨損

大家之所以喜歡原地熱車,是因為總覺得低溫下走車、會造成低溫磨損;實際上低溫下是否磨損,重點在於機油壓力夠不夠,機油壓力夠了、就不存在磨損,現如今都是機油泵建立壓力、壓力秒建,所以當您扣上安全帶時,機油壓力已經建立完畢;有的人說、低溫下、機油流動性差,容易造成磨損?低溫下、機油流動性差不假,但並不是流不動、泵一推、自然流向各處?如果認為泵推不動、那麼您的機器連啟動都做不到,啟動了、就是機油可以保持正常的流動性!低溫、機油流動性差,流動性差則代表黏度大,黏度大、形成的油膜就厚,磨損的誘因、就是高溫、機油變稀、機油的黏度降低、油膜變薄、最終破裂所導致;


低溫下超厚的油膜、不存在破裂的道理、油膜不破、何來低溫磨損一說?看看那些拉缸的機器,哪個不是在高溫、高負荷下?想不明白問題,就掰掰腳丫子、全懂了;況且原地怠速轉速高、帶上擋轉速下降,那麼原地怠速的高轉速不會造成磨損、而帶擋前進的低轉速就會造成磨損麼?轉速高不磨損、轉速低卻導致了磨損,違背了速度越快、磨損越劇烈的道理,所以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一個很令人無奈的思維邏輯;既然擔心磨損,就應該控制轉速、怠速轉速能飆到1500轉、這麼高轉速更容易導致磨損,而帶擋前進只有6、7百轉,是不是磨損就更少了?

所以別迷信原地熱車的高怠速轉速是為了給水箱升溫,那麼大的水箱用那麼點餘熱進行升溫得多蠢,至少廠家設計師不會有這種想法,所謂冷啟高怠速、只是為了在低溫下保持怠速穩定、而不是為了快速加熱,既然不是為了快速加熱、也就可以推斷出發動機在低溫下運行沒有任何問題,所以想原地怠速、建議怠速個十幾二十秒即可,足夠用、不用等升溫,南方還好一些、在東北的冬季等不起,等水溫正常至少十幾分鍾,不如把車子跑起來、加速循環升溫快!


非專業車評


你好?我是贛州小龍,很高興為你解答!每次開車都要預先熱車三分鐘,真的對嗎?對於熱車的過程到底需要不需要呢?一般熱車指的是冬天用車時,車輛啟動之後先等一會,讓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開,冬天開車前需要熱車嗎?


其實這個問題是針對以前化油器時代來講的,因為在那個時代,發動機上都會有一個零部件那就是《化油器》它是用來霧化汽油的,因此:肯定是需要上車啟動之後,讓發動機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後在開。現如今:汽車噴油嘴已經完全取代化油器了。那是不是如今的車輛就不需要熱車了?而且對於需不需要熱車這個問題,現在也是形成了鮮明的兩個派別,有些人認為汽車的技術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端的水平,已經根本不需要熱車了。但是另一些人仍然依舊認為,不管汽車發展到什麼地步,都是需要熱車才能上路的。

關於汽車熱車


首先,我們講述一下什麼是熱車。熱車就是啟動汽車之後,讓汽車保持怠速的狀態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汽車由於長時間的處於靜止狀態,汽車發動機內的機油就會慢慢的靜止到發動機底部,因此:汽車發動機內的各零件之間是沒有機油潤滑的。如果啟動車輛立即上路,肯定就會加大汽車各個零件的損傷,減少汽車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因此,鄙人認為啟動車輛後的熱車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現在汽車的工藝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這些提升只是在節約油耗等方面做得出色,並沒有解決發動機零部件磨損的問題。

關於正確熱車方式

關於汽車熱車問題,首先:來做個分析,第一種,也就是車主常見的“原地熱車”,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原地怠速往往會造成燃燒不夠充分,燃油混合氣會過濃,且又容易產生積碳。而第二種“原地轟油門熱車”更是不可取的,因為這個時候往往機油還沒到達各零部件,而它們就已經開始劇烈運作了,對發動機的損害那是非常大的。

正確的“熱車”方法其實就是,啟動車輛然後低速行駛,這樣還沒來得及潤滑的零部件也不至於劇烈運作而損壞。這時候車主只需要把轉速控制在2000轉內,等發動機的水溫上來之後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總而言之,汽車就跟人一樣,在做運動之前都需要熱身,不然很容易傷筋動骨。而汽車正確的“熱車”方法並不是像我們平時那樣原地怠速熱車,這樣很容易造成燃燒不充分而產生積碳。只有當以低速行駛的時候,才能讓發動機達到最佳的運作狀態。

記得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贛州小龍


您好。

是否需要熱車?多長時間合適?這個問題有段歷史了,車友們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

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熱車,為什麼要熱車?


熱車一說應該是來源於以前使用化油器發動機的汽車。使用化油器發動機的汽車,不熱車的話,化油器不能將燃油霧化稀釋到一定要求,會導致油門難以控制,引起轉速不穩,甚至直接熄火。

而現在燃油車大都使用電控燃油噴射式發動機,那麼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我們看一下以下幾個問題:

1、車子經過長時間的停放,機油流回機油底殼內。此時引擎的上半部就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重新發動引擎就需要一個過程,機油才會運送到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

2、引擎在未達工作溫度之前,因供油系統溫度較低,無法有效地將汽油完全氣化,此時汽油不容易燃燒而發動引擎。

3、變速箱齒輪油在冷車時齒輪油都流到變速箱下半部。只有當行車時才會因齒輪的運轉而將底部的齒輪油帶起,潤滑上半部。這也是冷車換檔生澀的原因。

所以車輛冷啟動之後車輛需要一個預熱的過程,需要一個讓機油充分潤滑發動機、發動機轉速平緩下降、並且水溫上升的過程,然後再慢慢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現在的燃油車幾乎都是使用電控燃油噴射形式的發動機。在打火之後機油完成潤滑到轉速下降只要幾十秒就可以了,後續可以以低速行車來等待水溫上升。

因此完全沒必要在原地等待。

怠速空轉時汽油還可能因燃燒不完全而產生積碳的情形,傷害引擎。另外也耗油浪費時間。

切記車輛轉速下降以後不要猛踩油門,當水溫還沒有上升,車輛還沒有達到正常的工作狀態,燃油的氣化還沒有完成時,不適宜大油門行車。即使熱車完成,也建議油門剎車不要猛踩。否則只會令引擎快速磨損,嚴重損壞引擎機件。


綜上,完全沒有必要刻意的熱車。也就是說,在上車點火後,可以立即開走,1-2公里/2分鐘左右內,保證較低轉速行駛就可以了。

各位車友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交流。


一聞二見


當然不是,冬天原地怠車最多1分鐘就可以走了,先慢點開等水溫上升就可以正常行駛了。有個誤區就是夏天不用熱車,這時錯誤的,天再熱也要等個20左右秒再走比較好,經過一個晚上發動機裡的機油都沉到底部去了,怠車是為了把底部的機油帶上來潤滑上部的零件,而水溫是可以邊開邊熱,絕不要等到溫度表開始上升了再走,那太傷車了。一般熄火超過2個小時以上就要稍微熱下車再走了。


福建朋通汽車


冷車怠速混合氣偏濃,稀釋機油,尤其對停駛較久的發動機,會加劇潤滑著車後,機油會在幾秒內到達各個部位,不用擔心潤滑問題。小油門起步運行,等於發動機小負荷運轉,混合氣偏稀,反而會降低幹摩擦的,對發動機有利。部分自動檔車升檔慢,可以低俗行駛,避免發動機轉速過高。


太極渡


熱車就為提高機油潤滑功能,保護機械摩擦面,同時,正常使用發動機需要工作溫度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