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曾經比五菱和寶駿更輝煌的“國民車”夏利,也曾推出駿派和威志系列,希望救企業於危難之中,可仍然黯然離場。已錯失一次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寶駿,會不會重蹈夏利覆轍呢?

假如一家企業在遇到產品問題時,不去正視和解決本質問題,以消除消費者心中切實憂慮,而是有意混淆視聽、轉移視線,那麼這種企業恐怕會讓消費者寒心,即便弄一些錦上添花的東西,也可能成為譁眾取寵。

作為上汽集團重要銷量支柱,上汽通用五菱及其新寶駿品牌,也許正在糾結中做出抉擇。2019年12月29日,在華為等IT巨頭的映襯下,新寶駿也開始玩轉智能“生態”。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可問題是,在汽車K線關於上汽通用五菱“三部曲”前兩篇,關於產品和品牌層面的觀察和解讀中,不論是寶駿,還是所謂的“新寶駿”,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產品銷量業績好的時候,忽略品牌建設與核心技術研發;在市場環境差的時候,卻想大幅提升品牌。中國汽車市場顯然沒有那麼便宜的買賣。

本文,汽車K線將從企業角度,來剖析上汽通用五菱出現的問題。例如:該公司對於母公司——上汽集團的衝擊和未來影響;上汽通用五菱問題出在哪兒?新寶駿裝上智能化大腦,真的就能走出困境嗎?五菱和新寶駿品牌,會不會重蹈夏利的覆轍……

從銷量“功臣”到“罪人”?

2019年12月6日,上汽集團發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11月上汽集團銷量為58.2萬輛,同比下滑9.6%;1-11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554萬輛,同比下滑13.3%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這意味著,2019年中國最大汽車上市公司——上汽集團,將迎來2006年有記錄以來,首次全年銷量下跌。

2019半年報中,基於對國內市場的預測,上汽集團計劃把2019年整車銷售目標調至650萬輛,相較2019年初710萬銷量減少了8.5%。不過,如今看來,這一數字遠被低估。從今年前11個月銷量來看,上汽集團銷量完成率僅85.2%,距離目標還有近100萬輛。

那麼,根據2019年上汽集團業績表現來看,這個“罪人”又是誰呢?

從乘用車板塊來分析,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作為上汽集團銷量業績的“三駕馬車”,其銷量份額在集團佔比達到85%,是上汽集團的支柱。雖然大眾和通用板塊也有降幅,但上汽通用五菱2019年1-11月同比跌幅達到21.8%,成為上汽集團“三駕馬車”中,銷量下跌幅度最高的。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除了影響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讓投資者對上汽集團投資信心產生動搖,更重要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寶駿的問題,對上汽集團市場份額也造成衝擊。甚至出於對合資公司未來前景的擔憂和自主品牌羸弱,上汽集團與廣汽集團主動選擇了合作。

試想就在2年前,上汽通用五菱還是上汽集團的最大“功臣”。

從2010年起,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快速增長,2010-2015年,該公司銷量分別為123.45萬、130.11萬輛、145.8萬輛、160萬輛、180萬輛、204萬輛;2011年-2015年增幅分別達到5.31%、12.15%、9.74%、12.5%、13.33%。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不過,好景不長,自2016年起,上汽通用五菱銷量增長乏力。

2016年,該公司銷量為213萬輛,同比增長4.41%;2017年,銷量為215萬輛,同比微增0.94%。2018年,上汽通用五菱終結了增長態勢,出現其歷史上罕見“負增長”,年銷量為207.16萬輛,同比下降3.72%

可是在2019年,誰也沒有想到,上汽通用五菱會加速墜落。在《新寶駿銷量慘淡、產品庫存高企,上汽通用五菱到底怎麼回事?| K·Read》一文中,已經詳細對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寶駿近一段時間產品表現進行過解析,本文不再贅述。

上市公司業績“拖油瓶”

2019年,上汽集團股價最終報收23.85元/股,較年初下跌4.9%,市值2785.51億元,不敵在上海工廠產能僅幾十萬的特斯拉(約為後者市值一半)。這對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非常注重的市值管理,可謂是當頭一棒。

根據上汽集團2019年三季度財報,其營業收入達到5853.45億元,同比下降13.25%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07.93億元,同比下降24.86%。這樣的降幅,很難讓人聯想到會出現在這家位於上海的汽車集團身上。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汽車K線認為,上汽通用五菱和寶駿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導致整個上汽集團業績下滑,對上汽集團在資本市場表現負有責任。

2016年,上汽通用五菱營業總收入為1040.5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51.98億元;2017年營業總收入為1055.1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53.32億元,2018年開始出現下滑,營業總收入為1013.9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為

41.87億元。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進入2019年,上汽集團半年報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淨利潤僅貢獻8.43億元,與去年同期的20.4億元相比下降58.68%。這意味著,上汽通用五菱單車利潤僅約1100元,遠不及新寶駿要對標的吉利、長城等中國汽車品牌。

橫向對比來看,2019年上半年,上汽大眾營業收入達到1127.8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達98.8億元;上汽通用營業收入達到913.8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達71.13億元。

由此可見,上汽通用五菱業績崩盤,影響了上汽集團業績變臉。因此,如果上汽通用五菱不能快速止損,對上汽集團的影響將難以估量。

錯失良機,病急“亂投醫”?

3年前,上汽通用五菱和寶駿如日中天,其實是企業戰略轉型好時機,奈何其管理層一味追求銷量數據、市場份額,錯過了品牌向上的機會。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相反,以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為例,長城汽車在哈弗品牌銷量達到高峰期時,抓住時機,順勢推出高端品牌——WEY。如今短短3年時間,WEY品牌銷量已經突破30萬輛。

吉利汽車同樣如此,在前幾年博越、帝豪、遠景等車型的鋪墊之下,基於沃爾沃背書打造出高端品牌——領克(LYNK&CO),如今正在不斷獲得中國消費者認可,並將走出國門,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反觀上汽通用五菱,其全球銷量已突破2000萬輛,其中寶駿品牌累計銷量已經達到400萬輛。

從數據上看,這是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只可惜,這隻屬於過去,並且它並沒有給企業帶來實質性幫助。新寶駿品牌向上之路,在企業領導層錯失良機和戰略失誤下,變得異常困難。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面對30年一遇的市場寒冬,在體量達到200萬量級的企業中,上汽通用五菱“受傷”最為嚴重,以至於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病急亂投醫”——推出新寶駿欲轉型“治病”,如今又與華為等互聯網企業合作,打造“移動智能出行”等產品。

可以看出,面對持續下跌的銷量,以及殘酷的市場競爭,上汽通用五菱和寶駿品牌管理層被迫選擇了“蹭熱點”、“造噱頭”的營銷策略,從市場反應來看,消費者似乎對新寶駿的產品智能化並不買單。

眾所周知,吉利、長城、長安、上汽、廣汽和比亞迪等品牌,早就在汽車智能化領域跑了很久,並且經過市場檢驗。

當然,新寶駿現在打造“移動智能出行”,可以提升產品軟實力,但並不能真正提升產品質量和產品可靠性,因為軟實力建立在硬實力基礎之上。

“銷量支柱”變身“拖油瓶”,上汽通用五菱強推新寶駿也難救贖

誠然,上汽通用五菱副總經理張子盛信心滿滿地表示,新寶駿2020年逆市增幅目標定位在3位數,將會增加300%以上。對此,人們可能都要“呵呵”一下,這目標真高!——一個2019年剛出的品牌,本來就沒多少銷量、重要車型也是四季度推出……

這不禁讓人想到一個品牌夏利,沒有人想到這個品牌和企業會告別中國汽車歷史舞臺,但事實卻發生了。

都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曾經比五菱和寶駿更輝煌的“國民車”夏利,也曾推出駿派和威志系列,希望救企業於危難之中,可仍然黯然離場。錯失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上汽通用五菱和新寶駿,會不會重蹈夏利覆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