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監管工作回眸之三」開放措施頻出臺“築巢引鳳”顯成效

□記者 張爽 實習記者 許予朋

落實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繼2018年宣佈15條銀行業保險業開放措施後,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又陸續出臺兩輪共計19條開放措施,擴大了業務範圍,放寬了准入條件和股比限制,優化了監管規則,銀行業保險業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服務水平和競爭力日益提高,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019年監管工作回眸之三」開放措施頻出臺“築巢引鳳”顯成效

開放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2019年開啟的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是站在更高水平、提出更高層次的開放。

“進一步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是我國經濟和金融自身發展的需要,這將有利於豐富市場主體、激發市場活力,提高金融業經營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銀行業保險業在對外開放中可以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理念和經驗,擴大產品與服務創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金融服務需求。

開放帶來的變化是深刻的。多年來,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參與為我國金融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有效發揮“鯰魚效應”。如果說,最初的期望是引入資本,那麼隨著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憑藉良好的信譽,具備先進管理經驗、專業知識和優秀人才,為金融業帶來產品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為國內銀行保險機構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鑑。

開放的大門,一旦打開就不會關上。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在華外資銀行、保險公司數量和規模穩步增長。截至2019年10月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4家母行直屬分行和151家代表處,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976家,資產總額3.37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我國設立了59家外資保險機構、131家代表處和18家保險專業中介機構。2019年11月14日,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開業,這是首家在中國批准開業的外資獨資保險控股公司;一個月後,東方匯理資管公司和中銀理財在上海合資設立的理財子公司獲批,成為第一家在華設立的外方控股理財公司。

對外開放進程的加速,既反映了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現實需要,也回應了國際上對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熱切期盼;通過加大金融制度供給,以更高水平開放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推動我國金融業發展壯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找準抓手“引鳳”

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形勢,2019年銀行業保險業的對外開放,找準了切入點,在合理的節奏中,有序穩步向前推進。

取消單家中資銀行和單家外資銀行對中資商業銀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合資壽險公司外資股比限制等政策,有力推動了外資對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機構投資便利化。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有助於保證外資金融機構管理層和經營戰略的穩定,對於解決合資機構的公司治理問題具有積極意義。

取消擬設立外資銀行法人的外資唯一或主要股東的資產規模限制,取消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外國保險公司30年經營年限等要求,進一步放寬外資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准入條件,將為沒有達到部分硬性標準但具備專業特色的外資機構來華設立機構提供更多的空間,為金融市場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廣大金融消費者。

鼓勵和支持境外金融機構與民營資本控股的銀行業保險業機構開展股權、業務和技術等各類合作,允許外資銀行開業時即可經營人民幣業務等許可,擴大了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也打開了中外資機構合作的通道。

“此次修改內容中提出的人民幣業務開放細則對我們影響最大。目前,首都銀行境外匯境內的業務做得很大,還想進一步做境內匯境外業務。” 總部位於菲律賓的首都銀行(中國)總裁黃振東表示,“一帶一路”對該行跨境業務幫助非常大。通過參與政策性銀行銀團貸款項目,首都銀行與更多中國企業建立了合作。

確保監管能力與開放水平相適應

開放,對於監管者而言既是挑戰也是促進。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構建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是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實基礎。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還是相關實施細則,2019年的開放政策均秉持了內外一致的原則,強調對境外資本市場主體公平對待、在同一規則下開展合作與競爭。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撰文指出,以准入前的國民待遇推動金融開放,對內資和外資金融機構一視同仁。除了提高對金融消費者的服務水平外,從宏觀角度看,更重要的是提升資源分配效率,讓金融業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如何在開放過程中平衡好推動發展和風險防範的關係,在開放實踐中提升防範風險和監管的能力,實現對外開放和金融穩定雙重目標,同樣是對金融監管能力的考驗。比如,在放寬對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限制的同時,通過規範高管兼職、交易條件等方式,強化分支機構經營的規範性和獨立性。這也是充分借鑑了國際上成熟的監管經驗。

“金融管理部門今後將建立和完善全面風險監管體系。對於嚴重違法違規、不審慎經營的機構,將依法予以嚴懲直至市場退出。”中國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表示。

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推動開放措施進一步落地實施,提升審慎監管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才能促進銀行業保險業健康發展,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穩定,確保新時代金融業改革開放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