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波兰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约翰三世都取得过哪些成就?

文史砖家


作为波兰史上最伟大的国王,约翰三世本名扬·索别斯基,生于利沃夫附近的奥莱斯克,父亲是若乌凯夫的领主雅科夫。索别斯基年轻时曾周游法国、荷兰和英国,回国后参加对瑞典、鞑靼人、哥萨克人和奥斯曼帝国的战事,因战功赫赫升任大元帅、军队总司令。1674年5月,国王米哈乌驾崩,野心勃勃的索别斯基遂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称号为约翰三世。



波兰大约在960年建国,并在11世纪初成为强大的国家,但在12世纪下半叶陷入割据混战当中,并遭到条顿骑士团、波西米亚等国的侵略。1385年,为共同对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与邻国立陶宛实现联合,建立波兰立陶宛王国。17世纪早期,联合王国达到势力巅峰,版图囊括今日波兰本土、俄罗斯西部、乌克兰北部和白俄罗斯,面积达73万平方公里。


约翰三世登基之初,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局势岌岌可危,内部有贵族无休止的纷争,外部则面临着奥斯曼帝国持续不断的入侵。为重振帝国的荣光,约翰三世在国内严厉镇压反叛贵族的同时,还采用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积极寻求合力对抗奥斯曼帝国侵略的盟友。1676年,约翰三世率军在茹拉夫击溃土耳其军队,迫使后者撤出刚吞并不久的乌克兰。



茹拉夫战役的胜利,使得约翰三世名声鹊起,而深受奥斯曼帝国侵扰之苦的神圣罗马帝国,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便主动拉拢波兰与其结盟。1683年,在约翰三世与利奥波德一世的见证下,波兰与神圣罗马帝国缔结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条约,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首都被围,另一方必须全力赴援。让这两位君主没想到的是,盟约刚签订不久便派上大用场。


1683年7月,志在吞并整个欧洲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穆德四世,任命帕夏(即宰相)巴沙为主帅,统领17万装备精良的大军进攻维也纳。在当时,维也纳不仅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都城,而且还是整个欧洲的文明中心,一旦它被穆斯林国家占领,其对欧洲各国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当约翰三世得知维也纳即将被包围的消息后,便火速组织起多国联军,昼夜不停地前往救援。



同年9月,就在维也纳行将陷落之际,约翰三世率领的联军适时来援,真好比天将神兵。约翰三世熟知土耳其军队的阵型和战法,所以刚刚抵达维也纳城下,便摆出弧线阵法迎敌,并亲率精锐的波兰骑兵纵队猛攻敌军左翼,在击溃对手后,又联合法国、奥地利、萨克森等军队进攻敌军防守薄弱的右翼。战事持续一整天时间,最终,联军以伤亡4500人的代价斩杀敌军4万余人,一举扭转战局。


维也纳之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的精锐尽失,不仅再无力发动对欧洲的攻势,而且在此后数年间,相继丢失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上大片土地,实力一落千丈。穆罕穆德四世出于愤怒,下令将主帅巴沙斩首示众,并处决作战不利的十余名将领,而这种措施,只能加剧土耳其军事实力的衰落。从此以后,奥斯曼帝国由攻转守,逐渐沦为遭受列强瓜分的二流国家。



对于欧洲各国来讲,维也纳战役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奥斯曼帝国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成功地保卫了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地区,使其免于被全盘伊斯兰化,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而作为解救维也纳之围的英雄,约翰三世也获得了“波兰之狮”的称号,成为欧洲各国顶礼膜拜的伟人。时至今日,维也纳依旧矗立着约翰三世的雕像,向世人标明它的丰功伟绩。


维也纳战争结束后,约翰三世抱着恢复帝国昔日荣光的梦想,很想把摩尔多瓦、瓦拉几亚等地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从而将波兰的领土扩展到黑海沿岸。为此,约翰三世在1684-1691年间数次用兵摩尔多瓦,但并没有取得期望中的成绩。不仅如此,由于国内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异常激烈,而王子们也为了争夺王位大打出手,导致波兰几乎陷入崩溃的状况。



由于无力挽救国内危局,加之在对外征战中劳而无功,约翰三世在晚年异常苦闷,最终在1696年抑郁而终,享年67岁。约翰三世驾崩后,贵族们为争夺王位陷入混战当中,而新兴的沙俄又在不断蚕食波兰的国土,遂导致王国在内忧外患中开始走向衰落。1768年,波兰立陶宛王国沦为沙俄的附庸,1772-1795年间又连续遭到沙俄、普鲁士、奥地利的三次联合瓜分,最终走向灭亡。


史料来源:《1683维也纳之战》、《奥地利史:从史前到现代》、《列国志:波兰》


文史砖家


最初采取亲法政策,1675年与法国缔结贾瓦拉夫密约。他企图利用法国和瑞典的支持夺取普鲁士的领土,但未能如愿以偿。1683年与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一世缔结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条约,其中规定:如果缔约一方的首都被围,另一方必须全力赴援。同年土耳其大军进逼维也纳,他率两万七千军队前往增援,同年9月12日在卡伦贝格一役中率领密集骑兵纵队实施决定性冲击,大胜土耳其人,以伤亡4500人的代价斩奥斯曼四万颗首级。但不幸的是他取得的成就并没有给波兰带来多大的利益。他试图把巴尔干地区的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将波兰的领土扩展到黑海沿岸,1684~1691年间,数次进攻摩尔多瓦,没有取得多大的收获。俄罗斯人本是波兰的劲敌,但表示愿意与他结成反土耳其联盟,结果达成1686年永久合约。依约,波兰永久放弃基辅,约翰三世在国内努力提高国王地位,但由于贵族们相互争吵,诸王子犯上作乱,使波兰即将陷入崩溃的状况[2] 。德国萨克森选帝侯强者奥古斯特在他死后当选了波兰国王,称号奥古斯特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