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哪些事情的發生,看上去十分的奇葩,讓人難以理解?

不才講史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越打越多,國軍越打越少。

1960年,蒙哥馬利到中國訪問,周總理和陳毅元帥在宴請他時,還請了杜聿明來作陪。杜聿明曾指揮第五軍入緬作戰,在盟軍哪裡也是威名赫赫。也是因此,蒙哥馬利對於杜聿明也是很仰慕。

席間,由於對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上的失敗很感興趣,蒙哥馬利問杜聿明:“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在蒙哥馬利看來,解放軍不可能有消滅百萬大軍的實力。

杜聿明幽默的指了指陳毅說:“我都“送給”他了。”

杜聿明這麼說,雖然有些“詭敗”,但是,他也反映一個事實:解放軍確實吸納了大量的國民黨俘虜。

陳毅曾說:“我們補兵員十分之三是翻身農民,十分之七是解放戰士。”這裡的解放戰士,就是那些被俘後參加解放軍的國軍士兵。

在西北戰場上,胡宗南率領17萬人進入延安前,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八千多人,可動用的機動兵力也就2萬來人。但是,經過一年多的轉戰,西北野戰軍發展到7.5萬人。其中,大部分原來都是胡宗南的兵。

這還不算誇張,1948年,東北野戰軍殲滅廖耀湘兵團時,一次俘虜了8萬人。解放軍直接用樹枝打了一個門,上面寫“解放門”三個字。願意參加解放軍的,就從這個門走過去。想回家的,直接領兩塊大洋走人。。。結果,有近六萬人選擇加入解放軍。

淮海戰役時,32萬國軍被俘,將近30萬人加入瞭解放軍。這跟當時解放軍採取的“隨俘隨補、隨補隨戰”政策有關係。此戰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也是解放軍傷亡最多的。為了彌補兵員短缺問題,才急著用“俘虜兵”。基本上,國軍上午被解放軍俘虜,中午接受下教育,下午就扛起槍打老蔣去了。

這也不能怪國軍普通士兵不愛“黨”,他們大都是被抓來的壯丁,本來就是窮人,本來就不是國民黨。這些人只要瞭解瞭解放軍政策,瞭解共產黨土改的政策,馬上就成了解放軍戰士。

而且,解放軍的優待俘虜政策確實厲害。別看拿槍相對的時候,解放軍一個個凶神惡煞的。當國軍官兵被俘以後,解放軍戰士馬上就“噓寒問暖”,有病治病,餓肚子給饅頭。對於被俘國軍官兵的個人財產,我解放軍也予以保護。甚至,對於沒有犯過錯的,又想回家的,還給發路費。而對於那些窮苦人家出身的普通國軍士兵,根據自己意願可以馬上當解放軍。不過,軍官的話,就是相當解放軍,一般也是不要的。

黃維兵團被俘的上百名校尉級軍官,就在戰鬥剛結束,就被放回了國統區。當然,前提是“答應”回去後不給蔣介石當炮灰。這些人拿著解放軍給的路條,就可以一路暢通無阻地穿過所有解放軍哨卡,順利回到國統區。

這些“解放戰士”在之後的戰鬥中,往往變得鬥志昂揚。甚至,其中一些戰士,還參加了抗美援朝,為國家為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我本人幼時,曾在六十軍醫院生活過一段時間,那時候,還在跟越南打仗,六十軍醫院也抽調人員到過前線,這批人回來後,有一個傳說一直流傳了好久,說的是六十軍醫院在前線救護過一個戰士,巧的是這個戰士,就是六十軍醫院駐地的那個小城的人,他是在攻擊越方一個山頭陣地,受了離奇的傷,——他在朝山頭衝鋒的過程中,一共被四顆越南兵丟下來的木炳手榴彈砸中,離奇的一個是這四顆手榴彈都沒炸,另一個離奇的是這四顆手榴彈都砸在他左肩鎖骨上,把他鎖骨砸斷了。



六十軍醫院的醫生,就是給他治這個傷,據說當時整個前線醫院,能動的都跑來看這傢伙,都認為這傢伙命非常硬。後來回來的軍醫護士都講過這故事,我知道了也一直當個奇聞,給別人說,但老實說,我內心是懷疑的,我認為這傢伙,應該是捱了一顆手榴彈臭彈,就被砸斷了鎖骨,然後被越傳越離奇,最後說成了四顆。

後來我高中,就是到這個小城上的,進去後我是二班的,後來大家互相熟悉了,跟別的班也有很多交往,一班有對雙胞胎兄弟,兄弟倆為人都很大方熱情,所以大家相處的很好,有一次倆兄弟帶我和我們班另兩個人,去他們家玩,那個年代到人家裡其實也沒什麼玩的,就是幾個人擠著坐著吹吹牛,倆兄弟還從抽屜裡,翻出好多部隊的東西給我們玩,還送我們一人一顆銅的子彈殼,7.62的,但當時不懂這個,只知道是步槍子彈顆,步槍子彈殼那時代不稀奇,稀奇的是銅殼。其它都是炮彈殼,子彈殼手工做的小東西,對著這些東西,大家當然就朝軍事上談,我就又說了上面那個故事,還特地說了我的懷疑,那兩兄弟就笑,原來那個捱了四顆手榴彈的,是他們二哥,也確實捱了四顆手榴彈。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戰場上確實發生過很多看上去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

說到這樣的事情,我就想到了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帶領的中國兵團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就發生了堪稱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一幕的。

大家都知道這一次戰役,在歷史上被稱之為萬家嶺大捷。

此次深入萬家嶺的敵軍,是日軍臭名昭著的106師團。本來當時薛嶽帶領的中國軍隊,沒有想到這個日軍106師團敢孤軍深入的。

但是,早在日軍進入萬家嶺之前,他們的一舉一動就被薛嶽給監視到了。

當日軍106師團進入到萬家嶺的時候,薛嶽還是大吃了一驚。他沒有想到日軍竟然敢如此的行軍打仗。

不過,這又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日軍的驕橫和飛揚跋扈。

遇到了這樣的一支不知死活的軍隊,薛嶽當然是要給他們一個教訓了,讓他們知道中國軍隊,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所以,薛嶽給各個支部的負責人下去命令,此次戰役務必要全殲106師團。

戰爭的過程當中,只需前進不許後退,否則,將會按軍法處置,無論是官,還是兵,都一樣的對待。

在國仇家恨之前,中國軍隊見了日軍,當然是十分的驍勇善戰了。他們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向日軍廝殺過去。

這個仗打的也是十分的慘烈,薛嶽利用十面埋伏,八方合圍的方式,慢慢的向日軍所在地推進。

因為中國軍隊的驍勇善戰,對日軍的包圍圈也在不斷的縮小著。同時,日軍的傷亡也是十分的嚴重的。

若是戰爭一直這樣打下去,日軍的106師團,勢必會全部被殲滅的。就在中國軍隊合力前進的同時,十分奇葩,讓人難以理解的一幕發生了。

這時候天空中出現了一些日軍的飛機,這些飛機上有零零星星的人,被投放到了日軍106所在的戰場上。

之後,就有數百架飛機,先後在106師團上空盤旋,然後就消失了。

一開始薛嶽兵團還是很詫異的,覺得戰場上日軍在幹什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離奇的一幕。日軍這究竟是在搞什麼名堂,明明這次戰役他們就要失敗了,在這個時候,他們向戰場上,投放幾百個士兵又有什麼用。

後來,薛嶽等人才瞭解到。原來日軍投放到戰場上的幾百人,都是日軍的中下級指揮官。也就是說日軍106師團的指揮官,基本上都被擊斃了。

被薛嶽圍住的,就剩下士兵了。士兵沒有了指揮官,肯定就如同散沙一般,很快就會被殲滅了。

所以,日本人腦洞大開,就想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他們想通過空投軍官的方式,來挽回戰局。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種方式就如同刻舟求劍一般,是於事無補的。

之後,薛嶽加速了對日軍的合圍,並且殲滅了日軍106師團,取得了萬家嶺戰役的勝利。

不過事後想想,日軍連空投官兵的方式都用上了。說明他們被打的也真的是沒有辦法,所以只能死馬像活馬一樣醫了,採用這種讓正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來補充兵力了。

你說日本人在戰場上,做的這種事情,是不是讓人感覺十分的奇葩和難以理解。

不得不說,至今我們依然不能確定,當時為何他們要用這種直接送死的辦法,向戰場上投放軍官,他們到底是如何想的,又是為什麼要做這個決定,這都成為了歷史之謎。


史學達人


淮海戰役中殲擊黃維兵團的戰鬥異常艱苦,陳賡指揮的東集團所屬第四、第九縱隊傷亡很大,有的連一天傷亡三任連長,還有的因為建制不全,幾個營合在一起打。腦子機靈的陳賡立即下令前線部隊進行整編:“每個團與其保持三個營的架子,不如整編成二個營,戰鬥力反而提升”!



唯獨第10旅旅長周希漢認為沒必要,他說手下的一個營原有500多人,在連續的戰鬥中傷亡了500多人,現在還有500來人呢,陳賡火了:“你這個帳怎麼算的,是不是算錯了”?周希漢回答:“我沒算錯,是老蔣給我補充的”!原來,周旅是執行“即俘即補”政策最為到位的部隊。

只要對面的蔣軍士兵放下武器報出窮苦出身,立刻就有一群中野的戰士圍上來握手:“兄弟,你被解放了”!然後就是這個送上一個饅頭,那個遞來一根菸,把投誠的蔣軍士兵感動的稀里嘩啦,感覺好像不是當了俘虜,而是掉隊了剛剛歸建的樣子。很快,這些俘虜兵連軍裝都不換,最多扣上頂解放軍的帽子,轉身便參加對敵作戰。



於是讓蔣軍將領甚至無法理解的奇葩一幕出現了:許多昨天還跟解放軍打得死去活來的士兵,很可能在剛剛被俘幾小時後,就端著刺刀高喊著“繳槍不殺”向他們反衝而來。比如華東野戰軍在圍殲黃百韜和黃維的戰鬥中,總計傷亡了73300餘人,但只有12700名輕傷員迅速歸隊,而華野總兵力在攻擊杜聿明集團時卻不降反升。

兵員補充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機關人員包括參謀、教員和文工團員紛紛下部隊,第二是地方武裝在戰役中升格為野戰軍,第三個就是數量眾多的“解放戰士”。《大決戰淮海戰役》中那個剛剛被邱清泉授予“青天白日勳章”,轉身就參加解放軍的通訊兵丁小二,就是這些解放戰士的代表。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千上萬的蔣軍俘虜兵,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為了人民解放軍的戰士。濟南戰役的解放戰士已經成長為班裡的戰鬥骨幹,更奇葩的是,華野打黃百韜時俘虜的蔣軍士兵,到圍殲黃維兵團時有的因為作戰勇敢已經成為戰鬥英雄,成為班長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成為了排長和副排長,而之間僅隔了不到一個月時間!這乾脆讓敵人無法理解。

其實這正是我軍政治思想工作的獨到之處,步兵連隊在戰鬥間歇,每天晚上都要開會討論一個問題:“過去是為誰賣命,現在是為誰打仗”?這樣的辦法使俘虜兵迅速完成了思想改造,成為煥然一新的“解放戰士”。以華野四縱為例,淮海戰役開始時全縱隊實有18704人,殲擊黃百韜的第一階段傷亡5306人,追殲杜聿明的第二階段傷亡4056人,也就是說一個月時間內,已經拼掉了半個縱隊。



而由於四縱很好的貫徹了俘虜政策,通過“隨缺隨補”、“邊打邊提”、“火線提拔”等辦法,即維持了部隊員額、也解決了基層幹部的缺額、保持了部隊的戰鬥力,到圍困杜聿明集團的第三階段時“我縱連隊解放成分已佔80%”。

及至淮海戰役結束時,四縱的兵力已達43072人,是戰役初期的兩倍還多,繳獲的大小火炮從原來的160門增加到296門,而華野全軍則從初始的36萬人發展到46萬人,創造了戰場奇蹟。



經典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也特別用一個橋段詮釋了這個現象,蔣軍的美械王牌師師長湯沐雨兵敗被俘,他在被關押期間不停對戰爭進行“覆盤”,就是無法理解裝備精良的蔣軍是怎麼失敗的、而解放軍為什麼越打越多?恰逢黃埔同窗楊立青前往戰犯管理所探望,楊立青用了個最簡單的辦法說明,讓老同學恍然大悟。

八枚棋子,黑白各四,原本是一比一的均勢,然而當兩枚黑子戰鬥中加入到另外一方陣營時,兵力比瞬間成為了三比一,勝敗已然分明。不過,儘管湯沐雨後來可以理解其中的奧妙,但是蔣軍卻無法改變如此的形勢發展,因為他們做不到,一如大決戰電影裡那個丁小二,他們的兵都是強徵或者抓丁而來,從根本上缺失為誰而戰和勝利的信念。


度度狼gg


人類歷史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次,其中看上去奇葩的戰爭也有很多,這裡就說說朝鮮戰爭期間的土耳其軍隊吧,一是奇葩二是難以理解,究竟怎樣奇葩和難以理解呢?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帶領地球上的一幫小兄弟群毆中國,結果被中國揍個鼻青臉腫。這時候,土耳其為了討好美國派了一個旅,而且還狂妄自大,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勢。



對於土耳其旅的參戰,中國志願軍給予高度重視,而且毛主席也把土耳其旅放在美英同等地位,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毛主席給彭總的電報中可以看出,“歷次戰役證明我軍實行戰略或戰役性的大迂迴,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似宜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可見,毛主席對土耳其旅的重視。

土耳其旅到達朝鮮戰場後,為了表現自己,一上前線就進入攻擊陣地,進入陣地不久的土耳其旅很快就發現數千中國軍隊,他們馬上發起進攻,利用優勢火力打死打傷數百人,接著利用身體優勢進行白刃戰,很快擊潰了這支軍隊,並抓到不少俘虜。

趾高氣揚的土耳其旅押著俘虜向美國人報功,結果美國人一調查,發現土耳其旅擊潰了一支從前線敗退下來的南朝鮮軍隊,搞得美國人哭笑不得,土耳其旅還振振有詞的表示,南朝鮮人長得像中國人,不能怪他們。

土耳其旅誤傷友軍這麼奇葩的事都能發生,那麼更不可思議的事還在後面。二次戰役時,中國志願軍開始全線向美軍發動進攻,土耳其旅就在美2師側翼。結果,美軍發現中國志願軍開始向土耳其旅發起進攻,向土耳其發出警告,可悲的是雙方語言無法溝通,造成土耳其旅被志願軍包圍。

這一次土耳其旅真正碰到了中國志願軍,被志願軍戰士分割包圍在陣地上,經過多年國內戰爭的志願軍戰士可不是白給的,在白刃戰中擊潰了土耳其旅,土耳其旅傷亡過半,基本喪失了戰鬥力。



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土耳其旅後來宣稱繳獲了中國軍隊一面軍旗,這面軍旗拿出來讓美國大哥都感到不可思議,居然是一面“青天白日旗”,讓身在臺灣的蔣委員長不知作何感想。

土耳其旅的奇葩表現和不可理解的行為,就活生生的在朝鮮戰爭中發生了,也從側面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


火炎炏焱燚水淼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真實戰場上的極限生存,

每當回想起家裡的老人講戰爭的殘酷,我們就會想起上甘嶺戰役。

此次戰役中,聯合國軍共調集了6萬兵力、320門火炮、170輛坦克,共出動3000多架飛機對我們志願軍陣地實行強攻猛轟,整個戰鬥過程共發射了190多萬枚炮彈,投了炮彈約5000枚,把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頭活生生的削平兩米多。上甘嶺戰役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一座巍峨豐碑。透過歷史的崇山峻嶺,值得我們這個民族永遠仰視和膜拜。在43個日日夜夜中,志願軍將士那種慷慨赴死、氣貫長虹的豪邁氣概,永載人類歷史的戰爭史冊。

在殘酷的戰鬥中,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減少人員傷亡,一直在不停的挖壕溝,在這樣高密度的轟炸,補給異常的艱難,一點水也沒得喝,喝尿液後來都成了奢侈品,戰鬥中,眼前的戰友一個炸彈後人不見了,手臂掛在了樹子上。

所以我們都要堅定的支持國家的國防建設。希望朋友們幫忙點個贊,謝謝你。


許必亮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線戰場上,德國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路東進,直逼蘇聯腹地。由於武器裝備和整體素質上的巨大差距,導致蘇聯人在德軍面前不堪一擊。戰爭開始之後,蘇聯人只能用戰略縱深的優勢和人口優勢來彌補其他方面的差距。

穿著裙子上戰場

一個國家的人口終究是有限的,從1941年6月開始,不到半年時間內蘇聯士兵就傷亡了四分之三,不得已之下,蘇聯政府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募兵。由於國內成年男性的缺失,蘇聯政府只好招收了一批女兵上戰場。

上戰場就上戰場吧,世界戰爭史也不是沒有女兵參戰的先例的,但蘇聯人卻不一樣,他們女兵是穿著裙子上戰場的。你沒看錯,就是穿著裙子,女生都知道穿著裙子工作或者運動是一件多麼有難度的事,咱們那會上體育課,老師都不允許穿裙子,更別說是上戰場了。



戰績驕人,結局悲慘

但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了,當時蘇聯的大批女兵上戰場之後,非但沒有像大多數人所認為的那樣一敗塗地,反而愈戰愈勇,在各個戰場上留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身影。尤其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聯女兵更是以1200多人擊敗德軍一萬多人,異常勇敢。


蘇聯女兵雖然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但畢竟是女性,德國人在俘虜蘇聯女兵之後,通常會進行慘無人道的侮辱和折磨。根據統計,二戰蘇聯女兵被俘後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屬實令人唏噓不已!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最奇葩”戰爭,仗打一半子彈沒了,向敵人買子彈回來繼續打。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從出生起就沒有經歷過戰爭,但是大家多多少少也從一些紀念片瞭解過戰爭的殘酷,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世界上有些地方還正在經歷戰爭,那裡的人民整天都生活在炮火的轟炸之下。

一般來說戰爭都是殘酷的,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一場戰爭可以說是很奇葩了,雙方打仗打一半就停火了,原因就是有一方沒有子彈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竟然還跑到敵方去買子彈回來繼續打,這場戰爭就是車臣戰爭。

對車臣戰爭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場戰爭是俄羅斯政府軍和車臣之間的戰爭,其實這場戰爭是很殘酷的,並且死傷人數也非常多,當時俄羅斯軍隊和車臣軍隊在作戰,突然車臣軍隊停火,並且還派了人過來。那個時候俄軍以為他是來投降的,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是來買子彈的。

對於這一行為俄羅斯軍隊當然是不可能會答應的,而他一度想要提高價格向俄軍買子彈,但是最後俄軍都沒有將子彈賣給他。其實車臣軍隊之所以會向俄軍買子彈,主要是因為當時確實有一些俄軍偷偷將子彈賣給車臣軍隊。

要知道當時的俄羅斯經濟特別差,因此特別需要錢,這些俄軍只好為了自己的利益將武器給賣掉,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們有多少戰友就是死在自己武器之下的。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場戰爭雖然最後是俄軍取得勝利,但是俄軍的損失也是非常慘重,很多俄軍戰死沙場也不能好好的將他們安葬,只能挖個坑將他們埋了。


王松林


校長喜歡越級指揮,這是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甚至連一個機槍陣地的位置都要干預。不過,打電話讓前線改變機槍陣地的事情比較少,但是越級直接指揮到師,這確實是經常發生,而且是貫穿了校長的軍事生涯,成為他軍事指揮的一大特點。這看起來很奇葩,因為這麼做打亂了既定的軍事指揮體系,每個指揮員都可以直達天聽,戰區統帥和戰役指揮人員還怎麼指揮?但其實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

比如遠征軍的指揮體系是,校長是整個盟軍中國戰區總司令,理論上包括在這個戰區範圍內作戰的美軍和國軍,都由他指揮,英國駐印軍總司令亞歷山大為遠征軍的總司令,因為遠征軍是要在印緬作戰,是在英國的殖民地地盤上,然後是美軍派給校長的參謀長史迪威代表校長進行指揮,但校長又另派了一個第一路軍總指揮,這就是羅卓英,但在戰役指揮上,因為第五軍為遠征軍核心主力,所以實際上由杜聿明負責。

所以,整個遠征軍就形成了一個特別奇怪的疊床架屋的指揮體系,蔣—亞歷山大—史迪威—羅卓英—杜聿明,再下面是入緬各師的師長。杜聿明在入緬的時候,蔣找他特別叮囑,必須要服從亞歷山大和史迪威、羅卓英的指揮。杜聿明不放心,又問了一句,如果他們幾個人的命令不一致,該怎麼辦?校長說,實在不行了,也可以給我直接發電報。這也是杜聿明在入緬之後實際上並不把亞歷山大、史迪威和羅卓英放在眼裡的直接原因。

英國人在緬甸本來就有不少軍隊,所以其實對指揮中國遠征軍並沒有太大興趣,即使在需要中國軍隊支援的時候,也都是由對等級別的軍官和中國軍隊商量,而不是通過亞歷山大直接下令。史迪威就不同了,史迪威好不容易等到了這個離開重慶單獨指揮軍隊的機會,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就想著要大顯神通,到了緬甸就開始雄心勃勃的準備大幹一場。但很快他就發現,羅卓英好對付,但杜聿明並不好對付,而且態度相當強硬,就是因為有校長在背後撐腰,所以杜聿明根本沒把史迪威放在眼裡。

因為有杜聿明這樣比較信任的將領在前線統帥部隊,所以校長直接發電報給師長的情況就不太多,尤其是在前線作戰的師長。戴安瀾在整個同古防禦戰期間,實際上只收到了校長的一封電報,而且還不是直接發給戴安瀾的,而是通過軍委會駐滇參謀團代轉過去的,這說明校長並沒有和戴安瀾直接聯繫的渠道。而他發這個電報,也並沒有別的特殊用意,只是勉勵戴安瀾繼續在同古固守待援,希望把出國第一仗打好,在國際盟友面前不丟臉,才好為下一步爭取外援打下基礎。

也正是因為指揮體系比較混亂,中美英三方雖然名義上是同盟,但實際上各有懷抱,所以才導致遠征軍的整個作戰都非常倉促,而且中間多次出現比較複雜的矛盾,最終大敗而回,喪師辱國。英國人既想讓中國軍隊幫助他們保衛印度,但又怕中國軍隊進入緬甸和印度,會影響當地民眾,激起當地民眾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英國人從晚清的時候就有這個擔心,後來證明這個擔心還是有道理的,只要中國人能去這些地方,就會激勵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反抗英國人。

此外,校長直接干預到師長的原因還在於,因為國軍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而幾乎每次大規模戰役都是由地方部隊和中央軍相互配合作戰,各級指揮人員也都不是同一派系,所以,才關鍵時刻的關鍵環節,校長就需要直接發電報給前線的中央軍將領,命令他們如何如何。比如在衡陽保衛戰中,因為戰區統帥是薛嶽,而方先覺和薛嶽已經有了嫌隙,所以方先覺一直在不斷和重慶直接聯繫,校長為了保住第十軍,也是在親自指揮救援部隊增援,同時也就不斷和方先覺聯繫,勉勵他固守待援。但他和第十軍下面的師長沒有聯繫。

也就是說,校長越級指揮的毛病,其實也是在客觀條件之下形成的,有時候也有許多不得已的原因。一般而言,當他直接指揮到師的時候,往往是因為這個師是被他寄予厚望的中央軍部隊,而地方部隊可能已經掉鏈子了,需要他指揮別的中央軍部隊來增援,所以他必須要和這個中央軍的師直接聯繫。而當出現第十軍這種情況的時候,他就只需要聯繫到軍就可以了,不需要和下面的師長聯繫。在遠征軍那種特殊背景下形成的指揮體系下,他就只需要和杜聿明直接聯繫就可以了。


蕭武


眾所周知,德國人做事情是最為嚴謹的,但是在二戰中,德軍因為辦事嚴謹以致軍艦觸雷沉沒,可謂是十分的奇葩。


二戰初期,德軍迅速佔領了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把戰火燒向英國。鑑於英軍的海軍力量強大,為了封鎖英吉利海峽,德軍採取了著名的“狼群戰術”和水雷封鎖,故事就在此期間發生的。

水雷可是個好東西,成本低廉但是威力巨大,一般戰艦往往一顆水雷就能使其沉沒,簡直是海軍的噩夢。由於德軍海軍力量不足以對抗英國海軍,所以大量採用這種便宜而實用的常規武器用以封鎖近海海面、港口、碼頭等。英國是島國,資源有限,補給絕大部分要靠海上運輸來維持,於是不得不派出掃雷艇對德軍佈下的水雷予以清除,這樣一來二去,就自發形成了德軍一、三、五佈雷,英軍二、四、六掃雷的習慣,二者就這樣和諧的過了好長時間。


直到有一天,英國人估計開了派對,於是偷了個懶,就沒顧上派掃雷艇去掃雷,當然也沒通知對面的德國人。但是第二天嚴謹的德國人一絲不苟的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來佈雷,結果不小心觸了被自己大前天佈下水雷,佈雷艇也被炸沉。

當英軍聽到水面上有巨大的爆炸聲,派出巡邏艇去觀察情況,才發現是德軍觸發水雷而沉沒,於是便組織人手把這些可憐而又可笑的德軍士兵救了起來。當德軍指揮官被救起時,他氣憤的質問英軍軍官:“你們的掃雷部隊為什麼這麼不專業,不負責任,這種情況在我們部隊是絕對不允許的。”自詡為文明紳士的英國人感到很羞愧,於是給予了這些德軍俘虜最好的待遇,一直到二戰結束把他們放了回去。


其實我倒是認為,這些德軍俘虜應該是因禍得福才對,如果不是英國人對他們的俘虜,在後期殘酷的戰場上,他們也不見得可以生存下來。

在整個殘酷的二戰過程中,總有一些令人捧腹的奇葩事情發生,比如這個德國人嚴謹引發的悲劇,再比如意大利人因為“一根撬棍”而投降等等,實在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之極,也太不符合戰爭氣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