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一、概述

1. 定义

组织生产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立项攻关的团队活动。

2. 目的

规范质量、效率、成本等问题(以质量问题为主)的攻关运作方式,培养具备现场意识、问题意识的攻关团队,拉动各个部门积极响应现场、服务现场,定义、分析并快速突击制造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

3. 作用

确保公司生产持续有效运行,大力推动全员性的问题改善工作,实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员工素质、创造经济效益。

4. 活动周期

QC 小组改善活动以每年一期的形式开展,每期活动立项若干攻关课题。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5. QC 小组改善活动三大原则

(1) 遵循 PDCA 开展流程

PDCA 是一个反馈系统,是保证持续改进的基本方法。遵循 PDCA 开展流程,使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能有效规避和防止遗漏或缺失项的产生。

(2) 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证明

事实和数据作为选择立项问题、明确问题症结、设定改善目标以及评估对策措施是否有效的综合依据,不可或缺。

(3) 合理运用 QC 手法

QC 手法作为活动的便捷工具,支持改善活动开展、充实开展过程,使推行步骤简单化、结果呈现立体化。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二、QC 小组改善活动前期筹备

1. 锁定活动涉及的主要产品和层级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根据工厂当前的生产情况,按需求锁定立项攻关问题的主要产品和活动层级。

2. 活动思路与高层领导交流共识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拟定活动方案,与 QC 攻关需求单位和支持单位主要领导交流沟通,在活动目的、内容、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根据沟通结果完善活动方案。

3. 立项问题梳理提报

各车间/部门根据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锁定的活动主要产品及相关要求, 梳理内部暴露或客户(下工序)反馈的现场突出问题,整理形成立项问题清单, 提交至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立项申请表

4. 立项课题审核确认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组织人员梳理各车间/部门提报的立项问题清单,审核提报的立项问题是否符合工厂当前需求,将通过审核的立项问题反馈给各车间/ 部门。

5. 组建攻关团队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各车间/部门根据通过审核、准许立项的课题,指定课题组长,然后由组长根据问题解决实际需求邀请人员参与小组活动,组建立项课题攻关团队(团队成员可跨部门选择),同时明确团队内各成员的职责与分工。

6. 立项课题原始资料收集

立项课题攻关团队立足问题现状,深入现场了解情况,收集问题图文资料和原始数据。

7. 立项资料审核报批

课题组长依据收集的问题原始资料,在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提供的立项课题申请表和活动计划书标准模板内,按照要求进行内容填充,立项资料编制完成后提交相关领导审核批准。

三、QC 小组团队改善活动开展步骤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1. 选择课题

立项课题主要有三个类型,分别是指令型、指导型、自选型;选择课题通常采用表决法等形式。课题选择是否合理,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估:是否符合上级方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等。

  • 指令型:司领导或上级部门根据需求直接下达课题;
  • 指导型:公司领导或上级部门推荐并公布一批可供选择的课题;
  • 自选型:团队通过观察发现自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或从客户反馈问题中梳理。

2. 现状调查

立项课题攻关团队立足问题现状,深入现场调研暴露的问题点,观察、了解问题点的实际情况,收集问题点的原始数据。并对该

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确认,做好数据的整理、分析,为立项课题改善目标值的制定提供依据。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3. 设定目标

立项课题改善目标的设定要与问题现状相对应,设定的目标要明确表示出来, 用具体数值进行量化。设定立项课题改善目标,改善目标分为预期目标和奋斗目标;目标设定必须具备可操作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即预期目标;目标设定也可兼具挑战性,通过努力有可能实现,即奋斗目标。

立项课题改善目标的设定必须要有理有据,用文字或图表进行呈现。

4. 原因分析

针对立项课题问题点进行原因分析,对存在的诸多因素层层展开,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5. 确定主因

通过统计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末端因素),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确定主因的步骤如下:

  • 收集全部末端因素;
  • 对末端因素进行逐条筛选确认,找出真正主因。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6. 制定对策

针对已确定的各条主因,逐条提出改善措施,对改善措施有效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将符合逻辑的措施整理成对策实施表。

7. 对策实施

立项课题攻关团队根据制定的改善对策执行落实,按照先后顺序完成每一个步骤。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对策实施计划

8. 效果检查

改善对策执行后,收集所有数据,与立项前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判定改善对策是否有效。完成预期目标或奋斗目标,则开展下一步骤工作,巩固改善成果。未达到预期目标,从原因和对策着手,进行分析和研究,重新进行 PDCA 循环。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验收报告

9. 标准化

为巩固立项课题改善成果,防止问题重复发生,把通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最佳改善方法进行标准化,纳入到相关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中推广执行。确定问题巩固期,持续关注,保证结果处于稳定状态,不定时检查,确认新制定的标准是否得以执行落实,做好过程记录。

10. 课题总结

立项课题改善结果达到立项预期目标或奋斗目标,课题组长组织团队成员编制总结资料(总结资料:验收申请报告和总结汇报 PPT),总结资料完成后提交 QC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申请课题评审验收。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四、机制建设

1. 交流走访、辅导支持

  •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每月组织一次走访活动,对所有攻关团队 QC 小组活动进行辅导支持。
  •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与各改善团队交流沟通,梳理改善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或瓶颈,协调资源解决处理。
  •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按需求组织评审团队评审验收可关闭课题。
  • QC 小组改善活动管理部门每月以邮件的形式对项目进度进行通报,发送到相关部门领导及各团队成员处,并抄送公司领导知晓。

2. 立项课题进度管控表

根据走访交流了解的情况,及时更新立项课题进度管控表内各立项课题的改善进度,便于 QC 项目的整体管控。

3. 激励机制

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改善团队积极性,依据项目属性及改善效果对其进行评价打分,确定激励等级;活动开展过程中表现优秀的项目团队及成员给予特别鼓励。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评分细则

车间质量的自主改善,关键在于有效激励评比机制下,形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氛围。

我是精益小虾,专注于精益工具、方法的介绍,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点赞、转发,谢谢!同时欢迎留言交流,一起探讨。如果喜欢,小虾前面有几篇介绍质量管理工具的文章,欢迎查看!


车间质量—QC 立项自主改善(理论+实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