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还能崛起再现辉煌吗?

平常之心160


开封从丧失省会地位一蹶不振的原因大家要清楚

第一、可以说丧失交通地位优势后的开封没落是必然。可以说在开封最繁华的北宋时期,其交通枢纽地位在全国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后来随着黄河的多次决堤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加上近代各种战争频繁黄河河道贫予修缮等问题,导致开封过去的水路优势荡然无存。加上进入工业化时代后,错失了铁路发展优势,自然在交通至上的现代社会发展迟缓也是必然。交通是一切对外贸易和交流的基础,没有发达的交通体系那么发展缓慢也是必然。

第二、开封如今发展情况在河南省来说都属于中下。2018年底开封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002.2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936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5元;2018年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50152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3.54元;可以从数据来看,开封的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不到全省的平均水平,这可以说是省会郑州周边临近地市的唯一一个。

第三、没有充分发挥自己资源和产业优势是造成开封经济和产业发展缓慢的主因。相信多数朋友对于开封的一个评价是旅游城市,我也一度认为开封市是河南省内仅次于洛阳的第二大旅游城市,但是看到了一组旅游数据之后,对开封的旅游城市的定位,又感到迷茫了。2018年开封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80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2.2亿元;洛阳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48.43亿元;同样是旅游城市,洛阳每年的旅游收入和人次基本是开封的一倍有余,这点不得不让人深思。

开封崛起的前提是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找准方向

第一、依靠第一产业开封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正常来说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都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加大对于第二三产业的一个投资,将很快提升一个城市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但是看了2018年开封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后就感到疑惑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明显感觉第一产业的投入力度要大于其他产业,或许这跟开封是农业大市有关系吧。

第二、区域交通枢纽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如今时代下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发达的交通基础,虽然说目前开封加大了与省会郑州之间的交通联系,但是与外界其他城市的交通联系还是比较少的。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那么肯定会影响来开封旅游的人数肯。除去铁路等交通需要铁路部门批复外,个人觉得加快高速、公路等枢纽的建设刻不容缓。

第三、积极融入郑汴一体化或许有机会。经常在评论区发现很多开封的朋友对于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大有微词,认为一体化发展开封是不占便宜的。但是事实情况是目前郑州正在打造都市圈,周边的许昌、新乡、焦作等城市都在积极融入一体化发展,未来开封能够发展的高度其实主要取决于郑州而不是其他。

综上,开封要想再现辉煌不是没可能的,但是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个交通枢纽问题,然后是一个发展思路问题。个人觉得目前来说,只有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或许才有机会,否则的话就是逆时代潮流,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各位觉得呢?欢迎关心城市发展和经济的朋友积极留言、点赞、关注、转评哦。


勇谈房产壹贰叁


开封曾经辉煌,首先要弄清楚是如何辉煌的,我认为开封历史辉煌是靠两个原因。原因一就是有交通,从五代开始到北宋结束,长达两百年间开封是全国的水运枢纽,靠的就是一条汴河,南北交通顺畅,兵家必争,所以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的统治者才会建都开封。

原因二是人口,外来人口多才会带来经济繁荣,开封作为都城,人口全国之最,商业自然繁荣,商业和经济繁荣才能引起历史和文化的辉煌。 明朝朱元璋曾经想过建都开封,但多年的战乱,导致汴河堵塞,水道不通,于是朱元璋于洪武十一年罢京开封,失去了政治资源,自然人口不兴,开封才永远失去了前朝的辉煌。

但开封的历史地位却没有随着朱元璋罢京而彻底消失,开封凭借历史上曾为首都的底子,保持住了文化的领先地位,当时在明清两朝,开封和金陵并称南北二都,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所以,1954年河南省会迁郑,原因主要是交通便利,从而也印证了“城市兴衰交通必先”的道理。

而真正使开封一蹶不振的却不仅仅是省会西迁,而是西迁的过程中将开封的文化教育资源一起转移至郑州,之后的数年中,关于中国科技大学、中原油田总部、大型拖拉机机械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开封市长都拒绝接收。

综合这种种原因,才是开封近代没落的关键所在。 至于未来,开封要兴起最重要的还是资源,现在不比刚刚改革开放,不比文革时期,现在想要获得资源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其实我是比较看好省政府计划的“郑汴一体化项目”的,虽然颇多开封人对此很有微词,但我想,凭借开封历史上的辉煌地位,郑州怎么能将开封吞并?开封永远是开封,郑州永远是郑州,两城如果能凭借资源互补,相互借鉴,是可以谋得共同发展的,河南省的计划是将开封作为郑州的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这正是采用了开封的长处,也是开封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当然是件好事,只要开封经济发达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了,这就是开封最大的幸福,何必在“郑州吞不吞并开封”这一话题上太下工夫呢?相信在我们所有开封人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开封的前景必定再度辉煌。


菩提树下莲花开


开封不论怎么崛起,都不会超过历史上的地位。因为它至少在现时代不可能成为首都。

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封最大的资源就是历史资源,只有在研究历史的前提下,做足学识以及人文素养,才能占据一些优势。否则都是空谈,只是众多个历史市区的普通一个而已。

当前,不光是开封,几乎整个国家,都需要在人文素养有改观。否则,任何治理办法以及资本水平,都会沦为空谈。为什么讲,人文素养,首先是时下对于旁人的看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河南在中国的影响很大,首先人多地少,占据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流动人口的也是头等大。经济发展不上去,教育水平不够,让许多人还在为了温饱生计而行走江湖。我们说当地文化,一定是当地人来做。外来人做的是经济效益,所以,何时开封能做到这一点,本地人都向往回归,才可能重启辉煌道路,否则都是过场。


简文主义


开封根本就不发展。要啥没啥,发展啥?有人说历史厚重,难道只停留在课本上?适合有钱人养老的地方。节奏慢,吃喝玩都还行,景点还算可以。老年人能在开封生活确实不错。公园娱乐活动很多,晨练。广场舞。大辫子。很给力。退休了,舒服!



中原乡村小任


我生在开封、长在开封,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自古开封人杰地灵,其悠久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千姿百态的菊花,脍炙人口的美食,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色。但我偏偏对开封的老字号情有独钟。可以说,开封的老字号量之大、声誉之高、历史之久,在全国也为数不多。

开封的老字号多以饮食、服务业为主,如“第一楼”、“又一新”、“马豫兴”、“陆稿荐”、“王大昌”、“新华楼”、“乐仁堂”、“京古斋”等数不胜数。这些老字号一般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从它们的诞生、发展、衰落到复兴,演绎出了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值得世人细细品味。老字号之所以能称得上老字号,各有自己公开的秘密、卓绝的技能令人为之喝彩,正因为如此,这些老字号在新世纪开封的复兴过程中再次成为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闪光点。

老字号是开封的一大骄傲,也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开封因拥有众多老字号而更具魅力,古城因此而享誉中外,与此同时,我们开封人也从中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然而,开封的老字号也需要每位开封人的珍惜、关爱和支持,这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为了全市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早日实现开封的复兴,衷心祝愿开封的老字号青春永驻、再现辉煌。


溦詨


难,包括洛阳


79945127134


活在大郑州的阴影之下,想复兴是难了!


高步步步步高


开封较大的国有企止都被搞垮了,有的被卖了,有的破产了。再想建起这些企业难唧。开封市人民没有自己的企业,只靠私人企业开封市能辉煌吗!


穆老大80405941


如果将(首都)扳到开封那肯定崛起!


laoshan68780405


千年前的开封,这里已经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而当时西欧最大的城市巴黎也仅仅二十万左右,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也仅为30万;阿巴锡德哈里发王朝的首都巴格达仅为12.5万,如今的英国首都伦敦仅有1.5万人.曾经的世界都城,曾经的东方威尼斯,曾经的水绕着城,城挨着水,都因为历史的原因,抛弃了这个曾经的八朝古都,个人觉得,主要是交通运输不给力,造成了现在的开封,一个没落贵族形象。

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到杭州府,开始了衰败历程。从元朝 明朝开始重心开始转移,朱元璋早已看到要想稳定江山必须要北上建都一来中国古代最大的威胁是匈奴,可以最快速度的抵挡匈奴稳定北方百姓因为古代江浙一带可以算上是富甲天下,但是北方呢? 只能用叹息回答,百姓生活水深火热经常被匈奴掠夺,时间久矣,千百年的转变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沿海城市的开放,开封日益衰落,早已不是大城市了,现在只能用古城来回味开封,中华民族的根基。

在不同的发展时代,造就城市不同的发展速度。明清以后,各沿海、沿江城市发展逐步崛起,到了清末民国初期,由于战争原因,被迫开放的城市也大多是沿海、沿江城市。而开封地处中原,相对较为封闭。又处于黄河下游,河床较低,容易发生水涝,开封、周口是有名的黄泛区。清朝末期,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北京到武汉)。如果从地图上来看,京汉之间的直线距离,恰恰经过开封和周口,周口是河南四大名镇之一,更是战略要地,曾国藩曾连续上书清政府,强调周口是豫东和京师的门户。京汉铁路是开封的宿命,当张之洞圈定铁路过郑州时,开封就完了,郑州必然崛起,别说是个县,就是个荒野,未来也必然成省会,因为占据了当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注入了经济发展最强的动力。而建国之初,开封仍是河南的省会,但是1956年之后,省会迁到了郑州,这时候,开封慢慢的蜕变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而郑州变成了举国文明都城。

现在河南在推行郑汴一体化,可是两者相距六十公里,看看现在的北京,东西六环距离不到六十公里,看看现在的北京发展,郑汴同时经济腾飞,只能说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