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早上学有害无益,年龄小、反应慢,学习上的劣势会形成自卑

霍思燕为嗯哼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晚一年将他送入学校

,她允许小孩子爱玩的天性在自己儿子身上得到解放。

何故把孩子送去学校?无非两点:义务教育,学习知识。

家长可以通过学校“夺回”自己被孩子占用的部分时间,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入学开始,父母与孩子之间朝夕相处的日子意味着结束,一口气念完大学,就面临着工作和成家,忽然之间在父母怀里撒娇、任性的孩子也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

孩子过早上学有害无益,年龄小、反应慢,学习上的劣势会形成自卑

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在未来步入社会更有竞争力,坚持认为读书越早越好,其实则不然。孩子是否应该早上学,这要根据智力情况综合分析(包括视知觉能力、听觉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等因素),儿童的智力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智力越高。

把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上一百就是智商,代表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提前入学,可能对于少数天资聪颖、智力超常的儿童来说,确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但对大多数孩子并非如此。

假设有两个孩子年龄相同,那么智力较高者,智商也高,人更聪明;提前入学的孩子因为年龄小,智力往往不如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上处于劣势,有可能成为差生。成为“差生”的聪明孩子本来一直被身边的人夸奖,但是到了学校一下子成了差生,大家的失望很大,孩子自己也会觉得自尊心受挫,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过早上学对孩子没有好处。


孩子过早上学有害无益,年龄小、反应慢,学习上的劣势会形成自卑

有心理研究发现,孩子到了七岁的时候,一节课四十分钟,也只有十几二十分钟注意听老师讲话。同时,学习的难度一旦超出孩子的理解能力范畴,会使孩子的精神长期紧张,并产生厌倦心理,感觉学习枯燥无味。

过早上学的孩子由于智力发育往往低于适龄儿童水平,成绩自然不会太好,这会使得他们暗示自己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并且加以指责,孩子会极度自卑,丧失奋斗的动力,认为自己就是笨。如何努力也是没有用的,即使学习成绩不出现问题,情感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性格形成的第一个关键期在学龄前,决定因素是孩子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第二个关键期是小学阶段,决定因素是孩子在班里的地位。

孩子过早上学有害无益,年龄小、反应慢,学习上的劣势会形成自卑

过于幼小的孩子还没有摆脱对父母的依恋,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虽然家长的初衷是让孩子锻炼自立能力,尽早成长,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即孩子由于无法适应陌生的环境,会更加缠着父母以求得到安全感。此外,如果孩子上学过早,可能会因为个子小,体质弱,受到班里同学的欺负,只能选择忍让、回避。这时他逃避的是同学,而有朝一日步入社会,会逃避朋友、同事,表现得懦弱、依赖、胆小、没有主见,将来很可能是一个自卑、适应能力差、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或我行我素、愤世嫉俗、品行不端的人。

近些年来,得利于现在学籍政策的严格管理,孩子过早入学现象明显好转,这也为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增加了更多的亲子时间。所以父母们,请珍惜那多出来的亲子时光,牵着他们的小手出去看看世界,感受四季。到了孩子小眼神里充满好奇的年纪再送他去学校认识新朋友吧!

<strong>有时候,慢才是快,快反而是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