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清朝皇室中,大多是“子以母贵”,如果生母出身高贵,娘家势力强盛的话,皇子就很有希望成为储君,就像顺治皇帝那样。当然皇子当上皇帝后,她的母亲就能“母以子贵”了。

可清朝有一个人很奇怪,她是雍正的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后,要给她上太后徽号,可她却坚持不肯接受。这个人就是孝恭仁皇后,如果不是儿子当了皇帝,她连皇后尊号都没有,因为她的后位是死后追尊的。既然如此,她为何还对雍正那么差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雍正生母的主要经历。孝恭仁皇后出自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被选进宫中成为一名宫女,当时年仅14岁。后来被康熙看中,成为后妃中的一员,在19岁那年,生下皇四子胤禛。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生下胤禛后,乌雅氏被晋升为德嫔。康熙十九年,又生下皇六子胤祚,康熙为此十分高兴,又将乌雅氏晋升为德妃,在妃位中仅次于惠妃。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德妃又接连为康熙,生下三个女儿。

康熙二十七年,德妃生下皇十四子胤禵,她对这个儿子十分疼爱,远远超过了对长子胤禛。后来胤禛和胤禵,都卷入九子夺嫡当中,德妃一直是支持胤禵的,不过最终还是雍正胜出了。

雍正即位后,打算给生母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但乌雅氏说什么都不肯受,甚至不愿搬到太后应该住的宁寿宫。最终太后徽号还没来得及上,乌雅氏就去世了。她既然是雍正的生母,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呢?笔者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第一、三人成虎

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四子胤禛表面上看,并不具有绝对优势。首先他不是最受宠的皇子,其次支持他的大臣不多,最后他自己整天只顾养鸟逗乐,似乎完全对储位不感兴趣,当然这只是胤禛的计谋。

也就是说从表面来看,胤礽、胤禩、胤禵都比他有希望,胤礽是康熙最宠爱的儿子,胤禩得到群臣的支持,胤禵又深受康熙重用。因此最后胤禛继位,确实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加上康熙是在临终前,才宣布最后的接班人,当时并无其他皇子在场。他们一方面出于不服气,一方面想趁机煽风点火,因此就散发雍正篡改遗诏的谣言。而一些大臣之前站错队,如今害怕雍正报复,也在私下默默添油加醋。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正所谓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让人不得不怀疑。就好比如今,仍有很多人认为,雍正当初是篡改遗诏,甚至说出什么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荒唐谬论。

事情传到乌雅氏这里,她也不免会怀疑,雍正是否真的篡改了遗诏。乌雅氏对雍正关心甚少,并非完全了解雍正人品,加上她对胤禵的偏爱,所以她对此事是信多于疑。那么为何说她不了解自己儿子的人品?她又为何更偏爱胤禵呢?这就和第二点有关了。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第二、子以母贵

开头笔者提过,清朝皇室讲究“子以母贵”,乌雅氏最初只是宫女,她生下胤禛的时候,连一个小小的嫔位都不是。虽然后来康熙,将她晋升为德嫔,可这样的身份,仍然不能带给胤禛富贵,她更因此无权亲自抚养儿子。

胤禛满月后,就交由康熙当时的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正因如此,雍正后来才会称呼隆科多舅舅,而隆科多正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也因为这样,雍正自小和孝懿仁皇后亲厚,与乌雅氏疏远,乌雅氏也不了解儿子的真实习性。

等到胤禵出生时,乌雅氏已贵为德妃,她已经完全可以带给儿子显赫的地位,所以胤禵才能由自己生母抚养。乌雅氏亲眼看着胤禵长大,知道小儿子是个德才兼备的人,对他寄予厚望。在她心中,胤禵比胤禛更加适合继承皇位。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第三、眼见为实

雍正登基后,开始清算自己的兄弟,更是将胤禵召回来,将其软禁。乌雅氏原本就对雍正篡位的谣言,有些半信半疑,如此一来,她对此便深信不疑。而且她更加认定,这个儿子是个不念手足之情的冷血之人。

乌雅氏哪里知道,雍正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政治需要。她一个妇道人家,一个母亲,只愿意相信眼见的事实。她心中的事实就是,胤禵是雍正的亲弟弟,可雍正却不念亲情,将弟弟软禁,保不齐他还起了杀心。

可以说乌雅氏对于雍正,是极其不信任的。她一则怀疑雍正篡位,二则与雍正感情不深,三则断定其不念亲情,出于这种种原因,她便不愿承认自己是雍正的母亲,也就不愿意接受皇太后的徽号了。

她是雍正生母,儿子当上皇帝,她为何不肯接受太后徽号

出于乌雅氏的固执,与母子俩没有及时沟通的后果,在徽号还没来得及上的时候,乌雅氏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她仍然居住在永和宫,并未搬去宁寿宫。母亲去世,雍正十分悲痛,虽然母子俩始终没有和解,但他仍然竭尽全力,让母亲走得风风光光。

其实乌雅氏与雍正之间,是值得人惋惜的。乌雅氏一心维护小儿子,忽略了大儿子的感受,她如此对待雍正,实在伤了儿子的心。如果她泉下有知,看到儿子是一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不知她会不会放下之前的偏见,心甘情愿地接受,“仁寿皇太后”这个尊号?

(参考文献《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