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为何要将一名70岁种田老汉满门抄斩?他是谁?

用户3708573253


康熙在这件事上非常阴险,他一面推崇明朝,表示善待明朝皇室成员,并且不断祭拜朱元璋的孝陵,孝陵里面“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就是他写的。但另一面却着手铲除所有明朝皇室后裔。后来捕获了已经75岁的“朱三太子”朱慈焕,不仅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并且将他凌迟处死。



崇祯皇子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紫禁城。明廷覆灭之时,走投无路的崇祯下令皇宫内女眷自尽,于是周皇后在坤宁宫自缢,后来崇祯又砍了袁贵妃、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

与对待女眷的态度不同,崇祯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逃出升天,延续命脉。于是下令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皇五子朱慈焕逃跑,让他们躲入皇亲国戚家中。



李自成进城后,虽然对明朝大臣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选择杀害这三个皇子,并且还选择赦免了他们。即便是李自成从山海关败退后也没有杀死他们,反而是任由他们逃跑了。

清军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入关后,开始捕杀明朝皇室,至此三个皇子全部下落不明。期间也发生了南北太子案件,清军处决了所谓的假太子,但也有一部分人说这个太子是真的。



朱三太子案

清朝定都北京后,开始寻找散落民间的崇祯皇子,但始终渺无音讯。时间到了康熙年间,很多地方打出了“朱三太子”的旗帜造反。“朱三太子”指的是崇祯三个皇子,并不是其中之一。

清朝的“朱三太子案”非常多,电视剧《康熙王朝》之中就有描述,比如杨起隆,他就联络了很多北京当地对康熙不满的人员起事,结果失败潜逃。类似的事情在康熙一朝多达十余起。



经历了多次的“朱三太子案”后,康熙想了一条毒计。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在南京大肆祭奠朱元璋明孝陵,声称探访明朝后裔,授予官职,或者让他们看护孝陵。

公元1708年,康熙已经在位47年,这一年清政府在山东汶上县捕获了一名75岁的老汉。经过审讯,确定了这个人就是崇祯的第五子朱慈焕,康熙大喜过望,不过没有授予他官职,而是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并且将他凌迟处死。



朱慈焕逃亡经历

原来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被李自成的一名将领带到了河南,当时他们处理了所有的武器装备,准备隐姓埋名。但由于清朝的搜捕力度很大,所以李自成的将将领扔下了朱慈焕独自逃命了。

十几岁的朱慈焕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并且走到了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当时凤阳有一个姓王的乡绅好心收留了他,并且给他改了名字王士元[原是王],就这样朱慈焕过了几年稳定的生活。



后来王员外去世,朱慈焕无依无靠,又开始了流浪,由于生计所迫,他到了一处庙宇中做了和尚。有一次一个胡姓乡绅到了庙里上香,认为朱慈焕器宇不凡,所以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从此朱慈焕以王士元的身份娶妻生子,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期间虽然因为身份问题,带着家人逃窜于大江南北,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康熙年间,康熙多次拜谒明孝陵,并且明确表示会优待明朝皇室后人。虽然朱慈焕不敢出来接受,但逐渐的认为康熙是对明朝皇室亲善,所以放松了警惕,开始安定的享受生活。

既然放松了警惕,人的戒备心也就放松了很多,晚年有一次和好友聊天时吐露了自己就是朱慈焕的秘密。这件事很快就引起了轰动,甚至有一名叫做念一和尚的人又打着朱慈焕的旗号起义。



听到念一和尚起义后,朱慈焕迅速从居住地浙江逃到了山东,但消息走漏后又岂能置身事外,最终朱慈焕在山东被捕。

被捕后,清廷让念一和尚来与朱慈焕当堂对质,虽然证明了二人并无往来,但康熙特批凌迟处死。已经须发皆白的朱慈焕看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一个被砍杀倒地后,自己也在绝望中被凌迟处死。


我是越关


康熙是皇帝,咋还跟一个老汉过不去呢?事有蹊跷必有妖,仔细了解之下,才明白咋回事儿,原来这位老汉威胁到了清朝的稳定。

散落民间的皇子

明朝灭亡之后,励精图治崇祯皇帝倒霉啊,忙了半辈子成了亡国皇帝。最终他有七个儿子,在亡国的时候死了四个,最终在李自成兵败的时候趁乱跑了三个,哪三个呢?老大朱慈烺;老三朱慈炯;老五朱慈焕。

逃亡之后,三人浪迹天涯,过惯了舒服日子的的大太子朱慈烺,在流亡之中忍受不住煎熬,最终铤而走险去投奔了自己的姥爷周奎,过了几天好日子的朱慈烺,早忘了自己是亡国太子的身份,失去警惕的朱慈烺最终被他的舅舅们绑起来,扭送给了清廷请赏,这样一来就避免被牵连。

朱慈烺到死都没想到,这亲情如此不堪一击,可见他有多么不成熟,有此下场也怪不得别人狠毒了。

老三朱慈炯不知道去哪里了,他的下落一直是一个谜,清朝为此特别烦恼,因为朱慈炯一天找不到,一天就有反清复明的组织借着他的名号造反,此起彼伏,闹的清朝不得安宁。

老五朱慈焕,不同于老大,他能忍住民间疾苦,能够明白自己不能露面,更不能相信任何人,在老大的前车之鉴下,他肯定不会再选择去找什么姥爷、舅舅。他更倾向于学习老三,从此人间蒸发,过自己的余生。他和老三不同,他从来都不想反清复明,就想从此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朱慈焕逃亡之后,隐居于民间,在民间受到贵人相助,改头换姓,名为王士元。朱慈焕早民间生活,倒也衣食无忧,毕竟是一个皇子,从小读书,凭借自己的文化,在民间做教书先生,也算受人尊敬。

一言不慎

时间荏苒,有如白驹过隙,等到朱慈焕70多岁的时候,他早已习惯了自己的生活和身份,小心翼翼几十年的朱慈焕,逐渐开始忘记了自己原本的身份。一时大意的朱慈焕在和朋友酒后聊天的时候,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尽管朱慈焕酒醒之后十分后悔和懊恼,但还是安慰自己,毕竟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如今清朝已经稳定,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了,于是朱慈焕放宽了心。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有一位念一和尚得知了此事,于是反清复明的念头冒了出来,这位念一和尚就打着朱慈焕的名号,造反了。

朱慈焕一听,心里大惊,他知道自己给自己惹祸了,于是带着家人,全家迁徙,找一个新的地方落脚。

狡猾的清廷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康熙皇帝祭拜明皇陵。说道康熙祭拜明皇陵这件事儿,由来已久,大清朝是推翻了明朝建立政权,为什么清朝皇帝却时常祭拜明皇陵呢?因为他们清兵入关,为汉族所不容,为了稳固统治,清朝的历代皇帝都会做做样子,表现出对前朝汉王朝的怀念与尊重。

康熙尤其会用此套路收买人心,甚至还发出了一个信号,他说:“寻找明朝皇族后裔,封官,让他们守陵吧。”一句话说出来,让天下人都觉得康熙宽容大度,前朝恩怨,尽释前嫌。这样的态度传到民间,自然也传入了朱慈焕的耳朵,年迈的朱慈焕幼稚的以为清朝已经忘记了他们与大明朝的恩怨,就算找到自己也没什么,能为祖宗世代守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朱慈焕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他全家老小被清军抓捕,朱慈焕仍抱有幻想,做定了给祖宗守陵的准备,结果却没能如愿,最终朱慈焕全家被斩,他被人被凌迟处死,享年75岁。

康熙杀朱慈焕,就不怕汉人不满吗?就不怕他拜祭明皇陵的安排成为笑谈吗?他当然怕,所以他杀朱慈焕的理由不是清除前朝余孽,而是抹黑朱慈焕冒充“朱慈焕”,以他冒充前朝皇子的罪名,将其全家处死,断了崇祯最后的血脉,然后还继续拜祭明皇陵,估计拜祭的时候,康熙会窃笑也说不定。



野史日记


康熙将一名七十余岁的老人满门抄斩,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不过这位老人并不是什么种田老汉,而是一位教书先生。

这位教书先生名叫王士元,他之所以被康熙抓捕并满门抄斩,主要是因为王士元一次酒后自称是明朝崇祯帝的皇子朱慈焕。王士元的房东张月怀听闻之后,就打算借机起义,拥立“朱三太子”(朱慈焕)。而僧人张念一听到消息后,也开始大举募集香火钱,说是要“助朱三太子起义”。

清廷很快得知了消息,立刻派人通缉并捕获了王士元,以及王士元的儿子和孙子。此时的王士元已经75岁高龄了。

王士元被抓后,自述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

王士元说他就是明定王朱慈焕,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他才十一岁。崇祯将他交给了一名太监带出宫,并隐匿于民间。结果这名太监背叛,将他直接交给了李自成。

幸运的是,李自成没有杀他,而是将他交给了一名毛姓将领看管。清军入关后,毛将军先是带着他到河南种田,后来留下他独自逃亡了。他只能独自一人流浪到了凤阳,被一名王姓乡绅收为养子,改名王士元。

王士元十八九岁时,王乡绅病故,他被王家子孙赶出了家门,只能在一座佛寺出家度日。做僧人期间,他又结识了一名姓胡的余姚人,并被胡某招为了女婿。从此,王士元就以教书为生,迁徙于各地,不停的改换姓名,防止被清廷发现。

不过,最终他还是被清廷侦查到,并被抓获了。

王士元被捕后,还说他蒙清朝对前朝的三大恩,即诛杀流贼,替崇祯报仇;从不杀害先朝子孙(假的,清廷抓到朱氏子孙不论真假皆杀);还有祭奠明朝皇陵先祖。所以,他是不会造反的,更何况他已经七十五岁了。而且他也从未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占据城池。

但对于康熙而言,满清虽然已经立国六十余年,却还是对明朝朱氏后人非常忌惮,特别是对“朱三太子”。最后,康熙还是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判王士元斩立决,儿孙全部斩首。

康熙的担心不无道理。从明朝灭亡的那一天起,以汉人为主的各族人所进行的“反清复明”活动就从未停止,这也是满清统治者从立国之初,到灭亡都一直头疼的事情。而满清所采取的手段也非常简单,镇压处决,可是每次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王士元到底是不是“朱三太子”朱慈焕呢?应该不是。

按照《明史》的记载,崇祯共有七子,其中第二子、第六子、第七子早殇。朱慈焕排行第五,同样在四岁时夭折。7年后李自成才杀进了北京城,所以,王士元绝对不可能是朱慈焕。

崇祯七个儿子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三个,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和四子朱慈炤。三人在北京城破后,均下落不明。

传说中,有说太子朱慈烺本来要前往大臣朱纯臣家躲避,但被李自成找到。山海关大战,朱慈烺随行。李自成败,朱慈烺被送给了吴三桂。原本吴三桂准备拥立朱慈烺为新帝,被多尔衮拒绝。吴三桂就带着朱慈烺到了山西,并在山西去世。还有说朱慈烺被李自成所杀,也有说南明弘光元年太子案中的朱慈烺就是真太子。总之,乱军之中肯定是死了。

第三子朱慈炯据传也被李自成抓获,并被封为了定安公。李自成战败后,下落不明。因此,很多人就打出了“朱三太子”的旗号,其实都是假的,名字都对不上。但是这个“朱三太子”却一直困扰着清廷。

第四子朱慈炤,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就已经下落不明了。当时朱慈炤才12岁,如果王士元自称朱慈炤,倒是有点可能。但是,王士元却自称朱慈焕,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不记得自己的名字。

推测这个王士元,原本想借“朱三太子”的名气炒作一下,捞点好处。他可能想,他都已经这么大年龄了,而且也没有造反的实际举动,康熙即使抓了他,为了收买人心,可能还会封他一个公爵、侯爵之类的闲散爵位。结果没想到康熙一点都不仁慈,让他白白搭上了全家人的性命。


奕天读历史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嘛种田老汉啊!一惊一乍的,人家那是一位教书先生。你唠嗑可唠到了鼻梁骨上边了,跟那逮了这么一句。

这七十岁的老汉他可不是别人,是老朱家留下的唯一的一根苗,就这最后还是没有逃过康熙的毒手。

话说康熙这人,天天的给朱元璋上坟,以表达自己个的满清是继承了大明的国祚,样子做的是不错,这不还给崇祯帝那临时的坟头修缮了修缮。可回头知道了崇祯还有个儿子在人间,这翻脸比翻书都快,随随便便弄一个连小孩子都哄不了的由头,从上到下将崇祯这儿子的家给血洗了。

这就是康熙这仁皇帝的做派。

那么这老汉是崇祯的那个儿子呢?

是老四。话说当年,北京城这地被只能统领个先锋营的李自成给破了之后,崇祯这就把自己的女儿老婆杀了,感觉自己个也无颜面对天下父老,这就吊死在了煤山上了。

但人这物件,对于子嗣看的比较重,想着自己是不行了,但儿子还在,这就想着咋也留条后不是,这就把太子,皇三子以及皇四子藏到了公卿贵戚家里边。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小的皇四子比较幸运,他在出来的时候和哥哥定王一家伙就走散了。

出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明的将领,这将领就带着皇四子跑到了河南,在这嘎达生活了一年有余。

后来满清政府要查流贼,这事对这将领触动挺大,自己个跑了。那么就剩下皇四子,他压根就没有生活能力,毕竟当习惯了皇子,所以这就开始乞讨流浪。

他这眼里边也没有啥目的,依靠着本能想回凤阳看看,看看自己家的祖地,这就流浪到了凤阳。

话说凤阳这块地毕竟是老朱家的老家,前朝的官在这块也是有的。这其中有一个姓王的给事中,就瞅见了这皇四子,这就把他收养到了家里边,还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王士元。这名字倒过来念就是原来是王。

但这给事中毕竟年龄大了,没多久也就死了,这皇四子一下子也就无依无靠了,又开始流浪。

咋说呢?这皇四子虽然命不好总是在流浪,但运气却不错,到了浙江这块又遇到了一个姓胡的前朝官员。

这人就把自己个的女儿嫁给了皇四子,打这里起皇四子算是有了着落,有了家。

从这里大家伙可以看出来,大明很多官员还是很向往大明的,就算是冒着杀头的罪,他也愿意庇护老朱家的人,老朱家余恩还是在的。

这也是为嘛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总是有人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和满清对着干。

后来的事

原本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也就得了,那么到了皇四子已经成为了七十五岁的半大老头子的时候,家里边是一妻一妾,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外加一个小孙孙,算是个大家庭了。

而皇四子对自己个的身世也是绝口不提,但他这人给娃娃起名的时候,这就露了馅了。

他是按照老朱家的家谱给儿子取的名,和字辈,您要说这也行,这都满清了,也没规定给娃娃们起名字,不能起和字。

但他太执着了,非要给最后一个字加个土字边,咱就说了一般的老百姓给自家的娃娃起名字不会起这种过于生僻的字的。

他又是和字又是土字边的,有心人往老朱家的族谱上一瞅,没跑就他了,崇祯的娃。

于是有一个叫念一的和尚就打起了他的注意,扯着他的旗号开始造反。

得咧,这事就被打明了,这念一也完蛋了,皇四子也被抓了。

康熙还想确认是不是真的。

“这事是真的,俺就放了你!”

皇四子还是太单纯了,他就想这康熙都给自家老祖宗上坟了,还能把他咋样呢?所以也就一五一十的说了,他还反复的强调自己个压根就没有参与造反。

好了,这事确认了,康熙可就翻脸了。他知道这皇四子是真的,但要杀这人却不能用皇四子的真实身份来杀。

他这就故意的把皇四子和皇五子的身份进行了混淆,而这皇五子在大明的官方记载中有死亡记录。所以就说这皇四子是假的冒充人家老朱家的根,所以最终这皇四子一大家子女的逼着自杀,男的全部剁了脑袋。

只有一个小孙孙朱钰宝下落不明,有人说死在了杭州的监狱里边,这事也没地印证去,总之这一大家子算是完了。

这事在《鸡林旧闻录》和《清实录》中都有记载,有兴趣大家伙可以翻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因为,这个75岁的普通种田农夫不是别人,正是崇祯皇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后来很多人都把他当做朱三太子,这当然是有误的。

甲申之变中,崇祯皇帝在煤山自尽前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五子朱慈焕)托付给太监,希望他们能趁乱逃出皇宫,延续大明皇室血脉,复兴明王朝。可是在逃跑之中,由于年龄太小,涉世不深,还是被李自成抓住了。李自成如获至宝。局势变化太快,不曾想山海关一战,李自成被清军大败,三位皇子因战乱再次走失。 结果太子朱慈烺被多尔衮抓获,不久就被杀害。三子朱慈炯,下落不明,朱三太子成为历史悬案,也是牵动清朝统治者敏感神经的一大问题,可能是这样,康熙连75岁的五子朱慈焕都不放过,凌迟处死,全家抄斩。曾经六次拜谒朱元璋陵寝,并且行三跪九叩大礼的的康熙帝,这时表现出了他的险恶与奸诈。

话又说到这位五子朱慈焕,逃出清军的搜捕后,他一路乞讨,被一个姓王的前明官员遇见,见皇子沦落至此,于心不忍,便做收留,改名为王士元。后来,王绅士去世,家人不敢收留他,只好继续流浪,最后落脚到浙江,此间还当起了和尚。这时五子朱慈焕已经20出头了,全身焕发着青春的气息,前明皇室的气质一点也不少。后来,一位胡姓乡绅到庙里祭拜,见朱慈焕气宇轩昂,不同凡响,于是劝其还俗,还把女儿许配给了他。婚后生下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如果日子一直这样,到也相安无事,埋名隐姓到白头,一家人其乐融融,回归生活本源,也是极好的。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人难免大意,也会想起之前的事情,已经75岁的朱慈焕就把自己的身世跟多年熟悉的村中哥们说了,就是这一说直接引来了官府,最后在山东被官府抓获,判处凌迟处死,可谓非常悲惨。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


秦右史


康熙是为了自己爱新觉罗的满清江山才把这个70多的种田老汉杀了的。这个老汉,不是普通的农夫,他还是崇祯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民间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他的身份和名号又给他制造了一个身份叫“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十二岁的朱慈焕被李自成俘虏,其他皇子全部被杀后来李自成兵败,朱慈焕趁乱?等着一位姓毛的将军逃到了河南,以种地为生。 当时的满清一直在查找流落民间的明皇室成员,姓毛的怕朱慈焕连累自己,所以把朱慈焕给丢下自己又逃跑了。

无依无靠的朱慈焕靠着一路乞讨到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乡绅。乡绅见他眉清目秀,气质不凡,不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便问他来历。单纯天真的朱慈焕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乡绅。

乡绅是明朝旧臣,见堂堂大明的五皇子落魄到如此地步,当即落下泪来收留了他,还将他的名字改为王士元。不幸的是五年后乡绅病死,王家也跟着落寞。

朱慈焕为了生存,又过上了四处讨生活的日子。后来流浪到江南落发为僧,朱慈焕本就想着在庙里过一辈子得了,但是一天一位姓胡姓乡绅到寺庙上香,见二十岁出头的朱慈焕相貌英俊,气度非凡,很是喜欢,劝他还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之后,朱慈焕便在浙江安家,以教书为生。成家后十分小心,处处谨慎。从来不对人坦白自己的身世,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搬家。由于朱慈焕的小心谨慎,得以平安无事地生活了五十多年,育有三子两女,还得了孙子。

公元1699年,康熙为了赢得民心,拜谒明皇陵后对大臣们说:“朕想找一位明朝后裔来管理明孝陵,并授予他官职。”朱慈焕知道康熙的这一旨意后,很快便识破了康熙的阴谋。康熙此举不光能赢得民心,还能找到明朝后裔以绝后患,是一石二鸟的妙计。

小心了一辈子的朱慈焕没上当,心里却放松了警惕,紧绷了五十多年的心弦稍微松了松。有一天,朱慈焕与一老朋友喝酒,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这一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于是便被那些反清复明的给利用了。他们打着朱慈焕的旗号造反,朱慈焕瞬间感觉大事不妙,于是举家潜逃,躲了两年还是被抓住了!

康熙下旨的本意就是找到明皇室后裔,如今真正的朱三太子就在眼前,他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好也罢坏也罢!他必须死,但康熙又怕别人说他错杀好人,说朱慈焕冒充明朝皇子,应当凌迟。

朱慈焕被割五百多刀而死,享年七十五岁!他的儿子和全家也被杀死!

可怜朱慈焕躲藏一生,仍然未逃一死!


小伙子别放弃啊


理科男答历史。

康熙要将一个人满门抄斩必定是有理由的,而他杀70多岁的种田老汉,也是迫不得已。

因为这个老汉来头实在太大了,并且还有非同寻常的号召力,所以一定是要杀他的,不仅要杀他,还要连同他的子孙一起杀。

这个种田老汉是明朝的人,身份不一般,皇家子弟,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朱慈焕。

在清朝修订史记的时候,将他给写死了,5岁夭折,其实是因为明灭亡后,找不到朱慈焕,所以才写成夭折的。

朱慈焕不仅没有死,还活得非常好,就是生活上再也没有曾经当皇子时那么潇洒了。

朱慈焕是公元1633年出生的,在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的时候他才12岁,因为明已灭亡,父亲崇祯帝也已身死,所以他只能逃跑。

在逃跑过程中,和兄弟走散,最终朱慈焕来到河南。一开始他身边还有一个将领,但是因为清朝抓的太严,那个将领再次逃走,这时只剩下朱慈焕一人流浪。

一年后,朱慈焕遇到了明朝老臣,并且跟其改名换姓为“王士元”。在这里呆了四五年后,王家出变故,无奈朱慈焕再次出走,后进入一寺庙削发为僧。

有一次,朱慈焕偶然间结识了一位明朝后裔,相谈甚欢,这位明朝后裔劝朱慈焕还俗,并将女儿许配给他,同时还获得了一份工作私塾教书。

朱慈焕就这样和妻子生儿育女,安安稳稳的生活了大半辈子,直到公元1705年,朱慈焕认识了一个老先生,姓张,这个人暴露了朱慈焕的身份,导致朱慈焕的妻女自尽,子孙被捕。公元1708年,朱慈焕也被抓。

同年,朱慈焕被凌迟处死,而其子孙皆死于狱中。康熙帝为此感到很惋惜,因为朱慈焕此时已经75岁高龄了,他不可能再做谋反之事,但是奈何他是明末皇帝的儿子,所以肯定心有不甘,怀有谋反之心,于是康熙帝只能如此。


理科男读历史


历史上康熙为何要将一名70岁种田老汉满门抄斩?他是谁?(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和《康熙王朝》两部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康熙皇帝,一生勤政爱民、宽大仁慈,削三藩、收台湾,逐沙俄、征朔漠、治蒙古,重农桑,兴水利,重教育、编词典,一手创下了大清王朝的“康熙盛世”,在位61年,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的一个黄金时代,是一位英明的好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最博学的皇帝”、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却将一名70岁的种田老汉满门抄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70岁的种田老汉到底是谁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呢?

其实这个70岁的种田老汉,来历并不简单,因为他是前朝皇帝崇祯的儿子,人称“朱三太子”的朱慈焕。这要从明朝末年清军入关说起。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明朝是乞丐皇帝朱元璋一手创立出来的王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比较强大的王朝,但往往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的子孙没有继承和发扬他勤政爱民、文韬武略治理国家的优良传统,而是宠信宦官,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朱元璋一手打下的江山毁在了崇祯的手上。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朝政动荡不堪,加上崇祯生性多疑,更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脚步。

1、崇祯皇帝被逼上吊,明朝太子逃亡。

1644年3月18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进北京城,逼得崇祯皇帝在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后,在煤山上吊自杀。但崇祯在临死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崇祯对太子讲,你要把弟弟抚养长大,来日为父亲报仇,随后把他们托付给太监,安排他的几个儿子穿上破衣服,逃出了皇宫。

在逃亡过程中,他的三个儿子最终还是落入了大顺皇帝李自成手里,李自成当时显的相当有气量:“尔等本无罪之人,我不杀你们!”随后,崇祯帝这三个儿子被收押看管。其实李自成从未想过要杀他们,他只不过是想给明王朝要一个合法的领地并且让崇祯承认他的政权而已,所谓命运就是这样的不凑巧,李自成把崇祯的几个儿子封了王,打出口号“克复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并带着他们率兵去征讨吴三桂,结果吴三桂投了清,李自成就这样被清和吴三桂所大败。兵败如山倒,李自成弃城而逃,连自己都顾不上了,那会顾得上前朝的皇子?就这样崇祯的三个儿子从大顺军中各自逃出,太子朱慈烺投奔了自己的外祖父周奎,周家那些势利小人把太子朱慈烺献给了清军多尔衮,就这样崇祯的长子被杀死,永王朱慈炤在逃亡的路上也被清军当城李自成的部队所杀死,崇祯的几个儿子里最幸运的应该就是朱慈炯了。

他和一位将军一起逃到了安徽,在那住了几年后清军查流寇时,朱慈焕逃出搜捕后,一路乞讨被王姓前明官员收留,改名为王士元。后来全家搬到了乡下,王乡绅去世家人不敢再收留他,只好落脚到浙江当了和尚,此时他已20岁了,朱慈焕本就想着在庙里过一辈子,后来胡姓乡绅到寺庙上香,看到这个二十岁出头的朱慈焕气度非凡,便劝他还俗,招了他当女婿。朱慈焕在浙江安了家,一生以教书为生。为人处处谨慎,从不提身世,这样平安无事活了五十多年,一共育有三子两女,过得也算是安顺。

然而,清朝入关虽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但一直没有停止搜寻皇子下落的脚步,对清朝统治者来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否则,这始终是自己的一块心病与隐患,但始终渺无音讯。

2、朱三太子酒后失言,惹祸上身。

隐姓埋名大半辈子快过去了,但朱慈焕曾经锦衣玉食,也有人鞍前马后,曾经的优越生活成了后来吹牛逼的资本。在一次酒后,朱慈焕给一个浙江大商人诉说了自己的身份,第二天酒醒之后开始后悔。但后悔没用了,大嘴巴惹了事,不久爆发了“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这下子,距离很近的朱慈焕无法淡定了,这是谁打着自己的旗号行那造反之事?虽然,几十年来打着自己旗帜造反的不在少数,但如此近距离,却是第一次。于是,朱慈焕开始逃了。但是,逃亡过程中朱慈焕的信息不断被泄露,有些是自己家人不小心透露的,有些是知道此情的人透露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做反清复明的事。

3、康熙施计拜谒明皇陵,朱三太子因儿媳被抓。

有了风吹草动后,朱慈焕就开始了新的漂泊旅程,这次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飘荡在世间。先是到了宁波,后来到了镇海县,这两个地方都有打着朱家旗号“做坏事”的人。于是,朱慈焕又来到了湖北长兴县,时间不久,又跑到了山东汶上县,朱慈焕希望能安定下来。

公元1699年,康熙为了赢得民心,拜谒明皇陵后对大臣们说:“朕想找一位明朝后裔来管理明孝陵,并授予他官职。”朱慈焕知道康熙的这一旨意后,很快便识破了康熙的阴谋。康熙此举不光能赢得民心,还能找到明朝后裔以绝后患,是一石二鸟的妙计。但坏就坏在朱慈焕儿媳妇身上了,朱慈焕以前不小心给儿子透露过自己的身世,儿子又告诉了儿媳妇,他儿媳妇又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妇女,在一次接受审问时,听到审问的人员说如果你是前朝的皇族,立马就给你升官,结果招了,官员立刻下令抓了朱慈焕全家,并押送到京城让康熙裁定。

此时朱慈焕已经70多岁了,康熙知道后,怎么能容忍前朝崇祯皇帝的后人活在这个世上,这可是崇祯的嫡子孙,于是给出了“虽未谋反、人心难测”的罪名,随即下令将朱慈炯凌迟处死,并全家满门抄斩,就此崇祯的后代全部覆灭。

可怜朱慈焕老汉,一生没造过反,却被扣了个造反的大帽子,一家上下送了性命。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康熙表面仁义,甚至在其去世后还被尊称为圣祖仁皇帝,可在许多事情上,他当真配不上一个“仁”字。

1708年,康熙抓住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并马上将其满门抄斩。康熙为何要对这位无辜老者下如此重手呢?

因为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崇祯的皇子——朱慈焕

明朝灭亡时,朱慈焕12岁,侥幸活了过来。后来,朱慈焕到一王姓士绅家乞讨。士绅见其气质不凡,就详细询问其生世,朱慈焕透露自己的皇子身份。


姓王的士绅是明朝官员,也算受过“明”恩,看到皇子如此落魄,有点于心不忍。于是,士绅就冒着风险收留了他,还将其改名为王士元,倒着念就是“原来是王爷”。

王士绅去世后,王家不愿继续收留朱慈焕。没办法,他只好再次流浪,到浙江后当了和尚。后来有一位姓胡的乡绅,非常赏识其才华,劝朱慈焕还俗,还将女儿嫁给他。

成家后的朱慈焕以教书为业,还经常给地方士绅打秋风来维持生计。他一辈子小心谨慎,虽然比较劳累,但也活到古稀之年,还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

随着天下的稳定,康熙也刻意表现自己的大度,数次参拜明孝陵,还对外宣称要寻访明朝后裔,给其官职。

朱慈焕虽然没去领这个“奖”,但心想终于可以松口气,所以,有一次在于好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身世秘密。只能说他太天真了,很快,消息就开始向外传播。

康熙四十五年,天地会的总舵主,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利用这个消息,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反清复明,结果失败。这事就牵扯出朱慈焕,当时他在山东蓬莱,于康熙四十七年被捕。

朱慈焕被押送到杭州后,在审讯中为自己辩解:

“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应该说,不管是从行为动机还是精力、实力上看,朱慈焕都没有谋反的可能。他并未犯罪,康熙却强词夺理,“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

朱三太子案

清朝初年,许多人打着故国旗号,接着“朱三太子”的名义,起兵反抗朝廷。康熙年间,各地爆发十几起“朱三太子”案,比较有名的是杨起隆起义,甚至连吴三桂反清的檄文中也提及要拥立前明“三太子”。

很显然,“朱三太子”已经成了对付清朝的一面旗帜,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康熙并不害怕真正的朱三太子,真正让他如鲠在喉的是“朱三太子”这面旗帜背后的影响力,会威胁到大清江山。虽然每次都能抓获“伪朱三太子”,可真正的朱三太子一直没有出现。等到朱慈焕被逮捕,康熙彻底抛弃仁义的面具。

康熙是一位帝王,不管表面多么仁义,内心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己的江山社稷以及权威。杀了朱慈焕,康熙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


秋媚读史


这件事情还要从公元1644年说起,这一年,李自成率大军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砍杀诸位嫔妃后,自己也上吊自杀。

不过,在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前,崇祯已经提前将自己仅剩下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焕)送到他的岳父家里。

但后来,李自成还是找到他们三人,不过李自成并没有杀他们,反而都封他们为王,李自成的目的,自然是希望通过尊崇他们来拉拢明朝的残余势力。但可惜的是,李自成在北京呆了还不到两个月,就被清军击败,不得不狼狈逃出北京。

接着,清军攻入北京城,太子从此下落不明,而永王与定王两个人则趁乱逃亡出去,但清军也没有放弃对他们俩的追捕。在逃亡中他们俩被清军追上,定王为掩护弟弟永王离开,最终死在清军手上,永王顺利逃脱后,漂泊到了安徽,被一位姓王的明朝旧官员收留。



当时永王朱慈焕才12岁,这位姓王的官员为安全起见,就将朱慈焕改名为王士元。五年之后,这位姓王的官员去世,朱慈焕便到江南流浪、并在浙江余姚当了和尚。

但有一天,一个姓胡的乡绅带着家人到庙里游玩,看朱慈焕一表人才,又谈吐不凡,便极力劝说他还俗,还把自己的千金小姐嫁给他。

于是,朱慈焕就正式还俗成家立业,并且并且在岳父的帮助下,他还得以教书谋生。而除了教书,朱慈焕总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生活,从来不与他人聊及自己的身世。所以当时已经没有人知道他是朱慈焕,大家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做王士元。

此后数十年,朱慈焕和妻子共生下3个儿子和2个女儿,而其后儿子和女儿也都先后成家立业,他可谓是儿孙满堂,可以安享天伦之乐。特别等到他晚年,正逢康熙盛世,生活日益富裕安定。

从正常的情况的看,朱慈焕这一生就将这样平淡而安定的度过。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彻底打破了朱慈焕的余生幻想。



当时,康熙皇帝为了笼络汉族民众,曾经6次亲自到南京参拜瞻仰朱元璋的皇陵。每一次拜谒皇陵时,康熙皇帝都会三跪九叩,一副无比虔诚的模样。

公元1699年,康熙此时已经执政38年,他又一次亲自祭拜明孝陵。拜完之后,他对随行大臣说:多多查访,朕要寻找一位明皇室后裔,授予他职衔,让他来管理明孝陵。

康熙皇帝的这一番话语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百姓都被康熙皇帝这样“亲民友善”深深感动。

朱慈焕听说之后,心里也非常高兴,他想去找康熙申领这个职位,这样自己的先祖起码也有人照顾。但是,当年的逃亡经历让他明白,小心驶得万年船,保不准这就是康熙故意搞出来的把戏。所以,朱慈焕最终还是没有出去找清朝的官员说明此事。

但问题是,这件事情却在朱慈焕心里埋下了根,所以向来守口如瓶的他,开始变得有些多话起来,没事总爱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往事。可能是因为康熙皇帝的这一番表态,让朱慈焕觉得清政府即便不给自己官当,但应该也不会再追杀自己,毕竟已经时隔这么多年。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次他和学生喝醉酒之后,就把自己保守了一辈子的身份秘密给透露了出去。而当时,因为康熙的那番话,各地官员为了图表现,都是重金在征集有关明朝皇室后裔的消息。于是,朱慈焕的学生转身就将他给出卖。

第二天,官府就直接找上门来将他们全家都给抓了起来,朱慈焕见事已至此,就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官员一看,竟然被自己找到了传说中的朱三太子,于是他立马安排朱慈焕住下,并用很好的食物招待朱慈焕吃喝。

第三天,接着,官员立马把朱慈焕的材料整理好,并上报给朝廷,等待康熙皇帝下令嘉奖。而康熙皇帝在得知找到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焕时,他顿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但是,出乎官员的预料,康熙皇帝不是要对朱慈焕授予官职、更不是要嘉奖官员,而是发布一道圣旨:将朱慈焕(也就是王士元),凌迟处死。

其实,康熙皇帝之所以要凌迟处死朱慈焕,是因为担心反对清朝统治的仁人志士利用“朱三太子”的名号,再次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而他先前所说的“对明皇室后代授予官职”,实际上只是一道诱饵,可惜朱慈焕一生东躲西藏,最终还是逃不过心中的贪欲。

于是在公元1708年,75岁的朱慈焕和自己的儿子们一道被押赴刑场,遭遇一刀刀割肉而死亡。自此,大明朱家的直系皇室后裔,彻底中断。当然,要说明的是,这个故事并不是正史中记载的,而是出自野史,所以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