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勇战王聊历史


我要说的这个人,比邬思道要厉害一万倍!

从格局上讲,邬思道用的是小术,他用的是大道。

从气场来讲,邬思道是躲在阴影里的倾轧谋士,而他是立在阳光中的赫赫天子。



没错,他就是康熙大帝。

在应对九子夺嫡的这盘大棋中,邬思道是绞尽脑汁地揣度康熙的帝王心术,康熙却仅仅把邬思道定位成一个拾遗补阙的边角谋士。

扒扒邬思道这个身残志坚的阴谋家。



邬思道年青时考乡试,受到了主考官的不公正待遇,一怒之下领导了学生运动。主考官被当作老虎打了,他是造反的领袖,也被通缉。

他的觉悟很低,不愿意伏法,就四处躲避,但运气很不好,碰上了拦路抢劫的。强盗在劫财的同时,因为他配合不积极,顺带干折了他的双腿。

在剧中,邬先生是拄着双拐走路的,那情状,很像荡秋千,也像风吹杨柳悠然摆。踩着点儿,很有节奏感。

不要怪我行文太尖刻,只因老邬做人太腹黑。

在剧中,邬思道漠视天下饱受冤狱之苦的芸芸众生,居然以离开来要挟胤禛不要接手清查刑部的事务。

还有,邬思道蒙蔽田文镜,借着他的手向年羹尧开了第一枪。当时,年羹尧还炙热得烫手,万一邬思道这一脚踩空了,田文镜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对待朋友,这么干不厚道呀。就象买股票,你看准了哪支,可以用自己的钱来买,你不通知朋友,用朋友的钱来买。这样搞,今后谁还敢相信你呢?

所以说,交朋友就不带邬思道这种的:满肚子心眼,为了目的不讲底线,有时还拿着你的身家性命来检验他的智商。

如果把九子夺嫡看作一盘大棋,康熙帝无疑是操盘的棋手,他的对手是所有敢违抗他遗诏的皇子。面对着诡异难测的局势和无法掌控的身后事,康熙帝下得万分的小心。

第一步,做眼求活

第一次废太子以后,皇子间的矛盾爆发出来,康熙觉得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他把武丹调到了身边。

武丹是从除鳌拜开始就紧跟康熙的死忠,没有人能够收买得了,并且有凶名在外。

康熙调武丹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掌控紫禁城内的防务,这步棋的意义是防守。在进攻之前,康熙要巩固好自己的后方。

在围棋中,康熙的这种下法叫做眼求活,一般人不釆用这种保守的下法。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内部有漏洞的时候,为了后路才使出这招。

可见,康熙是多么的谨慎。

第二步,争大势



九子夺嫡的危险不在京城之外,京城之内才是主战场,所以九门提督的人选很重要。九门提督必须是自己人,但在当时,康熙不敢轻易地相信任何人。

康熙最后选中了隆科多,因为此人是他的故旧,康熙清楚他的能力。最关键的是,隆科多一直混得不好,还到处借钱,不像背后有靠山的样子。

康熙提拔隆科多是施恩,施恩以后康熙派人观察着他的一言一行。最后还是不放心,怕他被别人收买走了。于是再施恩,许诺隆科多执行遗诏后可以做顾命大臣,这就是位极人臣了,别人再也收买不动了。

同时,康熙还告诉隆科多,若有违背遗诏,就对他杀无赦。这就是传说中的恩威并用了。

终于,一番手段下来,隆科多被绑上了康熙的战车,使得遗诏顺利被执行。

康熙争取隆科多,其实质是争夺京城九门的掌控权。因为京城是权利斗争的中心,掌握了京城九门,也就掌握了斗争的主动权。

从围棋术语讲,这招叫争大势。只有争到大势,才能保持对对手压制的权利。

第三步,定形



争取了大势后,如何将优势转成胜势,这也很考验一个棋手的能力。

优势转成胜势的关键是排除掉不确定的变数,果断定形。

在康熙的眼中,胤祥就是个不确定的变数,很可能搅局。胤祥生母地位低下,幼年很遭白眼,心理有些偏激,只有胤禛待他亲。

胤祥从小习武,功夫高强,为了四哥争夺皇位,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事。康熙下棋的目的只求赢棋,而不是要杀棋,他不希望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所以圈禁了胤祥,同时也是保全他。

圈了胤祥,胜势确立,棋局已定形。

第四步,收官

紧跟着定形后的是收官,收官不影响大局,只是边边角角的拾遗补阙。

邬思道就是干的这活,例如:他组织雍亲王府内的人员保护胤禛的安全,还有参谋胤禛释放出胤祥来掌管丰台大营的兵权。

丰台大营其实没有太重要。虽然主将成文运是老八的人,若是内把好皇子、外把住九门,一个纸片都递不到成文运的手中。再者,成文运手下将官的家眷大多在京城内,成文运想造反,上无领头的,下无追随的,他一个人还能背着大刀啃城墙?

所以说,邬先生的谋略并不能决定大局,仅仅是加了个保险。

第五步,选预备棋手





康熙知道自己下不完这盘棋,他一旦归天,张廷玉就是他的预备棋手。虽然棋面已完胜,如果接下来的棋手故意乌龙,那么遗诏也得不到执行。

有人说张廷玉忠于康熙,也有的人说张廷玉忠于雍正,准确地表达,张廷玉只忠于皇权。

这也是康熙最看重他的一点,选择张廷玉,就是摸透他忠于皇权的惯性思维。

最终,张廷玉完成了他的使命。

作者心语:如果您读完到这里,就请顺手点个关注呗!


链天绝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蕴藏的智慧无穷,里面的人物性格鲜明,都有很深的智慧。按照智慧谋略,我认为有两个人物康熙和雍正比邬思道更有谋略,张廷玉、图里琛比谋略在邬思道之下,但是这些人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人生智慧。

智慧谋略大排名的第一名:康熙

学习智慧:对人多留面子,对事看清形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1.康熙对太子胤礽总是六一定的面子,四阿哥江南赈灾圆满完成任务,康熙还指望让太子代表自己夸奖四阿哥,他却说四阿哥做事的手段不光明,让康熙很生气,但是他没有直接当面批评太子,而是以外地的“沙琪玛”更好吃,来巧妙的化解尴尬,又达到了自己表扬四阿哥的目的;

2.康熙在剧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展现他智慧的一面,而且他的智慧都是“阳谋”,让别人心服口服,不论是追查欠款,还是追查刑部冤案,他都能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让四阿哥做“孤臣”,为培养下一代继承人做准备。追查刑部冤案,看清了八阿哥跟太子的真面目,并且还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3.康熙过大寿,收到十四阿哥送的“死鹰”,为了稳定局势,没有追查到底。而是利用两道圣旨,把九门提督隆科多控制的老老实实,让他按照康熙的的旨意去拥护新皇帝,都是能够看清形势,并且眼光看的长远。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二名:雍正

学习智慧:关键时刻,舍得拼命,实力不足善于韬光养晦

1.追查刑部冤案,这是扳倒太子的好机会,可是这也是得罪人的差事,雍正利用八阿哥急于扳倒太子的心理,把追查刑部冤案的差事推给太子。为了让八阿哥没有退路,雍正在关键时刻舍得拼命,把自己折腾的生了大病,一个月不能下床。

2.雍正实力不强大的时候,依附于太子党,把太子推出来,让他和八阿哥进行较量。康熙公开举荐新太子,四阿哥实力不强,还举荐废太子胤礽。继位以后,雍正对八爷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个时候他的地位还不稳固,八阿哥私自改变制钱比例,都没有追究,这都是韬光养晦,等到雍正的实力够强大的时候,一举就把八阿哥的实力给铲除了。

但是雍正比起康熙,腹黑的心计过多,没有康熙的光明正大,所以只能排名第二位。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三名:邬思道

智慧谋虑大排名第四名:张廷玉

学习智慧:巧妙分身,站在领导角度考虑问题

就是张廷玉私自把康熙带来的密信烧掉,就值得好好学习。八阿哥追查刑部冤案,利用诡计得到肖国兴告发太子的口供,并且连夜送给康熙。张廷玉就非常善于猜测康熙的意思,他私自烧掉密信,一是维护了康熙和太子的颜面,二是让自己脱身。康熙对张廷玉也没有严加追责,康熙也有想让张廷玉烧掉密信的考虑。

智慧谋略大排名第五名:图里琛

学习智慧:忠心领导,装傻充愣

1.图里琛能够屹立于康熙和雍正两朝不倒,把大内侍卫做的稳妥的,靠的就算两个:忠心。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让图里琛办事,都是忠心耿耿,而且多余的话一概不说。图里琛善于装傻,八阿哥诱审肖国兴,明明知道康熙骂八阿哥“其心可诛”,却装傻要去杀掉肖国兴。


小灿哥说历史


《雍正王朝》里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雍正王朝》是一个小说版的历史正剧,已经上映立即圈粉无数,在国内各大频道更是被反复播放无数遍。在豆瓣网长期排名前三,开清宫戏流行之先河,被称为最好看的清宫剧。要问剧中谁的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我想大概率离不开这三个老头:佟国维、康熙和张廷玉!具体谁更胜一筹呢?得一个个分析。

先说康熙老爷子。作为一个在位五十余年的皇帝,他掌控朝局,驾驭众人的能力可谓炉火纯青。尽管有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但表现出来却是至阳至刚的“阳谋”,阳光普照、雨露均沾,无论属于哪一个政治派别都不得不对老爷子的意志服服帖帖。从谋略的绝对值来讲,康熙当属第一谋略大师。当然,这是身份和人设决定的,如泰山压顶,并没有多少讨论的地方。

值得一说的是佟国维。佟国维、马齐和张廷玉,康熙朝内阁的三驾马车。佟国维位列首位,其能力可想而知。佟国维的能力在于不仅谋一时,也不仅是谋一世,而是谋长远。佟国维家族之所以能在康乾时代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家族里有佟国维这样谋划长远的家族代表。康熙朝行将结束,佟国维也明白自己不可能长期得宠。于是选定隆科多作为下一届家族代言人。要扶持隆科多上位不是简单的事,最稳妥方法自然是跟对人。可是谁是康熙的接班人,只有康熙老爷子自己知道。佟国维的厉害之初在于不仅赌定胤禛,而且敢于牺牲自己,跟隆科多演出了一台精彩的苦肉计来扶持后者。可见其功力和水平之高!

说了佟国维,就不能不提张廷玉。很多人认为张廷玉很简单,至少在《雍正王朝》剧中是这样。这话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在于,张廷玉的角色的确一直处于光明正大的舞台中心,跟着康熙老爷子,倍受重用,可谓高大上的存在。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张廷玉施展谋略的空间小了很多。他不可能想邬思道那样使用阴谋诡计,甚至也不能像佟国维那样使苦肉计来谋长远。因为对他这样的人物来说,这些都太LOU了!一上台就被禁用了若干武器,居然还能笑到最后,张廷玉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综上,如果抛开康熙这个自带无敌光环的人物不谈,我觉得论谋略最高,非张廷玉莫属。作为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实至名归。





周周说古今


《雍正王朝》中的4个老头都很猛:康熙、邬思道、佟国维、王掞,其中康熙无疑是最厉害的,毕竟他是一切策略的执行者,其他人大多数时候只是猜测并围绕其进行。

康熙是“道”“术”结合,行的都是光明之“道”,运用却是千奇百变之“术”,酌情酌理处置户部欠款、谈笑间搞定老八一党、千钧一发之际稳住死鹰一事等。

邬思道主“阴谋之术”,剧中自己也明言行的是阴谋为体,最明显的就是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被邬思道拿来利用既搞垮了太子,也拉八阿哥下水,己方却稳稳作壁上观。


王掞主“阳谋之术”,毕竟他是太子的老师,传授的都是王者之道,光明之道,能做“帝师”怎能没有非凡本事。死鹰一事,王掞也清楚的看到“胤禛是继位人”,从而羞死郑春华,为自己也为后人留下一份福荫。

佟国维,作为上书房大臣,就像剧中的“冷热灶”一样,经常阴谋+阳谋双管齐下,百官举荐太子,处在尴尬的位置阳面只能迎合老八,阴面却将隆科多推出来,最后什么结局:老八对佟国维“感恩”,隆科多成功上位,康熙对佟国维的行事也很欣慰。一箭好几雕,而且佟氏一族顺利延续。

当然,剧情为了突出“邬思道”肯定要把他的戏份表现的富有张力,其实其他几位老头不遑多让,佟国维的谋略就不在邬思道之下。


史味人生


我认为谋略比邬思道更胜一筹的是佟国维,他曾经连康熙和老八胤禩都被骗的团团转!

一、

上一篇问答也分析过,张五哥的冤案从一开始老八胤禩就是知情的,他也是希望能利用这件事扳倒太子,从而再利用自己的威望,顺利的接任太子一职。

但是是否能接下刑部一案虽然是康熙帝做主,但是也要听一下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意见,所以老八胤禩连夜找到了佟国维。

我们看《雍正王朝》的前期,会有一种认知,那就是老八胤禩和佟国维的关系非常好,而且佟国维后期还联络百官举荐老八胤禩当新太子,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力支持老八胤禩的。

看剧前期有这种认知并没有错,而且也会认为佟国维最后被罢官还乡是罪有应得,但是如果看完了整部剧还这样认为,那么这部戏算是白看了。

可以说,佟国维是全剧中顶级聪明之人,他的聪明就在于,不看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他才是赢家。

在接刑部一案的事情上,佟国维告诉老八胤禩:

“八爷应该知道皇上那儿,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

之所以要这样怂恿老八胤禩,佟国维并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老八胤禩一党是在朝的最大一党,而佟国维又是上书房首辅大臣,他要想政令能有效的贯彻实施,必然要选择跟老八胤禩一伙合作,最起码不能唱反调,这是最基本的设定。

但是他心中也明白得很,如果老八胤禩扳倒了太子胤礽一党,那么老八胤禩就成了朝野最大党,再加上佟国维的支持,肯定会不容于康熙帝的,要知道康熙帝最烦的就是结党营私,先不提康熙帝跟太子胤礽的感情,即使为了朝局平衡考虑,老八胤禩也不可能扳倒太子胤礽的。

二、

所以佟国维推荐老八胤禩主管刑部一案,绝不是为了扳倒太子胤礽,相反的,他其实是在利用老八胤禩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佟国维自始至终都是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

要知道康熙帝默认的储君一直是太子胤礽,只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废掉了太子胤礽,但是老八胤禩因为出身问题,一直没有入过康熙帝的法眼,即使他表现的再优秀也白搭。

作为上书房首辅大臣的佟国维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的心思,如果猜不透,他也坐不稳首辅大臣的位置,也不能保证佟氏家族一直昌盛。

如果说刑部一案佟国维还不能确定老八胤禩没戏,那么等到热河狩猎后,佟国维就已经获知了很多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于图里琛。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过,这里就不啰嗦了,要知道图里琛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老八胤禩夺嫡无望的,因为只有他听到了康熙帝面对老八胤禩诬陷太子刑部一案连说两遍的“其心可诛!”

而图里琛给佟国维传旨的时候,俩人是支开了所有人,还不让其他人跟图里琛打探消息,结果这俩人进了屋子密谈了。

在这个前提下,他想到了一个绝妙计策,并且顺利的骗过了康熙帝和老八胤禩,这个计策就是全力举荐老八胤禩为新太子!

而他之所以要这样做,完全是凭借自己对康熙帝的了解,虽然不能排除他跟康熙帝唱双簧的可能性,但从康熙帝的表现来看,也不全是如此,不然的话康熙帝不会面对顽固不化的他送一副老花镜!

那么他这盘棋到底是怎么下的呢?

三、

首先我们要看佟国维当时的处境,他是首辅大臣没错,可是也做不了几年了,因为他老了!

人老了就得找接班人,他的接班人就是隆科多,所以,他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佟氏家族继续昌盛,而他把这个宝就押在了隆科多身上。

有人说既然要提拔隆科多,为什么一直压着隆科多,不让他当官呢?

其实这也是康熙帝的意思,当年隆科多跟随康熙帝东征西战,战功卓越,还受封过一把宝刀。但是随着康熙帝的皇子们一个个长大,朝局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为了保护隆科多,佟国维一直派他在关外当差,只不过隆科多没有理解他六叔的苦心,不管不顾的跑了回来,虽然跑回来了,但是仍然被冷藏。

后来康熙帝亲自对隆科多说过,告诉他一直以来冷落他的其实是朕,并不是他六叔佟国维。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隆科多早晚会被重用,只是还没有到那个时候,而康熙帝的这个心思,佟国维是一清二楚的。

既然佟国维非常清楚隆科多以后会被重任,所以他要保证的是隆科多不能走错路。所以隆科多才被派去接近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又在后面的合适时机推举隆科多成为了九门提督。

要知道九门提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一般都会是拥立新君的重臣,而且新君登基后自然会进上书房。

尤其是康熙帝单独跟佟国维的那顿饭,那根本不是吃饭,而是斗争。

最终妥协的方法便是佟国维退休,隆科多上位!

但是要让隆科多顺利的上位,仅仅靠跟康熙帝吃的一顿饭并不靠谱,所以佟国维还需要进一步策划。

四、

佟国维其实并没有让隆科多去支持老四胤禛!

刚才也提到了,佟国维已经年老,隆科多才是他全部的希望,所以隆科多不能走错一步棋。通过他连夜找到隆科多商量事情也可以看出,他已经开始两手准备了。

佟国维一开始就知道老八胤禩没戏,不然的话也不会让隆科多去烧老四胤禛的冷灶。烧灶是烧,但是不能举荐老四胤禛,因为佟国维也不确定老四胤禛能最终胜出,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则是站在康熙帝的一边。

刚才也说了,作为上书房大臣串联众多官员举荐老八胤禩,这件事并不是康熙帝示意的,一定是佟国维自己的主意,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康熙帝最反感结党一事。

他之所以要最大限度的让老八胤禩一党发挥力量,就是为了加速引起康熙帝的反感,只有老八胤禩一伙力量变弱,才能衬托隆科多的力量增加。

康熙帝送他一副眼镜,还告诉他说他老眼昏花了,但是佟国维回家以后得意的说了一句:

“万岁爷,臣虽老眼,却并不昏花呀!”

就这样,康熙帝也没有猜透佟国维的精心布局。后来在朝堂上,佟国维的一系列过激表现,步步紧逼康熙帝,这在当时的皇权下,简直是找死,这只能说明一点,他在逼着康熙帝使出隆科多一招。

只有隆科多当众举报佟国维,才能稳住场面,同时也把隆科多推到了康熙帝的身边,确保了地位的稳固,也为下一步成为托孤重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佟国维通过一系列的招数,不仅仅确保康熙帝一朝隆科多荣华富贵,也确保了下一任皇帝的拥立地位,至少保障了佟氏家族二十多的繁荣昌盛。

只是佟国维千算万算,没有算到隆科多会再次支持已经被佟氏家族算计的老八胤禩一伙,玩了一场逼宫大戏,可惜了佟国维的一片苦心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历史上雍正的谋士是戴铎而非邬思道,邬思道是田文镜的首席师爷,他与雍正帝并没有过多的交集,更不要说隐居幕后十几年,制定夺嫡阴谋了。

既然提到电视剧,那咱们就只讨论剧情。

太子胤礽为了按期归还国库银两,收下赃款,事情败露以后,康熙为了朝局稳定,不得已保护太子。但太子感觉自己地位仍然岌岌可危,又与康熙妃子私通,被康熙抓了现行,盛怒之下,又收到八阿哥一党的模仿太子笔迹调兵逼宫的手令,康熙遂乾纲独断废黜太子。


回京之后,康熙明诏众阿哥、众大臣重新选举太子,八阿哥一党暗中联络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想通过他联络百官支持。没成想,隆科多在议举新太子之前,向康熙举报佟国维串联百官推举八阿哥一事。

随后,康熙罢黜了佟国维上书房首辅大臣职务,令其回家养老,而隆科多借助此事,赢得了康熙的信任,坐稳了九门提督一职。

乍一看过此据,觉得佟国维是罪有应得,其实你将《雍正王朝》整部剧串联起来,前后分析之后,你会觉得佟国维才是最老谋深算的一个战略家,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首先来说,全剧中佟国维所表现出的是一直拥护八阿哥,我认为并不是这样。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康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继位人不是八阿哥,如果他参不透圣意,他是坐不到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职务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佟国维当时的心理和政治环境,就知道为什么他的谋略强过邬思道了。

佟国维是上书房首辅,八阿哥一党是最大的朋党,这种钳定的结果,造就了他不可能和八阿哥唱反调,只能是合作,只有合作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这个都能理解吧。所以说,佟国维不合作也得合作,哪怕是表面上的,也要保证政局稳定。

由于阿哥逐鹿,朝局错综复杂,佟国维开始的时候将隆科多安排在关外当差,为了不让隆科多过早涉足复杂的政治斗争,这一点是佟国维老谋深算参透了康熙的意思。后面康熙托孤之时曾向隆科多说明,这么多年冷落你的其实是朕,你不要怪你六叔佟国维。所以说,佟国维知道康熙一定会重用隆科多,只是在朝局不明朗时,先将他冷落,其实是保护起来。


佟国维精心布局,在合适的时机推出隆科多接受重任。康熙决定启用隆科多时,借佟国维之口将其推举出来,直接任命九门提督。这个任命非常重要,不仅告诉所有人隆科多就是托孤重臣,也在暗示佟国维,可以功成身退了。当然,佟国维不会不明白康熙的意思,他早就安排隆科多接任自己,继续担当家族里长盛不衰的大臣,不仅如此,佟国维还搬出了佟氏家族先后两位皇后告诉康熙,我们佟家和爱新觉罗家紧密不可分的联姻关系,而康熙也很默契,告诉佟国维,你们佟氏一族仍然是我爱新觉罗家最倚重的力量。



佟国维的老谋深算在如何安排隆科多顺利上位,坐稳九门提督一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从佟国维深夜召见隆科多一段中能找到答案,佟国维见到隆科多后,开头说了一句,有人辞官故里,有人星夜赶场,基本上就是对自己布局的一次总结。想要告诉隆科多,我要隐退了,你要上位了,我们佟氏家族始终长盛不衰,靠的就是不会一条道走到黑。现在局势关键,你要顶住这个局面,并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胤禛一党,自己仍旧支持八阿哥一党。这段话就体现出佟国维老谋深算了,他让隆科多支持四阿哥,说明他心里认定康熙心中的继位人就是四阿哥而不是八阿哥。如果康熙认定的是八阿哥,那隆科多就是飞蛾扑火,佟氏家族就保不住了,真走上绝路了,佟国维的话就说不通了。佟国维想传达的意思是,你隆科多要借助议举新太子的机会,顺利上位,后来的事情电视剧中虽然没交待,但是应该有这样的安排,那就是佟国维指使隆科多去揭发自己暗中串联百官帮助八阿哥争夺太子位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康熙的绝对信任,掌握九门提督要职,并顺利成为新帝继位的拥立大臣。



佟国维暗中操作加速八爷党失去圣心。佟国维对隆科多说,四阿哥是冷灶,八阿哥是热灶,热灶烧不好更容易引火烧身。佟国维为了隆科多能顺利上位,因为隆科多作为八阿哥的对立面,八阿哥倒了,就能证明隆科多是正确的。佟国维为了将八阿哥这个热灶烧的更红,先安排了一步好棋,就是建议八阿哥审理刑部冤案,目的想通过八阿哥将太子的罪证呈交给皇上,直接将倒台太子的行为引火到八阿哥身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谁搬倒了势力极大的太子,他就不容于朝廷太子一党,处于朝局稳定考虑,最终也会不容于皇上,佟国维这是在给八阿哥挖坑,佟国维心里非常清楚,邬思道也是清楚的,所以邬思道作为四阿哥谋士,自然极力反对四阿哥审理太子一案。



因此,这部剧中佟国维的谋略应该更胜一筹,虽然四阿哥的谋士邬思道也非常老道,但,从康熙托孤一段来看,佟国维能够看出隆科多在新皇帝继位中不可取代的角色,一定会被皇帝单独召见一事,佟国维的谋略其实略占上风。作为佟氏家族承上启下过渡的关键人物,佟国维,不辱使命,实乃谋略之大家。


小小嬴政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里面确实是一个很BUG的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算无遗策,尤其在最后帮助年羹尧找到了罗卜藏丹增的位置,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没法理解邬思道说的灯下黑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说实话,对于这个,个人感觉只是为了情节推动,还有展现邬思道的神机妙算而已,如果灯下黑可以解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呀,年羹尧也有二十几万大军,如果是几个人还好办,这么几十万,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不过,编剧说可以,那就可以吧。另外邬思道之所以能帮助雍正上位,这个得亏康熙和雍正这两个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康熙是这样的康熙,雍正是这样的雍正,康熙才会选择让雍正继位的。

与其说雍正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成功继位,还不如说邬思道就是看中了雍正能上位,才会选择辅佐雍正的,如果让邬思道去辅佐一下八爷或者十四爷,结果还是那样,上位的必然是雍正。

可以这样说,邬思道只是让雍正的路走得顺一点,但是雍正最终还是能成功的,邬思道有点躺赢的感觉,而且邬思道也有两件事情没有料到,比如雍正推掉刑部差事的办法,还有没猜到高福会被雍正所杀,才会说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那谋略胜过,或者相当邬思道的,个人感觉至少有四个人,分别是康熙,张廷玉,佟国维,图里琛,为什么这样说呢?

康熙,对于邬思道来说,康熙一直在出考题,而邬思道一直在帮助雍正答题,有时候康熙还不按套路出牌,邬思道还只能不断的去猜测,去解题,邬思道更多的是给雍正以信心还有解题思路,但是题目答案与否,邬思道自己心里也是没谱。

张廷玉,其实最懂康熙的心,最会揣测康熙的心,就是张廷玉,而且还能影响或者规劝康熙,比如刑部案件中,张廷玉直接烧了八爷从肖国钦那边套的话,而且张廷玉能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配享太庙,真心很厉害。

佟国维,如果雍正王朝不多看几遍的话,会以为佟国维支持八爷,支持错了人,但从佟国给说自己是老眼,但是不晕花,再加上给隆科多讲的冷灶与热灶的差别,其实,佟国维之所以那么支持八爷,就是在捧杀八爷,八爷的人气越高,越没戏。

图里琛,别看图里琛长得十分高大,可是心思可细着呢,如果注意看图里琛的一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图里琛一直在帮助雍正和十三爷,一直在坑太子,大阿哥和八爷,就说明图里琛早就认定雍正有戏,正因为如此,图里琛在雍正得以重用。


历史简单说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邬先生是属于bug级别的存在。

他的谋略近乎于妖,能屡屡算出康熙的意图和判断出朝廷局势的走向。可以说是老四没有成为皇帝时在潜邸的第一人。

若以谋略来说,邬先生是明面上的第一人。但毕竟当时是九子夺嫡,都是一个比一个精明,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如果说有比邬先生更胜一筹的人当然有,那就是雍正王朝中的两位皇帝,康熙与雍正。就是选择以不变应万变,忠于皇权的张廷玉和图里堔两人也都毫不逊色于邬先生。

还有就是雍正的四子弘历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比之邬先生还要高明。只不过雍正王朝主要描述的是九子夺嫡与雍正登基以后的大手笔,弘历戏份很少,所以不引人注目罢了。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何康熙与雍正的谋略更胜一筹。


一、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帝没有那么简单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康熙更多给人展现出父亲无奈的一面,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但最为人忽略的却是康熙的谋略。

能当六十一年的皇帝,不论放在哪里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而康熙也的确如此,虽然九子夺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朝政混乱,但康熙还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谋略,将九子夺嫡控制到一定程度,没有扩大到像宋文帝那般被亲儿子弑杀。也不像雍正时期,弘时竟然大胆的刺杀弘历,兄弟相残严重,使雍正下定决心赐死弘时那般恶劣情况。

而且能培养出来九个如狼似虎的儿子也不简单。

康熙的谋略在于该忍就忍,比如说一废太子时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发动兵变。还有康熙末年老十四的祝寿礼物被换成死鹰,康熙都选择了不追究到底,一是追究到底会引起不好的后果二是不想造成兄弟相残或者父亲杀儿子的悲剧。

康熙晚年时放的烟雾弹可以说是这位传奇皇帝最后的大手笔,抛出一个大将军王职务,使八爷党的老八与老十四对立,分化了八爷党,还减轻了雍正的压力,使雍正顺利继位。


二、腹黑雍正皇帝

老四虽然表面上对邬先生言听计从,其实他是深藏不露啊!

在处理刑部冤案时,邬先生直言老四不能接这个差事,因为他属于太子一党,处理刑部冤案会造成太子被废,牵连甚多甚至会得罪康熙,老四表面上答应。结果第二天却在康熙面前继续表现以示君父之忧,晚上又使自己冰火两重天得了重病,将这个差事推给了老八,看见老四的心机之重。

还有二废太子时,老四知道高福被老八收买,却不闻不问任由邬先生处理。邬先生支持老四夺嫡自然是让高福将太子的把柄那封信给了老八,结果当天晚上高福就被赐死,而老四不着痕迹的完成了借刀杀人。

可见老四的谋略比邬先生高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雍正王朝中职场达人的张廷玉与图里堔也比之邬先生毫不逊色。

张廷玉与图里堔两个人为人处世相同的都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倾向于任何一方皇子势力,不对任何人死忠到底,只是对皇权死忠到底,谁坐到那个位子上就忠心谁,也是很高明的。

两个人还是不着痕迹的站队,像老四负责国库追缴时,老八与佟国维想合伙演戏继承掌管户部,还是张廷玉的话使康熙下定决心就交由老四一个人。而图里堔身为老十三旧部,不只是在老十三圈禁期间偷偷照顾,还将肖国兴的话告诉了康熙,使康熙对老八极为厌恶,又装糊涂使康熙不疑有他,高明的很。

第60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宋安之


所谓“谋略”,一般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谋划,策划,包括制定方针,战略,也包括确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从这个角度来说,邬思道仅仅是一个“高参”,他的突出的能力,就是精准的分析判断和正确的建议意见,同时,在帮助四阿哥胤禛夺取皇帝宝座的过程中,他最大的贡献,应该就是他所建议的“不争是争”的夺嫡原则。

说到谋略,比邬思道更高一筹的,不是佟国维,也不是张廷玉,而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四阿哥胤禛的谋略,是格局更高的“大谋略”。

佟国维的老奸巨猾和老谋深算,其实都表现在如何保住佟氏家族的“强势地位和荣华富贵”,这个目标是被动的,是以防御为主的,这个性质的目标就容易陷入“投机”的心态,也就是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或“两利相权取其重”的选择过程,佟国维在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当中,始终是在这两者当中徘徊,无论是自己“烧八爷的热灶”还是让隆科多“烧四爷的冷灶”,说到底都是“投机”而已。

而张廷玉的能力,不在于谋略,而在于他的清醒,冷静,在于他的审时度势和分析判断能力,更在于他的果敢干练和坚韧不拔的执行能力。他的目标很清晰:做一个忠臣,能臣,肱骨之臣,一个凌烟阁的名臣,说到的他是一个出色的执行者,理想的帮手和合格的大秘。

四阿哥胤禛则不同,他的目标就是“当皇帝”。他的所有的战略战术和行动纲领都是围绕着这个终极目标制定并实施。

邬思道实际上只是在他制订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招聘”到的一个“合格的高参”。邬思道的分析和建议,他并不是简单的采纳或排斥,他的原则是“认真参考”,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更加完整和有效的策略。

通过电视剧《雍正王朝》我们可以看出,四阿哥胤禛的每一次出手,都是极为精准,极为有效,也是极为隐蔽的。甚至邬思道也只能在事后领悟到其“更深的含义”。

应该说,在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四阿哥胤禛一出场就表现出其过人的眼光和魄力,对于“黄河水患泛滥成灾”的这个棘手的局面,他的表现和行动,既打击了太子胤礽和八阿哥胤禩,又实实在在的为康熙,为朝廷解了“燃眉之急”,这一亮相不但惊艳,还给康熙留下了一个“重大局,有担当,有情义”的素质印象,而这些素质应该是直指“太子的标准”,他的目标就是进入康熙的“接班人”的选项视野。

在面对水灾太子的唯唯诺诺和八阿哥的侃侃而谈的时候,胤禛的“务实”让太子和八阿哥灰头土脸——亲自查验国库存银,亲自落实灾区周围省份的可以用于赈灾的粮食,他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而且面对无库银可拨,无粮草可调的局面,自告奋勇的提出赴江南筹款赈灾的行动方案,不但可行,更加让康熙感动。

这个策略,是没有邬思道的协助与参赞的。四阿哥胤禛把这个差事办的领康熙非常满意,他的贝勒爵位就被提升为“郡王”。他踏出了夺嫡的第一步,这一步很有效,很扎实。

在“追缴国库欠款”的问题上,他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主动承担了这个皇子们都躲得远远的“得罪人”的差事,但是他在办差过程中并没有以追缴国库欠款的数量为目标,也没有仅仅以为康熙分忧为目的,而是以决心做一个“孤臣”态度尽'全力表现自己“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心只为江山社稷”的决心,把“孤臣”的戏做足,在康熙的心中牢固的树立“坦坦荡荡”的孤臣形象。而真正的得罪人的黑锅则丢给了他的心腹田文镜。

四阿哥胤禛的谋略,是深藏不露,往往是有了结果之后,邬思道才领会其中的“玄机”。邬思道对他的这个四爷也是越来越佩服。

而在处理是否接受刑部的“宰白鸭”的重大冤案的审理这个“棘手”的差事的时候,四阿哥胤禛依然是接受和采纳了邬思道的建议,不接受这个有可能得罪太子甚至是康熙本人的“棘手差事”,但是他的谋略应该是比邬思道更胜一筹。

他一方面在康熙面前慷慨陈词,愿意承担这个差事,并决心以此为契机,整肃吏治。他的这个表态康熙非常满意,但同时也让同样想得到这个差事的八阿哥胤禩非常着急,八阿哥胤禩还指望用这个案子扳倒太子呢!所以他也在康熙面前极力争取这个差事。

康熙并没有当场表态,但是在心里还是愿意相信四阿哥胤禛能够办好这个差事,在他的心里,四阿哥胤禛是铁面无私,更是能够以大局为重的,但是他也要考虑八阿哥胤禩的感受。估计他是要择日宣布他的决定,让四阿哥胤禛去办理此案。

但是胤禛没有给康熙机会,当天晚上他就用几乎是自残的方式,把自己搞出了一场大病,而且是有危及生命的重症。

康熙知道了四阿哥胤禛突发重病,除了关心胤禛的身体,也感到了一些失落,他希望胤禛来办刑部冤案的这个差事的想法落空了,他只好让同样自告奋勇的八阿哥胤禩去办这个差事,为了万无一失,他采纳了张廷玉建议,让十三阿哥胤祥和八阿哥胤禩共同审理刑部大案。

康熙对八阿哥胤禩还是不放心啊!

四阿哥胤禛用这种“苦肉计”,既保全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好的形象,又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刑部大案)交给了八阿哥胤禩,应该是一举两得,事实上,八阿哥胤禩正是因为在办理此案当中的表现,让康熙开始厌恶和防范这个“其心可诛”的儿子。

胤禛的谋略是有大智慧的。

胤禛的悟性很高,所谓一点就透,不仅如此,在想透之后,总是能迅速的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决定。这也是谋略的一部分。

在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出现阿拉布坦的叛乱的时候,康旭欲选一位皇子“代朕亲征”,并给代天子出征的皇子抚远大将军之职,封“大将军王”,一时间几乎所有的皇子都认为谁能够当上这个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下一个皇上。

胤禛为此非常着急,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个实力去争这个“大将军王”,他甚至想退而求其次,极力举荐十三阿哥胤祥出征西北,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当不上这个大将军王,至少这个“王位”不能落到别人手里,重要的是不能落到夺嫡之争的对手手里。

邬思道给胤禛认真的分析了每个皇子的能力和背景,他得出的结论是:十四阿哥胤禵是这个大将军王的最理想的人选,也是康熙最认可的人选,既然如此不如主动举荐十四阿哥胤禵当这个大将军王。

然后,邬思道告诉胤禛,西北打仗打的是“钱粮”,一旦十四阿哥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心怀不满的八阿哥胤禩会利用分管户部的便利条件,给十四阿哥胤禵设置障碍,阻止他在西北立功。

悟性极高的胤禛,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以保举十四阿哥胤禵为条件,安排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从八阿哥胤禩手里拿回西北粮草的供应主动权,通过年羹尧把十四阿哥胤禵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的确是具有前瞻性的谋略,也是具有远见的布局,远在西北的号称最有希望继承大位的十四阿哥胤禵被他牢牢控制,京城当中的对手就剩下八阿哥胤禩了。而这种局面,四阿哥胤禛就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八阿哥胤禩,而八阿哥胤禩则面临着来自他的四哥和在西北掌握着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王十四弟。

这样的战略布局,让胤禛在夺嫡之争当中占得了先机。

谋略,胤禛还是更胜一筹。


步武堂


《雍正王朝》剧中的人物,个顶个的厉害,应该说全都不是省油的灯。上到康熙、雍正两位帝王,下到邬思道、李卫,甚至还包括一些小人物诸如图里琛,张五哥,全都是使个眼神,全身都动的机灵人。个人认为,邬思道是剧中一个无法超越的“神人”,他的权谋机断,对人心深入的洞察力,以及对帝王心术的揣摩已经登峰造极。当然了,这是这部剧的作者对邬思道这个人物刻意神话后的结果。

如果非要按谋略来比较一番的话,个人认为至少有三个人在谋略上可以超越邬思道。首先要说的是张廷玉。做为清朝前期最受信任的汉族大臣之一,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而且能够一直圣眷有加,没有独特的才能和极其敏锐的政治觉悟是不行的。

在老领导佟国维倒台,马齐受斥责后,同为上书房大臣的张廷玉却凭着敏锐的观察力,洞悉了康熙废太子后的意图,没有站错队伍。事实上,如果说邬思道凭借自己的智慧,看透了康熙晚年从诸皇子中遴选储君的意图,那么比邬思道更了解老皇帝心思的则非张廷玉莫属。只不过由于他的皇帝的秘书,而不是诸皇子的谋士,使得张廷玉的谋略更多的是用在治国理民方面而已。

其次,康熙也是剧中智谋无双的帝王,他对太子的历练,对诸皇子品行道德的考验,对太子意图谋逆的机断处置,对雍正继位之时的妥善安排,无一不体现出他的睿智与思虑周全,帝王心术在康熙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连佟国维、张廷玉这样的老奸臣滑之辈全都甘心臣服于康熙的脚下,由此便可看出,康熙的谋略决不下于剧中任何人物。

最后,剧中的男一号雍正,决对是不容忽视的人物。表面上看起来,他对邬思道言听计从,而邬思道为他出谋划策。可能够将一个获罪的残废举子从芸芸众生里发掘出来,又奉若上宾,令其心悦诚服为其所用,这份眼光,这份胸襟,这份气度就非常人所能及。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门人,就有什么样的主子。邬思道这样一个桀骜不驯的人能够诚心为雍正所用,恰恰说明雍正是一个值得他去辅佐的主子,是雍正的恩荣礼遇打动了邬思道。更何况,在邬思道离开后,雍正所面临的挑战和陷阱并不比九子夺嫡时减少,但雍正依然能够化险为夷,这足以说明雍正的谋略决不在邬思道之下。


当然了,剧中还有李卫、胤禟、胤禵等人的智商和谋略也不差,不过总体来说相比邬思道还是略逊一筹,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