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之外的名将都有哪些?

公孙枫翔


此处不提演义,只就真实的历史略举几人,同时排除了曹(魏)、刘(蜀汉)、孙(吴)三家的名将。说起来,这些人在当时都有骄人的战绩,但有些人因为《三国演义》故意的忽视或渲染,都变得不真实了。

一、汉末的第一名将——皇甫嵩

东汉一朝,其实对武将较为歧视,因此将领多出自边境郡县,由于东汉的严格控制,这些人及其后代只能生活在边地,而不能向内地迁徙。那个时候流行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汉末的第一名将,迅速平定黄巾的皇甫嵩就是关西凉州人。话说,东汉自建国开始,西北的武备就逐渐松弛,导致持续上百年的羌乱,比皇甫嵩早一辈的将领里,最出名的就是镇压羌乱的“凉州三明”。这三人是皇甫规、张奂和段熲。皇甫嵩就是皇甫规的侄子,皇甫家世代将门。皇甫嵩其实和董卓算一辈,都是凉州军中后起之秀,但是论兵法,皇甫嵩在董卓之上。公元184年,黄巾大起,皇甫嵩迅速压平叛乱,前后不过数月时间,以此威震天下。董卓入京后,皇甫嵩对是否起兵讨董犹豫观望,终于错失良机,乃至被董卓所控制的朝廷所关押,终于声名俱消。

二、打败曹操、孙坚两大枭雄的名将——徐荣

在三国游戏中,对徐荣的评价还算客观,但统率力也最多八十几,在演义里,徐荣基本就打酱油了。在董卓帐下,徐荣其实是最能打的人之一,而且徐荣是董卓手下少有的非凉州籍将领,他是辽东人。后来的辽东王公孙度,其实是得到徐荣的引荐,才得以称霸辽东。徐荣不但打败了曹操,差点把曹操搞死,孙坚也两度挫败于其手下。徐荣之所以被反攻长安的李傕等人打败,更多不是军事指挥的原因,而是徐荣军中有凉州军的内鬼,徐荣做为非凉州籍的将领,在凉州军中难以得到支持。

三、董卓自认为的手下第一悍将——李傕

董卓认为,关东的袁绍小儿等人都不足为惧,只有孙坚厉害,要避他一避。董卓军中又认为,李傕完全可以对抗孙坚。当时,李傕在凉州军中其实只是中级军官,官任校尉,但已经以打仗厉害而著名。董卓死后,李傕等人反攻长安成功,由此可见李傕的军事能力。李傕后来的失败,更多不是因为军事原因,而是因为凉州军以掳掠为生,不会开展生产,因此粮尽而部队溃散。同时,凉州军内严重的内讧也是一大主因。

四、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悍将——吕布、高顺、成廉、魏越

高顺到底是不是并州军嫡系,这还真说不清,总之,高顺一直在吕布手下效力,其七百人的陷阵营的战斗力十分惊人。吕布、成廉、魏越等人,是真正的并州军嫡系,其骑兵战斗力颇强,曾以数百骑冲破黑山军上万部队。吕布的骁勇,既有演义的夸张成分,但很多也是真实的,这只部队,曾经让曹操、刘备两大枭雄都吃瘪,但最终还是败在二人手下。

五、袁绍手下第一功臣大将——麴义

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他们的战功其实都比不过麴义,袁绍平河北,大败巅峰时期的公孙瓒,以麴义功劳最多,后来却被袁绍狡兔未死,而走狗已烹。当然,历史上的麴义是复杂的,很难说他对袁绍绝对忠心。

六、称霸青徐的半个国王——臧霸

臧霸后来属魏,演义中又把他归为吕布的将领,其实臧霸一直是半独立的一只势力。和吕布,他是平等基础上的联合,对曹操,他虽然投降了,但曹家长期把青徐一带交给他管理,相当于半独立王国。臧霸曾数次让吕布吃瘪,他的势力直到曹丕时期也没人敢动他。

七、白马将军——公孙瓒

刘备是关羽张飞的大哥,而公孙瓒其实是刘备的大哥。公孙瓒在辽东幽州一带,早在乌桓、鲜卑等强悍民族中打出了名气,绰号白马将军。若非麴义,袁绍差点被公孙瓒干掉。然而,公孙瓒的问题不在于他不能打,而在于他不能得到幽州豪族的支持,手下全是刘备这类出身低微、没有什么个人势力的将领。刘备这家伙,因为陶谦送他几千军队,就脱离了他大哥公孙瓒。由此可见,公孙瓒为什么会被袁绍打败。

八、豪烈、义气、血性的大将——臧洪

臧洪他爹臧旻原本就是汉末与“凉州三明”等量齐观的名将,臧洪不在于比他爹能打,而在于臧洪的义气、豪烈,感人至深。张超为广陵太守,臧洪被他召辟为下属,其实治理广陵几乎都是臧洪在操作。后来,张超劝他哥哥陈留太守张邈起兵讨董,又是臧洪的主意和全面操作。不管是演义,还是三国志,说的头一个起兵讨董,曹操都有掠美之嫌。最初这个主意,出自臧洪和张超。然而,张邈不满曹操鸠占鹊巢,甚至屠杀本州士人,因此联合吕布驱赶曹操,终于兵败身死。臧洪为报张超厚恩,终于与城俱灭。

九、白波军的名将——杨奉

杨奉出自最底层的白波军,曾经护送献帝东归,结果被曹操欺骗,献帝被曹操骗去,最后逃到袁术那里,又被刘备干掉。白波军其实是一股强悍的势力,让董卓都很害怕,很多研究认为,董卓放弃洛阳,迁都长安,其实不是害怕讨董联军,而是害怕白波军的威胁。可惜如杨奉这样,白波军这种起义军,被朝廷以官爵招安相引诱,不断分化分裂,起义最终归于失败。杨奉这种原本属于起义军的人,却因为为献帝尽忠而丢了根据地,在被忠义的刘备干掉,真是讽刺。

十、称霸交趾的士夑

士夑曾称霸岭南及越南北部一带,演义中不怎么提。


星火辰


和大家检点一下汉末三分时期,那些独立于魏蜀吴三方势力之外的猛将。

咱们就按照各人的武艺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

一、吕布

这太厉害了,三分时代的第一勇士,天下无敌。虎牢关一战,打得十八路诸侯闻风丧胆,力敌桃园刘关张三兄弟;濮阳城外,独战曹魏六将全身而退。



想击败吕布太难了,至少要三人以上,其中还必须包括两名超一流武将。

吕布是天下第一帅哥,身负天下第一武艺,骑着天下第一宝马――赤兔火龙驹,还拥有天下第一美女――貂蝉。

虽然年纪不大就殒命,但吕布活得率性而潇洒,占尽风流,不枉此生。

二、兀突骨

这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遇到的一员猛将。兀突骨是乌戈国的国主,身材高大,相貌凶恶。



书中说兀突骨这厮“身长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

他活吃毒蛇猛兽,身上长着鳞甲,皮坚肉厚,刀枪不入,简直就是一条成了精的尼罗鳄。身高丈二,关羽才九尺,他比关羽还要高一头半,合到现在就是两米七七。这样的巨人拿着巨斧劈头盖脸地剁下来,谁能扛得住?

三、颜良

颜良是袁绍麾下的第一猛将,河北四庭柱之首。

颜良十分凶猛,武艺高强,三个回合斩杀宋宪,一刀劈翻魏续,只用了二十个回合就打跑了猛将徐晃,吓得曹军“诸将栗然”,没有人敢于应战。

颜良的战死比较意外,被关羽从万军丛中突到近前,“正欲问时”,关羽动了手,颜良猝不及防,被斩杀于马下。

四、文丑

文丑也是袁绍麾下的猛将,在河北四庭柱中位列第二。


文丑的武艺是相当不错的,在磐河之战中,他一个人打败了公孙瓒部下四员健将,追得公孙瓒落荒而逃。赵云来救,文丑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延津渡口一战,文丑面对张辽和徐晃的夹攻,毫无惧色,箭射张辽战马,又大战徐晃,占尽上风。但被关羽斩杀,殒命疆场。

五、华雄

华雄是董卓部下的西凉猛将。十八路诸侯讨董时,他请命迎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董卓进京,飞扬跋扈,擅自废立,激怒了天下,十八路诸侯会盟,兴起义师讨伐董卓。华雄请命迎战,一战斩鲍信,再战破孙坚,三战杀祖茂,四战斩俞涉,五战干掉了古今传诵的上将潘凤,威震诸侯。

可惜他遇到了名将终结者――关二爷,温酒之间,被关羽秒杀,结束了自己的光辉历程。

六、鄂焕

鄂焕也是诸葛亮南征时遇到的猛将。他原本是叛将雍凯的部下。

书中说鄂焕这个家伙“身长九尺,面貌丑恶,使一枝方天戟,有万夫不当之勇。”

与蜀军对阵,鄂焕出马,魏延诈败,鄂焕追来,被魏延、王平、张翼包围,三人力战,将鄂焕擒住。

七、高顺

高顺是吕布麾下最信重的爱将,在吕布军中,他的地位要高于张辽和臧霸。
高顺交战的次数不多,但都是猛将,比如:典韦、夏侯惇、张飞等。

高顺这个人非常忠诚,对吕布不离不弃。白门楼吕布殒命,高顺坚持不降,陪吕布一同就死。

八、张任

张任是益州刘璋的部下,文武全才,有勇有谋,忠肝义胆。


刘备西取益州,张任奉命率兵抵抗。张任这个人有勇有谋,在落凤坡设下埋伏,射杀了刘备的智囊庞统。张任在雒城一战,擒贼先擒王,还差点俘虏了刘备。张飞来援后,张任还曾设计包围了张飞,幸被赵云救走。

诸葛亮率援兵到达后,设计捉住了张任,张任宁死不降,被诸葛亮斩杀。

九、纪灵

纪灵是袁术麾下的第一猛将,手中持一把五十斤重的三尖两刃刀,武艺高强。

纪灵奉袁术之命征
讨刘备,与关羽交战,两人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说明纪灵的武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后来,袁术称帝,刘备奉命率兵征伐,纪灵奉命迎战。刘备派张飞出阵与纪灵交战,战不十合,张飞一声暴喝,一矛将纪灵挑翻于马下。

十、泠苞

泠苞也是益州刘璋麾下的猛将。他不但武艺很不错,还颇有机心。
刘备入川,泠苞奉


命随刘璝率部抵御。魏延率兵来袭,泠苞设下伏兵,与魏延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再前后夹攻,打跑了魏延。

泠苞被魏延设下绊索捉住,假意向刘备投降,逃回却后,却出主意要挖开河坝,淹死刘备全军,正在挖河时,被魏延再次擒住。

如此狠辣的毒计,令刘备十分愤恨,将他斩首。

十一、杨任

杨任是汉中张鲁部下的一员猛将。曹操率兵攻打汉中时,张任奉命抵抗。
曹操率兵征伐张鲁,兵进汉中,杨任和杨昂奉张鲁之命,率部抵御,双方展开大战。


曹军阵中猛将夏侯渊出战,杨任出马迎敌,两人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夏侯渊诈败,杨任不知是计,策马追来,被夏侯渊施展拖刀计斩杀。

以上就是我所检索到的一些不属于曹刘孙三方势力的猛将,哪位朋友认为还有其他的战将,欢迎补充。


馋嘴肥猫铲史官


袁绍麾下的颜良、文丑、鞠义、韩猛、淳于琼、郭援等;

袁术手下的纪灵、张勋、李丰、杨奉、袁胤、雷薄、陈兰、桥蕤等;

刘表手下的黄祖、邓龙、苏飞等;

马腾手下的马休、马铁等;

韩遂手下的梁兴、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杨秋、阎行、成公英等;

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华雄、牛辅、樊稠、张济、李肃、胡轸、李蒙、王方等等;

吕布手下的高顺、郝萌、曹性、成廉等等;

刘璋手下的张任、赵韪、庞乐、李异、刘璝、泠苞、邓贤、高沛、杨怀等等;

张鲁手下的张卫、杨昂、杨任、杨柏等等;

公孙度手下的阳仪、柳毅等;

公孙瓒手下的严纲、田楷、单经、邹丹、关靖等等;

张邈手下的张超、卫兹、臧洪、刘珝、董访、陈容等等;

张杨手下的杨丑、薛洪等;

刘岱手下的王彧、许汜、王楷等等。

投降魏蜀吴的就不说了,三国时期群星璀璨,还有很多很多有能力的,但是不出名的。


杨小哥JEEF


文鸯(yang)

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这个名字,但文鸯无愧名将二字,有很多了解文鸯的人都会感叹文鸯生不逢时,错过了三国时期最璀璨的名将时代,同时期的“同行”根本无法衬托文鸯的强大。

文鸯登场于魏末晋初,三国时期最璀璨的名将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将们基本都已战死老死,天下大势也基本清晰,所以这段“后三国”

历史本来就不被众人熟知,大家不知道文鸯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

文鸯一生鲜有败绩,且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总能在千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回回都在敌阵杀进杀出几个来回,杀敌上百,最后还总能全身而退。历史上有个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典故,但和文鸯比起来根本不够看。

嘉平六年(255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文鸯父亲)等被司马师的不臣举动激怒,决定起兵勤王,文鸯先率壮士到达寨前,击鼓喧闹,大叫司马师的名字,司马师军震动。当初,司马师新割眼睛上的瘤,有人劝他不宜远行,请太尉司马师叔父司马孚代替。司马师因这是重要一战,决定抱病出征。文鸯突然来攻,司马师大惊,带伤的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疼痛难当;但司马师又恐有乱军心,只好咬被头而忍,被头都被咬烂。文鸯鼓噪了一夜,文钦仍没来会合。天明后,文鸯见魏军兵马强大,只好撤退。这时文钦要率军回寿春,文鸯认为一定要挫一挫司马师军士气,便与骁骑十余人一同杀入敌军阵中,所向披靡,然后才引兵离去。接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骁将八千翼来到,文鸯单枪匹马冲入数千骑兵阵中,转眼间便杀伤百余人,进出六七次,无人能抵挡。最后,司马师也在搬师过程中,不治身亡。

赵云的七进七出本就有曹操爱才不杀的成分在,又是小说之言,有待考究。但文鸯这可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死战,赵云之七进比之文鸯七进,高下立见。

和文鸯交手过的名将还有邓艾,邓艾也是三国后期少有的名将,文有屯田制度,武有灭蜀之功,是当时最璀璨的将星,但强如邓艾遇到文鸯也没有讨到一点好处,和司马师的大战中,因为文鸯父亲没有及时支援,陷文鸯于孤立无援的险境。而负责追击文鸯的就是名将邓艾,结果文鸯边打边退,下令让士兵先退,只身一人冲入敌阵之中,和邓艾率领的数千敌军大战,留下了单骑退雄兵的壮举。强如邓艾,率领数千大军都不能留下文鸯一人,文鸯之恐怖,可想而知。

三国后期,鲜卑族开始壮大起来,屡屡进犯中原,还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

文鸯所处的时代,对于文鸯来说,太寂寞啦~





长安百晓生



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之外的名将有哪些?很多很多,甚至不比魏蜀吴的名将少;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豪强纷纷割据起事,他们每个人,手下都统属着非常多的将领;而这些将领之中,肯定是不乏名将的,只不过这些名将大多被历史遗忘了;

当然!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之外的名将,除了那些大多数被遗忘的,也有一小部分,出现在了史书中;这边我就简单列举几个,我认为军事能力比较强的!


高顺:

  • 魏蜀吴以外的名将,高顺不得不说;可以说高顺这个人,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挺不错;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典型的模范将军;
  • 当然!除了品行好之外,高顺的军事能力,也值得一说;他的嫡系部队,即三国时期,最强悍的特种兵“陷阵营”;所属七百之众,皆装备精良,军纪严明,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高顺的表现虽然不多,但少而精,含金量非常的高;

第一:郝萌反叛

吕布的部将郝萌夜里造反,围攻吕布的大营;吕布手足无措,衣服都来不及穿,拉着妻子,从厕所翻墙而走;逃出来之后,吕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高顺帮忙,跑到了高顺的大营;高顺问吕布,谋反者为谁?吕布说,好像是河内人的声音,高顺马上想到了是郝萌;点起军马,冲入郝萌的大营,将郝萌击败并斩杀;

第二:击败刘备、夏侯惇

刘备兵败投曹后,准备起兵攻打吕布,吕布令高顺出战,于小沛大败刘备;曹操闻知,急令夏侯惇领兵打援,夏侯惇军至,高顺又将其击败;不光如此,此战中,夏侯惇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个人认为!高顺应该为魏蜀吴之外的名将之首选!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愚忠”,否则他的成就不止如此;


皇甫嵩:

  • 皇甫嵩,乃为汉末名将;唐德宗时期,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微宗时期,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个人认为!他应该是汉朝最后一位名将,如果晚生几年,必定成长为三国超级将领;

与高顺不同,皇甫嵩一生的表现,可谓是多而精彩;但仅仅是他的军事才能,政治头脑有些偏负值;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第一:剿灭黄巾,戳尸张角

张角可算是一个人物,早期搞了一个太平道教,说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很多人都听进去了,差不多有百万之众;搞得东汉朝廷是惶恐不安,赶紧想办法镇压,分派了三位将领,一个卢植,一个朱儁,一个皇甫嵩,让他们分调全国众军分击黄巾军;结果打下来,过程就不多说了,总之皇甫嵩的功劳,不会比任何人差;最后戳尸张角,传首于市;

第二:凉州之乱,计破王国

凉州叛军王国包围陈仓,朝廷启用皇甫嵩(因为之前被罢免了军权)督领前将军董卓,各自率领两万军马退敌;期间董卓曾两次进言,皆遭到皇甫嵩的驳斥;结果事实证明,董太师的军事能力,跟皇甫嵩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战役结果,皇甫嵩大破王国,斩杀贼众万余,凯旋而归;

之后便是董卓、王允、李榷等相继掌权,实际皇甫嵩手上有兵权,也曾想过起事,但终究无所行动;政治头脑不行;


李榷、郭汜:

想来想去,李榷、郭汜还是算作将领比较好;

李榷原本是董卓的部将,性格勇猛诡谲,善于用兵,有辩才。侍中刘艾曾说“坚用兵不如李榷、郭汜。”、“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榷、郭汜”;显然!刘艾对李榷、郭汜的将才,评价非常之高;孙坚乃当世名将,刘艾却认为李榷、郭汜强过孙坚;

那么?这两人的军事能力究竟如何呢?

由于时间关系,细节就不说了,直接看一下,这两兄弟,都击败了哪些人吧;

  • 朱儁:跟皇甫嵩一个档次的名将
  • 徐荣:徐荣曾击败过孙坚、曹操
  • 胡轸:战绩不行,名头响啊,董卓第一大将
  • 吕布:反攻长安,吕布仓惶而逃
  • 马腾、韩遂:此战李榷为指挥官,执行者为郭汜、樊稠等人
可以说这两兄弟,在内讧之前,几乎没吃过什么败仗;军事水平之高,远超吕布;

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朱儁、卢植、鞠义、吕布、纪灵、韩猛、颜良、文丑、张任、樊稠、张济等等,还有很多,我漏掉的肯定不少!


爱尚文史


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储、孙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颌、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锈与文颜(张锈、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其实真正三国是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算起,也就是如吕布、颜良文丑他们是不属于三国(魏吴蜀三个势力)的名将。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有一些“网红名将”也不属于这三个国家如潘凤和邢道荣。潘凤是冀州牧韩馥部下,因为韩馥“自告奋勇”点将对抗华雄丢了性命,人家曹操手下也带了不少能打的都不吭声,韩馥为了自己争脸不看部下实力让这个“无双”上将丢了性命这几年也是在网上“名声大噪”成为不懂自身及其手下实力最后遭受大损失的案例。邢道荣是零陵太守刘度的手下,原《三国演义》中写他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且他一人也让巅峰期的张飞赵云这样的名将一起出动这在整部书中恐怕除了吕布就没有其他人有这种“待遇”,再加上《新三国》夸张的表演,邢道荣也成为第一逗比将军的存在。



意深字太浅


除了魏蜀吴这三国,也就是曹操刘备和孙权集团的人,其他的主要的军事集团就剩下,董卓集团,袁绍集团,袁术集团、吕布集团、公孙瓒集团。这些集团里面的名将,除了被三家收编的大概有以下一些:

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高顺,陷阵营统领。

公孙瓒,白马义从的首领。

颜良、文丑,袁绍的首屈一指的大将。

麴义,界桥之战打败公孙瓒的袁绍将领。

华雄,董卓手下名将。

张任,刘璋部下,蜀中最后的名将。

纪灵,袁术手下大将。

名将就先列这么几个,有补充的欢迎补充。


历史笑春风


三国时期分广义和狭义二种,狭义是指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曹魏,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如从实际三国算起,连曹操孙坚孙策还不在此列,更不用说袁绍、吕布、高顺等人了。在三国分立前期,确有一些终生没有进入三阵营的名将,如平黄巾的皇甫嵩、朱儁(俊)等,河北名将鞠义等。


皇甫嵩名将世家,他的叔叔皇甫规是东汉名将、凉州三明之一,他以举孝廉出身,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州郡失守,官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为之震动。汉灵帝命各州郡在京师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置都尉,严防死守;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前线则以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皇甫嵩与朱俊调兵遣将,先近后来,来到河南长社,对上黄巾大将波才,面对大军围城,皇甫嵩不慌不忙,用火攻之策破敌,当晚利用大风的机会,先派精锐潜出围外,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大开城门鸣鼓冲杀出来,黄巾军狡不及防,惊慌散乱,被迫后撤。(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皇甫嵩与友军合兵追击,杀死几万黄巾军。之后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朝廷让他讨伐河北张角,大军到时,张角病死,其弟张梁继而守卫广宗。皇甫嵩连夜调兵,冲入敌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被传首京城。

朱俊出身寒门,与皇甫嵩历程近似,都是孝廉出身,平黄巾有功,生逢乱世,无力回天,长社解围后,皇甫嵩北上,朱俊南下,来到宛城,和荆州刺史徐璆及南阳守将秦颉合兵,进击赵弘并杀死了他。强攻宛城不下,便采用围城缺一的计策,瓦解敌军斗志,敌军出城逃走时,朱俊乘势进击,大破其军,追击十余里,斩杀。韩忠等人只好投降。董卓当政时对他极为拉拢,朱俊不为所动,在诸侯讨董时与联军配合,留在关东待命,后奉诏入朝,见国事难有起色,愤懑而死。

提起袁绍,人们只知河北四庭柱,却不知早前袁军有一名将鞠义,他原是韩馥手下,后来背叛,韩馥亲自率兵征讨,反被麴义击败,袁绍素来有入主冀州之心,见机与麴义结盟,逼迫韩馥让冀州,袁绍反客为主,成为冀州牧,麴义便在袁绍帐下效力。鞠义能征善战,屡建战功,又精通羌人战法,多次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活跃在对抗公孙瓒前线,界桥之战,包围易京,都有鞠义大功,后来由于恃功自傲,被袁绍斩杀。


南方鹏


东汉末年,董卓乱政而亡后,诸侯林立,名将辈出,但是,大部分最后都归入魏蜀吴三家里。所以,这个问题相当于是问那些没有归入三国任何一方阵营的名将都有谁?前面例如抗败黄巾军的皇甫嵩,张温等人就不列入了,后面的西晋,继承的是曹魏,也有名将诸如羊祜,王浑,王濬等等也不计入了。

首先就是董卓的西凉旧部,西凉军多年在边关和羌,氐交手,战斗力十足,自然涌现出不少名将:

李榷:长史刘艾曾经对董卓说:“坚虽时见计,故自不如李傕、郭汜。闻美阳亭北,将千骑步与虏合,殆死,亡失印绶,此不为能也。”《三国志》注引《山阳公载记》。当然,刘艾说的不一定就是真理,不过也能证明李榷,郭汜的军事能力和名气。董卓,牛辅相继被杀后,就是李榷,郭汜听了贾诩之言,反攻长安,赶走了吕布,控制了朝廷。



郭汜:和李榷一样是董卓手下最著名的部将之一,反攻长安之后,和樊稠打败了觊觎朝廷的马腾,韩遂。根据《三国志》注引《英雄记》,郭汜和吕布曾经在城外单挑过,不过被吕布刺中落败,这也是三国正史上一次难得的单挑。后来,李榷和郭汜闹翻互相攻打,导致衰败,最终被曹操收拾了,李榷,郭汜分别被部下所杀死。

胡轸:董卓的大都护,吕布是胡轸帐下的骑督,华雄是都督,可见胡轸的地位。但是,由于西凉军军纪败坏,胡轸又和吕布不和,被孙坚击败,斩杀了华雄。长安之乱,王允让胡轸和徐荣对抗李榷,郭汜等人,结果同是凉州派的胡轸反戈,一起攻入长安,不久病死。

樊稠:董卓西凉部将之一,和李榷,郭汜,张济等攻入长安,又和郭汜一同击败马腾,韩遂,二人俱是名将。樊稠能击败他们,自然也是名将,但是后来韩遂和樊稠讲和,引起李榷的猜忌而被杀。

张济:董卓西凉部将之一,攻入长安后,曾经为李榷,郭汜讲和,并一起追截东归的汉献帝,又击败了董承,杨奉。张济后来在攻打刘表的穰城时,被流箭射死,部队让侄子张绣接管,还留下一个貌美如花的寡妇,后来被曹操看上,却付出了一子一侄一猛将典韦的代价。张绣能靠着张济留下的家底,在宛城和刘表,曹操周旋,并一度打得曹操大败,所以张济的治军能力还是不错的。

董卓的非西凉系的部下名将:



徐荣: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期间的汴水之战,就是徐荣大破的曹操,鲍信军。曹操一度危在旦夕,幸亏曹洪让马,又找来一条船,才安然脱险,事见《三国志.曹洪传》。虽然此时曹操军力不强,但能把曹操打得如此之惨,徐荣可以说非凉州系的第一名将。因为,徐荣不光打败曹操,还打败了另外一位猛人孙坚。当时,徐荣被派出去寇掠,在梁地遭遇讨董的孙坚军,两下交锋,徐荣军大胜,本擒获颍川太守李旻,烹杀之《后汉书.董卓列传六十二》。可惜,后来长安之战,由于胡的轸倒戈,徐荣战死。



吕布,董卓的义子,也是杀董卓的直接凶手。吕布绝对是三国名将之选,事迹写过很多,这里不再赘述。简单的说一下,李榷等人围攻长安,吕布寡不敌众而走,王允被杀。后来,吕布辗转袁绍,张杨,兖州,徐州,曾经大败过曹操,刘备,最终被曹操,刘备联合围攻于下邳,接着又被部下出卖而死。

高顺:吕布手下第一猛将,大飞熊也写过多次,曾经击败过刘备以及支援刘备的夏侯惇军,还打败过造反的郝萌,麾下的陷阵营又骁勇善战,因此,高顺的军事能力很到位,可惜和吕布被擒后,一起被杀害。

除了董卓系的名将外,还有其他诸侯的名将,比如袁绍,刘表等等,先是袁绍:

麹义:率领800先登军大破强悍的公孙瓒几万人马,凭此一战,绝对是名将之选,后来因为骄横难制,被袁绍杀害。

颜良,文丑:名将是肯定的,二人的事迹大飞熊也写了好多,略了。

淳于琼:说他是名将吧,没有战绩,可是他曾经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和曹操,袁绍并列。官渡之战,乌巢被攻破,淳于琼被割鼻警戒袁绍军,之后曹操有留下他的意思,可能真有些军事能力。但是,许攸劝曹操说,他以后照镜子都会怨恨主公你的,一句话把淳于琼葬送了。

刘表阵营:



黄祖:刘表的江夏太守,当地的大族,东吴孙氏的仇敌,孙坚就是死于黄祖之手。要说黄祖的军事能力,估计不怎么样,但是对抗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使其长时间无法吞并江夏,进而威胁荆州来说,算是名将了。不过,黄祖最终还是逃不过孙氏的最后打击,兵败被部下所杀。

刘磐:刘表的侄子,十分骁勇,和黄忠一起镇守长沙,并几次入寇孙策控制的地盘,直到孙策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才得到缓解。此后,黄忠成了蜀汉建国的元勋猛将,刘磐则不见记载。

刘璋的部将:张任,川中名将,在雒城抵抗刘备的入侵,庞统正是牺牲在此处,被擒后不屈而死,连刘备都叹息。



最后补一个,和吕布一样,即是诸侯本身又是名将的,就是公孙瓒。在北地,公孙瓒的大名无论是汉人,杂胡,还是鲜卑,那都是刚刚的,部下一支“白马从义”的骑兵,更是威震边塞。不过,公孙瓒在界桥一战失利后就一蹶不振,又杀了不该杀的宗室刘虞,引起了公愤,最后被各种围攻下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