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后裔,黄金家族最后的荣耀,蒙古末代大汗为何暴毙而亡?

吃货小小站


成吉思汗的后裔——林丹巴图尔(1592一1634年),13岁继任蒙古大汗位,号“呼图克图汗”,史书多称之为“林丹汗”。

1604年,他登上汗位的时候,蒙古帝国的国祚真是太寒酸,汗权的有效范围仅仅属于直辖的察哈尔万户之内。林丹汗雄心壮志,他不甘心当个安乐爷,他要重振祖宗的基业。

有时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长城外的林丹汗磨刀霍霍,长城内的崇祯帝也在勤政图强。可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最终成为克星的满洲八旗。

林丹汗的最终结局是病死在甘肃大草滩,延续429年传承35代的蒙古帝国,随着他的死彻底烟消云散。那么,这个末代大汗是如何走向败亡呢?

林丹汗最初手下有10万部众,是漠南蒙古诸部最强的主,其统领的察哈尔部有“八大营”——浩齐特、多罗特、苏尼特、阿剌克绰特、乌珠穆沁、克什克腾、奈曼、敖汉。

在他的精心整顿下,察哈尔部蒸蒸日上,位于漠南蒙古老二地位的内喀尔喀蒙古再次亲近汗庭,漠南其他蒙古诸部开始恢复对汗庭的朝贡。此外,林丹汗还迫使明朝天启皇帝在边境互市。这厢形势一片良好,那厢努尔哈赤崛起,林丹汗“联明抗金”……

邻居后金的兴起,被林丹汗视为1种威胁,他同明朝建立针对后金的军事同盟。1619年,努尔哈赤挟萨尔浒大胜明军的余威,率军猛攻明朝辽东重地铁岭。林丹汗派出内喀尔喀蒙古的1万精兵增援明军……

蒙古军还在路上,努尔哈赤已经攻克铁岭,他很快整顿兵马回师迎战。以逸待劳的八旗军队击溃蒙古部队,战败让内喀尔喀蒙古惊惧不已,后者很快转换门庭投靠努尔哈赤。林丹汗恼羞成怒,他很清楚只有打败努尔哈赤,才能树立在漠南蒙古的威严。

经过几年准备,林丹汗再次出兵后金,可惜屡战屡败。1621年2000骑兵奔袭沈阳遭败,1622年支援明军作战又失败……接连的失败,连林丹汗的察哈尔部都发生分裂,不少部众选择归属后金。

努尔哈赤看到林丹汗内部混乱,就主动推出各种反击措施,既在情感上拉拢蒙古诸部,又在军事上予于压力。

不管怎么说,林丹汗毕竟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亲近后金的蒙古诸部再怎么不理林丹汗,也难以让他们接受消灭林丹汗的做法。不过,林丹汗没有想这么多,他蓄兵攻打亲近后金的蒙古部落……

大汗惩罚不听话的人,蒙古诸部还是认这个公义的,但大汗乘机吞并部众就损害首领们的私利。换句话说,林丹汗的错误的内部整顿,让更多的蒙古人走向后金。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新登基的皇太极加强打击林丹汗,他派人进入察哈尔部游说。林丹汗坚持与后金为敌,而手下的一些王公却希望能够与后金和解,恢复因战损失的人丁和畜群。

林丹汗的顽固立场,导致察哈尔部元气大伤,“八大营”的乌鲁特、奈曼、敖汉倒向后金,阿剌克绰独立,很多部众私自逃亡到漠北的外喀尔喀蒙古。

陷入困境的林丹汗,留下多罗特部防备后金,主力西迁准备收服永谢布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后,再战皇太极……1628年起,皇太极趁机夺取林丹汗的辽东土地,并领兵攻占林丹汗的漠南西部老巢。

林丹汗的倒行逆施让蒙古诸部寒心,他们纷纷向后金投降,最后逼得林丹汗没有办法,带着残部躲进毛乌素沙漠。后金惹不起,林丹汗为了活下来,就不断骚扰明朝边境,获取急需的粮食、牲畜。

看着大汗沦为盗贼般的人物,林丹汗的许多部众离开了他,而他再也回不到漠南。林丹汗躲避的那段时间,皇太极在漠南蒙古推行“盟旗制”,前后设置49旗,完成对漠南蒙古的征服和控制,使之成为重要马场、骑兵来源地以及攻明的跳板。

风萧萧兮的1634年深秋,43岁的林丹汗在众叛亲离中病亡,其余部投降皇太极,振兴蒙古帝国的迷梦破碎。他的暴毙,源于他自身的能力有限,始终无法掌握与强者对抗的要领,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子屠龙


黄金家族最后的继承人是林丹汗,他的是被皇太极给灭了!

不得不说黄金家族的生存能力非常的强,在朱元璋将元朝推翻之后,他们退守蒙古高原。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全身而退的少数民族!即使在后来明朝的历次攻势之下,黄金家族虽遭重创但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林丹汗十三岁继承汗位,那是的明朝气数已尽,而东北的女真族迅速崛起。林丹汗做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念念不忘恢复当年的荣耀,那时的他一边努力统一蒙古各部,一点联明抗金。明朝朝廷也希望他能够牵制攻势日盛的后金势力。

但是当时蒙古内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势同水火。此时的林丹汗已经无暇顾及明朝和满清,转而采取安内政策。后来随着左翼的反叛和后金的强大,他已经无法在河套地区立足,于是开始了西迁最终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最终于1634年在内外交困的之中病死于青海

黄金家族也随之谢下了帷幕!





三个兄弟一首诗


林丹汗应该是蒙古末代大汗,他13岁继承汗位,43岁因天花暴毙于青海大草滩。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儿只斤氏,名林丹巴图尔,汗号为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他试图恢复蒙古的统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业,同时又面临着新兴的女真族的威胁。因此,他对外采取联明抗金的方针,对内则谋求控制蒙古其他部落,而且他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原则,优先进行对蒙古的统一,避免与后金正面交锋。但他称汗的时候,蒙古人已经极度衰弱了,各个部落之间互相征战,而林丹汗本人只能有效指挥察哈尔部落,名义上也只是漠南蒙古诸部的大汗,其余如漠北蒙古、漠西蒙古根本就不承认他这个大汗。所以林丹汗要恢复昔日属于蒙古人的疆域或荣誉,难度是相当大的。在试图统一蒙古之前,林丹汗面前有两个主要敌人,一个是南边的明王朝,另一个是东边正在崛起的后金政权。相比较明朝和后金的对外政策后,因为明朝没有占据蒙古并进行统治的心思,而后金却是试图取代蒙古人在草原上的统治权。所以林丹汗一开始采取的是联明抗金的战略,他先是用武力逼迫的方式换来了明朝的妥协,取得了和明朝互市的贸易权。后来又协助明朝驻守辽东的广宁城,事实上和明朝结盟。虽然蒙古内部还没有平定,但是联明抗金的政策还是能保证林丹汗的外部安稳的,但是这一切和谐分别被明王朝的对外政策改变和后金咄咄逼人的攻击性打破。

首先,林丹汗东边的科尔沁部完全被后金拉拢,和后金联姻结盟,后金皇太极还不断挑拨林丹汗本部察哈尔部中的其余联盟小部落和林丹汗的关系,被后金拉走好几个部落,在蒙古大草原没重新统一之前林丹汗也没有实力和后金硬拼,只好向西边转移,林丹汗向西吞并右翼蒙古诸部,右翼蒙古诸部获得的明朝“市赏”资格就落到了他的手里。但到了明朝的崇祯皇帝登基后,可能是因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紧张,崇祯皇帝把这个“市赏”给取消了,这个时候林丹汗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他率兵突袭明朝边关大同,杀死了数万明朝军兵和百姓,即使明朝后来被迫恢复了“市赏”,他依然持续进攻骚扰明朝边境以获得粮食和其它战略物资,彻底的从外交和军事上交恶明朝。这个可能是他最后败亡的最关键因素。

其次,林丹汗在实力弱于后金的情况下,不但自己打破联明抗金的战略,还在蒙古内部众叛亲离,林丹汗大概不懂得政治上多交朋友是需要一定妥协忍让的,一直是以武力压迫其它蒙古部落服从与他,还杀掉了漠北蒙古部落派来的使者。这使得所有的蒙古中小部落在林丹汗和后金皇太极的夹缝中选择了皇太极,最终,林丹汗在崇祯4年开始的皇太极亲征蒙古的军事行动下内外无援,被后金从归化城赶到青海大草原并郁郁而终。林丹汗的失败主要在于外交政策上的失败,对内不知道求同存异,一味武力优先,殊不知还有更大的武力后金在后面等着你犯错。对外目光短浅放弃联明抗金更是让他在被皇太极追杀的时候无后路可退。假如林丹汗能坚持联明,对明朝表示友好,那么在双方共同的大敌后金的压迫下,即使明朝没能力出动军队直接帮助林丹汗,但是可以在他被后金攻击的时候提供各种战略物资给他,让林丹汗有更大的底气和皇太极交战,并且明朝还可以暂时划拨土地收纳林丹汗察哈尔部的老弱妇孺,林丹汗若是能背靠当时三方中经济实力最强大的明朝,得到明朝的各种支持,和皇太极打持久战并拖住后金收复蒙古的步伐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而且明朝的中央决策者们其实也是不笨的,也绝对乐意用各种方式支持林丹汗和后金皇太极打消耗战。可惜,林丹汗太自大,估计他虽然需要从明朝得到各种支持,但骨子里还活在成吉思汗时代,看不起南边庞大的明朝政权,所以孤立无援,得到的也是完完全全的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