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劉知遠?

米斯特庫


五代時期,各個王朝如走馬燈般快速更迭。一些將領看到政權更迭如此容易,就不免想要嚐嚐當皇帝的滋味。劉知遠就是其中的代表。早年他跟隨石敬瑭多方征戰,後來產生了稱帝的打算,就在後晉衰亡之時,947年在太原登基,建國號漢,是為後漢。劉知遠當政期間,積極抗擊契丹的劫掠,促進了中原地區生產的復甦。

1、有勇有謀,智救石敬瑭

劉知遠是沙陀族人。他喜歡靜默,面目冷峻,寡言少語,顯得十分嚴厲。他出生於貧寒之家,後來到太原的李家做了上門女婿,在家裡沒有什麼分量,飽受輕侮。

他不願如此庸庸碌碌,寄人籬下,於是就去李嗣源所部從軍,正好與石敬瑭在一起任職。

李嗣源的軍隊跟後梁軍隊在德勝(今河南清豐西南)交鋒時,石敬瑭的馬受傷,他落到了敵軍的追擊範圍內,極其危險。劉知遠見狀,便叫石敏瑭換乘自己的馬,然後騎上石敬瑭的馬斷後,救了石敬瑭一命。

李嗣源稱帝之後,石敬瑭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念念不忘劉知遠的恩情,專門將其調到自己手下,收為心腹。

934年,李從珂意圖篡位,攻佔洛陽。石敬瑭在衛州遇到了逃亡的閔帝李從厚。二人進人室內秘密商談。

劉知遠擔心石敬瑭的安全,就悄悄讓勇土石敢保護他。閔帝的手下認為石敬瑭不願盡忠護衛皇帝,就用劍去刺他。石敢保護石敬瑭躲進了旁邊的房間,以大木頭擋住門口。劉知遠聽到消息,立即帶人衝進屋中,發現石敢已死,而石敬瑭毫髮無損。劉知遠殺掉了李從厚的所有手下,再次成為石敬瑭的救命恩人。這樣石敬瑭愈發尊敬和器重劉知遠。

李從珂稱帝后,石敬瑭又一次成為河東節度使。但兩人的矛盾很快爆發,石敬瑭於太原密謀反叛。為了增強自身力量,他決定向契丹求助,得到了劉知遠與桑維瀚的鼎力支持。可是劉知遠得知石敬瑭向契丹作出的承諾後,覺得那些承諾過於豐厚。他說:

“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略之,自足致兵,不必許其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但沒被石敬瑭接受。

後來,太原遭到後唐部隊的圍攻時,劉知遠憑藉五千人成功抵禦了對方的五萬人,石敬瑭對此很是讚賞。攻克後唐都城之後,石敬瑭就讓劉知遠掌握軍權,並任命他為禁軍總管。



2、節度河東,暗積蓄力量

937年,劉知遠被提升為檢校太保、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並擔任忠武軍節度使。

後來,石敬瑭下令讓劉知遠擔任歸德軍節度使,而原來的歸德軍節度使杜重威則擔任忠武軍節度使。劉知遠知道杜重威是因為跟石敬瑭沾親帶故才獲得高位的,因而非常看不慣,拒絕調任,此舉讓石敬瑭大為不滿,兩人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940年,石敬瑭將劉知遠下放到地方,擔任鄴都留守。

次年,劉知遠又被貶謫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還被杜重威奪走了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的位子。對於石敬瑭接連貶謫自己的目的,劉知遠心知肚明,於是他便以河東為根據地,積極積蓄力量,拓展自身實力,並一直密切關注著後晉的動靜。

劉知遠的運氣不錯,石敬瑭在942年就死去了,生前尚未對他進行清算。之後,昏聵平庸的石重貴登基,處理與契丹的關係就已經讓他焦頭爛額,更別說對付劉知遠了。

石重貴為了安撫劉知遠,不斷提升其官爵。劉知遠預測後晉必定會與契丹開戰,所以愈發小心地保持並培養自己的力量。

後來,後晉、契丹果然開戰,但劉知遠並沒有出兵幫助後晉,而是選擇坐山觀虎鬥。他收編了許多流亡的後晉軍人,連同原有的部隊,共有五萬人之多。

羽翼漸豐的同時,他密切地觀察局勢,等候一統中原的機會。



3、投機取巧,稱帝建後漢

石重貴是石敬珊的侄子,他登基之後,不再對契丹稱孫,只是稱臣而已。耶律德光怒不可遏,幾番出兵進攻後晉,最終在946年攻下了開封,石重貴成為階下囚,後晉滅亡。

此時,劉知遠派遣王峻作為使者獻三表於耶律德光,首先祝賀耶律德光攻佔了開封;其次解釋說太原等地有多民族雜居,他必須在此牢牢守衛,因此無法抽身前往覲見;最後,劉知遠聲稱自己早已備齊了貢品,可是契丹大軍已由士門(今河北獲鹿)入河東地界,自己前往開封的道路遭到堵塞,唯有日後道路恢復暢通時才能納貢。

當時中原還不安定,耶律德光明白進攻河東還不太可能,所以只是假惺惺地誇讚了他一番。

當時,劉知遠的手下曾說眼下正是進攻開封、驅逐契丹的好時機。但他觀察中原大勢,判斷契丹必定難以持久駐留開封,便說:

“軍事上講究輕重緩急,理當伺機而動。契丹新收服了後晉軍隊,有十萬人之多,又有開封的堅固城池,我豈可在此時攻打呢?我認為契丹人只是貪財罷了,只要他們搶掠一空,勢必退回。此時冰消雪融,契丹人又不喜歡中原的溫暖氣候,必然難以長久駐留。契丹人撤離之際,便是我進攻之時。”

劉知遠的預測很有道理,並最終應驗了



之後劉知遠採納了大將郭威的意見,於947年在太原登基。他決定繼續使用後晉年號,以便聚攏人心。

直到他佔領洛陽後,才把國號改為漢,是為後漢,劉知遠即是後漢高祖。

隨後,他發佈命令,肅清中原的契丹力量,與契丹交戰,有力地推動了中原地區抵禦契丹侵略的活動。

劉知遠一年之後病死,沒有作出多少政績。史書評價道:

“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

意謂劉知遠有稱帝的運氣,可是並沒有機會展露出國之君的德行。


申報七十七載


劉知遠(895-948年),是五代時期的後漢開國皇帝。他出生於太原,屬於沙陀族。劉知遠早年曾經在李嗣源(後唐明宗)部下擔任軍官,當李嗣源登上後唐皇帝位後,劉知遠在石敬瑭帳下任牙門都校。934年,他曾經因為與後唐閔帝不和,而將後者的隨從斬盡殺絕。936年,劉知遠又慫恿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後唐。石敬瑭消滅後唐、建立後晉以後,劉知遠先後擔任忠武軍節度使、大名府留守兼河東節度使。943年,劉知遠又先升任中書令,並被封為北平王。

947年,契丹滅亡後晉之後,在其部下的慫恿下,劉知遠在太原稱帝、沿用後晉的“天福”年號,並改國名為“漢”,這就是歷史上的後漢。建立後漢不久,劉知遠便進入汴京、並改名為“劉暠”。不過劉知遠的統治只持續了一年,他在稱帝次年(948年)就病逝了。後漢政權也僅僅持續了四年,951年就被郭威建立的後周所取代。

至於劉知遠的歷史評價,基本也是以批評居多,他頒行嚴刑峻法,又殘暴好殺,曾經背信棄義殺死歸降的契丹和吐谷渾民眾。史家認為,他實際上沒有治國才能、也缺少人格魅力,並非一個稱職的君主。我們可以看看《後五代史》對他的評價:

“在昔皇天降禍,諸夏無君。漢高祖肇起並、汾,遄臨汴、洛,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然帝昔蒞戎藩,素虧物望,洎登宸極,未厭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來蘇之望。良以急於止殺,不暇崇仁。燕薊降師,既連營而受戮;鄴臺叛帥,因閉壘以偷生。蓋撫禦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也。<strong>”


平田君Bellatores


劉知遠執政時期嚴刑治國,聘用大量的酷吏草營臣民,在五代十國曆史中稱之為最嚴酷的帝王。

後漢高祖劉知遠,沙陀人,兒童時期,家境貧寒,以放馬為謀生。劉知遠在少年時期,就到李嗣源的帳下做了一名軍士,後來由於作戰勇猛而升為偏將,與石敬瑭一同謀事。

石敬瑭出任北京【太原】留守時,就奏請宗莊李嗣源,調任劉知遠到其麾下,視為親信。清泰三年,石敬瑭與後唐決裂,劉知遠主張石敬瑭起兵反唐,成霸業於晉陽就是現在的太原。石敬瑭由於被後唐大軍圍困,於是求援於契丹排兵支持。劉知遠也贊成他的決定。石敬瑭在稱帝之後,對眾將論功行賞,加封劉知遠為忠武軍節度使、歸德節度使。在後晉天福六年,又任命劉知遠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執政晉陽軍事地區的管理大權。

石敬瑭病死。石重貴即位,對日益強大的劉知遠非常顧慮,但因為對遼用兵關鍵時期,他深知還需要藉助劉知遠鎮守北方重鎮,所以則用懷柔之策拉攏劉知遠,封他為太原王、拜中書令等有名無權的虛職。劉知遠權利和勢力越發強大,建立了晉陽為革命根據地,在河東地區大範圍招兵買馬、擴充軍事實力。

同一時期,後晉政權和契丹政權傀儡關係走向破裂,兩國之間的亡國戰爭一觸即發,劉知遠雖駐守在河東地區,但是對契丹兵的屢屢入侵不管不問,石重貴幾次催促讓他出兵制約契丹,他均置之不理,趁著亂世渾水摸魚,短短數年就在晉陽根據地壯大了一支五萬餘人的隊伍,河東的軍政實力超過了各藩鎮的軍閥實力。在開運四年,契丹攻陷大梁,後晉政權走向滅亡,中原地區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劉知遠執政的成績基本來說是建立了後漢,打敗契丹入侵。後晉政黨建立之後,中原地區並不是很太平,反而是劉知遠與國君之間的嫌隙在加深,石敬瑭去世之後,他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統一大志,在河東修養身息,上面調派他去攻打進犯的契丹部落,他也不受命,只是觀戰,同時他也時刻注意局勢的變化,尋找合適的時機,坐收勝利果實。為了減少自己的傷亡,增加成功幾率,劉知遠眼睜睜看著契丹入主中原建立遼國,並且假意投誠,在時機成熟時叛變,建立後漢,利用契丹的殘酷統治帶給百姓的不幸,劉知遠巧妙設計,收歸民心,趁勢打擊契丹,將其趕出中原,只是他建立王朝一年後便去世了,後漢朝也只有短短的兩年。

站在女性的觀點追憶歷史、瞭解歷史,感受截然不同的一種歷史解讀情懷。

每天和你分享有價值的歷史觀點!請你留步給予關注,點贊,點評,轉發,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原始動力!愛你們……


歷史中簡堂趙劉果兒


從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到公元950年郭威滅漢,滿打滿算,後漢只存在了4年。後漢的時間雖然短,但是劉知遠不是一個糊塗人,他反而是一個深謀遠慮、高瞻遠矚、老謀深算的人。

劉知遠是一名少數民族的君主,同後唐的李存勖以及後晉的建立者、賣國賊兒皇帝石盡堂同屬於一個等級。但是,他的出身卻卑鄙的多。儘管稱帝以後劉知遠生拉硬扯的硬要將自己的原主跟東漢的皇族搭上邊,但是也不難否認:到了他這一代,已經完完全全的“泯然眾人矣”。

後唐時期,劉知遠從軍投靠了割據河東的李克用的養子李思源,當了一個軍族。地位很低,根本看不到晉升的前景。後來,李宗科造反,皇帝逃出了洛陽,遇到了率領大軍的石盡堂。石盡堂根本想不到自己的小舅子李從厚想殺他,但是劉知遠想到了。暗中派人保護石盡堂。

李從厚的隨從一動手就已經失敗了,被劉知遠全部殺死。怕李從厚留了下來,從科處理,不給自己留下殺皇上的惡名。石盡堂為了自救,也是為了篡位,要求助於契丹。聽信了桑維翰的建議。準備開出稱臣,尊契丹為父,納歲幣,割讓領土等等條件。劉知遠同意稱臣和納歲幣,但是反對自稱兒子、尊契丹為父。更反對割讓幽雲十六州。他認為這樣做後患無窮。

可惜,劉知遠這個深謀遠慮的意見被病急亂投醫的石盡堂給否決了。石盡堂死了之後,他的養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對契丹稱孫,不稱臣,這下惹惱了耶律德光。契丹與後晉之間發生了年年戰爭。開始兩年互有勝負,但是四年以後,後晉因為大將降敵而敗亡,石重貴也只好投降。

在契丹和後晉的幾年征戰之中,已經在太原被石重貴封王的劉知遠置身事外,作壁上觀。他本著一分抗敵、二分應付、七分發展的原則,既不投敵也不消耗實力,為石重貴賣命。他是在為覬覦已久的皇位等待時機,這也正是劉知遠老謀深算之處。

耶律德光佔領了汴京,1月初1,接受了百官的朝賀。2月初1,改契丹為大遼。但是,僅僅兩個月之後,他們就被迫的退出汴京。又過了20多天,耶律德光病死在北返的途中。這個時候已經在太原稱帝的劉知遠立刻率大軍南下,收復失地,浩浩蕩蕩的佔領了汴京。劉知遠是公元947年初稱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