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对花卉草木寄托了复杂的感情。《诗经》中不少诗篇或以花卉草木作为描绘的对象,或借其寓情写人,著名的如《周南桃夭》中“

桃之夭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歌唱,就是用美丽的桃花比喻即将出嫁女子的艳丽,欢快热烈;《邶风静女》中“自牧归美,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用芍药“”相赠表示相爱的信物,满蕴爱的愉悦《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反复用木槿花“舜”比喻赞美同车女子容貌的美丽和言行举止的美好,充满幸福美好的感情。《楚辞》更是开辟了“香草美人”意象的先河,“”于是与女性结下了不解之缘。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卉草木寄托了复杂的感情

由于心与物的感应,春天的花朵,往往被人们视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而春天花的凋零,又常被词人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惋惜和悲哀,蕴含着生命情怀的文化内涵,因此成为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获得了审美的感情。检索《全唐诗》,“”字复现了14860次;而据杨海明先生统计,数量不到唐诗一半的《全宋词》中,“”字复现了11432次,成为《全宋词》中排名第三的高频字。以情感细腻著称的宋代词人,在诉诸视觉的春天景物中,不约而同选择了花的意象,委婉地表现着内心的情绪。北宋词人欧阳修作品中的花意象也颇值关注。深受南唐冯延影响的欧阳修在词中是浪漫多情的,他审美直觉的对象多为风花雪月,词中离愁别绪,伤春怀远、男女情事的内容超过了总数的二分之一。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代表浪漫多情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宋词》辑录的239首欧词中,以女性声口写男女恋情或以抒情口吻写女性情怀的不下140多首,反映了词的传统与特质。受南唐冯延的影响欧阳修词多写传统的小令,内容风格上常以婉约之笔写柔曼之情,审美的知觉和内容风格所要求的审美取向,使得他词中的花意象突出且多情。在离开洛阳30年后写的《谢观文王尚书惠西京牡丹》中他说:“我时年才二十余,每到花开如蛱蝶······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无情草木不改色,多难人生自摧拉。见花了了虽旧识,感物依依几抆睫。念昔逢花必沽酒,起坐欢呼屡倾。”可见岁月的流逝也未泯灭他多情爱花的性。词人多情,大胆歌咏美景和情爱,《浪淘沙》中“劝君满满酌金瓯,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就是他放纵享受生活的大胆告白。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多情爱花

这种多情表现在词中,首先是喜爱春天,喜爱鲜花,对花有着浓烈的欣赏爱好和珍惜的感情:

​尊前拟把归期说。来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玉楼春》之四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荨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玉楼春》之十八

酒美春浓花世界。得意人人千万态。莫教奉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玉楼春》之二十三

东风本是开花信。及至花时风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把酒临风千万恨。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玉楼春》之十七

梅谢粉,柳拖金。香满旧园林。养花天气半晴阴。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鹤冲天》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喜爱春天的花

众多鲜花次第开放,面对接连开放的春花,“情多”的词人尽情欣赏,永不满足,写出了对花的喜爱。酒樽之前有花,该是多么美好,所以,用尽各种办法,盼望春天的到来,盼望春天的花开,如今春天就在眼前,就该好好珍惜享受了。以春来春去花开花落喻人的聚散,在美好时可尽情享受,让离人珍惜散前的相聚。《玉楼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写出人有丰富的感情,为花月而感动,与外在的风月无关,流露出作者的多情。“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只要洛阳城的花仍在开,就要付出最大的感情和力量欣赏,表达出要尽情珍重享受现在的美好,不要为春之将去而悲哀。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开花落

《鹤冲天》一词中,在春光正浓、百花盛开之时,眼前盛开的鲜花不由牵动着词人内心深处的愁思,因此,词人头戴鲜花向东风祝酒祈祷,希望它能在人间多多停留,表现出强烈的爱花惜花之情。在《采桑子》词中他唱道:“清明上已西湖好”,因为“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定风波》之六“对酒追欢莫负春。春光归去可饶人。昨日红芳今绿树。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同样表达了年华易逝,应珍惜春光,尽情赏玩的主题。词人赏玩自然,含人生的思考,“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由于词人的浪漫与多情,他还常常将花意象和酒结合,表达着青春不再及时行乐或伤春怨春的复杂心情,《玉楼春》之二十三就表达了春天花世界的美好。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宋词》收集的欧词中,将酒和花结合一起的作品高达49首之多。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盛开的鲜花

如《定风波》的“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赏花不惜大醉。词人常在花前醉饮,恣意享受春光醇酒美女,表现出敢爱敢恨的多情个性,同时也在爱花、恋花、惜花中透露出人生苦短的无奈心情。群芳盛开的春景固然美丽,面对缤纷的落英和残红满径的暮春,词人也同样怀有遣玩的意兴,充分表现了对美的欣赏: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采桑子》之四

江南柳,花柳两相柔。花片落时黏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望江南》

醉藉落花吹暖絮。多少曲堤芳树。且携手流连,良辰美景,留作相思处。——《雨中花》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盛开的鲜花

借令人流连的落花飞絮,抒写了作者寄情自然的情怀,疏淡轻快。​翻开《全宋词》,具有女性情怀的花意象在欧阳修词中比比皆是。检索《全宋词》,欧阳修239首词中,“”字共出现了228次,其他如乱红、残红、飞花、残花、红英、芳菲、群芳等词汇共计出现115次。此外,欧词中还出现了香梅、陇梅、春梅、桃李、红杏、黄菊、芙蓉、丁香、红莲、海棠、牡丹、紫萼、红芍、菖蒲、菡萏、茱萸等花卉的名称。就是在他的诗文中,也有相当数量描写花草游乐的作品。《洛阳牡丹记》一文他写面对牡丹初绽的感受:“未尝见其极盛时,然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焉”,表达了对牡丹的钟爱。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牡丹

他诗中写花的句子也很多,如:

​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再至西都》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飞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丰乐亭游春》之一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丰乐亭游春》之三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

花开鸟语则自醉,醉与花鸟交为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啼鸟》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牡丹花

​都是用花引出事件或人物心情,脉络细密。贬官滁州,他仍未放弃对自然的热爱,用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来排遣内心的哀伤和忧愁,如《丰乐亭游春》之二的“蓝舆酩酊插花归”,带着醉意的诗人坐在竹轿上,插着满头的鲜花,表现出乐观洒脱的生命情怀。作者传承了我国传统花意象的审美意味,在词作中捕捉着与主体自身审美情感最相契合的特征,因花感兴,用纤微优美的景物映照内心敏感细腻的情绪。丰富的花意象,充分显示了词的阴柔美和女性化色彩,透露出作者的多情。由于女性和花的关系,欧阳修词中常常用花喻人写人,以花意象传达期待、思恋或相思幽怨的心绪,柔婉蕴藉。如: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女性和花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相思》之二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蝶恋花》之九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蝶恋花》之十三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渔家傲》之一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境

均将花与美人联系一起,花中隐现着女性的眉眼和神情。《长相思》中,远行在外的男主人公见到娇柔的花柳,触景生情,不由引起思恋感伤的情绪。《蝶恋花》之九中窄袖轻罗的多情江南采莲女照影摘花,面对水中倒影,看到荷花人面互相映照,像花一样俏丽的容颜,感悟到青春的美丽,撩动了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期待,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惆怅。这里,清新的花意象与浪漫的水意象相映成辉,轻柔纤细的“窄袖轻罗”和婉约含蓄的“双金钏”与花意象相辅相成,“芳心只共丝争乱”,透露出了少女微妙的心理。《蝶恋花》十三写隔帘传来的美妙歌声引起词人绵绵的情思,产生歌者应是一位美貌如花的少女的遐想,借花写歌声歌情之美,表现出对美色的渴望。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境

而《渔家傲》一词则以花喻人,紧扣一个“”字联想生发,蕴含着自己容貌如花而对方不察的幽怨,波澜起伏,婉约深情。作者不仅多情,而且敢于大胆表现感情:

红粉墙头花几树。落花片片和惊絮。墙外有楼花有主。寻花去,隔墙遥见秋千侣。绿索红旗双彩柱,行人只得偷回顾。肠断楼南金锁户。天欲暮,流莺飞到秋千处。——《渔家傲》之五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行人为红粉墙头的鲜花所吸引,寻花时隔墙看见秋千上的美人如花,不由生出爱慕之心,偷偷回顾,暗自“肠断”,希望像流莺一样飞到美人身边,别有一番情趣。词中花意象与女性形象的联结,增添了花的韵外之致,使词具有柔性的美感。承传我国古典诗歌以悲为美的审美传统,用花表现男女恋情中感伤哀婉的细腻心理或仕宦生涯的痛苦,也是欧阳修词常用的手法。他的词,往往深寓某种程度的悲感,著名的《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感情色彩浓烈的“乱红”字样修饰花意象,以落红飘零的迷离景象描写思妇浓郁的愁绪和青春消逝的感伤。青春年华随岁月的流逝而消逝,花也在雨横风狂中零落,眼看片片飞花飘到秋千的另一边,却无法将春留住,思妇不由流露出发自内心深层的悲哀。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浪淘沙》中的“聚散苦匆匆。此限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谁同”,同样流露出人事难测、聚散匆匆的伤离悲慨,颇为伤感。又如:

落花浮水树临池。年前心眼期。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阮郎归》

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蝶恋花》之十四

昔日采花呈窈窕。玉容长笑花枝老。今日采花添懊恼。伤怀抱。玉容不及花枝好。——《渔家傲》之六

红杏墙头树。紫萼香心初吐。新年花发旧时枝,徘徊千绕,独共东风语。——《梁州令》

小桃风撼香红碎。满帘笼花气。看花何事却成愁,悄不会、春风意。——《一落索》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均为闺怨之词,对花伤怀,用花写出人物凄清的心绪,传达出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言情表意细腻缠绵。作者常借花表露内心的活动和矛盾内心世界,描述男女恋情中细腻的心理。《渔家傲》之三描写春花初放,美丽的女子年华如花:“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以少年不知愁滋味描写仕宦生涯的痛苦:“长安城里人先老”,将诗文中所表现的政治与人生感慨入词中,反映了一定的宦途风波。如果说,秦观词更多地用水哀悼时光和生命的逝去,那么,欧阳修则更多用花表现青春美貌和生命的伤逝之情。在表现方法上,善写女性的温庭筠词多从衣饰外形着笔,以懒起、迟妆的精神状透露美人迟暮的愁苦,而欧阳修更多地揭示女性的内心世界,深婉蕴藉,伤离惜别之中,同样流露出多情的生命情怀。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欧词还善于以花为背景叙写情事,增强柔媚婉丽之美,具有我国古典诗词“以艳为美”的深层审美心理,使词呈现出浓郁的婉约化、女性化的多情倾向。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从民间词发展到文人词后,作为佐酒助乐的艳词,逐渐形成深婉幽微、寄情纤柔的审美特质,呈现以艳为美的倾向。这里的“艳”与美人艳情相关,也与鲜艳绮丽的事物相关,而“”正是衬托这些美人艳事的最佳物象之一。在欧阳修的词中,以花为背景加以表现的女性很多,有上层贵妇、采莲少女、歌女等等,多表现思妇的幽怨,也有少女幽会的惊慌,以及歌楼妓女的怨恨。作者将多情的眼光投向女性的生活与情感,用花衬托女性的倩影和柔情,具有阴柔美的美感特征。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如《渔家傲》中的“愿妾身为红菌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更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采莲女希望自己的爱如同盛开的“菌萏”年年延续不绝,更希望情人的爱情如同花底的水浪,簇拥着美丽的“菡萏”,随风逐雨,永不分离。花意象的比喻衬托,使采莲女的爱情更显婉约。又如《渔家傲》中“花底忽闻敲两浆”的豪放浪漫的采莲姑娘《醉蓬莱》中在红药栏边幽会的含羞的初恋少女《好女儿令》中“靸鞋儿走向花下立着”,在花前迎候久别情人的多情女子《南乡子》中“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的热恋中的女孩;《玉楼春印眉》中“便似花前重见面”的思妇《蝶恋花》中“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怨情郎在外冶游不归,忘了在这春花烂漫之时应为自己画眉的怨女;《洛阳春》中“看花拭泪向归鸿

”的怀远闺人······都是以花为背景描写女性的外部动态或内心活动,用花衬托女性娇柔和相思恋情,伴随着红、黄、绿等鲜艳的色彩,使词充满缠绵妩媚艳丽的气息。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不必讳言,“情痴”的欧阳修还存有一些妩媚轻佻的艳词俗曲。从《全宋词》所辑录的200余首词看,有不少鄙亵之语和涉及艳情游冶的内容。《望江南》、《宴瑶池》、《解仙佩》、《盐角儿》、《惜芳时》、《阮郎归》等就是受人诟病的艳词。如引起不少议论的《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以江南的稚柳起兴,用“丝轻”、“枝嫩”喻尚未成年的女孩。词中的少女一会几学琵琶,一会儿玩簸钱的游戏,一会儿又在阶下跑动跳跃,天真烂漫的形象给词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词人为其所恋,但觉得应“留著待春深”,也即待其长大,因而抒发了“那忍折”、“不胜吟”的怜爱之情。清人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十认为:“其词格弱,必非公作,不足信也。”王世祯《花草拾蒙》亦认为此词是“小人以蔑欧阳”,从后人为欧阳修的辩护中亦可见这首词的格调的确不高。其《系裙腰》一词中也有“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系裙腰,映酥胸”的香艳描写。

花向来与中国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花的审美意象

更典型的如《醉蓬莱》: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更问假如,事还成后,乱了云鬓,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而今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以花为幽会的背景,叙写男女私会的情景,内容充满俗情,含有性的暗示,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作者以艳事为美的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