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世人围绕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形成了两大阵营,拥护宝黛爱情的有之,拥护金玉良缘的也大有人在。


不过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大家都认同宝玉与黛玉是三生石畔的旧情缘,但是围绕着金玉良缘论,始终有一种声音萦绕不绝,那就是,金玉良缘究竟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阴谋,以此来对抗木石前盟的。


那,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

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01

首先,我们来看薛家三口为什么进京,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

可见送妹待选是第一要务。


薛家虽说位列四大家族,但其实薛家在四大家族中地位是最低的,薛家是皇商负责替皇家采办货物,只富不贵,同其他三家相比,在政治地位上有所欠缺的。


贾家王家史家都是袭的有官位,有现任的官职在身,而薛家到薛蟠这一辈已经没落了,只担着一个紫微舍人薛公之后这样一个虚名,在政治上是没什么地位的,这也成为薛家的一个隐痛。


所以薛家急需重振家族。


而薛蟠不成器,这个重任就落在了宝钗身上,所以书中说当日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宝钗被培养的极其出色,简直就是另一个翻版的元春,所以薛家母女三人此行到京都的目的其实就是为送宝钗选秀,走一条类似于元春当年的道路,以期光耀门楣。


这么看来,宝钗与薛家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宝玉,而是入宫。


这也成为金玉良缘论最大的一个漏洞,也是众人质疑金玉良缘真实性的最大的一个原因,既然与宝玉有着天定的姻缘,为何又要入宫待选呢,这就成为一种矛盾。

而奇怪的是,自从薛家母女三人入住荣国府以后,从此就长长久久的住了下来,再也没有离开过,而选秀之事也再未提及。


而不久之后,在荣国府的大院内便流传出了关于金玉良缘的传说,宝钗有一把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将来遇见有玉的方能与之婚配。


众所周知,在红楼梦里这个神秘的癞头和尚所说的话具有某种预言性与前瞻性,比如他度香菱时所说的,“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比如他度黛玉时所说的“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所以这个论调一出来,宝钗相当于拿到了官方认证,这对于宝黛爱情是一种巨大的打击,金玉良缘论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座大山,成为他们心头的一根刺,他们之间所有的争吵矛盾皆因这个金玉良缘而起。


黛玉就曾不无哀怨地叹道: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 他们终生为其所累。

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02


金玉良缘的说法首次出现是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由莺儿说出来的。


宝玉前来探望宝钗,宝钗提出要看宝玉的玉,莺儿在一旁道 “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的八个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宝钗的八个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


这两句话看起来确实很登对,宝玉的八个字是那一僧一道中的僧携带顽石入红尘时镌刻上去的,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


癞头和尚,确有其人,他就是开篇那一僧一道中的僧,正是他携带石头下凡历劫,单管人间风流孽债。


癞头和尚在书中出现过多次,他的任务是渡人,渡过香菱,渡过黛玉,而今又管起宝姑娘的婚姻大事来了。


有一种辩解的说法:有玉的的可能不止宝玉一人,皇上也有玉,皇上的是玉玺。而且那上面的吉祥话常见,在佩戴的饰物上刻上几句吉祥话,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一种作法。


那为何今天才提及呢,这就是选秀失败之后薛家重新调整了战略的退而求其次。

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我们再来看薛家这边的说法。


莺儿的说法是“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宝钗打断了;薛姨妈对王夫人是这么说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薛蟠的说法:“从先妈妈和我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才可配,”薛呆子的话是可信的,因为薛蟠并不是一个有城府的人,书中说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见不得藏头露尾的事,薛姨妈撒谎,薛蟠大概不会撒谎。

所以说薛家这三人的口径大体上还是一致的。

而且宝钗与这癞头和尚确实有几分渊源,宝钗的冷香丸就是这个癞头和尚送的,她的病也是由此好起来的,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周瑞家的前来探病,与宝钗聊起了家常,原来宝钗自小就有一种病症,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请了多少名医仙药,不见一点儿效。


“后来来了个秃头和尚,说了一个海上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一天晒干,和在末药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天落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了,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的时候儿,拿出来吃一丸,用一钱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件事应该是真的,否则宝钗不可能说的这么有鼻子有眼儿,这么详细,像这么繁琐,夸张的流程肯定不是宝钗所能想到的,宝钗也用不着这么故弄玄虚。


冷香丸,宝钗一直随身带着,从金陵一直带到京都,如今就埋在梨花树底下。


第八回宝玉探望宝钗,两人挨肩坐着,闻到一阵阵的香气,正是宝钗早起吃了冷香丸的香气。


既然给了冷香丸,那再给一把金锁,也不是没有可能。

金玉良缘论是不是王夫人与薛姨妈等人炮制出来的一个惊天阴谋


03


宝钗与宝玉的确有今生的夫妻缘分,不管是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还是《终身误》曲子中所唱到的“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


都提到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以及对宝钗的冷落,可见二人确实是结为了夫妇了的。


因此宝玉与宝钗是今生的姻缘,宝玉与黛玉就是前世的缘分,是三生石畔的旧精魂。


红楼梦第一回就交待了黛玉的来历,黛玉的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只因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欲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子也要下界为人,“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所以黛玉今生就是为还泪而来的,泪洒相思地,魂归离恨天是她今生的宿命,若是她与宝玉成就了姻缘,又何来还泪之说呢。


所以黛玉后期表现得很淡然,也坦然,不但与宝玉和好如初,也与宝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结为知己,因为她早已勘破一切。

所以金玉良缘这件事似乎合情又似乎有漏洞,一直以来都难以公论,曹公写来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影影绰绰,真令人乱花迷眼,这就应了红楼梦开篇的那句话: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之处有还无,这大概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