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健身枯燥乏味,封神其乐无穷,大家好,我是旺旺。

卧推的时候肩膀酸,这种问题很常见是吧?

新手面对这个问题,其实有两种可能性。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第一种是你刚接触训练,肩部属于小肌群,比较敏感,所以胸肌没感觉,肩膀会很酸。

第二种原因是你沉肩不到位。

前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后者则需要改善一下卧推动作,做到“沉肩到位”。

这样一来,你才能避免肩膀受伤,同时增加胸肌刺激。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沉肩”

简单来说,沉肩就是肩胛骨下沉,而在卧推当中,你不仅需要肩胛骨下沉,还需要肩胛骨后缩。

所以卧推说的沉肩,有两个要求,肩胛骨下沉和肩胛骨后缩。

  • 肩胛骨下沉

肩胛骨下沉,就是你的后背两块肩胛骨,往腰部方向向下靠拢。

与之相反的动作时肩胛骨上耸,也就是耸肩。

在卧推的时候,肩胛骨下沉,能避免颈部代偿,同时让肩关节更加稳定,提高卧推胸肌刺激和安全性。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 肩胛骨后缩

肩胛骨后缩,指的还是你的两块肩胛骨,往中间靠拢。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肩胛骨顶在卧推床上面。

与之相反的动作是探肩或者肩胛骨前引。

肩胛骨后缩的好处,就是你肩部肌肉不会代偿,这也是练完肩膀不会酸的主要技巧。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有些时候,我们会把肩胛骨下沉和后缩这两个要求,归为“沉肩”要求。

但是其它状态,比如俯卧撑这个动作,肩胛骨下沉就够了,不需要肩胛骨后缩。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如何做到“沉肩到位”?

上面是一个原理介绍,其实很多人看完了之后,就立马能做“沉肩要求”。

但问题的关键是,有些人平时可以做到,但卧推的时候做不到。

也有些玩家是轻重量卧推能做到沉肩,大重量就做不到沉肩。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在这里给出3个解决方法,一定可以让你卧推的时候沉肩更到位,卧推驾驭能力更高。

  • 热身要做好

首先是热身非常重要,如果你肩关节和胸椎的灵活程度不够高的话,那么你沉肩自然幅度很小,也就不充分。

那么热身项目,其实也是针对我们的肩胛骨活动,具体有两个动作是卧推必做的热身动作。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耸肩沉肩

耸肩这个动作,可以调动你的斜方肌力量,让斜方肌不至于过分紧张。

此外,斜方肌中下部肌肉也可以因为这个动作而得到唤醒,让你主动沉肩的力度更大。

徒手就可以。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肩胛骨前伸后缩

这是一个针对肩胛骨后缩的动作,在做肩胛骨前伸后缩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让你肩胛骨后缩力度更大。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通过这个动作,来提高你的胸椎活动范围,让你肩胛骨后缩幅度更大。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 学会腿部发力

有些玩家轻重量卧推能沉肩,但是大重量就不行,这是因为你沉肩力度,不够大。

斜方肌中下部肌肉就那么点力量,重量一压上来,一下子就泄气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用腿部力量来与重量做对抗,辅助你完成沉肩。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具体做法就是:

臀部夹紧

很多玩家腿部蹬地了,但是臀部没夹紧,这样你从腿部带来的力量,不会传导到肩胛骨上面。

所以你臀部没夹紧的玩家,卧推起桥完毕之后,腰疼,但是背部没感觉。

先夹紧臀部,然后坐在哑铃凳上面,而不是先坐后加紧。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腿部蹬地

在你卧推发力的时候,腿部要蹬地,往头部方向发力,这个时候腿部力量会通过躯干传导到肩胛骨上面。

这个时候,你就能获得与耸肩相对抗的力量,这样你的沉肩就很到位。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 卧推起杠技术

起杠就是从架子上把杠铃拿出来,有些玩家也叫出杠,都可以。

一般来说,大重量卧推,需要有个人帮助你出杠,不要自己出杠,不然你沉肩会受到影响。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如果没有人辅助,那么我告诉你一个技巧。

你先往头部方向推,沿着架子把杠铃推起来之后,然后把杠铃拉出来。

这个动作让你沉肩不受到影响。

当然了,这个动作有个弊端就是,你的肱三头肌力量可能会有所消耗。

最好大重量卧推,还是有人辅助出杠最好。

学会卧推的“沉肩”技巧,胸肌刺激更强烈,练完肩膀不会酸

当你能做到“沉肩到位”,那么你的卧推,无论是胸肌训练质量,还是卧推最终的力量表现,都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我是旺旺大法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