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之法千千萬,脾氣虛的人,該怎麼改善?

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但也正是因為如此,脾胃不好的人遍地都是,如果你問他們該怎麼健脾,幾乎每個人都能說上幾條來,比如消食、化痰、祛溼、和胃、疏肝、理氣、溫中......補脾之法有千千萬,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脾氣虛的人,該怎麼健脾:

補脾之法千千萬,脾氣虛的人,該怎麼改善?

脾氣虛是怎麼形成的?

脾氣虛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

脾主運化,是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若先天稟賦不足,或素體脾胃虛弱;或後天失於調養,或飲食不節,飢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憂思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體衰,或大病,久病之後,元氣未復,失於調養,均可使脾氣虧虛,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氣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氣虛。

脾氣虛有哪些表現?

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體消瘦,肢體倦怠,少氣懶言,面色萎黃或白,或肢體浮腫,舌淡苔白,脈緩軟無力。

這些表現體現了兩個方面的病理變化:

一為脾臟運化功能的減弱,脾失健運,精微不布,水溼內生,故納少腹脹,便溏;脾虛失運,水溼氾濫,故肢體浮腫。

二為氣血生化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氣不足,肢體失養,故肢體倦怠;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形體消瘦,面色萎黃。

補脾之法千千萬,脾氣虛的人,該怎麼改善?

不同年齡,脾氣虛證的臨床表現有所不同:

嬰幼兒童脾氣虛證,多表現為消化不良,嘔吐,肚腹脹大,身體消瘦,面色萎黃;

年老體弱或大病久病者見脾氣虛證,多表現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倦怠嗜臥,或消瘦乏力,語聲低微,面色萎黃。

脾氣虛與胃氣虛有什麼區別?

⑴脾胃屬土,同居中焦,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輸布,所以脾氣虛與胃氣虛主要表現在消化機能異常,兩者同為虛證,皆可見到面色萎黃,倦怠懶言,舌淡苔白。

⑵脾氣虛,健運失職,以食後腹脹、大便溏薄、水腫為特點。有脾失健運的證候:食少、腹脹、便溏。

⑶胃氣虛,受納腐熟功能減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隱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噯氣嘔惡為特徵。

脾氣虛的人,要怎麼健脾?

脾與胃互為表裡,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升胃降,燥溼相濟,生化正常。故有曰:“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脾氣不足,要在於益氣、健脾、運脾。臨證用藥,以李東垣為代表,用參、芪補氣,二術健運,升柴舉陷,陳皮、木香理氣,用之適宜,效如桴鼓。

補脾之法千千萬,脾氣虛的人,該怎麼改善?

另外,由於脾虛之證與水溼關係密切,或脾虛失運,水溼內停;或寒溼困脾,脾不健運,由此在治療時,應結合病情,參以燥溼、化溼.滲溼之品,以溼去而脾運顯健。

脾氣虛弱常由飲食失調,或勞倦損傷,或吐瀉太過所致,病屬慢性,病程較長,且經治療後,愈而復發。難於鞏固,因此在健脾益氣、化溼昇陽治療後,病情緩解,痛、瀉。利已止,仍不可驟然停藥,需常服用香砂養胃丸之類藥品,調理善後,以利脾氣恢復。

健脾理氣之品,常為辛香性味,且具發散、行氣之功,如木香、厚朴、積殼、陳皮等之類,一則可疏通氣機,治療氣滯諸證,另一則用之不當,又可辛散耗氣,對脾胃氣慮而氣機不暢者,若單的使用此類藥物,或用之太過,反使脾氣進一步受損。

因此,治療由虛而痞滿者,應以益氣健脾為主,適當配合理氣藥,更不可濫用苦寒瀉下,否則必然導致痞滿加重,犯虛虛之戒。

脾氣虛的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儘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鬆心情。

4、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學會合理減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