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近日,《误杀》热映,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票房口碑双收,甚至被赞"国产翻拍典范"。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误杀》的情节可以简单概括为:

"女儿误杀,母亲埋尸,父亲瞒天过海"。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影片都离不开一个"误"字。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首先,我们来关注"误杀"的源头在哪里。


原版电影中,家庭有权有财的富二代萨姆在一次夏令营中偷拍了维杰的大女儿安久洗澡的视频,并借此威胁她欲行不轨,女孩本想趁他不备砸坏手机不让视频流传出去,没想到"误杀"了他。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而新版的改动,更令人愤怒!故事背景搬到了泰国。新版的富二代叫素察,是警局督察长拉韫和市长热门候选人都彭的儿子。素察在夏令营中酒里下迷药将李维杰的大女儿平平强暴并拍下视频,以此威胁平平继续为自己"服务",才发生了后来的"误杀"。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由此可见,这个"误杀",源头在于这个品质恶劣的富二代。如果没有他在夏令营中欺辱维杰的大女儿,如果没有他借这个龌龊的视频逼迫她,压根不会有后来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情。


误杀导致了什么后果?母亲与女儿合力埋下尸体后,迟来的父亲得知死的是这样一个得罪不起的角色,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女儿不受伤害,作为底层人民的求生欲,他选择了将此事隐瞒。


他将此事隐瞒并不是所谓的"知情不报"、"包庇罪",而是深知真相暴露后,自己这个在异国他乡活的小心翼翼的小家庭,将被摧毁的多么彻底!


作为普通人,他当然知道要执法守法,但作为父亲,他必须要强撑起一个家庭!他知道他的妻子女儿是无辜的,但是他确定自己这样的小人物家庭必不会受到公正的审判,必将遭受难以忍受的折磨。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他的隐瞒并不是英雄式的无所畏惧、迎难直上,而是被权势阶层逼迫下的无奈反抗!情节发展到这里,"误杀"可能带来的后果比"误杀"本身更令人恐惧胆寒,而"误杀"的原因似乎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没有人去追究了?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没有权势,没有地位,没有钱。这个卑微的父亲,用他那从电影里学到的一点可怜的知识对抗着社会的不公。


两个版本的男主角维杰都酷爱电影,堪称"电影发烧友"、"狂热影迷"。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看过1000部电影,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压根就没有离奇的事情。


我挺喜欢原版中描述维杰痴迷电影的铺垫,看电影入迷到店里伙计说话没听进去,看电影看到天亮才知道回家等。翻拍则直截了当些,一开头就跟身边的人吹嘘看过的电影,如数家珍:《肖申克的救赎》、《活埋》、《蒙太奇》等。


印版的督察长非常坚定地说:一个四年级就辍学的人不可能做到没有破绽!

但,一个父亲的决心,逼迫维杰去拼命找寻从电影中获得的灵感,利用电影中学到的方法掩盖此刻随时可能被识破的谎言残局。


正如国产版李维杰所说的:"我没什么本事,我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

他做到了!他用"蒙太奇"的手法帮助自己度过了难关。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事情的真实顺序是:2号他去了罗统,自己一个人非常激动地看了泰拳、开了房、取了钱,打不通家里电话于是没有退房就先回了家。回家发现出事。3号,他安排全家去罗统度假,并安排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节点,坐大巴车、退房、吃蛋糕、看泰拳,利用这些陌生人为自己作证。


这个"蒙太奇"手法的妙处在于:

第一,他们确实做过这些事情,但是并不是2号发生,而是3号发生的。

第二,2号他确实在看泰拳途中去过一次ATM机取过钱并被监控拍下,3号他确实出去过但并非取钱。幸运的地方在于:泰国没有那么完善的监控,唯一留破绽的监控画面被李维杰的专业手段给删除了。2号的车票、拳击赛的票通过垃圾桶可捡到。


他用尽自己的能力,兑现自己保护妻女的承诺,真正地做到挡在了妻女的前面。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回想一下,这样费尽心机为自己摆脱嫌疑的一家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受害者啊!他们本该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不该卷入到这场担惊受怕的生死较量中。


电影《误杀》中两个位高权重、应该守护社会安定的人的儿子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败类,而身份低微的维杰一家虽拮据但心地善良、为人本分。


《误杀》中陈冲饰演的督察长拉韫的形象,气场两米八,身上展露的不是英气阳光而是阴冷狠绝,做事果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开头的编造证据诱导凶犯承认和后来的威逼维杰小女儿的庞大身影,都如同噩梦,令人心惊肉跳。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陈冲的演技没得说,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人", 拉韫:

" 毕竟你也是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我没有任何做不出来的事情!"谭卓也不逊色,在与陈冲的对峙戏上,谭卓饰演的维杰之妻阿玉怒目而视、咬牙切齿地说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前者的气场在于常年身处高位的狠辣,后者的气场在于捍卫女儿的满腔勇气!

尽管这一刻阿玉使尽了浑身力量,但对于被困在警局任由摆布这件事情一点法子都没有。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对李维杰家庭不利的人并不止拉韫这一个。影片中镜头比较多的还有个吊儿郎当、作威作福的小警员,我虽然不记得他的名字,但是牢牢记得他作恶的嘴脸。


这个小警员平日里是最直接接触到市民的,对市民百般刁难、白吃白拿、横行霸道,甚至拳打脚踢,在市民中很不受待见。因此即使他确信自己看到过维杰开走素察的车,即使早饭摊老板明明也看到了这一幕,却依然站在了和自己一样弱势的李维杰这一边。


当大雨里,棺材板被掀开,里面并没有素察的尸体,而是一只羊的时候。民众愤怒了,撒气的首选就是这个平时趾高气扬的小警员!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影片的情节在一波三折中推向了高潮,矛盾此刻最大程度地激化,民众的"打抱不平"不止是为了维杰一家,还有为了那个在生活底层小心翼翼、委曲求安的自己。


一场暴乱似乎难以避免。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一部电影就像一方水土养大的人。美女也好帅哥也罢总是带着这一方水土的印记!说专业一些叫做社会文化背景。


印度《误杀瞒天记》依然如同以往的电影表现方式一一长长的叙事,喜剧型的人物,小丑般的坏人,这一切仿佛在不断的搞笑中掩盖着思想内容,模糊到难以捕捉!


维杰的电影迷形象,成为严肃的人格表现、挡在妻子女儿前面的能力所在!也有人认为这是电影广告巧妙的软植入。


落入俗套的内容,通过对维护社会道德底线的法律的嘲弄,揭示着好人与坏人、司法与民心、善与恶的斗争!


小市民卑微的自足被毁灭?父亲被逼得强大起来?从挡在妻子女儿前面到挡在民众前面!宗教力量成为一种掩盖的手法!维杰的父母就是死于当年的那一场民众暴乱,那种对父辈遭遇的永久的伤痛才是维杰强大起来的原动力!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父亲终究自首了,司法终究得到暂时的胜利!


拨开那些五花八门的情节,从以叙事见长的,搞笑的《误杀瞒天记》到以贴近实际生活、揭示社会现象、显示逻辑思维见长的《误杀》,都毫无例外地在拷问一句话:

"误杀"到底是误了谁?


从《误杀瞒天记》到《误杀》到底误了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