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三強沉浮錄:領跑者的焦慮與落後者的彷徨

車市進入下行通道後,自主品牌領跑者吉利並非沒有焦慮,而落後者又該如何度過彷徨期。

2019車市的悲歌,在這個寒冷的冬日,顯得格外刺耳。

乘聯會或者中汽協每月如期發佈的汽車產銷數據,毫無意外地均指向同比下跌。前11個月,狹義乘用車產銷同比跌幅均指向10%以上。據此,蓋世汽車研究院曾判斷,今年乘用車的整體跌幅有望在8%-9%之間。

當“金九銀十”未能照亮暗淡的車市,汽車人或只能寄希望於年末“翹尾”效應的來臨。然而,11月,無論從終端銷量還是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來看,這種“翹尾”效應相比以往,明顯偏弱。好在,今年的春節提前到來,於是,汽車人又期盼著12月能夠迎來“大豐收”。

無論最後一個月“豐收”與否,今年車市的格局和各車企的排位,大概率已經“定型”。1-11月銷量排名比較靠前的車企中,吉利、長城、長安,一字排開,不出意料地衛冕自主品牌乘用車前三強。


自主三強沉浮錄:領跑者的焦慮與落後者的彷徨


十年浮沉,吉利再次領跑

事實上,縱觀自主三強最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其在乘用車領域銷量的起伏變化,背後也折射出各自產品戰略的行進方向。早在2010年,吉利汽車的年銷量就邁進了40萬臺大關;彼時,專注於SUV的長城,依託哈弗品牌,在乘用車領域向30萬臺的年銷量邁進;而由商用車向乘用車領域轉型不久的長安,還處於下風。


自主三強沉浮錄:領跑者的焦慮與落後者的彷徨


2013年,SUV迎來爆發式增長,長城享受著SUV帶來的市場紅利,在乘用車領域一舉躍升至自主品牌首位。這一年,長安汽車在乘用車領域的增速同樣較為迅猛。當年,長安乘用車累計銷量首次達到50萬臺大關,相比2012年,同比增速高達61.89%。

緊接著的2014年,長安以71萬臺的年銷量,超越吉利和長城,領跑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銷量排行榜。

此後,長安的這一優勢持續了三年。

三年後的2017年,在乘用車領域蟄伏了三年的吉利終於發力了。得益於轎車和SUV的均衡佈局,吉利2017年實現銷量124.8萬輛,年銷量首次邁進百萬臺大關,再次成為自主乘用車領軍品牌。

2018年,吉利以150萬臺的年銷量再次實現正增長,不同的是,自主三強中,長城的市場佔比開始超過長安,而曾經的老大哥長安,則退居第三。

市場向下,焦慮與彷徨並行

今年1-11月,吉利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23萬臺,同比下滑12.5%。長城和長安旗下乘用車板塊表現不一,長城以82萬臺的累計銷量在車市寒冬下呈現逆市增長之態,而長安則以70.8萬臺的銷量,位居自主品牌第三位。


自主三強沉浮錄:領跑者的焦慮與落後者的彷徨


從體量上看,今年吉利汽車依舊領先。但與去年相比,相對還是暗淡了一些。不過,在乘用車市場進入下行通道後,頭部車企又有幾個還能依舊保持增長態勢呢?

當前,在自主三強中,吉利的產品佈局和市場表現,仍舊是最均衡的。除了在轎車和SUV領域有主力車型出沒外,今年,嘉際的入市,填補了吉利多年來在MPV領域中的空白。

雖然如此,面對市場下行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鉅變,領跑者也難免焦慮。

今年上半年,面對同比出現15%下跌的年中報,吉利高層決定主動調整年度銷量目標。在公佈年中銷量數據的同時,吉利同時對外宣佈,其2019年全年銷量目標下調10%至136萬輛。

這一調整,顯然是吉利面對行業下行壓力的適時轉身。而從產品推進速度來看,吉利並沒有轉身,反而全力以赴。

在轎車市場,吉利佈下了帝豪、帝豪GL、遠景、繽瑞,以及博瑞;SUV領域,除了博越、遠景X6、帝豪GS等老牌車型外,又加入了繽越、星越,以及剛剛到來的吉利icon。在市場處於增量的情況下,同類產品的密佈,只要控制好價格差異,就可以在不同細分市場分一杯羹;如今,市場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只有知名度高、口碑好的車型才有可能被用戶記住,進而保持熱銷。而吉利如今在轎車和SUV中如此密集地投放產品,一方面可能造成同門兄弟之間的相互傾軋,另一方面,同類產品內耗,對終端售價的穩定性也會有一定影響。

業內分析認為,吉利在產品投放上的節奏之快,產品之密集,恰恰反映了車市下行環境下,頭部車企的焦慮。

吉利的“貪心”並非只是個案,長城也有這方面的傾向。

依舊專注於SUV的長城,已經將哈弗旗下的SUV從小型覆蓋到中大型細分市場。其中,在緊湊型SUV領域,哈弗有8款車型出沒,但比較暢銷的僅有哈弗H6和哈弗F7。

其實,在SUV逐步收縮的情況下,哈弗品牌的整體銷量也在萎縮。2017年,其年度銷量為85萬輛,2018年,這一銷量變為76.6萬輛,同比下滑10%。今年1-11月,哈弗品牌累計銷量為69萬輛,但相比去年同期出現了4.9%微增。這種微增,除了哈弗H6熱銷趨勢不減外,還得益於哈弗F7和哈弗M6帶來的增量。不過,在哈弗品牌現有的十多款車型中,能夠真正被消費者所熟知,並起到銷量支撐作用的,也僅有以上提及到的這幾款。

另外,長城汽車今年在乘用車領域的增長,還與新能源品牌歐拉的穩健走勢有關。今年1-11月,歐拉品牌憑藉兩款純電動微型車,累計銷量已達3.6萬輛。

自主三強中,長安,當前應該是最需要努力的一個。

從百萬臺的銷量神壇上跌落,長安汽車2018年銷量同比跌幅為19.2%。今年1-11月,其累計銷量為70.8萬臺,同比下滑12.3%。

今年,長安同樣在原有車型上打磨產品力,並借PLUS之名推出了系列換代車型,如長安CS55PLUS,長安CS75PLUS等。可喜的是,下半年,隨著長安CS75PLUS的加入,長安汽車終端銷量回暖明顯,環比大漲。

遺憾的是,曾經的旗艦,睿騁CC依舊錶現不佳。今年下半年,睿騁CC變身銳程CC,後者增加了智能配置,並在售價上進一步下探,以期覆蓋更多受眾群體。11月,銳程CC單月銷量達到3626臺,相比以往睿騁CC的表現,有所提升。

業內分析認為,在自主品牌中,長安的研發實力比較強,尤其在動力總成方面有突出貢獻。最近兩年,隨著藍鯨系列小排量發動機的推出,其產品力也大增。在技術密集型的汽車產業,“只要研發、工藝和技術能夠站穩腳,就不可能生產不出好的產品”。而在消費者比較看重的設計方面,長安汽車通過全新換代的CS75PLUS等系列產品,也在驗證著其全新設計理念的受歡迎程度。

在研發和設計方面有一定積累的長安汽車,當前需要梳理好產品線,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下一個“爆款”。

我們認為,未來,長安有實力渡過彷徨期,再度迴歸年銷百萬臺的巔峰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