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The Best Is Yet To ComeSheppard - Bombs Away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向上滑动启阅)

Hello啊大家~o(* ̄▽ ̄*)ブ

转眼又到年底,保观往年曾与大家以关键词形式回顾一年的关键性事件。即将与2019年告别的这个月,我们决定换个方式。

保观自2016年成立之时起,就立志于关注保险创新这个交叉领域。


传统保险碰撞新型科技与创新逻辑


对于我们这群写东西的人来说,用文字去记录一个领域从零到无穷的成长,这是多么有意思又极具魅力的一件事。

四年时间转瞬即逝,我们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始终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海内外更多、更快、更新、更好的思考与见解,我们仍在努力的路上,也珍惜着这个伴随行业成长的机会,与行业的进步互相成全。

到了年底就容易“感慨”。2019年除了发愁发际线,重要的还是有些值得记录的故事。

若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年,保险创新领域可有许多事件值得称道……

2019年——

◆ 面临车险的高压,包括互联网财险公司在内的财险公司集体大力发展非车险寻求新的增长生机;

◆ 第一批创新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后得以飞速增长并拿下可观的市场份额与融资;

◆ 在大健康的呼吁下,健康险成为整个保险领域的钻研对象;

◆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为传统保险公司的高管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选择;

◆ 业内红、业外嘲的互助与众筹;

◆ 以及包括短视频、内容平台为获客渠道展开的——花式卖保险……

自今天起,保观将根据今年这些“印象深刻的事件”,选取值得深入探讨的主题进行年度总结,与各位共同回顾这些值得记录的“大事”。

以下是系列的第一篇。


记录2019:

车险天花板难破,

非车险“被迫营业”却迎高光时刻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车险深陷寒冬,与持续下跌的新车销量和商车费改的不断深入有直接关联。

2019年,汽车行业延续了内外交迫的尴尬境地,在2018年我国汽车行业出现28年来首次负增长之后,这一情况在2019年也未能得到改善。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国六标准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新能源补贴大幅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整个新车市场在2019年依旧难以走出困境。

截至2019年底,新车销量连续17个月下跌,二手车市场也有所放缓。据中汽协最新数据,今年1-11月,我国新车销售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全年增幅或将收窄到-8%左右。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数据来源:中汽协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保观制图)

此外,自商车费改后,车险市场以高费用为手段开展恶性竞争的问题频现,车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再上一个等级。监管对此也更加警惕,从今年的处罚情况来看,监管力度仍在持续加大。今年前三季度,28家银保监局已累计对111个机构采取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监管措施;18家银保监局累计对87家保险机构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合计罚款2262万元。

恶性竞争带来的便是财险公司整体不太好看的数据。


一、车险陷尴尬境地,行业拥抱非车险

车险市场的残酷竞争,也相应带来了高佣金率和高管理成本,其造成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了财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上。《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18年,财产险公司平均综合成本率达100.1%,中小财险公司的更是高达109.0%。

较行业总体情况来看,老三家综合成本率还说得过去,2018年都维持在100%以下。然而,龙头财险公司在车险增长上也逐渐乏力。

毫无疑问,车险作为“看家本领”其实仍是老三家的重要险种,占比最高,且收入稳定,行业地位一时不可撼动。但今年以来,在监管加强处罚管理力度、报行合一实施之后,几家公司的车险增速也有所放缓,目前的车险行业已遇天花板,且形势短期内难以破解,商车费改不断深入之后,行业总体竞争激烈程度也不断提升。


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04.56亿元、1968.75亿元、3317.55亿元,同比增长12.9%、8.7%、13%。从车险保费规模来看,上半年这三家公司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规模分别为:人保财险1891.74亿元、平安财险1386.83亿元、太保财险674.4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3%、5.3%。其中车险保费收入增速最高的平安,也仅为6.3%。


为寻求保费新的增长动力,也缓解车险带来的压力,老三家开始积极发展非车险。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车险增长速度减缓,可与此同时,老三家非车险保费收入于整体业务的占比却不断上升。人保财险前三季度非车险保费占比达到

42.98%,去年同期占比为36.88%。同时其他两家公司的三季报显示,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的非车险业务占比分别为32.85%、29.56%

三季报显示,平安财险非机动车辆保险和意外与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分别是486.36亿元和95.56亿元,同比增加11.2%和37.9%;太保财险非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收入为330.09亿元,同比增长32.3%;人保财险非车险中信用保证险、意外伤害及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分别为502.04亿元、180.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及128%。

“重点发展非车险。因为这个领域是一个蓝海领域,特别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非车险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人保财险谢一群

另一方面,被车险拖累、被龙头挤压,财险公司布局非车险寻求转型也不再稀奇。

除了老三家之外,车险亏损是财险业普遍现象。尤其对于中小险企,没有品牌价格和渠道优势只能通过价格战来吸引业务。如果你无法跟外行人士解释财险业的马太效应,只要把老三家的市场份额展示一下,其概念就可一清二楚, 毕竟车险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马太效应显著。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768亿元,同比增长10.90%。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老三家”合计获得净利润占行业超过95%。也就意味着其余八十家公司所获利润占行业总体比例不超过5% 。

前不久发布的三季度报显示,第二梯队的财险公司中仅中华联合财险实现两个季度盈利,其他三家均延续了亏损状态。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从大多数财险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净利润扩损是普遍现象。而其主要原因还是与车险改革的各项政策有关。由于规模保费下降、车险费用上升,险企综合成本不断提高,对净利润产生直接影响。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压力,财险公司们纷纷寻求业务转型。

今年上半年,永诚保险的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36.96%,约为12.04亿元,仅占永诚保险保费收入36.02亿元的33.43%。2018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总体保费收入的54.22%。同时该公司非车险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升至59% 。

大地财险上半年车险业务占比由上年同期的65.3%下降至57.6%,与此同时,意外健康险、保证保险业务占比分别由上年同期的10.9%、10.1%上升至15.6%、11.7%。

锦泰财险在今年半年报中也公布了其车险占比同比下滑至59.11%,去年同期为73.96%,信用保证保险、短期健康险、意外伤害险、责任险分别增长4973.65%、349.96%、90.82%和59.34%,增速显著高于车险业务。

大力推行结构调整,转移业务中心到非车险上,是当前财险公司的必行之举。尤其对于非老三家的险企而言,在非车险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的阶段抓紧布局,是现阶段突围车险困境的最优解。

让财险企业难以减压的还有今年来监管未曾松绑的严监管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28家银保监局(含下辖银保监分局)累计对111个机构采取停止使用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监管措施。尤其进入三季度以来,监管力度持续加大,7月至9月分别有10个、15个、31个机构被采取监管措施,合计超过今年上半年总和。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二、互联网渠道对非车险的倾向性愈发明显

看互联网公司如滴滴、新浪,财报不太好看的情况下,必须依靠用户增长率用DAU和MAU来说话,因为有流量就有价值和希望。保险业与此或有一定区别,但一旦牵扯到“互联网”,流量和增长便成为了王道。

保险公司不同于互联网公司,但也要追求新的增长机遇,尤其财险公司,需要面对目前保费增速放缓的情况。互联网保险对于保险公司,则更像是追求增长率的良药。但即使是互联网车险,也面对着财险市场马太效应所带来的压力,于是我们看到,非车险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

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首次超越车险。今年上半年,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达233.86亿元,同比增长60.12%,在互联网财产险保费的比重达到61.3%,首次突破50%,也是首次高于车险规模。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发的报告显示,互联网财险业务中,非车险业务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保费已经从2015年的52.28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26.65亿元,4年时间增长4倍,占比也从2015年的6.80%增长至46.97%。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在非车险市场领域,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优势明显。上半年,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分别位居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的第一、第五、第八位,安心财险位居第九位,合计保费收入共80.17亿元,占互联网非车险保费收入的34.28%。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为147.66亿元,同比负增长18.12%,而在2018年,这一数值是正增长20.03%。互联网车险业务再次陷入负增长。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三、非车险市场是否能成为财险市场的救赎?

没那么快,但绝对可能。

寻不到增长的财险龙头、夹缝求生的中小财险、根基未稳的互联网险企……多种无奈之下,让非车险多多出来“营业”成为行业的共同选择。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从最近的前十一月财险公司保费数据来看,虽然目前体量尚不足以比拟车险。但是在2019年,各方的难处共同促成非车险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传统保险公司在非车险领域的布局脚步在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险企也并非全无优势。不同于车险市场,非车险的集中度远远不若车险一般。这个尚未成熟的领域中,对比名气,更多是看产品如何。产品性价比够高、业务针对人群更加多元化、企业能够不断寻求差异化优势,在非车险领域便有机会绽放光彩。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发展与监管边界之间是否存在冲突。保险行业虽然在大力发展非车险还算是个起步阶段,但是未来监管的风向还未定,非车险不断增长所带来的违规风险也必须重视。

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便是健康险,百万医疗险的火热给互联网财险带来了非车险的希望。同时意外险、与网贷相关的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的增长也较为迅速。上半年,在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中,意外健康险保费收入共114.40亿元,占互联网财产保险总体业务规模29.98%;责任险保费收入共11.83亿元,占3.10%,信用保证险保费收入共45.82亿元,占12.01%,其他非车险保费收入(主要包括退货运费险)共49.61亿元,占13.00%。

从上述数据可看到保证险的增速也非常值得关注。就以信用保证险来看,一方面是众安、平安等公司都在做布局,颇有行业大势所趋之感。可另一方面因为P2P等现金贷业务接连暴雷牵连了保险业,监管也始终对这部分保持高度警惕状态。P2P领域就是前车之鉴(河北省已经全面取缔P2P网贷业务,当地最大的轻易贷在坚持了半个冬天之后也遭立案侦查)。

但总的来说,非车险在财险舞台上将大放异彩仍是必然趋势。就目前来看,农险、责任险拥有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且一些非车险险种的综合成本率低于车险,这将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加。在整个行业中,份额占比超过车险也指日可待。


四、车险就真的“没救了吗”?

虽然曾经我们都希望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能为国内车险领域带来新的增长契机,比如车险保费的上升、比如是不是UBI的春天终于到来……


然而为新车销量下滑雪上加霜的是,曾经备受期许的新能源汽车也已陷入一蹶不振的状态之中。今年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7月至今,新能源车产销量始终处于同比暴跌的状态之中。


保险行业2019大事件(系列一)

(数据来源:中汽协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保观制图)

中汽协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销量2531万辆,同比下滑2%,汽车市场有望在2022年回暖。银保监会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1月,车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313亿元,占财险公司总保费的61.96%,财险第一大险种的地位一时无可撼动。


这样的背景下,车险行业面临的应该是一场自我改革式的洗礼。只靠压缩利润来竞争不该是当下发展车险的长久之计。


“科技将为车险领域带来新增长契机”,在2020年,这句话绝不是空谈。

以平安科技为例,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已介入保险的核心业务流程,覆盖包括产品设计、售前、承保,理赔、售后服务,直至营销、风控等其他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众安在其开放日的车险论坛上也着重提到并介绍了该公司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为车险业带来的更多可能。

类似于健康生态中健康险领域纷纷布局生态链、打造服务闭环,反观车险业则拥有汽车后市场带来的强劲增长动力。为提升理赔能力,已有公司连接修理厂,汽配商,公路公司,调查公司、救援机构理赔和车后服务商,力求通过连接保险公司与汽车后市场协同合作,打造整体汽车服务生态,提升险企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带来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未来,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我国车险、乃至整个财险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

如果说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那财险,则是进入了一个全新赛场,仅靠“祖上”留下的车险资源迟早坐吃山空,在新赛场,大家将在同一起跑线上迎接财险新时代。

谁能跑在前面,谁能引领群雄?一切都未成定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