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的選擇和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有兩句詩寫得極好:“一片森林裡分出了兩條路,而我選擇了更為幽深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每個人都需要冷靜地作出選擇,一味固執地往前衝,不撞南牆不回頭,人生只會遭遇滑鐵盧。

畢竟很多東西,你越是執意地追求,越不容易獲得

靜心的選擇和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過分的執著就是執迷。

佛說:執迷,乃人生苦痛之本也。

口渴了要喝水,這是基本的需求;

總嫌不夠,又飲了別人的水,那就是“貪”;

為了喝一口水,偏偏要去挖井,就便是執迷了。

訴求太多,往往會讓人如坐針氈,心裡的壓力無限增大,一旦這些一根筋的情緒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煩惱與困惑也就接踵而至了。

人生若想不苦,先要學會放下,放下對萬事萬物的過分執著,放下不必要的痴迷,這樣才能避免無謂的傷害。

靜心的選擇和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任何事,如果在看不到結果的情況下,還盲目硬挺、貿然堅持,無異於自我犧牲。

梵高拒絕做傳教士,改行畫畫,才有了今天的《向日葵》;

魯迅棄醫從文,執筆作書,才有了今天的《孔乙己》;

比爾·蓋茨放棄了在名校深造的機會,投身商海,才有了今天的微軟……

艱難的抉擇,理性的放棄,才成就了他們不平凡的人生。

有時候,放棄並不是逃避,也不是退縮,而是對前途、對命運的一次過濾,一次洗禮。

靜心的選擇和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失敗時,坦然處之,就不會一蹶不振;

人生成功時,淡然而為,就不會被名利所累。

如果認為自己必將有一番大的作為,就更要重視自己的存在、提升自我的價值。

人生是奇妙而富有創造力的,不要小看自己,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蒲松齡四次考取功名,沒有一次成功,孤憤之下,鐫刻一聯以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後來,終於寫成了聊齋志異,萬古流芳。

放棄了對於大好仕途的追逐,卻開闢了新的人生道路,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靜心的選擇和放棄,才能走向成功

人生就像一次考試,放下一道苦思冥想也解答不了的填空題,才可以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遊刃有餘的思考題上。

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在靜心的選擇與放棄中,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