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你可以是一天只工作三四個小時的修理工;早早就嫁人做家庭主婦的年輕婦女;還有隻想要經營好自己的農場,每週有啤酒可喝,每年有球看就滿足了的農民...這樣“歲月靜好”的人生,在西方很普遍,但在大天朝,如果你說想開一個小賣部“歲月靜好”,那下一秒就會被鄙視為“胸無大志”,再下秒可能因為物價連漲溫飽都難以解決......國人的觀念中不容許你留在社會的“基底層”。你必須在“該”結婚的年齡結婚,在“該”買房的年紀就買房,“該”升職的時候就要高升,必須在“該”生孩子的年齡生孩子,不然就是不正常,不然就是自私。

邊界的消失,很可怕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最近,一名回國發展的華人就遇到了種種衝擊和不適應。在歐洲生活多年,認識各行各業的朋友。他們中有2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有30多歲的“中青年人”,年齡只是數字,不存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的所謂規範,而婚姻亦只是選項,並非人生的“標配”,一切都不應偏離那個終極的召喚:我該如何度過並過好這一生?一切都是圍繞“我”發生的,“我”可以自由地思考、決策、行動。最重要的是,沒人會來對你的人生指手畫腳,品頭論足。你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冷暖自知。

可一回國,這種“邊界”消失了,身邊跳出無數嗡嗡作響的聲音試圖佔領你的頭腦、爭奪對你生活意義的闡釋權。

“看看身邊還有像你這麼大還不結婚的嗎?”

“你去過很多地方,有很多經歷,但又有什麼用呢?我告訴你,你要實際點,你在外面這幾年已經錯過很多上車的機會了。”

“你已經30多歲了,快被95後淘汰了。”

“你怎麼還在做這麼沒錢途的工作啊,不賺錢的……”

這些聲音往往來自熟悉的親人、朋友和社交圈。很可怕,非常可怕!

觀念被評為異類

在國內無時無刻不感覺到自己是個“少數派”,被外界一次次置入“框架”中去審視和評判(judge),雖不至於說價值觀動搖,卻也在精神上跟外界反覆地對照、拉扯與衝突中,耗費掉了大量的心力和激情。

但在歐洲,完全不存在“跟外界對抗”、“守住自我”這些防守環節,一切都是自由式的,不管你做37歲的單身青年還是文學女博士,沒人會來評判、苛責、嘲笑。

在國內,主流社會存在著根本性的實用主義和現世主義傾向,就是除了能夠帶來權力、金錢、社會地位的實際事務,如審美、情感、體驗,這些似乎越來越沒有了意義。一個例子就是,所有家長都讓孩子去藝術,僅僅為了考試、升學進名校。

只要你跟我們不一樣,你就像個怪物,會活得很慘。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而在歐洲的沙龍聚會上,大家通常對藝術家、作家、學者、設計師、記者等職業頗有好感,因為這些似乎是需要創造力、“不是誰都能幹”的職業。在歐洲時常聚在一起的朋友遍佈各個行業,有做設計的、管理倉庫的、在酒吧調酒的、開紋身店的、做程序員的、在公司做行政的,當然還有做金融的和無所事事的,沒人關心對方在各自行業裡的成就、前景和收入,大家都隨意地聚在一起分享時間、真摯地交流。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從事著我們看來很“平庸”的工作。可他們都幽默聰明,活得開闊自由。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更重要的是,無論他們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和家人,都對他們正在從事的職業抱持著真摯的熱情,都從中發現了無盡的價值和意義感——無論是利他、快樂、自由還是個人成長。

“底層”在國內是不被接受的

國人大多不甘寂寞,講究物質享受,講究及時行樂。這幾年國內各種手遊的興起,還有網絡誘惑下各種停不下來的買買買,沉迷了無數人的心智……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對物質狂熱追求與攀比,刺激出無比亢奮的生活模式。高大上成了每個人狂熱刻意的追求,物質唯一的價值觀淪陷並且狹隘了幸福的定義。

當歐洲30歲上下的年輕人還在戀愛、換工作、旅行和探索自我時,國內的同齡人卻終日活在焦慮和憂懼中,擔心房子供不下去、換不了新車、孩子上不了名牌小學、職位被更年輕的人取代。如果從事一些“不那麼掙錢”的職業,就會被當做“社會底層”來看待。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在歐洲,你大可選擇做一個快樂自由的普通人;但在國內,連所謂中產精英們都有強烈的焦慮和不安全感,生怕腳下一滑掉落了階層。

自己一位遠房親戚,夫妻二人在上海有兩套房、剛換了新車、小孩進了市中心的公立幼兒園,月費200塊。可他們仍糾結而不安地活著,比如好友去美國生了第二胎,比如是否要把孩子送進月費一萬的國際幼兒園——其實這些已經跟孩子無關了,純粹是成人世界的“明爭暗比”。我過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比別人好。

而歐洲人本能地從“我”出發,崇尚參差多態的幸福路徑,而國人的狀態——“我”不是目的,而是被審視的對象;“過得好”不是一種內心的感受,而是能否跟大多數人一樣,最好還能形成碾壓性的優勢。價值觀的差異,就是很多華人選擇留在歐洲的真正原因。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就拿歐洲的西班牙人為例,板鴨人的性格是典型的南歐人的性格,熱情奔放,正直樂觀,無拘無束,講求實際。如果你和西班牙人多加交流,一定會發現他們與英國人的矜持,德國人的古板,美國人的好動,日本人的認真有較大差別。

西班牙人性格的最大一個特點是樂觀向上。

他們認為人活著不應成為生活的奴隸,而要成為生活的主人,要善於駕馭生活,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這才能其樂無窮。

西班牙人性格的第二個特點是熱情大方。

凡同西班牙人接觸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印象:他們開朗坦誠,容易接近和交朋友。即使你初次結交一位西班牙人,他也會像老朋友那樣無拘無束地同你侃侃而談。

西班牙人的性格第三個特點是自強自立。

他們做什麼事總喜歡自己親自去做,不大願意求人、依賴人。即使做不好,或力不從心,也決意要去嘗試,哪怕失敗了也不懊喪。他們認為投入了,努力了就是收穫。尤其是對那些富於挑戰和刺激的事,他們更有一種冒險和勇往直前的勇氣。無論是家教,還是社教,都鼓勵這種壓倒一切困難、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西班牙人的直爽是出了名的,他們不願意做事說話藏著掖著,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他們覺得不開心會直接說出來,即便是大聲的說出來他們都不會覺得很尷尬,即使解釋的面紅耳赤都不願意藏在心裡。但是過後他們還會和以前一樣和你是好朋友。

西班牙人的性格還有一個特點,便是按章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他們有名言說的話:“照規定辦吧”。他們認為規定是大家定的,因而是不能破壞的,很願意用規定來約束自己,管住自己。

板鴨人民大多氣定神閒,熱情幽默,對物質淡泊,待人禮貌友善,在他們身上找不到我們國人特有的焦慮躁動。因為他們沒有汙染的土地河流空氣,有的是清潔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厚的福利和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這裡的人們空暇時間更多是陪伴家人,看書,學習。工作之餘熱衷各種體育運動:健身房、騎車、登山、划艇、旅遊等等,生活得健康且充實。

有過對比,有過思考之後,你想要哪種人生呢?

選擇「歲月靜好」,還是「負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